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暖气、放屁或是胆囊炎
近几个月以来,田阿姨一直被腹胀、嗳气纠缠,还时不时放屁.一开始她以为又是“老胃病”发作,于是吃了一段时间的胃药,但症状没有多大改善.在家人的提醒下,田阿姨到普外科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其有多发性胆囊息肉,胆囊壁欠光滑.医生判断困扰她的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是由胆囊炎引起的.
-
吗丁啉不宜与其他胃药合用
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是一种新型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和慢性胃炎、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也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吗丁啉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促进胃排空.由于其作用机制与其他胃药不同,因此,一般不能合用,否则,极易互相减弱药效,增强不良反应.
-
胃舒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常见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慢性间歇性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没有胃肠道粘膜损伤和结构异常,是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
-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
者对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胃运动总功率影响的实验观察,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对健康人胃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穴与胃运动功能的相关规律,笔者对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本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均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痛、嗳气、早饱、反酸、恶心、呕吐等.经胃镜、B超检查排除溃疡、肿瘤及肝、胆、胰疾病,符合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22~62岁随机分为两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旁组(旁开1cm),每组10人,分别于不同实验日随机进行观察.
-
2.40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动力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GERD+)患者的胃肌电活动和排空活动:水负荷试验的作用
目的明确GERD+患者水负荷试验的胃电图GD发生率、胃排空参数.方法在一个缘于GI疾病就诊的人群中,评价67个序贯的有明显烧心/反流的病人.其中包括:41个女性,26个男性,年龄:19~78岁,均完成GERD和消化不良症状的调查表.
-
2.75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自评和他评量表在FD中的效度,评定与FD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观察各种焦虑抑郁构成因子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门诊随机连续入选确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74例,男65例,女109例.入选标准:符合RomaⅡ的FD诊断标准.
-
2.39双波胃电刺激治疗血管加压素所致犬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的研究
目的联合宽波和窄波胃电刺激预防性治疗血管加压素所致的犬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症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5条雌性Hound狗于胃大弯侧植入3对电极,其中5条犬行迷走神经干离断术,实验共分3个部分,实验1所有的犬仅给予血管加压素注射,实验2于近端电极1和2上分别给予宽波和窄波刺激,实验3则于近端电极1给予双波刺激,于各实验部分记录胃电波和消化不良症状.
-
2.47胃粘膜慢性炎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粘膜慢性炎症与F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临床连续入选符合FD诊断的患者41例(男:女=12:29),平均年龄38.2岁(21~65岁),病程2~10年.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打嗝为主,无反酸、烧心、便秘等)积分(0~4);通过胃镜取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活检各2块,分别进行HE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组织学标准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会议)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H.pylori感染、肥大细胞计数及活化情况.
-
2.43近端胃动力检测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目的探讨近端胃动力指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间的区别和评价其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间的关系.方法按Charlotte Stendal<胃肠动力检查手册>中所述的方法,利用SVS/Barostat分别用等张性和等容性扩张两种方法对14例FD、23例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近端胃动力指标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受试者开始出现不适或腹胀时的容积及压力作为初始容积及初始压力,而出现疼痛或不能耐受情况当时的容积和压力作为大耐受容积和大耐受压力.
-
功能性消化不良飞行员的心理卫生状况研究
收集本院空勤科及驻沈部队飞行员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共45例,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3岁.选择无任何消化不良症状,无器质性疾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病人相匹配之,同意接受量表调查的飞行员为对照组.
-
胃起博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患者12例
目的:观察应用泰士WCH胃肠起博器对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胃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以评估其对胃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以泰士胃肠起博器对12例胃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和胃电图的变化.结果:12例胃功能紊乱患者起博器前平均临床症状程度指数为5.00±2.77,治疗后为1.25±0.45,治疗前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频率指数治疗前为6±1.511,治疗后为2±0.75,治疗前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1),正常慢波治疗前后分别为47±29和65±31>.min-1治疗前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结论:泰士胃电起博仪具有改善胃功能紊乱患者症状和胃肌电节律紊乱的作用.
