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龚红霞;许建荣

    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力,可以显示形态学的各种细微改变,因此其在肿瘤成像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以前MRI主要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随着快速成像序列的发展,如回波平面成像和并行采集技术的使用,磁共振扫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 MRI与1HMRS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判断

    作者:陈丽英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期脑损伤的主要疾病,也是日后引起脑瘫、智低、生长发育落后、癫痫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磁共振扫描与氢质子频谱(proton magnetic r 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能更准确地反映脑内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其与周围组质的关系,对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判定预后有很大帮助,因此正确认识HIE在磁共振成像( MRI)与1HMRS上的表现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高艳;李坤成

    随着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常规血管造影(DSA).在美国,每年有约100万例次的冠状动脉造影,但是40%的人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变;在日本,每年有约20万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只有6万患者需要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可对心脏形态、收缩功能及心肌存活性进行评估,且无电离辐射、无创、图像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笔者重点介绍CMR在评价心肌存活的新进展.

  • 胰、肾联合移植后的磁共振扫描监测

    作者:

  • 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37例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张锡海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分析在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37例患者使用磁共振检查和X线摄影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患者共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3例,乳腺增生4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分析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梅干腹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罗添华;张旭辉;王计文;孟庆明;张小学;陈柏峰

    患儿,男,10 h。因产前检查发现双肾积水5月就诊。患儿系双胞胎长子、胎龄35W +3周,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彩超提示双肾重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腹腔积液。考虑后尿道瓣膜收住院。入院体查:面色红润,发育正常。体重3300 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并向两侧膨出似蛙腹,腹壁松弛多褶皱(图1)。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肛门、阴茎外观正常。双侧阴囊发育差,未触及睾丸。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肝、胆、胰、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留置尿管失败。腹部磁共振扫描加泌尿系水成像显示腹壁菲薄,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形态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提示膀胱形态异常,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前列腺囊。排尿时尿道全程显示,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结合腹部皮肤表现诊断为梅干腹综合征。诊断明确后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术后3个月患儿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其双胞胎弟弟目前生长发育正常。

  • 热性感染相关癫癎综合征2例报告

    作者:魏红玲;魏玲;汤亚南

    病例1:患儿,女,15岁,因发热4 d、抽搐4次入院。入院前4d患儿出现发热,体温高38℃,伴恶心呕吐,偶有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患儿无好转,精神逐渐变差。入院前5h患儿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牙关紧闭,口周青紫,口吐白沫,四肢强直,双上肢抖动,大小便失禁,持续约4 min缓解,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由河北某医院转入我院治疗。转运途中发生3次抽搐,表现同前,抽搐发作间期不能唤醒,意识不清。既往健康,否认惊厥史及头部外伤史。否认惊厥类疾病家族史。入院体查:体温39℃,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n,血压89/67 mm Hg,意识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5 mm,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无口腔溃疡,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体查:颅神经感觉及运动体查患儿不能配合,双侧鼻唇沟对称,上肢肌张力升高,下肢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均未引出,病理征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55×109/L,血红蛋白125 g/L,中性粒细胞比例63.2%,淋巴细胞比例31.7%。电解质、血糖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肌酸激酶升高(7724 U/L),血氨、乳酸正常。3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脑脊液病毒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细菌检测均为阴性。结核、隐球菌检测阴性。血浆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均为阴性。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持续性慢波,右侧前颞区尖波放电。头颅CT检查正常。2次头颅磁共振扫描正常。

  • 垂体偶发瘤

    作者:刘建宇;宋艳;刘灿虎

    伴随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日常诊疗中遇到垂体偶发瘤的机会增多.垂体偶发瘤主要包括垂体腺瘤、Rathke's囊肿、颅咽管瘤等.尸体解剖时的发现率6%~9%左右,MRI调查发现率10%左右.多数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无变化.高分辩率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内分泌学检测能进一步证实影像学发现的病变性质.实质性肿瘤与囊性肿瘤的自然病程不同,治疗的原则也不同.首先随访观察,当发现肿瘤有增大趋势或出现症状及体征时主张外科手术治疗,多采用经蝶窦入路的手术方法 .Rathke's囊肿在观察经过中有的可能自愈.肿瘤的体积、临床表现是决定是否适合外科手术的依据.肿瘤直径小于3.0 cm的实质性肿瘤是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γ-刀、X-刀、cyber-刀)良好的适应证.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

