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诊断巨大脾脏原发性淋巴瘤1例

    作者:赵忻;杨德民;刘玉平

    患者,男性,61岁.两年前出现无诱因左上腹部不适,可耐受.近两月来发现左上腹包块渐大伴饱胀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好,体温、脉搏、呼吸正常.BP 20/15kPa,心肺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大肋下两指,质中.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上腹扪及约30cm×20cm的包块,质硬、固定,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无触痛,无移动性浊音.血象:Hb 9.4g/L,WBC 4.8×109/L,N 51%,L 42%,PTL 4000.胸部X线片示左膈抬高.胃肠钡餐见胃受压移位,考虑胃外肿物可能.应用Aloka-250A B型超声诊断仪及ATL Ultramark-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频率3.5MHz;见肝脏位置左移,右叶斜径14.5cm,左叶8.7cm×3.2cm,形态略失常,其外侧边缘模糊,周围肝组织回声欠均匀;脾脏局限性肿大、增厚,轮廓显示不清,其上极与肝左叶紧密相连(图1);胃及左肾被移位;胰头、胰体未见异常,胰尾部显示不清.脾实质区可见三个实性不均质性结节,外周见脾脏回声呈月牙状包绕.大结节15.5cm×14.0cm,呈类圆形,略有分叶,边界清晰,似有包膜.其切面杂乱,呈强回声及不规则低回声,似呈网格状或结节融合样改变,且其中央可见少许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结节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上方脾脏外侧缘近膈肌处见一大小8.7cm×4.0cm的低弱~无回声结节,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内见"细线状"强回声隔带,后方回声稍增强.另脾脏下缘脾实质内还见一大小5.0cm×3.9cm的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图2).CDFI:上述两结节周边有少量血流信号,RI 0.68.B超诊断:①左上腹多发性混合性占位(考虑脾脏恶性淋巴瘤);②肝脏略肿大,肝脏左叶浸润可能.MRI诊断:左上腹部巨大肿块及脾内肿块--考虑淋巴类肿瘤.

  • 超声诊断柏-查综合征合并肝中静脉赘生物1例

    作者:赵晓琴;黄君敖;李红杰

    患者,男,38岁,农民,以胁疼、腹胀、厌食、腹壁静脉曲张就诊.询问病史,患者25岁时即有厌食,轻微腹胀,至30岁左右,发现腹壁有青筋暴露现象,胁疼、腹胀、厌食加重,在其它医院确诊为肝硬化,按肝硬化治疗,诸症稍有好转,但未痊愈.

  • 超声诊断实变型肝包虫1例

    作者:英曼;潘子月

    患者,女性,21岁,维族.因餐后上腹疼痛,1周后加重入院.查体:腹软无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可触及,质硬,无结节,脾未触及.

  • B超诊断柏-查综合征2例

    作者:李丽华

    例1,女,30岁.反复以肝硬化、腹水在他院诊治五年.现以肝硬化、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申请B超检查.超声所见:肝大,肝缘变钝,表面欠光滑,实质回声粗糙.肝静脉走向僵直,行径迂曲,左肝静脉管径正常,中肝静脉内径0.9 cm,右肝静脉1.4 cm,于其距下腔静脉4.3 cm处可见三个较大分支.肝段下腔静脉内径1.8 cm.

  • 彩色多普勒诊断妊娠合并多静脉血栓1例

    作者:乔素云

    患者,女性,34岁.主因妊娠4个月腹痛13小时于2001年7月24日入院.查体:双肺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1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采用Sequd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2.5~5.0MHz,常规探查腹部,肝脾(-).于下腔静脉内探及43mm×16mm低回声团,下腔静脉局部增宽,门静脉局部增宽17mm,其内见24mm×10mm低回声团.CDFI:下腔静脉、门静脉内均见低回声团周边细窄条状血流信号(彩图24、25见Ⅵ页).肠系膜上静脉扩张,其内见紊状低回声,胃潴留,肠腔明显扩张.肝前及腹腔内探及明显移动性液性暗区,肝前暗区厚度16mm,腹腔内暗区厚度63mm.宫内探及一单活胎,中期妊娠.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胫前静脉血栓1例