-
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p)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两种重要的胃黏膜损害因子.他们是造成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二者经常同时存在.因此阐明二者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着矛盾.Hp与NSAID共用某些相同的机制造成胃肠黏膜的损伤,但是无证据表面二者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如果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将二者的关系简单地总结为无关、相加、协同或拮抗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有关研究在方法学,包括NSAID使用者的定义及其种类、剂量、疗程和适应证都存在着差异;并且在试验终点、消化不良的定义和根除Hp的治疗方案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尽管如此,从相关研究的结果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第一,正在应用NSAID的十二指肠溃疡现患或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检测Hp并对阳性者予以根除,因为临床上不能判定溃疡是Hp、或NSAID或二者共同所致.如果患者需继续应用NSAID,则应用PPI或选择性COX-2 NSAID以预防溃疡的复发.对现患胃溃疡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且正应用NSAID者,应用铋剂为中心的根除Hp的治疗方案较以PPI为中心的根除方案在NSAID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和预防中有更好的疗效.第二,对Hp阳性的有胃肠症状的阿司匹林应用者,如果需要继续应用阿司匹林,根除Hp会减少患者溃疡出血的危险性;如果无消化不良症状或无溃疡病史,则没有必要检测Hp或根除Hp治疗.第三,如果患者即将应用NSAID,检测并根除Hp将肯定会减少溃疡的危险性.第四,应用选择性COX-2NSAID的患者,有关Hp根除的建议与未应用NSAID者相同.第五,毫无疑问,在长期应用NSAID者,根除Hp和随后的PPI预防疗法将肯定减少溃疡的发生和复发,促进溃疡的愈合.未来有关Hp与NSAID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有关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Hp相关性胃肠损伤及NSAID所致损伤的特点以及二者间的区别等等;所有这些进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Hp或NSAID或二者共同引发溃疡及其并发症的细节;评估新一代的NSAID,选择性COX-2 NSAID,更好的阐明其作用机制;他们能完全取代传统的NSAID吗?他们能改变Hp与NSAID间的相互关系吗?必须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实行统一方法学标准的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会帮助我们得出一致的客观的结论.
-
和胃冲剂2号对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的作用
目的:观察和胃冲剂2号(暂命名,由砂仁、鸡内金、神曲、麦芽组成)对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动力作用,以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促胃动力中药.方法:对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询问消化不良症状,采用一次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于5 h、72 h拍摄腹平片的方法,比较用药前后胃肠残留标记物的数目,同时做胃电节律检查,通过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运动障碍型功能型消化不良患者餐后正常胃电百分比减少(33.03±14.35%),5 h胃钡条排空率(6.58±2.69%)明显低于对照组(94±8.06%,P<0.01),服用和胃冲剂2号后患者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胃排空率明显增加(32.26±12.57%,P<0.05),餐后胃电正常百分比增加(53.37±10.98%,P<0.05),与西沙比利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患者肠运动功能治疗前(70.36±15.28%)与治疗后(68.24±25.2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胃冲剂2号可以改善运动障碍型功能型FD患者症状,调节胃电节律,增加胃正常慢波百分比,有效地促进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肠排空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有效的促胃动力中药.
-
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无症状29例,有症状25例。对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以及使用水负荷试验测定近端胃功能,并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在出现饱感时饮水量、大饮水量、饮水量差值以及胃底面积差均比无症状组要低(P<0.05);而在胃窦周长差、胃底周长差以及胃窦面积差无明显差异(P>0.05);上腹不适的评分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4,P=0.009;r=-0.50,P=0.014);上腹胀的评分也和胃底周长及胃底面积差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47,P=0.018;r=-0.054,P=0.009)。结论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近端胃功能要较无症状患者较差,上腹胀和上腹不适对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下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
-
努力提高慢性胰腺炎临床处理水平
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变细或呈不规则结节样硬变,胰管扩张或不规则狭窄,胰管内并可发生蛋白栓子或胰腺结石.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的内外分泌不足发生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脂肪泻等亦可随之发生.因此治疗问题就涉及胰腺病理改变在什么阶段是可逆和不可逆.如果发展至不可逆时,一切治疗只是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今年4月,由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召开了2005年全国慢性胰腺病学术会议,向全国消化工作者吹响了深入研究慢性胰腺炎的号角.