    作者:李宏增;赵修义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阳性特征,以帮助临床确诊.方法:17例脊髓型MS患者,均行MRI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者13例.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MRI特点是T1WI脊髓局限性增粗或信号不均匀,T2WI病变处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条状或斑片状增强,脊髓内病灶呈间断分布,与脊髓长轴一致,病灶呈偏心分布.结论;MRI的使用对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不易漏诊.

  • 钆喷酸葡胺过敏二例报告

    作者:梁康福;罗柏宁

    随着高场强磁共振的出现,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磁共振增强扫描对诊断的价值也进一步为大家所公认.传统认为磁共振增强所用的造影剂使用起来相当安全,一般无过敏反应.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二例在使用钆喷酸葡胺(Gd-DTPA)造影剂后,出现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旨在引起我们在MR检查工作中,对造影过敏反应的重视.例1,男性,42岁.因主诉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在外院行CT平扫疑颅内占位性病变,因有碘造影过敏史未能作增强扫描明确诊断,建议到我院作磁共振扫描检查,以确诊并作术前定位.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大军;胡必富;谢兴佳;汪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外照射20GY后进行常规的盆腔MRI扫描和DWI扫描,并测量肿瘤的大径和ADC值.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根据RECIST标准将患者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ADC值和ADC值提高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大径及退缩率.结果 有效组25例,无效组7例,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的ADC值和大径、退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的ADC值提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有效组在治疗早期ADC值的提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证实DWI序列能早期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磁共振诊断乳腺炎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作者:饶夕强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50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同时,选取同期接受磁共振检查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经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的形态学征象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肿块形状、环形强化、水肿改变、TIC分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乳腺炎患者中弥漫高信号占比显著低于乳腺癌患者,乳腺炎患者ADC值为(1.23±1.01)×10-3 mm2/s,乳腺癌患者ADC值为(0.92±0.67)×10-3 mm2/s,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多种MRI征象可以对乳腺炎患者进行有效诊断,效果显著。

  • 22例额叶出血病因分析

    作者:郑浩;潘小平

    分析22例额叶出血,病因中非高血压病占63.6%,强调颅内血管畸形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在额叶出血中的重要意义.建议用DSA、MRA、梯度-回波MRI扫描技术及APOE基因型检测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 MR动态增强扫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疗效

    作者:秦志光;韩向君;梁其洲;王长龙;朱才义;梁帮跃

    目的 探讨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肝癌MR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对19例23个肝癌病灶HIFU治疗前后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影像表现的特点,同时根据血清AFP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14例18个肝癌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未见强化,全部病例AFP下降,其中12例AFP下降≥50%,5例5个肝癌病灶动脉期病灶内及病灶边缘区结节强化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结节病灶呈低信号,呈快进快出相.19个病灶边缘于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均强化呈高信号,形成假包膜,有5个病灶周围正常肝组织斑片样强化呈略高信号.结论 评价HIFU治疗肝癌疗效的方法中,MR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价值.

  • 雄激素相关肝腺瘤CT及MRI表现

    作者:隗功华;张哲;马华林

    目的 评价螺旋CT和磁共振(MRI)对雄激素相关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行螺旋CT和MRI检查的2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18/22)患者行CT检查,2例单发肝腺瘤增强扫描动脉期中度及明显强化者各1例,延时期均呈低密度.16例多发肝腺瘤148个病灶中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者9个,轻度强化者11个,中度强化者85个,明显强化者43个;延时期呈低密度者122,呈等密度者26个.5例(5/22)患者行MRI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者1个,轻度强化者17个,中度强化者4个,明显强化者40个,延时期呈低信号者40个,略高信号者22个.结论 雄激素相关肝腺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螺旋CT和MRI扫描结合临床特点,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 X连锁显性遗传周围神经病一家系

