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输血新概念

    作者:景卫山

    输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血源性传染病和输血反应;二是血源不足与滥用.因此输血应当本着科学、安全、有效和节约的原则.为避免或减少输血并发症,保证手术病人安全,应当掌握输血指征,争取自体输血,控制异体输血,加强成分输血.

  • 血源性传染病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作者:杨建美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有效的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对策.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临床工作的一线护理人员,共纳入100例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50例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职业防护,研究组患者给予强化心理指导、强化血源性传染病知识规范化培训、实施全方位职业防护措施等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对策.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防护理论考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防护技术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均显著.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满意度为64.0%,对照组为40.0%,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强化心理指导、强化血源性传染病知识规范化培训、实施全方位职业防护措施等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对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从而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率,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满意度.

  •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金学兰;李源;谈宜斌;张克俭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实习生43.75%,护士33.59%;危险因素以针刺伤为主,占64.07%;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2.19%.结论 实习生和护士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是高危因素.医务人员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做好标准预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的易感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作者:代玲

    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损伤性操作,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及组织器官,是血源性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负荷重,一旦受到感染,将会给其个人及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正确认识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害、增强防护意识、规范防护流程是减少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内容.

  • 输血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情况分析2 053例

    作者:

    目的 调查输血前患者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清指标检测情况,分析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情况,探讨检测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了2 053例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艾滋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TRUST试验检测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情况. 结果 乙型肝炎感染率高, HBsAg阳性167例,感染率8.13%;HCV感染率1.36%;HIV感染率0.05%;TRUST阳性率为0.29%. 结论 通过检测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治,预防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对安全输血监控、明确疾病传播责任、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对医患双方均有积极作用.

  • 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玉金;罗飞云;孔磊

    目的 调查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本院门诊输液室78名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结果 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患者血液、安瓿割伤和针刺伤等,其中以接触患者血液和安瓿割伤多见,分别占55.23%和41.18%.本组护士在过去1年内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发生率为100%,有93.59%的人接触过患者血液;有78.21%的人被安瓿割伤过;针刺伤发生率为23.08%,发生针刺伤后仅44.12%上报医院,其余上报率为零.结论 加强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减少护士职业接触的关键.

  •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措施

    作者:李琼丽

    手术室环境特殊,潜在危险性大.手术室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之中,例如锐器损伤、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以及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手术间的噪音、放射线的危害和用电安全等[1];另外,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紧张、无规律等特点,使护士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2].因此,若不注意进行防护,很容易引起职业性疾病.近年来,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对有关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措施要点进行综述.

  • 孕产妇、手术和输血者4种传染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范崇梅;徐静;潘晓捷

    目的:了解孕产妇,术前、输血前患者4种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自我防护,预防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0356例患者在分娩前、手术前、输血前所抽取的血清标本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与梅毒抗体(抗‐TP)4项传染病项目检测。结果三类患者4项传染病项目阳性率分别为 HBsAg 4.53%,抗‐HCV 0.77%,抗‐HIV 0.02%,抗‐TP 4.23%,HBsAg 和抗‐TP复合感染率为0.19%,HBsAg 和抗‐HCV 复合感染率为0.04%,抗‐HIV 和抗‐TP 复合感染率为0.01%,抗‐HCV 和抗‐TP 复合感染率为0.04%。结论孕产妇,术前、输血前患者4种血源性传染病存在着一定的阳性率,4种项目检测既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医疗纠纷,又可提醒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 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潘艳

    大量事例证实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流行病学调查又发现输血是传播血液性疾病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从1991年规定对献血员进行全面筛查,同时不断完善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各种成分血,使血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由输血引发的传染病也屡见报道,其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经由血液传播的比例之高、危害之重尤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为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明确责任,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权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本院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源性感染疾病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检查.现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17 628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施少敏

    1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1.1针刺伤和锐器伤:针刺伤和锐器伤害是医院职业性伤害中,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常见的原因.

  • 安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杨相梅;郑建平;徐小萍

    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多见于静脉滴注加药或静脉注射时.由于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情大多较重,需静脉输液治疗者较多,故在操作过程中被针刺伤的机率较大.为减少针刺伤和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机会,我科于2003年7月起在536例次住院病人中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作者:曾涛;徐巍;尹丽;邓先芳

    目的 探索医院职业防护重点、不足及需求,完善职业防护措施,增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感.方法 对2003~2006年间重点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护人员的职业体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对他们进行防护意识调查.结果 339名医护人员群体存在明显的职业暴露风险,且职业防护意识存在错位.结论 医院职业防护体系及相关部门政策配套措施需进一步完善,重心应前移,方可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在骨、脑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世颖;黄桂华;罗凯;邓红;皮勇