-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
晚期肝外胆道癌的姑息性治疗
肝外胆道癌一般症状较隐蔽,且转移较晚,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且常侵及门静脉,肝动脉,使手术受到限制,有时胆肠吻合内引流也难进行,常须用外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以延长生命。外引流常给病人带来许多不方便,且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电解质失衡。作者采用体外架桥达到内外引流相结合治疗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1,女,49岁,以全身进行性黄疸伴上腹饱胀,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以肝炎在院外治疗2 个月无效入院。B超提示:胆总管内见高回声团块影约2.5×1.8cm,后方无声影。胆总管扩张3cm,提示:胆总管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见腹腔有多量黄色腹水,肝大平脐,右肝隔面可触及指头大硬结节,胆囊萎缩,胆总管扩张约3cm,於扩张下段触及拇指头大小硬块。切开扩张胆总管,内有鱼肉样组织,跪、易出血,於胆总管内放"T"管,空肠上段用5mm硅胶管造瘘,二管引出体外,一周后二管接通,胆汁回输肠腔。术后定期从"T"管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临床症状好转,黄疸消退,体重增加,带管出院,术后存活二年二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例2,男,75岁,以进行性皮肤黄疸伴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一个月入院。B超示:胆囊萎缩,内充满大小不等多个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胆总管扩张2.5cm,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剖腹探查见,肝高度瘀胆肿大,胆囊萎缩,内有多个结石,胆囊与胆总管粘连成团,胆总管下段闭塞,上段扩张约3cm,肝脏,大网膜,腹膜,见多个转移结节。行胆总管"T"管引流,空肠上段5mm硅胶管造瘘,存活8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腺癌。 例3,女,54岁,以进行性全身黄疸,搔痒2个月住院。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2cm,於下段见一强回声团块影,拟胆总管结石。剖腹探查见胆总管下端一肿大淋巴结,未见结石,上段胆总管扩张约2.5cm,肝门见多个转移结节。切开扩张段胆总管,内见烂肉样组织。行胆总管"T"管引流,上段空肠造瘘,于体外接通二管,从"T"管定期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带管出院,症状好转,存活2年4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讨论:肝外胆道癌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早期仅有食欲减退,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肝外胆道癌生长缓慢和胆道代偿性适应,黄疸出现不是早期症状,且常误诊为"肝炎 ","胆石症胆囊炎",尤其在农村,就医、诊断更困难。凡有皮肤进行性黄疸,搔痒,食减消瘦,无明显腹痛及畏冷发热者,排除胰头疾病,要考虑本病的存在。肝外胆道癌切除率低,林守诚报告仅为4%,且技术要求高,在一般基层医院更难开展。企图用手术延长病人生存并不理想,大多只采用姑息性胆管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胆管癌多数并非死于癌广泛转移,而是死于肝胆管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肝肾功能损害。如能通过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引流出30~50%肝内胆汁,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从而延长生命。体外架桥,内外引流相结合,既解除胆道梗阻,又可将胆汁回输肠腔,使患者不会发生体液丧失及电解质紊乱,尚可从"T"管注入抗癌药配合化疗。造瘘管还可作营养管注入食物、药物,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姑息性治疗晚期肝外胆道癌的一种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提倡的方法。
-
雷贝拉唑与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导致胆汁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并刺激胃黏膜,产生腹胀、烧心、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的炎症性病变.我们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并与单用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
多塞平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一种常见病,病程迁延,病因尚不明确,多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多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等治疗.我院对1999年2月~2002年10月就诊的HP阴性CSG患者加用多塞平(多虑平)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以上腹胀痛不适、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已经证实本病存在对固体食物和不消化固体的排空延迟,提示胃肠动力减慢是FD的主要发病因素.现代医学多以多潘立酮(吗丁林)、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治疗.笔者十余载来,每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施治,兹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