    作者:菅梅;赵英俊

    患者,男,75岁.因左小腿突发肿胀伴剧痛十天入院.查体:T37.2℃,HR75次/分,血压18/12kPa,心肺听诊正常.左小腿明显肿胀,皮肤瘀血状,浅表静脉曲张.使用西门子OMIN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9MHz.超声所见:左胫前静脉管腔呈"梭形"增宽为1.8cm,长度为14.6cm,近端管腔-见网状分隔的低回声光团,远端管腔内为强回声光团(图1).CDFI显示:其周边仅有极少量血流,血流速度加快,远端静脉血流速度较右侧明显减慢.超声提示:左胫前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1个月后复查彩超,血栓消失,左小腿肿胀消失.

  • 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

    作者:师兰香;董艳芬;潘孝霞;王春喜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并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48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渗血,1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顺利痊愈.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康复和缩短病程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激光 静脉曲张 护理
  • 腔内激光处理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作者:任培土;马玉亮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处理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64例75条肢体,根据术前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时间长短分为轻度反流(40条)、重度反流两组(35条).所有病例均采用浅静脉腔内激光处理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4~6个月的反流时间,以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linical-etiological-anatomical-pathophysiological,CEAP)修正法临床症状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反流时间的变化:轻度反流组术后反流时间小于0.5 s者26例,治愈率65.0%,好转11例,总有效率92.5%.重度反流组术后反流时间小于0.5 s者7例,治愈率20.0%,有效24例,总有效率88.5%,无效4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 腔内激光处理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疗效确切,但对于深静脉重度反流者应加行深静脉重建手术.

  • 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防治

    作者:任师颜;刘鹏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Trivex透光直视旋切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8例,单纯激光治疗9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9例,激光治疗加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60例.结果 7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5个月至2年.术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9例,皮肤Ⅰ度烧伤19例,炎症反应4例,隐神经损伤15例,皮下血肿3例,手术后曲张静脉残存2例.结论 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不当有关,仔细操作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褚福涛;曾晶;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均接受激光微创治疗,同时选择52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利用放射免疫和Griess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利用密度梯度法测定血液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计数(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ounting,CEC),同时测定手术后临床治愈后2周血CEC、ET-1和NO水平.结果 52例患者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2周其血浆ET-1水平、血中CEC水平和NO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光术前和术后检测外周血CEC、ET-1和NO值的改变,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定.

  •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改进后的疗效评价

    作者:任培土;鲁葆春;阮新贤;马玉亮;唐黎明;方兴良;徐关根;林凌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改进后的疗效.方法 20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251条肢体.86例(114条患肢)采用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120例(137条患肢)在原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的基础上操作技术改进后进行治疗.结果 操作方法改进后治疗的120例患者,激光治疗前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下肢皮下淤斑的出现率由技术改进前的91.9%降为9.2%,静脉周围硬块由技术改进前的54.7%降为19.2%,切口瘢痕减少.多普勒彩超复查显示,本组206例251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血管内无血流信号,无1例复发.结论 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技术改进后,术后损伤更小、更美观、恢复更快,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 治疗
  •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彭正;李丽民;范红艳;闻智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激光光凝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3例,其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78例,同时伴有轻度腘静脉返流5例.内踝部切口1 cm,显露大隐静脉,使用810 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利用5F导管将光纤(直径400 μm)送入大隐静脉内,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激光功率12w,照射1 s,间隔1 s.结果术后当天既自由活动,术后8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均已闭塞,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激光 静脉曲张 治疗
  • 激光微创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婧如;曾晶;王春喜;韩丽娜;顾瑛;孙长江

    目的 探讨下肢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激光微创治疗方法,总结激光微创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激光微创联合硬化剂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功率10~13 W,曝光时间1s,间隔时间1s,工作时光纤行走速度3 mm/s.对细小静脉网或细小静脉团块以及溃疡周围细小交通支,在网状结构中心和细小血管外注射1~2ml消痔灵.结果 32例均获得临床治愈,所有病例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其中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均无复发现象.结论 激光光凝联合硬化剂局部注射,是一种较好的处理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方法.

