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室辅助装置在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作者:孙广龙;屈正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M)是心肌炎的一种类型,急性发病,在短期内可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休克,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的机械循环辅助可以使这些患者心肌功能完全恢复而避免心脏移植[1].对于AM的机械辅助治疗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械辅助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心室辅助装置(VAD)[2],本文就VAD在AM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全身循环支持

    作者:聂绍平;马长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循环支持主要分为全身循环支持与局部心肌支持.全身循环支持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泵或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couterpulsation, 通常简称IABP)、心肺旁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pport,CPS)、心室辅助装置和左心房-股动脉旁路等,其中以IABP为常用.局部心肌支持(包括自灌注球囊、冠状动脉主动灌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等)由于疗效有限且存在诸多问题,现已极少使用.

  • 心室辅助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匡小虎;张抒扬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患病率日渐增长,其中约5%的患者处于终末期,预后很差.虽然心脏移植仍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佳选择,但供体短缺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另外,心源性休克(cardiacstroke,CS)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泵衰竭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心脏辅助治疗越来越多的引起关注.以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VAD)为形式的心脏机械支持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VAD变得更小、更安全且更持久,新型的经皮心室辅助装置(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pVAD)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 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红;翁渝国

    目的:估价心室辅助装置(VAD)对向心脏移植过渡、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人428例,按VAD类型分3组,Berlin Heart组(n=341),Novacor组(n=64),Thermo Cardiosystems Inc(TCI)组(n=23),说明各组的手术指征、方法及辅助循环时间.结果:Berlin Heart组341例中,有199例接受心脏移植,1例撤离VAD,Novacor组64例中,有9例心脏移植,19例撤离VAD,TCI组23例,有7例心脏移植,2例撤离VAD.22例撤离VAD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29.6%.结论:①作为向心脏移植过渡的桥梁,VAD不仅为病人等待供体赢得了时间,还可改善因心力衰竭(心衰)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害.②VAD帮助受损心肌修复,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治疗选择之一.③对于有心脏移植禁忌的终末期心衰病人,VAD还可成为永久循环支持.

  • 微创循环辅助装置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孔祥;范慧敏;刘中民

    微创循环辅助装置能避免常规心室辅助装置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建立迅速,价格低廉等优点,近年有很大发展.本文对当前应用于临床的四种微创循环辅助装置的原理、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小儿及成人罗叶泵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作者:黄焕雷;肖学钧;卢聪;谢斌;郭惠明;陈寄梅;庄建

    目的:对小儿及成人国产罗叶泵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结果进行总结,为罗叶泵心室辅助装置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1998年5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共有24例成人病人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其中植入罗叶泵23例,植入离心泵1例。在植入罗叶泵的23例病人中,心脏术后重度低心排22例,心脏移植过渡支持1例;行左心辅助21例,行双心室辅助2例。左心辅助采用左房至升主动脉的连接方式,右心辅助采用右房至肺动脉的连接方式。辅助早期阶段均采用肝素持续静脉给药,采用ACT为抗凝监测指标。在成人罗叶泵的研制和应用基础上,进行小儿心室辅助泵的研制。并采用山羊为实验动物进行存活实验。经左前外侧第五肋间进胸,经左室心尖至降主动脉插管的连接方式建立左心辅助循环。在辅助期间采用肝素抗凝,设定观察时间为7天。

  • “同心Demo4”心室辅助装置动物存活实验研究

    作者:徐创业;蔺嫦燕;刘修健;吴广辉;侯晓彤;李海洋;杨朋

    目的: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前期需做动物存活实验来测试血液相容性和在体可靠性,以减少潜在的出血、血栓、感染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前期样机基础上新研发的以电磁悬浮驱动的第三代无轴承心室辅助装置“同心Demo4”,内部结构设计先进,体积小,质量轻,且前期CFD分析表明其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能。本研究拟在体外溶血实验基础上将“同心Demo4”植入动物体内,进行中长期在体辅助循环,观察实验动物的存活状态,评估血泵血液相容性、在体可靠性以及对实验动物终末器官的影响。

  • 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行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作者:阎秀英;梁晶

