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庭树;盖鲁粤;刘宏斌;王禹;陈练;孙志军;郭军;杜洛山;李小鹰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血管球囊扩张术(PTA)、支架置入、持续动脉内溶栓加PTAA、血管内膜剥离术加支架置入术等综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62例次,其中上肢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21例次,下肢动脉病变41例次.单纯PTA 6例次,球囊预扩张加支架置入术52例次,溶栓加PTA 3例次,股动脉内膜剥离术加髂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95%,手术并发症1.4%(支架脱落1例).术后即刻血管造影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性肢体缺血症状生存67%,间歇性跛行较术前减轻并维持13%,临床再狭窄率20%.结论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综合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肢体复发性缺血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是目前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内皮功能的关系及普罗布考的干预研究

    作者:范利;朱冰坡;李小鹰;曹剑;刘涛

    目的评价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同时评估普罗布考对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54例老年LEAS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普罗布考组(33例)服用普罗布考0.5 g,2次/d,同时服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21例)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清ox-LDL水平,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与其ox-LDL水平未呈现出线性关系;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明显增加,血清ox-LDL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与FMD呈现出线性关系.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改善老年LEASD患者内皮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ox-LDL水平;普罗布考组患者内皮功能改善与其ox-LDL水平的降低有关.

  •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

    作者:李小鹰;王洁;王全义;刘德新;范利

    目的了解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方法北京市万寿路地区老年居民20411位中,以家委会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抽得2124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以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nkle-Arm index,AAI)≤0.9为标准;对血脂异常的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ATPⅢ)提供的参考标准即满足下列4条之一者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甘油三酯(TG)≥2.26mmol/L,总胆固醇(TC)≥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04mmol/L.结果血脂异常患者为1071例,男410例,女性661例,年龄60~92(68.3±5.4)岁,现患率为50.42%;其中PAOD 184例,现患率为17.18%,男60例,女124例;PAOD在各类血脂异常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高TG血症14.12%;高LDL血症10.10%;高TC血症15.94%;低HDL血症19.65%;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19.18%;高血压患者14.98%;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患者19.476%;糖尿病患者15.38%;高龄血脂异常患者42.86%.结论HDL降低是PAOD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各型血脂异常对PAOD现患率的影响没有差异;血脂异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将明显增加PAOD的现患率;高龄血脂异常患者PAOD的现患率是普通老年患者的2~3倍.

  • 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亮;李小鹰;赵秀梅;刘秀华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后,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患肢足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达85%,与之对应,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值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增加(P<0.01).同时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与踝肱指数存在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测定局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对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波;李小鹰;邓新立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老年EH患者伴LEAO组(32例)及老年EH患者组(30例)、健康老年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观察3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 b/Ⅲa的活化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GPⅡb/Ⅲa的活化水平及PAgT在老年EH患者伴LEAO组明显高于老年EH患者组及健康老年组(P<0.01),老年EH患者组与健康老年组的GPⅡb/Ⅲa的活化水平及PAgT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老年EH患者伴LEAO组的Fg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老年EH患者伴LEAO组GPⅡb/Ⅲa的活化水平与PAgT呈正相关(r=0.8701、P<0.01).结论GPⅡb/Ⅲa及PAgT与老年EH患者伴LEAO密切相关,并对判断其血小板活化以及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与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的相关研究

    作者:楚新梅;李小鹰;梁春红;王珊;郑华;马芳玲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的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44例(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组)和男性健康者104例(健康组),共检测血清中的7种性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和雌二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内雄激素受体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组患者腰围(90.75土8.38)cm νs(86.61±8.91)cm、腰臀比(0.91±0.05 νs0.88±0.06),收缩压[(140.91±20.55)mm Hg νs(130.03±16.69)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3.07士14.15)mm Hg νs(77.21士9.34)mm Hg和雌二醇/总睾酮比值(7.32±3.32 νs 5.76±2.69)明显增高,而雄激素受体荧光强度(2.92±0.97 νs3.36±1.05)明显下降.结论 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雌二醇/总睾酮比值明显增高,雄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降低.雄激素受体水平下降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 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无创研究

    作者:曹剑;李小鹰;赵沙沙;刘涛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33例已确诊为PAOD的老年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年人及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非PAO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PAOD患者FMD及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FMD呈负相关;FMD与NMD呈正相关,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呈负相关.结论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受损;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FMD独立的预测因子;而FMD及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密切相关.

  • 老年高血压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

    作者:邓新立;张波;丛玉隆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32例),老年EH患者组(30例)、健康老年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3组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百分率.结果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老年EH患者组及健康老年组(P<0.01),而老年EH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EH伴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指标显著升高,提示老年EH伴LEAS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董建军;李小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老年人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达15.67%[1],与发达国家同年龄层次人口的患病率16.8%相近[2].近20年来,各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相继用于临床,下面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周玉斌;吴丹明;徐克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因此深入研究该病的诊治对策,仍然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2,3].现就该病手术治疗方法的进展及疗效做一综述.

  • 亚低温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作者:王志忠;孟庆义;王士雯;钱远宇;马勇

    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P)后给予亚低温治疗是否可以进一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IP后亚低温对冠状动脉持续闭塞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急诊CT血管成像预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血管再通的研究

    作者:方志荣;朱春雷;陆金鑫;张微微;朱光明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源图像得到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血栓信号密度与血管再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颈内动脉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采用CTA源图像测量血栓密度(CD),根据2次TIMI评估的差值定义血管再通与否,分为再通组12例和未再通组32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血栓密度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 与未再通组比较,再通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和颅内段再通比例明显降低,颅外段再通、CD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CD绝对值是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0);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研究评分高和颈动脉颅内段闭塞的患者血管不易再通(P=0.032,P=0.042);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闭塞后血管容易再通(P=0.011).结论 CTA源图像测出的血栓密度值与血管再通有相关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效果差.

