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立新;高潜;于龙飞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0条肢体)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电凝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52条下肢曲张静脉症状消失,其中4例患者电凝处有轻度皮肤灼伤,3例有局部复发,2例患者出现隐神经损伤,局部区域麻木,所有患者无严重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疗效满意、简便、微创、恢复快、皮肤美观等优点。

  • 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俞宏;邝权兴

    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相似,从20%~64%不等,新调查显示根据CEAP分级,C0和C1比例为60~70%,C2和C3约25%,而C4和C6占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其发病机制为静脉回流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扩张及血液淤滞,继而引发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乏力、肿胀、疼痛、慢性皮肤营养改变、自发性出血和皮肤溃疡等.目前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主要分为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HLS)和近十多年来迅速兴起的腔内激光消融(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A)、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和泡沫硬化剂治疗(Foam Sclerotherapy)等,新的治疗方式仍在不断推出,各种手术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该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几种治疗方法的一些进展进行阐述.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邬彩虹;郑艳芬;任海波

    目的 浅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门脉血流改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3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门静脉(PV)、脾静脉(SV)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Q).结果 ①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血管内径(PV/SV)均>1.34/0.96,而正常的对照组仅在1.08/0.62左右,数值比较发现,A、B、C 3组的血管内径明显增宽;3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均不高于17/13,而对照组均在20.7/14.5左右,流速明显降低;血流量(Q)A级、B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C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不同,血管内径(PV,SV)分别超过1.28/0.88,较对照组的1.08/0.62显著增宽;血流量(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进行观察对病情进展状况的判断十分有利,显著推动了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应用价值较高.

  • 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孝成;陈俞宏;赵黎明;苏柏友;黄富全;邝权兴;刘佳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选择6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的VCSS评分、CIVIQ评分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VCSS评分(4.01±0.05)分、(1.03±0.07)分比对照组(4.78±0.51)分、(1.81±0.2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CIVIQ评分(82.11±1.20)分、(88.04±1.06)优于对照组(73.15±1.54)分、(81.32±1.5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射频消融注射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 介入栓塞术与外科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柴善义

    目的 研究介入栓塞术和外科断流术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该院接诊的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84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n=42)采用介入栓塞术,对照组(n=42)采用外科断流术.综合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明显比对照组的30.95%低(x2=4.5253,P<0.05).实验组的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为57.14%,明显比对照组的28.57%高(x2=7.0000,P<0.05).实验组的血流通畅率为73.81%、栓子生长率为1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10%、52.38%,(x21=10.8683,x22=11.8495,P<0.05).结论 于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积极采用介入栓塞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好,建议推广.

  • 规范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张宇;吴继东

    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是指由于静脉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的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因下肢静脉系统较上肢长,血液需克服重力回流,故CVD常发生于下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沉重、酸胀、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营养不良及静脉性溃疡等.

  •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高建;黄庆锦;黄建强;陈剑伟;许靖熠;沈培松;杨瀚睿;黎成金;王烈;夏印

    近年泡沫硬化剂广泛地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尽管泡沫硬化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仍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此,本文对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归纳,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并发症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凯;马韧石;王蕾;陈光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相关研究文献,并且进行综述分析。结果静脉激光腔内灼闭术适用于大隐及小隐静脉属支曲张及细小静脉曲张,但是应该注意避免灼伤皮肤。泡沫硬化剂治疗主要针对小腿局部病变较轻的曲张静脉,而管径较大静脉在注射治疗后容易复发,并且应该注意不要超过大安全剂量。浅静脉血栓和团状曲张静脉患者应该首选透光静脉旋切术,但是其皮下淤血较多,感染风险较大,应该注意切勿损伤皮肤。在美观、伤口恢复、减少术后感染率与并发症发面,内窥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对术者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费用较高。腔内射频消融对静脉主干病变有一定优势,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消融鞘管进入细小迂曲的静脉比较困难。结论大隐静脉的微创治疗应该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几种不同治疗方法,甚至微创与传统治疗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峥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应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护理技术要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技术和出院康复指导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规范操作提供参考。

  • 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致下肢动脉栓塞1例

    作者:李梁;赵得银;于智勇;刘广钦;裴轶飞;包俊敏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传统的高位结扎+剥脱术虽然疗效确切,但该术式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恢复慢等缺陷[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如泡沫硬化剂、激光等[2],使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不断趋向微创化.近年来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逐渐成为静脉曲张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经济、微创、恢复快、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会遇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长海医院血管科收治的1例硬化剂注射治疗致下肢动脉栓塞的病例报告如下.