    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联合技术在血液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复合控制性降压(CH)在骨、脑科手术的应用,减少手术用血,节约血源,减少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PACU护士工作中保护手部皮肤完整性的操作细节浅析

    作者:王月盛;孙小燕;黄凯惠;曹长舒;高天勤

    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由此而引起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已经受到社会和医院等各方面的重视[2]。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麻醉恢复室护士往往在术后第一时刻即投入到对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治疗和抢救的配合,容易忽视对自己的保护。护士被感染主要的途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破手指,再就是破损的手部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虽然护士已从“护理三基”理论的培训与考核中树立了标准预防的观念,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一些因素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一次性手套并不是每次操作都能得到使用,而对于急症手术患者的特殊情况(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或传染病检查项目空缺)我们的护士几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2]。因此,麻醉恢复室护士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要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麻醉恢复室护士除了加强职业教育和认真执行预防锐器伤伤制度外,一些日常工作中操作的细节也应引起重视。现介绍如下。

  • 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应用

    作者:陈月华

    体外循环转流中血球破坏严重,库血使用量大,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引起输血并发症及免疫抑制.我院从1991~1999年对146例病人采用了术日自体放血然后再回输病人体内的输血方法.经观察全组病人放血中及放血后心功能维持满意,血粘度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保证了重要脏器的灌注,改善了微循环及紫绀,大大减少了库血使用量.

  • 861名输血者输血前检测4项血源性传染病的结果分析

    作者:周慧盈;杨天红;罗蔓琳;何红玲;金莉

    目前血源性疾病传播日益为广大医患所重视,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以后,医院需提供无过错的举证,为了明确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划分疾病传播的责任,我院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保留配血标本,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爱滋病、乙肝、丙肝、梅毒4项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传染病医院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俊平

    目的:分析探讨传染病医院血源性传染病发生职业暴露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乌海市2007年1月—2016年12月个人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登记资料,对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及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共发生124人次(128例次)职业暴露,其中发生乙肝职业暴露106例次(82.81%),42例次在发生前已有乙肝表面抗体,18例次发生前无乙肝表面抗体,4例次在发生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75%)、艾滋病暴露源18例次(18.75%)、丙肝暴露源2例次(1.56%)、梅毒暴露源2例次(1.56%)106人次职业暴露者经处置后并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感染与发病.工作年限短、职称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性高: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其发生率分别为82.81%、4.69%、3.13%;工作年限5年以下、10年以下、10年以上各占48.39%、35.48%、16.13%;医疗废物处置过程职业暴露不安全隐患多;经中心静脉等侵入性诊疗操作易发生喷溅,而导致皮肤粘膜的职业暴露.结论:从事传染病专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风险较大,血源性传播疾病预防的价值远大于事后补救,关键是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当,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职业防护技术的培训到位,可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降低.

  • 基层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作者:崔英福

    目的:探究基层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总结相应对策.方法:将2013年1月到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针对该时间段内100例基层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总探究相应对策.结果:本次100名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发生后,均按照要求上报,相关部门均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处理,终100例均未出现相关传染性疾病.收集和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暴露为主要原因,占比为60.0%,其次为手套破损暴露皮肤黏膜,占比为20.0%.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原因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防护力度,保护医护人员安全.

  • 传染病医院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俊平

    目的:分析探讨传染病医院血源性传染病发生职业暴露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乌海市2007年1月-2016年12月个人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登记资料,对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及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共发生124人次(128例次)职业暴露,其中发生乙肝职业暴露106例次(82.81%),42例次在发生前已有乙肝表面抗体,18例次发生前无乙肝表面抗体,4例次在发生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75%)、艾滋病暴露源18例次(18.75%)、丙肝暴露源2例次(1.56%)、梅毒暴露源2例次(1.56%)106人次职业暴露者经处置后并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感染与发病.工作年限短、职称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性高: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其发生率分别为82.81%、4.69%、3.13%;工作年限5年以下、10年以下、10年以上各占48.39%、35.48%、16.13%;医疗废物处置过程职业暴露不安全隐患多;经中心静脉等侵入性诊疗操作易发生喷溅,而导致皮肤粘膜的职业暴露.结论:从事传染病专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风险较大,血源性传播疾病预防的价值远大于事后补救,关键是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当,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职业防护技术的培训到位,可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降低.

  • 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作者:王艳;孔丹;王晨侠;孙晋密;王琦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极易发生各种伤害.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另有报道称,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几乎每天1人.因此,在手术室医护人员中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加强自身防护的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不重视、不细心等所致的手术器械物品的伤害,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103名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有效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尤其是实习护生的受伤率的方法.

8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