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冠脉手术穿孔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娟;戴士鹏;张建刚;刘永兴;刘均英;徐泽升

    目的 探讨发生冠脉手术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向,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并发冠脉穿孔患者中的4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式,并根据临床护理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措施.总结两组患者抢救及护理方法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发生冠脉手术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向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差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发生冠脉手术穿孔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避免多种不良反应风险,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溶栓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国峻

    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患者都在6 h内发病.10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法 ,18例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1年内产生心脏事件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的患者Killip≥Ⅲ级较多,在基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1例产生心肌缺血(占10%),1年内有2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0%);溶栓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2例产生心肌缺血(占20%),1年内有4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2.2%),2例患者出血(占20%),4例患者产生脑卒中(占2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相对于溶栓治疗方法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产生心脏事件的比例.

  • 冠状动脉影像新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作者:杜梦阳;宋现涛

    1958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被首次应用并成为衡量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金标准.20世纪90年代早期,血管内超声(IVUS)[1]被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内形态并用以指导冠状动脉造影.然而,由于灰阶的限制超声难以准确衡量斑块的成分.

  • 无复流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作者:张东凤;宋现涛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处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关键措施.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行PPCI后虽然已达到心外膜冠状动脉再灌注,但没有达到心肌再灌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复流( no-reflow)"[1]."无复流"这一词语早于1967年被Majno和他的同事用于描述脑缺血的机制.冠状动脉的无复流现象初由Krug等,于1966年在犬的心肌梗死诱导模型中描述,此后,Kloner等于1974年将心外膜冠状动脉暂时阻塞90 min后,再次对无复流进行了描述.

  • 应用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作者:熊然;刘文娴;陈立颖;宁尚秋;康铁朵;李江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F型,边支血管直径>2.0mm,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主支病变经切割球囊预处理(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后置人支架,分支病变仅行切割球囊(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观察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情况.结果:218例患者233个分叉病变位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占73.4%(171例),回旋支/钝缘支占12.0%(28例),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左心室后支占14.6% (50例).CB组患者122例,PB组患者9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组与PB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相似(98.1% vs.100%,P>0.05),但CB组患者分支血管PTCA成功率较高(92.1%vs.78.3%,P<0.05).CB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亦少于PB组患者(4.1%vs.12.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MACEs发生比率CB组少于PB组患者(5.31% vs.14.0%,P<0.05).结论: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超;周玉杰;秦政;胡成平;周志明;赵迎新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住院行急诊PCI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400例.根据是否发生CI-AKI,分为CI-AKI组(n=68)和非CI-AKI(non-CI-AKI)组(n =332).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患者CI-AKI的发生率为17.0%.与non-CI-AKI组相比,CI-AKI组女性、既往心肌梗死(MI)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 min-1·1.73m-2的比例更高,WBC计数、Hb、PLT计数、术前血糖、HbA1 c水平更高,造影介入情况(再灌注时间、左前降支受累和使用IABP)比例更高,疾病严重程度评分(Mehran、SYNTAX和GRACE风险评分)均更高,而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 =1.612,95% CI:1.079~2.499,P=0.021)、基础eGFR <60mL· minJ·1.73m-2(OR =2.362,95%CI:2.021~2.719,P< 0.001)、HbA1c(OR=1.659,95%CI:1.221~1.836,P=0.001)、LVEF(OR =0.969,95% CI:0.944~0.994,P=0.050)、SYNTAX评分(OR=1.160,95% CI:1.014 ~1.383,P=0.005)及GRACE风险评分(OR=3.224,95% CI:1.884~4.042,P< 0.001)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CI-AK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既往MI病史、基础eGFR <60mL·min-1·1.73m-2、HbA1c、LVEF、SYNTAX评分、GRACE风险评分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骨桥蛋白对药物代谢酶CYP2C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爱霞;罗国帅;曲鹏展;刘莹

    目的:探讨药物代谢酶CYP2C9基因(下称CYP2C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骨桥蛋白与hs-CRP、miR-663、miR-126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随访,测定术后患者血清骨桥蛋白与hs-CRP、miR-663、miR-126水平变化,记录并分析12个月内患者的的ISR发生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用药情况.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未发生狭窄患者156例,发生狭窄患者24例,未发生狭窄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与hs-CRP、miR-663表达量、miR-126表达量均低于再狭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与hs-CRP具有高敏感性,当hs-CRP取佳临界值时,骨桥蛋白的预测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hs-CRP、miR-663和miR-126,miR-663的预测价值高于miR-126,但其敏感性较低.结论:骨桥蛋白与hs-CRP、miR-663、miR-126对CYP2C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IS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骨桥蛋白较其他三种预测准确性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应用.

  • 血浆内皮素-1预测支架植入术后无症状患者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作者:郑欣馨;马薇薇;黄晓红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支架植入术后无症状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252例行造影随访的无症状患者的血浆大ET-1浓度,研究对象于6-9个月前因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结果:进展组(n=93)和非进展组(n=159)间基线临床特征无差异.进展组血浆大ET-1浓度显著高于非进展组(0.86±0.26 vs 0.52±0.15 fmol/mL,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ET-1可独立预测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造影显示的快速进展(OR=2.094,95% CI 1.0474608,P=0.037).结论:血浆ET-L是支架植入术后无症状患者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造影显示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作者:陈宝霞;刘传木;张明哲;田明坤;乔鲁军;董希昌;蔡尚郎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佳手段.

