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和血浆NOS/NO系统及内皮素改变

    作者:闫惠忠;齐国先;闻秀丽;付尧;孔宏亮

    目的 对代谢综合征(membolic syndrome,M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on endothelial cells,CECs)、血浆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synthase/nitric oxide,NOS/NO)系统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进行测定,探讨MS对此三方面的影响.方法 根据MS诊断标准选取34例患者作为MS患者组和47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计数CECs、测定血浆NOS和NO水平及ET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MS患者组CECs](3.11±0.69)vs(9.47±1.15),P=0.0011显著升高.②与对照组相比较,MS患者组NOS[(28.17±3.11)μmol/L vs(34.28±1.97)μmol/L,P=0.0361和No [(58.33±2.49)μmol/L vs(70.03±1.09)¨mol/L.P=0.0141均显著降低.③与对照组相比较,MS患者组ET[(56.35±10.15)vs(126.58±12.37),P=0.001]显著升高.④MS与CECs(P=0.001)和ET(P=0.001)呈正相关,而与NOS(P=0.011)和NO(P=0.006)呈负相关;CECs和ET(P=0.001)呈正相关而与NOS(P=0.035)和No(P=0.024)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血浆NOS和NO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致CECs增多和血浆ET水平升高.

  •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作者:吴耀俊;黄勇;韦玉和

    目的:研究维生素C(Vit C)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57例Mogenson分期Ⅲ期或Ⅳ期的DN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24例),一般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加服VitC每日1.5g,共8周,测定治疗前后UAER、血循环内皮细胞数的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所有指标和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肝、血压等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UAER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有显著相关性(r=-0.365,P<0.01);实验组Ⅲ期患者较Ⅳ期患者UAER降低百分比增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服洛汀新者较未用者UAER降低百分比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itC可降低DN患者UAER,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起协同作用,对DN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甘露醇对急性肺损伤兔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幼凡;周向东;李敏超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急性肺损伤(ALI)兔循环内皮细胞(CEC)、IL-8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LI的防治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以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兔为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甘露醇治疗组和速尿治疗组,分别观察4个不同时限点各组中肺湿重与干重比(W/D)、CEC及IL-8含量变化.结果 甘露醇组肺湿重与干重比较对照组(即LPS组)显著降低(P<0.05),速尿组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甘露醇组、速尿组各时限点CEC计数均低于对照组,6 h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经治疗的对照组,6 h时CEC显著高于其他时限点(P<0.05).IL-8检测结果显示,2 h后对照组IL-8含量开始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甘露醇组,与速尿组对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甘露醇可能通过影响炎症损伤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抑制CEC、IL-8等多种效应因子的产生和表达,从而对ALI发挥防治作用.

  • 冠心病介入治疗对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晓;张永春;娄婷叶;黄陆力;刘建庄

    目前,冠心病(CHD)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经皮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对冠心病患者施行的介入治疗主要是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重塑,并且导致病变血管局部内皮的损伤,因而可能会引起一些与CHD形成有关物质释放进入循环血液中,引起外周血中含量变化.本研究对CHD患者介入治疗前及介入治疗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EC、ET和TNF进行了动态观测,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EC、ET和TNF变化的临床意义.

  • 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裴仁治;吴静怡;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曹俊杰;陈列光;庄贤栩;叶佩佩;范峥;林丽;唐善浩;张碧波;史晓薇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 APL患者 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 P<0.05)。 APL患者CECs 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2 O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 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 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彭文鸿;王萍;毛宝龄

    目的: 观察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血液动力学方法、显微镜观察循环内皮细胞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丙二醛的测定.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肺动脉平均压升高(P<0.01),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P<0.01), 丙二醛升高(P<0.01), 西拉普利治疗后各值下降(P<0.01); 缺氧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下降(P<0.01), 西拉普利治疗后有上升(P<0.01).结论: 西拉普利能降低肺动脉压,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血CEC,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动态水平