    作者:薛付忠;王洁贞;马道新;由智勇;王振光;栗华

    先证者(Ⅲ18) 女,44岁.患者自幼发育迟缓,1岁半左右才会走路,且日后行走不稳,易拌倒.5岁左右出现脊柱侧弯.随年龄增长发现各种活动比同龄人迟缓,不能跑跳,夜间行走困难,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智力正常,无肢体麻木感,二便正常.婚后生育一男一女,皆出现类似临床表现.查体:身材瘦小,发育欠佳,脊柱侧弯,双手轻度爪型,双足弓高;四肢肌张力正常,未见肌萎缩,肌力正常;四肢远端(双膝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减退,四肢键反射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闭目行走呈酒醉状,躯干肌明显消瘦.磁共振扫描:脊柱侧弯畸形,脊髓形态及信号正常,脑干及小脑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清肌酶谱均正常,血清铜蓝蛋白阴性.

  • 精准肝癌切除术(附32例报道)

    作者:黄从云;陈振松;孙俊旗;张小龙;朱剑华;吴青松;赵家锋;刘干辉;万志方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肝癌切除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期间对32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检查,用3D-Doctor软件行包括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测量全肝体积、肿瘤体积、余肝体积和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 (SFLVR).根据三维影像重建的结果设计手术方案,并指导肝癌切除.术后随访1~27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肝脏MRI检查的影像资料经三维重建后均能从各个角度显示肝内静脉走向及其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并计算出全肝体积为(1 353±419) ml,肿瘤体积为(287±248) ml,余肝体积为(830±289) ml,SFLVR为(71±22)%.32例中8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左半肝切除术,22例行肝段或部分切除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胆瘘1例,中等量(500~3 000 ml)腹水8例,大量(3 000 ml以上)腹水2例(其中伴肝功能不全1例).术后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7%,术后3、6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2%和72%.结论 精准肝切除技术能直观显示肝脏静脉以及与肿瘤的关系,模拟肝切除并选择适当的术式,可提高肝癌切除的安全性.

  • 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测量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史振才;张雪哲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图像,计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检验其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预测股骨头塌陷. 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8例13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患者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对16例25髋Ⅰ、Ⅱ期非手术治疗的ONFH患者,用MRI扫描图像法测定其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临床随访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未塌陷者至少随访24个月,比较两者差异. 结果 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16例25髋中,17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为31.06±8.10 cm2(95%CI:26.58~35.55),坏死表面积比为58.91%±15.11%(95%CI:51.14~66.68),未塌陷的8髋坏死表面积为14.16±9.32 cm2(95%CI:6.37~21.95),坏死表面积比为29.48%±19.76%(95%CI:12.97~45.99).未塌陷组中仅4髋坏死表面积比>33%,塌陷组均>33%. 结论 MRI图像法能较准确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可用于预测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比>33%为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此计算法仍较复杂,宜进一步简化,以利临床应用.

  • 膀胱内巨大结石1例

    作者:张利;陈佳

    病例男,64岁,住院号347600.因反复发作排尿中断并感疼痛50年,发现下腹部包块半年入院.入院时查:下腹部正中有1包块,约21cm×21cm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结节,边界清楚,不移动.余未见异常.B超检查:盆腔内实质性包块,怀疑为畸胎瘤.磁共振扫描:考虑为膀胱内结石.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膀胱,见膀胱内有1枚巨大结石,卵圆形,表面粗糙,灰白色,大小为17cm×14cm×10cm,重2200g,取出结石.术后患者治愈出院.

  • 低场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的初步探讨(附30例报告)

    作者:丁凯;沈桂权

    由于内耳结构较为复杂,对内耳结构的直观影像学显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它一度成为影像学检查的盲区.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软、硬件的不断开发、利用,特别是水成像技术,使内耳膜迷路成像成为可能,国内外的学者都在不断研究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显示内耳精细解剖结构,而且已经应用于临床,目前关于内耳水成像的研究报道[1、2、3]所利用的磁共振设备均为高场磁共振,利用低场磁共振开展内耳水成像的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近利用低场磁共振扫描的30例正常志愿者60侧内耳结构情况作一介绍,目的在于探讨低场磁共振显示内耳结构的价值.

90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