    目的:总结2例高危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例高危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围术期护理实践。例1男,50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2月”入院。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力+自发型心绞痛,陈旧性前壁、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心脏扩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术后,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3级;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2014-09-04我院就诊,超声心动图:LA 50mm,LVEDD 8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0%,左室心尖部、前壁、下后壁、侧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二尖瓣探及中量返流。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予强心利尿等各项治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异舒吉50μg/min静脉泵入、多巴胺200μg/min静脉泵入,血压维持在90~95/60~75 mmHg,心率105-115次/分。经多科会诊后,考虑符合Impella置入指证。于2014-09-22行Impella置入术后于当日行冠脉支架植入治疗。例2男,63岁,因“反复憋气8年,加重2月”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力+自发型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2014-11于我院就诊。超声心动图:LA 50 mm,LVEDD 8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6%,左室壁运动不协调,收缩幅度明显减低。冠脉造影:三支病变。于2014-11-19在Impella支持下行冠脉支架置入治疗。护理方法是: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术前认真评估,控制患者的心力衰竭和伴随疾病,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做好环境和人员准备,备齐所需物品;术毕做好直回病区的患者转运;术后做好患者方面: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重心室辅助装置的运转观察、严密心律、心率、血压等监护;加强穿刺部位及全身出血、溶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征兆护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撤机的各项准备和配合等护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式

    作者:李小鹰

    心力衰竭已经是本世纪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尽管其预防和治疗方法不断进展,5年病死率仍超过50%.不论是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住院患者还是慢性心力衰竭(CHF)门诊患者,其年病死率均因病情严重性和并存疾病情况而有很大不同.临床医生们经常面临抉择: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心脏与非心脏)和创伤性诊治?是否已到终末期需临终关怀措施?是否需要列入等候心脏移植或需心室辅助装置者名单?如何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以帮助他们做出抉择?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或生存预测已日益显得重要.

  • 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

    作者:许剑;周娜;王妍;范庆麟;张栩曼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除心脏移植外唯一有效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手段,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国内尚无被批准正式商用的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式微型血泵,通过缝合环可将泵植入心室尖端,经人造血管将血液从心室泵入主动脉.水-甘油测试显示,血泵在12000 rpm转速下可克服80 mmHg压差输出4.5 L/min流量,达到正常成人的心脏流量.由于集成度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该泵除适用于左心室辅助外,还可用于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

  • 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管理

    作者:卢蓉;范慧敏;李健;郭建华;刘中民

    目的探讨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中的管理要点.方法 2001.1~2002.12共有6例患者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其中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4例(1例术前2次心搏骤停),肥厚性心肌病多次心搏骤停1例,急性大面积心梗并心源性休克1例.4例植入Berlin-Heart人工心脏,其中1例为永久植入型,余为体外气动隔膜型;另2例植入Medos心室辅助装置;6例患者中行双心室辅助1例,其余5例为左心辅助.术后采用四联抗凝治疗,专人定时密切监测心室辅助装置血泵和主机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各项参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4例术后可携心室辅助装置自由活动.全部病例中有2例患者于术后心功能基本恢复并成功撤除人工心脏康复出院,1例患者携带人工心脏出院.死亡2例中,1例因术前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虽然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但终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于第10d死亡.另一例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严重的免疫性溶血于术后第12d死亡.心室辅助装置工作期间无机械故障发生. 结论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作为长期应用以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显著.在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心室辅助装置系统的各项管理,使其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更为安全,有效.

  • 心室辅助装置部分辅助对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海洋;吴广辉;蔺嫦燕;侯晓彤;陈琛;刘修健;徐创业;王璟;杨朋

    目的 探讨左心室辅助装置在体部分辅助健康实验羊及对羊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实验中,通过心室辅助装置绵羊在体植入辅助实验,辅助装置入口通过不停跳方式植入左心尖,出口与降主动脉吻合.术前以及术后测量羊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左房压、左室压(舒张期和收缩期)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8例实验动物,5例术后存活超过24h.实验期间辅助装置没有机械故障发生.实验羊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在体部分辅助后,扰乱了羊正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增加了心输出量,降低了心率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但是平均动脉压、左房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正常实验羊植入心室辅助装置部分辅助支持后,左心室工作量减少,实验动物保持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

  • 体外膜肺氧合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书弘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病急骤,可出现导致威胁生命的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目前,过敏性休克的一线治疗用药是肾上腺素[1].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容量补充.但是,这些现有的治疗方法仍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2].当过敏性休克导致急性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时,传统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技术能部分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肺脏的氧合功能,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的休息.目前,有学者尝试将ECMO支持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为这类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中国儿科心脏围手术期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开展情况