  • 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王小凯;冯苏;袁福康;高新宝;田志龙;贾高磊

    目的:探讨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s,GSVV)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寻求微创性与有效性兼顾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4-02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12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临床资料。内翻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水平。小腿曲张静脉应用泡沫硬化剂(foam 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隐神经损伤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消失,症状缓解,无隐神经损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血管外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中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是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岩;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29例。临床表现有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复发的原因: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9例;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例;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例;布加综合征4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应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变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患者肢体症状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 d,平均随访21.3个月,未再有复发。结论术前诊断不确切、术式失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复发病例的治疗,应在深静脉、浅静脉、穿通静脉3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之后,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防止术后复发。

  •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在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苟小军;王凤珍

    目的 对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定西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快、更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静脉曲张,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均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肛肠疾病问答

    作者:范学顺

    痔疮术后会不会复发,如何预防复发?在临床上常有些患者因为怕痔疮复发而拒绝接受治疗,使病情越来越重.因为随着时间的拖延,痔疮会越来越重,一旦脱出,保守治疗很难治愈.那么,痔疮术后到底会不会复发呢?前面我们讲过,痔疮是由于直肠末端及肛管的静脉曲张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肌腱断裂(脱出)所致,无论手术与否,任何原因导致的上述病理改变都可能引起痔疮发作.所以这里提醒大家,即使痔疮术后也要格外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痔疮的复发.只有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等,才能减少痔疮复发.

  • 女性患者PPH围术期护理干预

    作者:陈静

    PPH术又称"痔上黏膜环切术",这是一种以肛垫病变引起痔疮这一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为理论根据的新技术.PPH手术是用一种称为"PPH吻合器"的特别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手术时,先扩开肛门,于齿状线(直肠与肛管的交界处)上方约4cm处将直肠黏膜环形缝合1圈,然后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吻合器可将脱垂的黏膜带切除下来,整个过程只需半小时左右.根据调查统计,女性患痔疮的几率大约80%以上.由于女性盆腔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加之妊娠期妊娠时因胎儿增大压迫直肠,使直肠肛门的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痔静脉曲张而形成痔疮.分娩时,分娩可造成肛门局部的痔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痔疮,甚至引起痔静脉的破损,导致血栓性外痔以及炎症性外痔.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使便意感变得迟钝,常常数日无大便,加之卧床较久,排便无力,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久变得高度硬结,排便时容易使肛门受伤致病.

  •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浩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近期101例患者141条下肢浅静脉曲张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分析其X线征象.结果:X线造影发现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38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3肢,股浅静脉血栓形成5肢,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例.有3例患者同时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应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

    作者:杨柳青;陈建婷

    肝性脊髓病(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收治HM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及结肠静脉曲张1例

    作者:王必信

    肝硬化食管胃底及结肠静脉曲张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前者在大多数的消化内镜图谱中均能见到,但曲型的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鲜有报到,为弥补其不足,我将在临床中所遇到的1例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作者:郭伟亚;朱兰香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亦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胰源性为常见[2].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 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18例分析

    作者:张峰

    目的 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伴随脾功能亢进症状以双介入疗法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8例病患,采用食管胃底静脉及部分脾动脉两项栓塞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栓塞治疗效果,于治疗后1个月~1.5年,随访观察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等症状的复发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脾动脉、胃冠状静脉和胃短静脉的插管与栓塞治疗,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期间,14例病患症状稳定,未再次发生出血症状,3例患者于随访之初的1~2周时有呕血现象出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1例患者在术后3周因肝功衰竭死亡.结论 以双介入疗法为EGVB伴随脾功能亢进的病患施治,可以有效改善出血及亢进症状,且不易复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7 条记录 2/101 页 « 12345678...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