    作者:吕丹妮;李容林;杨光伟;李春阳

    [目的]检测头颈癌放疗患者不同时期循环内皮细胞(CEC)及循环内皮祖细胞(CEP)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方法]头颈部癌放疗确诊患者24例,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流式细胞法检测放疗前(0 Gy)、放疗早期(20 Gy)、放疗中期(40 Gy)和放疗末期(60 Gy)外周血中CEC和CE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RTOM病损情况,获得口腔黏膜炎指数(OMI)和疼痛评分(NRS).[结果]头颈癌放疗患者CEC的数量在放疗后各期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与OMI(r=0.719,P<0.05)和NRS呈统计学正相关关系(r=0.628,P<0.05);其中RTOM严重(OMI>2)患者组的CEC在放疗后各期均较RTOM轻微患者(OMI≤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EP的数量在放疗早期较放疗前减少,至末期又逐渐增长(P<0.05);其中在放疗末期RTOM严重患者组与轻微RTOM患者组C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血管内皮损伤和修复贯穿整个放疗过程与RTOM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RTOM重要的始发和促进因素.CEC可能是判断RTOM严重程度的早期非侵袭性指标.CEP则为防治RTOM的新靶标.

  • 川芎嗪对肺心病循环内皮细胞、血MDA和SOD的影响

    作者:王达安;李菁

    既往研究表明,川芎嗪能有效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缓解肺动脉高压[1].

  • 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对创伤大白兔伤情的评估作用

    作者:杨春华;林水金;冯素珍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在创伤大白兔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中CEC,ET及NO的变化及伤情.结果①创伤组外周血中ET,NO含量早期急剧升高,后期又急剧下降,变化波动极大,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在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前期或早期,即在ET,NO含量升高以前或早期应用细胞保护剂处理的治疗组,外周血中ET,NO含量变化较小,且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②外周血中CEC计数随伤情的加重而增多;外周血中ET,NO含量随伤情的加重先升而后降,并随伤情的恢复而恢复.结论①外周血中ET,NO含量变化在MODS的发病机制中及对MODS的预诊和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外周血中CEC的计数、ET、NO含量变化与创伤伤情关系密切,并可作为创伤伤情的评估指标.

  • 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瞿长春;赖添顺

    目的:比较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差异性.方法:检测11例肺内型ARDS患者(ARDSp组)及8例肺外型ARDS患者(ARDSexp组)治疗前、治疗3 d及7 d的中心静脉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C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EC及TNF-α浓度差异,对APACHEⅡ评分、TNF-α及C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TNF-α及CEC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且ARDSexp组治疗前均较ARDSp组高.治疗后ARDSp组APACHEⅡ降至治疗前水平,而ARDSexp组则显著增高;ARDSp组TNF-α变化不大,而ARDSexp组则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在治疗后CEC均略增高,但ARDSexp组均较ARDSp组显著增高.APACHEⅡ与TNF-α呈正相关,而APACHEⅡ与CEC、TNF-α与CEC相关性更高.结论:不同原因导致的ARDS,由于所致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也存在差异.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作者:郝亚逢;李远;刘俊法;李杨;王献忠;靳文军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为CSF组,50例CAG提示无管腔狭窄及CSF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生化指标、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结果 CSF组吸烟者比例、ET-1水平、CEC数量高于对照组,而NO水平、FMD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ey升高,而HDL-C降低(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 脓毒症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和CECs水平变化以及与预后关系

    作者:何志捷;邹子俊;李祖勇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脓毒症患者第1d、第3d和第5d的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同时检测CRP和CECs水平,并以30例正常健康成人体检者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并比较死亡患者和治愈患者第1d的水平. 结果 所有脓毒症患者自第1d血清TNF-α、IL-6、CRP和CEC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的发展水平逐渐升高,而IL-10的水平在第3d开始升高.死亡组第1d的水平高于治愈组,以IL-6和CECs较明显. 结论 CECs、TNF-α、IL-6、IL-10和CRP的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荣红;桑圣刚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70例AMI组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CEC核DNA的损伤;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进一步检测两组vWF、EPCR的含量.结果:SCGE显示:AMI组患者(92.92±6.95)%CEC核DNA电泳呈明显的"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41.12±3.77)%;对照组(10.49±4.45)%CEC核DNA表现为"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7.33±2.53)%.AMI组与对照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组vWF、EPCR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vWF、EPCR的含量明显升高,早期检测血浆vWF、EPCR的含量可能有利于AMI的治疗,甚至预防.