  • 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李小鹰

    近20年,国外有关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研究一直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老年人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李大军;叶国栋;韦军民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价值和随访结果. 方法 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方法治疗66例临床表现为Ⅱ-Ⅳ期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老年患者,对手术前后踝臂指数(ABI)改善情况和中远期通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6例患者中,64例(97.0%)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皮温改善、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静息痛消失或减轻,足部感染得到控制,坏疽转为干性.1例因导丝无法返回真腔、远端又无流出道而放弃;1例导丝无法进入内膜下而改行旁路移植术.62例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5.5%(53例)、69.4%(43例)、54.8%(34例)以及48.4%(30例).3年肢体存活率为96.8%(60例). 结论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中远期随访疗效较好.

  • 腔内治疗策略在老年人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李大军;叶国栋;谭树平;兰勇;王吉阳

    目的 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老年人膝下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我院56例(介入组)老年合并膝下血管缺血性病变患者行PTA的治疗效果,对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及皮肤温度(T)进行比较;同时与31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同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介入组56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患足皮温升高,跛行消失或距离明显延长,静息痛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复查ABI由术前0.41±0.12增至术后24 h、1月、3月、6月和12月的0.63±0.21、0.65±0.19、0.67±0.22、0.61±0.20、0.58±0.18;皮温由术前(28.4±2.1)℃增至术后24 h、1月、3月、6月和12月的(35.4±2.4)℃、(35.6±2.1)℃、(35.8±2.4)℃、(34.6±2.1)℃、(34.3±2.0)℃,术后各期ABI及皮温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后同期ABI与皮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PTA对于老年合并膝下血管缺血性病变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吸烟和戒烟与老年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何耀;姜勇;倪彬;王洁;常青;姜斌;封康;李小鹰

    目的探讨吸烟与老年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的关系. 方法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整群随机抽取2126人(男932人、女1194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和相关体检.吸烟的调查参照WHO的标准方法,PAOD的诊断为具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或踝肱动脉压比值(AAI)<0.90. 结果 (1)该人群PAOD的现患率:间歇性跛行为12.2%(男:7.9%,女:15.6%),AAI<0.90者为15.4% (男:11.5%、女:18.5%);(2)吸烟致PAOD的危险性:调整了年龄、既往病史、体质指数等因素,现在(持续)吸烟者中间歇性跛行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限(CI)分别为:男性2.22(1.21~4.07),女性1.92(1.17~3.16);AAI<0.90者的OR(95%CI)为:男性1.75(1.01~3.04),女性1.90(1.19~3.05);(3)戒烟可降低PAOD患病的危险性:戒烟者中间歇性跛行的调整OR为:男性1.10(0.60~2.04),女性1.19(0.58~2.47);AAI<0.90者的调整OR:男性为1.73(1.05~2.84),女性为1.23(0.63~2.43). 结论吸烟是人群中PAO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降低老年人PAOD患病的危险性,监测及控制吸烟的流行和促进戒烟对老年人群PAO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远期预后

    作者:裴汉军;吴永健;杨跃进;陈纪林;乔树宾;徐波;李建军;陈珏;宋光远;赵振艳;王喜梅;高润霖

    目的 评价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结果 143例患者中,139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随访(19.8±5.1)个月.长期随访中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5例(10.5%),其中死亡3例,心肌梗死1例,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11例.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残余狭窄较重[(17.7±1.8)%比(15.4±5.0)%,P=0.001],终小管腔直径较小[(2.14±0.22)%比(2.89±0.37)%,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终小管腔直径(OR:0.097,95%可信区间:0.013~0.694,P=0.020)为长期随访预后惟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CTO患者置人DES安全、有效.终小管腔直径可能为长期随访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

  •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作者:王玲;董淑敏;姜巧珍;南景龙;刘永刚;李世荣;冯笑梅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病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血管造影确诊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2例,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150 μg/d进行干细胞动员后,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干细胞,以3×109细胞/患肢对患肢进行肌肉注射,术后观察3个月至1年,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移植后3个月12例患者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溃疡明显好转(按移植前后打分结果,P《0.01),选患肢相对恒定位置观测肢体血流图血流波幅[移植前(2.65±1.06) mm、移植后(7.76±0.59) mm,P《0.01]及血管超声血流灌注量[移植前(21.32±0.63) cm/s、移植后(44.55±4.13) cm/s,P《0.01],干细胞移植后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血管造影示新生侧支血管明显增多,12例均未发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希奇;张进虎;荆志成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小肺动脉闭塞性重构为特征,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进而右心室肥厚扩张的一类恶性心脏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恶劣,症状出现后多因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死亡[1].

  •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球囊无法通过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作者:温尚煜;于宏颖;王柏颖;孙志奇;王满庆;刘胜全;黎辉

    目的 评价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在导丝通过病变但球囊无法通过的情况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对CTO病变开通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导丝通过CTO病变后,球囊无法通过病变者分入旋磨术组(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共26例患者,27处病变);球囊可以通过病变者分入对照组(共751例患者,751处病变).球囊通过CTO病变后,两组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观察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成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旋磨术组CTO病变处重度钙化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3.0% (17/27)比21.2%(159/751),P<0.05].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后,旋磨术组的27处CTO病变中有25处(92.6%)病变成功开通.旋磨术组与对照组之间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0比0.5%(4/751),P>0.05]、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38.5% (10/26)比22.2%(167/751),P>0.05]和靶血管血运重建[0比1.2%(9/751),P>0.05]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有助于提高导丝通过后球囊无法通过的CTO病变的手术成功率.

537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