  •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颜红兵;刘景山;张坚;郭诗东;高焱莎;柯元南

    目的分析过去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3月至2004年2月5年期间常规对311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直接PCI.男250例,女61例,平均年龄60.4岁(26~85岁).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对全部患者随访两个月以上.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99%(308/311).8例发生9例次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6%(8/308).其中急性血栓形成5例,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3例.这8例患者均有血栓形成的多个高危因素.8例中住院死亡3例,其余5例有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结论 STEMI直接PCI后的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小直径的长支架和缺乏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栓形成患者的死亡率高,临床长期预后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玉喜;刘涧;黎辉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0年至2016年因胸痛在大庆油田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MCA急性闭塞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 LMCA急性闭塞AMI患者15例,13例行PCI术,接受PCI术的患者住院期间6例死亡,死亡率为46.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右冠状动脉优势型的比率更低(100% 比16.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PCI术的13例患者中存活7例,存活率为53.8%;未行PCI术的2例患者中存活1例,存活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9例行直接PCI术,其中4例存活,存活率为44.4%;4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被送回CCU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择期PCI术,其中3例存活,存活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13例行PCI术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Ⅰ ~ Ⅱ级,其中存活6例,存活率为66.7%(6/9);有4例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Ⅲ级,存活1例,存活率为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8例术后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存活4例,存活率为50.0%(4/8);5例术后服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存活3例,存活率为60.0%(3/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对8例存活者随访1个月 ~13年,平均(66.8±66.0)个月.1例患者(12.5%)死亡,为入院时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例患者因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择期右冠状动脉PCI术.存活者无事件生存率为50%(4/8).院内与长期随访的总体死亡率达到53.3%(8/15),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100%(5/5),住院期间死亡率80.0%(4/5),随访期间死亡率20%(1/5),非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30.0%(3/10).结论 LMCA闭塞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成功的PCI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存活者长期随访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仍较高.

  • 造影导丝辅助处理PCI术中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一例

    作者:祝金明;赵雷;李波;朴英丹;信瑞;李淑梅

    冠状动脉内支架释放后,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的现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手术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我们通过将造影导丝引入到由指引导管-PTCA导丝-支架球囊导管构成的冠脉病变处理系统,使其作为回撤支架球囊导管时指引导管头端与主动脉壁之间的一个固定支撑点,解决冠脉内支架释放后支架球囊导管回撤困难的成功病例,介绍一种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 左主干支架脱载一例报告

    作者:林守卫;戴若竹;林荣;吴烔仁

    患者,男,70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于2010年10月18日入院,10月20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近段20%偏心型狭窄,左前降支近段60% ~ 90%偏心型狭窄,远端有侧支循环供应至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回旋支开口起70% ~ 99%偏心型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起50% ~ 70%偏心型狭窄,近中段99%偏心型狭窄.10月22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

  • 解读中国PCI指南2009系列讲座(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沈卫峰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在我国迅猛发展,该技术已十分普及,且每年的PCI病例数增加25%.近,国内医疗行政部门正在抓紧对心血管专项技术(包括PCI)和专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和资质准入,目的旨在加强PCI的质量控制,保护患者的利益,使心血管介入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在此期间,增加对PCI并发症的认识,熟悉和掌握严重并发症的临床预防和处理,显得更为重要.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中国PCI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现有的PCI治疗技术,对术中和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处理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

  • 解读中国PCI指南2009系列讲座(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现状和进展

    作者:霍勇;刘兆平

    自从1977年9月,美国医生Gruentzig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心病介入治疗已进入第32个年头.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PCI历经了PTCA时代、BMS时代,而进入了DES时代.

  •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应用抽吸导管一例

    作者:胡小莹;邱洪;乔树宾

    患者,男,43岁.因"突发胸痛2周"于2011年5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史5年;高血压史2年.2周前因突发胸痛8h入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未行再灌注治疗.为行冠脉介入治疗来我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高脂血症.入院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

  •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介入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观察

    作者:李岩

    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和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 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天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小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 NT-proBNP )浓度测定,术后72~76小时复查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单纯冠脉造影( 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小时的( 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无明显变化( P>0.05);PC1组术后16~24小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小时血浆(NT-pro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 NT-proBNP)浓度暂时升高,说明心肌一过性缺血引起血浆NT-proBNP水平一过性升高,比LVEF变化更灵敏。

  • 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鹏;陈庆伟;李兴升;吴志勤;李桂琼;柯大智;邓玮;王丽;莫显刚;曹广煜;杨彦;张亚梅;肖雷

    目的 探讨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临床疑诊或诊断为冠心病(CHD)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41例患者进行HbA1c测定分组,评价HbA1c水平与CHD、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法)、冠脉狭窄支数及接受PCI治疗等的相关性. 结果 随HbA1c水平升高,CHD患病率显著上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CHD、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和接受PCI治疗显著相关(r=0.211,P<0.01;r=0.213,P<0.01;r=0.233,P<0.01;r=0.137,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6,95%CI为1.128~1.828,P<0.01). 结论 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长期升高可能促进CHD的发生.

  • 冠状动脉支架断裂研究进展

    作者:赵继义;李悦;李为民

    冠状动脉支架断裂日渐增多,常伴严重不良事件,特别是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断裂的发生率、定义、检测手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进展.

  • 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董梅;李凤丽;孙晓健;李军(综述);任法鑫(审校)

    血运重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措施,但其能否使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获益目前尚不清楚。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反映了狭窄冠脉对于心肌灌注的影响,如FFR>0.8无需置入支架, FFR≤0.8则需置入支架,FFR在0.75~0.80之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是否需要置入支架。与传统冠脉造影术或血管内超声检查相比,FFR在评价冠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根据FFR结果,制定血运重建治疗策略。因此,本文就FFR在指导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874 条记录 4/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