  • 大隐静脉曲张激光光凝后曲张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王春喜;曾晶;顾瑛;王晓玲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激光凝后超微结构的变化,从亚细胞水平探讨激光治疗曲张静脉的病理学依据.方法 激光治疗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治疗,即刻取光凝后曲张静脉1 cm.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同期需正常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者,在留取移植用正常静脉血管后,剩余部分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激光组,光凝后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直接烧灼处细胞结构完全消失,深达中膜层,邻近区域内膜内皮下空泡形成,趋于死亡或直接脱落,局部形成溃疡,中膜暴露,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肿胀,呈椭圆形,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基板破坏或消失,肌浆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肿胀或皱缩.细胞核浓缩,表现为深染变小或细胞核染色质趋边,核膜模糊.弹力纤维内肌丝疏松甚至完全消失,溶酶体增多,出现髓样小体.附近血管壁血小板聚集,见α颗粒,致密核心颗粒、伪足形成,平铺于胶原纤维表面.外膜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正常大隐静脉分3层,内膜为单层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细胞器结构清楚,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完整.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后曲张静脉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内皮细胞坏死或脱落,局部溃疡形成,平滑肌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发生病理性改变,血小板聚、附壁,可能是光凝部位静脉血管闭塞的结构基础,从亚细胞水平提供了激光治疗曲张静脉的形态学依据.

  • 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庭焕;王进;裴利娟;高国强;白雪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例62条肢体大隐静脉曲行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50例手术均按计划完成.手术一次治愈率96.7%,手术时间35 ~ 75 min,平均48 min.术后4例发生皮下片状瘀血,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随访8个月无复发,小腿无瘢痕.结论 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复发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 静脉腔内激光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吴学君;金星;种振岳;张十一;张精勇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超声检查证明的隐股静脉返流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98例(235条肢体),分别采取静脉腔内半导体激光术(EVLT)联合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修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交通支结扎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皮肤灼伤18例,小腿皮肤麻木6例,皮下血肿7例.超声随访可见EVLT静脉管壁回声增强,管腔内充满实性回声,未见血流信号.随访4~28个月,其中6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小腿局部曲张静脉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EVLT联合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小创伤的目的.

  • 激光光凝后曲张大隐静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韩丽娜;王春喜;顾瑛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后曲张大隐静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810 nm波长激光器,功率为12 W,暴光时间1 s,血管内光凝治疗曲张大隐静脉9例,光凝后3 h取血管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光凝后血管结构变化.以正常静脉和治疗前曲张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正常静脉分3层,内膜为单层血管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外膜为一疏松排列的结缔组织.曲张静脉组织学检查见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疏松,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或萎缩,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光凝后管腔内可见大量血细胞,血小板扁平,伸出伪足,贴附于胶原表面;血管内皮细胞和靠近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外溢,和细胞外基质融合;靠近血管腔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部分脱落于管腔;靠近外膜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和外膜结构没有改变.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曲张静脉的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大量血细胞聚集于管腔,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

  • CO2激光治疗老年外痔61例观察

    作者:肖玉臣;宋金玉

    资料:61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4岁.血栓性外痔21例,纤维性外痔20例,静脉曲张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4例.

  • 激光治疗下肢皮肤溃疡的三种方式

    作者:

    激光静脉内照射、激光清创和激光生物刺激等三种方式可治疗下肢皮肤溃疡.(1)激光静脉内照射:局麻下,应用810 nm或980 nm激光进行静脉内照射,用于治疗静脉逆流引起的静脉曲张.照射后B超和多普勒双重扫描检查随访.

  • MRI指导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及早期疗效评价

    作者:周围;何顺辉;钱江;胡秋根;杜国平

    目的 探讨MRI指导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评价其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73例接受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应用MRI评估胃底曲张静脉团的范围及其供血、引流途径,并根据MRI估算硬化治疗所需硬化剂用量.治疗后再次行MR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团体积、胃左静脉管径的变化,并比较胃镜与MRI评价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前MRI能全面评估曲张静脉团的范围、体积及其供血、引流途径;治疗后MRI示曲张静脉团缩小,胃左静脉管径缩小(P均<0.01).MRI与胃镜对无效的判断一致,对有效及显效的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前,MRI评估有助于为出血风险较高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应用MRI可观察硬化治疗即时疗效,较胃镜更直观、全面.

2017 条记录 6/101 页 « 12345678...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