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春季养阳有8法
1.春捂保暖,守护阳气古今养生十分強调“春捂”,也就是“春不忙减衣”.过早减少衣物可能导致人体受寒,伤及阳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仅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強;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老老恒言》有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春捂的重点,要特别注意保暖,以保护阳气.
-
《老老恒言》养阳思想初探
《老老恒言》是中医老年养生的代表性著作,作者曹庭栋认为老年人体质多阳气不足,因而在养生的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老年人阳气的养护,并成为贯穿全书的一大特色.文章从顺天时以养阳、借器物以养阳,调饮食以养阳3个方面对养阳思想进行探讨.
-
《老老恒言》对《内经》四时养生的发挥
<老老恒言>"晨兴"篇中引用了<内经>关于四时早卧或夜卧、早起或晏起的论述作为反例,提出作息时间无需四时别之、仅遵循昼夜的变化足矣.此文比较两者的异同,认为曹氏误读了<内经>,其实二者似异而实同.
-
《老老恒言》的情志养生观
主要论述《老老恒言》的情志养生思想和方法:一是静心养静,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当先静心;二是安命省心,情志养生在于心定,心定在于安命,安命就能省心;三是消遣养性,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焚香烹茶操作得当皆可养性.
-
老年人散步要量力而行
《老老恒言》云:偶尔步欲少远,须自揣足力,毋勉强.更命小身相随,步出可以舟回,或舟出而步回,随散会意之所便.既回,即就便榻眠少顷,并进汤饮以和其气.散步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运动,闲散、自在,所以散步一般不会让人很疲惫,但是如果想散步到远一点的地方,那就要根据自己的体力了,不能勉强.如果一定要去,可考虑带上代步工具,如在南方水乡,可让一叶小舟随行,既可以步行出去,坐船回来;亦可坐船出去,步行回来,这样可以节省体力.回来后,可以先躺下休息一会儿,并喝点汤水来调和体内之气.
-
《老老恒言》(白话注释本)注释今译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也随之蓬勃兴起.但在中医古籍的整理,特别是注释今译的过程之中,也出现若干问题.本文就《老老恒言》(白话注释本,简称"内蒙本")[1],注释今译存在的若干错误进行分析,以便中医古籍整理者引以为戒.1 校勘存在的错误要注释今译古籍,第一就是选择好的版本,方能保证注释今译无误.
-
咀嚼养生
咀嚼,即用牙齿磨碎食物或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说来有趣,这两种含义都能体现在养生上.咀嚼养生,自古有之.孙思邈、沈子复、乾隆皇帝都推荐咀嚼养生,且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在<食鉴>一书中提到:过量饮食会造成腹部满胀,纠正办法是肚子觉饿才吃东西,恰到好处就不要吃了.生冷坚硬的食物,要靠人的脾胃去腐熟,这是不行的,纠正的办法是食物要又软又暖,进食时细嚼慢咽.饮食过于丰富,超过一般的水准,纠正办法是少吃些大鱼大肉,要吃味道清淡的素食.<老老恒言·饮食>中引"华佗食论"说:"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这三化就是帮助消化的好办法.
-
常见病症的药粥治疗
粥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学文献早记述了食青梁米粥治疗蛇咬伤的方剂.宋《太平圣惠方》收载药粥129方,清《老老恒言》中介绍100种药粥.当代医家岳美中用复方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邹云翔用荷叶粥降血脂,均收佳效.近年来,药粥疗法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均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粥疗已成为养生保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十种常见病症的粥疗方,可供选用.
-
名医心语
图11: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卢纶诗‘白云流水如闲步’是也”。
-
名医心语
图41: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
释:老年人肝血渐衰,遇到一些不称心的事很容易发怒。怒气一上对老年人来说尤其伤身。所以应当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首先当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七情不致过激。 -
曹庭栋《老老恒言》养生导引法
清朝的文学家、养生家、民间隐士曹庭栋(自号慈山居士),据载为浙江余姚人,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幼年身体赢弱,患过童子痨.成年后多注意身体调养、锻炼,年寿90余岁乃终.
-
清代曹庭栋的气功养生法
清代文学家曹庭栋(约1698~1790),号慈山居士,浙江杭州人.他精于养生之道,享年90多岁.在他的养生名著<老老恒言>里,有"导引"一篇,表明他对气功很有研究,并且十分重视气功养生.
-
曹庭栋《老老恒言》独创养生导引法
曹庭栋认为,人到老年,气血衰损,虽未见病,应知将病。因此,做事不可尽兴,兴尽则病来。“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
《养生随笔》中的养生法
<养生随笔>为清、乾隆38年民间隐士、养生家曹庭栋(自号慈山居士)所辑著.是蜚声于世的老年人养生的专著,故又名<老老恒言>.据载曹氏为浙江余姚人,他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自幼身体赢弱,患童子痨,成年后多注意身体调养、锻炼.曾辑<宋百家诗存>等被收入<四库全书>,由于善养生著<养生随笔>时已75岁,享年90余岁乃终,此作问世后,数次再版,并流传海外,是我国养生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养心益脾宁静致和——论曹庭栋《老老恒言》学术特色
曹庭栋《老老恒言》是作者践行一生的养生经验总结,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老年生活的各个细节,密切联系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从衣、食、住、用、行以及导引、粥疗、防疾及精神调摄等方面,阐述老年养生思想和具体措施,将养生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琐事之中.试抉其养心、养脾、养静、养和等方面的学术特色作一探析.“养生之道,惟贵自然”,“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作者许多观点值得借鉴,所涉老年服饰、起居用品、日用杂器、书室卧房的论述,为现代保健器具的开发乃至生态建筑等众多领域的应用研究留下广阔的空间.
-
当于快意处发猛省——小议《老老恒言》养生观
论述<老老恒言>中"当于快意处发猛省"的养生思想,从起居、饮食、养神等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起居以顺应四时为核心,饮食以"淡"为核心,养神以"静"为核心.
-
浅析《老老恒言》睡眠养生思想
本文主要论述<老老恒言>的睡眠养生思想和方法:睡前以清心为要,睡眠有操纵二法可资应用;要注意饱食勿卧、卧勿发声;卧以南首为当,脑宜冻而腹宜暖;要注意寝不仰卧、寝勿燃灯;老人宜适当昼卧,做到夜坐以养静.
-
《老老恒言》安命养生思想
本文主要论述<老老恒言>中修心养性的养生思想和方法:认为养性以安命为要,应注意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可通过画兰竹、咏梅菊、观奕听琴、植花养鱼等方法而达到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目的.
-
父亲的数字化养生法
我父亲生活在农村,已近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见过他的人都说:“不会吧,您老看上去顶多60多岁!”父亲的不老秘诀就是他自创的一套“数字化养生法”.割一篮草每天一大早,父亲就要去田间地头割一竹篮青草,为的是及时给家里的老马上料.别看父亲是农民,但他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割一割草,手脚就暖和了,出一出汗,身体就爽利了”.清朝养生名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消遣》中说:“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亲身之,使时有小劳,筋赅血脉,乃不凝滞”.可见,勤劳动、适度劳动不仅能舒展筋脉,流畅气血,还能调济精神,强身健体.
-
胸腹养生:拍胸揉腹
《修龄要旨》说:“胸要常护”,《老老恒言》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此外,还要加强胸部的各种锻炼,古人认为胸前分布着任脉及胃、脾、肝、肾等联络全身的经脉,通过擦胸、拍胸、扩胸等保健动作,可达到宽胸理气、活血提神、养护心肺、延缓衰老的作用。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防病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