  • 氯化汞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毒性研究

    作者:姚凯;樊双义;孙彬彬;杨帆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氯化汞对SD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四组,高、中、低氯化汞中毒组,每组15只,对照组9只;采用高(17 mg·kg-1·d-1)、中(8.5 mg·kg-1·d-1)、低剂量(4.25 mg·kg-1·d-1)浓度氯化汞盐水溶液灌胃建立SD大鼠亚急性汞中毒动物模型.中毒后7 d、14 d、21 d分别测定大鼠血细胞汞值、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值,同时行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结果 对照组血细胞汞值接近于零,中毒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组间比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不同时期E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组间比较,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比较,不同中毒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不同时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不同时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化汞可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且损伤作用与剂量、时间存在同一变化趋势.

  • 复方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晨;周静;王蓓;余黎;蒋宝平;许立;方泰惠

    目的 观察复方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鹌鹑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养法复制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并诱发AS模型.采用复方降脂胶囊及洛伐他汀分组治疗;于第12周经右侧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D40、CD40L、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含量.结果 实验动物经复方降脂胶囊干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降低血清中CD40、CD40L、TGF-β、sVCAM-1及sICAM-1的含量,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降脂胶囊可降低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AS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其治疗AS的机制.

  • 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明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健康对照者和8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EC的数量,并观察肿瘤缓解患者CEC数量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2.42±1.33/μL)比较,肿瘤组CEC数量(4.38±3.52/μ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8,P<0.001);(2)肿瘤缓解组CEC数量(2.73±1.00/μL)显著低于未缓解组(4.33±2.17/μL)(t=3.488,P<0.05).结论 CEC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望作为肿瘤疗效观察的指标.

  • 两种方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效果比较

    作者:陈亚宝;钱晓惠;叶军;朱学骏;徐祖龙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和手工法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CEC)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血常规标本20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并与手工法比较.结果 手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93).流式细胞术的回收率为93.3%,明显优于手工法的66.7%;精密度试验显示,流式细胞术优于手工法.结论 流式细胞术在循环内皮细胞检测中优于手工法.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时效关系

    作者:陈建权;孔令希;温会新;陈玉芹;刘春梅;陈文刚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16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分为4组,对照A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早1次,对照B组给予安慰剂20 mg、每晚1次,治疗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早1次,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总疗程2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A、对照B组血清ET-1,NO,CEC均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ET-1水平均下降,且A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NO水平均升高,且A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A组、治疗B组血清CEC含量明显下降,且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调节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ET-1,NO,CEC水平,且晨起服药效果优于晚间服药效果.

  • 万爽力(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凡文;李洁;周建中

    万爽力是调节心肌能量代谢类药物,国内外多种冠心病诊疗指南推荐应用于稳定性心绞痛,而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观察万爽力治疗UA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特异性指标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数量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观察治疗6个月后新发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住院、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等,评价万爽力对UA预后的影响.

  • 脓毒症模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与肝功能状态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京;戚华兵;赵玲;苏楠;陈林

    目的 探讨大鼠脓毒症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在大鼠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CEC数量、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血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改变.并探讨CEC数量与AST和ALT的相关关系.结果 CLP 6 h后动物肝细胞明显肿胀,24 h组肝细胞大量空泡变性,乃至坏死.CLP 3 h组白细胞和CEC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LP 6 h后AST、ALT才出现明显增高.CEC数量与AST和ALT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4 和-0.734(P<0.01).用非线性回归分析CEC数量与AST和ALT的关系,发现CEC数量对ALT的佳拟合曲线为幂函数(P<0.05),其方程为ALT=33.052 681+24.097 309 CEC -1.CEC数量对AST的佳拟合曲线为对数函数,但无统计学意义(P=0.607).结论 在大鼠脓毒症模型中,比起常规肝功能指标,CEC数量更能敏感反映肝脏病理进程.当肝功能指标高于正常阈值时肝细胞已经出现了显著损伤.因此,早期监测CEC数量结合已有的肝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提示肝功能损害,及时针对治疗.

189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