    作者:艾雪峰;宫艺其;洪小杨;王伟;刘晋萍;周成斌;章晓华;赵喆;陈瑾;缪娜;林茹;卢婷;贺骏;黄国栋

    目的 总结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在儿童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开展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的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全国儿童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体外循环)年手术量超过300例的医院在2017年6月30日前儿童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开展ECLS技术的情况.结果 共有43家国内开展儿童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医院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有30家已开展儿童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的ECLS技术,共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457例,其中儿童(29 d~18岁)ECMO 375例(不包括心脏移植),成功撤离229例(61%),成功出院166例(44%);新生儿(1 ~28 d)实施ECMO 77例(不包括心脏移植),成功撤离37例(48%),成功出院25例(32%),ECMO存活率低于儿童,但无明显差异;儿童心脏移植后实施ECMO 5例,成功撤离4例(80%),成功出院4例(80%).使用心室辅助装置(VAD)进行治疗的患儿共39例,其中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治疗的患儿38例,右心室辅助装置(RVAD)1例.结论 我国儿童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ECLS技术已有十几年,但地区间、各医院的差异仍较明显,发展水平不均衡.ECLS虽成功率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

  • Incor I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衰

    作者:杨超;翁渝国;梁红;Roland Hetzer

    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是治疗终末期心功能衰竭(end-stage heart failure, ESHF)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介绍德国心脏中心(柏林)应用可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LVAD)Incor I轴流泵(Berlin Heart公司)的临床经验.

  • 部分左室切除术现状

    作者:侯晓彤;孟旭

    心脏移植是公认的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近些年,心室辅助装置也为治疗晚期心衰带来希望.目前,受到供体数量、花费较高及部分地区法律问题的限制,全世界每年心脏移植的例数仅在4 000例左右.在美国胸外科学会1995年年会上,巴西Batista首次报告了运用部分左室切除术(PLV)(也称Batista术)治疗晚期心衰,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晓彤;孙衍庆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用来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良好全身循环状态的机械装置.其目的是[1]:改善心脏功能不全病人的循环状态,维持全身组织的正常循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提高舒张期血压,增加冠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的同时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脏泵机能的强化及损伤心肌的恢复;在心脏移植前替代衰竭心脏维持全身循环.

  • 轴向磁力卸载微型心脏轴流泵的动物实验

    作者:张鲁锋;宋之明;成兴华;李国荣;万峰

    目的 使用自主知识产权轴向磁力卸载微型植入式心脏轴流泵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轴流泵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心室去负荷效果和血液相容性.方法 实验用猪5只,体质量(40.0±5.2)kg.全麻后于左侧第5肋间开胸,植入辅助泵,泵入口引流管经心尖插入左心室,出口用人工血管与降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留置左心室测压管.结果 辅助泵完全植入动物胸腔内,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5只实验猪均存活1周以上.辅助泵的转速与辅助效果呈正相关性.平均心室收缩压(131.6 ±28.0)mmHg(1 mmHg =0.133 kPa),辅助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心室内平均压随之减低.外周血流动力学稳定,辅助前、后外周循环血压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内实验猪尿量稳定.实验猪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在手术日轻微升高,术后第1天至1周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华法林3 mg/天口服抗凝,INR值维持在2.0~2.5,标本检查未发现泵内血栓形成.结论 自主知识产权轴向磁力卸载微型植入式心脏轴流泵应用于实验猪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压力去负荷效果良好,能维持良好的外周循环灌注,且具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一款国产置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动物在体研究

    作者:吴广辉;蔺嫦燕;徐创业;刘修健;侯晓彤;李海洋;王景;陈琛;杨朋

    目的 通过实验动物在体研究,评估置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的血液相容性、生物适应性、工作性能及可靠性.方法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左心尖到血泵再到降主动脉的循环旁路,在6只健康绵羊体内置人心室辅助装置,进行在体30天辅助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验血液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主要脏器做尸检宏观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6例在体研究达到实验预期.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尸解后血泵内部、流出道及吻合口无肉眼可见血栓,病理结果提示除了小部分左肺组织有小叶肺炎外,其余主要脏器均无病灶.结论 实验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在体血液相容性、生物适应性,工作性能可靠.

  • 国产可植入式自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的体外实验

    作者:Mugahed Albahde;叶亮;范慧敏;刘中民

    目的 对国产可植入式自悬浮心室辅助装置(national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NIVAD)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评价溶血性能和耐疲劳稳定性.方法 将NIVAD安置于自行设计的体外测试平台中,充满新鲜抗凝猪血2 500 ml,设定血泵转速8 000转/min,后负荷100 mmHg(1 mmHg=0.133 kPa),流量3.5 L/min,恒温37℃,转泵前、后多个时间点取血样本测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同时留置静置血液为对照组,分别计算血泵标准化溶血指数(NIH).疲劳实验将血液换为纯净水,条件不变,连续记录90天泵的各项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HB增高,NIVAD的NIH值为(0.0052±0.0019) mg/L.疲劳实验中血泵连续正常运转90天,运行平稳,各项参数稳定.结论 NIVAD血泵对血液有一定的破坏,但在允许范围之内,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同时有较好的耐疲劳能力.

86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