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透明质酸钠防止烫伤后睑球粘连效果观察

    作者:高金涛;潘靖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预防眼高温烫伤后睑球粘连的效果.方法 45例52眼高温烫伤用透明质酸钠覆盖于创面包扎.结果 52眼都没有发生睑球粘连.结论 透明质酸钠可以预防高温烫伤后睑球粘连.

  • 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光璐;王明扬;魏文斌

    目的 分析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脉络膜转移癌患者49例(66只眼),均行眼底检查,其中44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2例合并吲哚氰绿造影检查,8例行B超检查.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24只眼,联合光敏治疗1只眼.眼敷贴放疗1只眼.,TTT采用的治疗参数为光斑1.2~3.0mm,能量450~1000 mV,时间60 s.做2次TTT者2例,做3次TTT者1例.结果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5例.双眼17例(34.7%).年龄23~74岁,平均47岁.视力小于或等于0.05者13只眼,0.06~0.2者22只眼,大于等于0.3者31只眼.已发现原发肿物40例(81.6%)(行手术切除术25例).其中患乳腺癌16例(32.7%),肺癌(包括支气管1例)14例(28.6%),肝胆肿物3例,结肠癌及胃癌3例,妇科附件肿物2例,鼻咽癌l例(含卵巢黏液囊性腺癌1例),脊柱骨肿物1例,尚未查明原发肿物5例(10.2%),4例尚在检查中.眼底有1个转移灶者58只眼(87.8%).2个转移灶者4只眼(6%).3个及以上转移灶2只眼(包括7个灶1例).根据眼底转移灶所在部位及发展情况,将转移灶分为孤立型,39只眼,占59%(39/66);弥漫型,19只眼,占28.8%(19/66);早期型,8只眼,占12.1%(8/6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见早期转移灶处呈低荧光,晚期灶处荧光融合呈中等或强荧光.对8例孤立型转移灶行B超测量,其平均值约为11.5 mm×10.5 mm×3.6 mm,瘤体高可达4.9 mm.作敷贴放疗的患者1例,观察3个月,瘤体变扁平,维持原视力.作TTT治疗后3例随访各为4、3、2个月.病变稳定,视力不变或轻度下降.结论脉络膜转移癌有其临床特点.眼底病变分型有助于对病情的了解.在全身治疗情况下,埘眼部孤立型及早期型转移灶采用TTT治疗,可使病灶消退,保护视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29-233)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王光璐;王明扬;魏文斌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4例(114只眼)经TTT治疗的单眼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0例,女性34例;年龄16 ~71岁,平均44岁.采用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眼底.采用波长810 nm的三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TTT治疗,治疗时光斑要覆盖整个瘤体,如瘤体较大可多个光斑组合;如肿物正位于或部分位于黄斑区,激光要避开黄斑和视乳头黄斑纤维束,旁黄斑区的激光能量要减小至病灶呈浅灰色反应斑;如肿物位于视乳头旁,要在视乳头旁留出200 μm的边缘不作治疗.结果 114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改善,其中视力≥0.5者由治疗前的17只眼(14.9%)增至治疗后的27只眼(23.7%).治疗前除瘤体表面有视网膜脱离外,眼底下方也形成脱离者27例(23.7%);瘤体位于黄斑区者67例(58.8%),位于视乳头周围者35例(30.7%),位于血管弓者12例(10.5%).治疗后渗液吸收并维持原视力者76例(66.7%),渗液吸收并视力增进者28例(24.6%).104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91.2%;瘤体渗液不吸收或视力下降者为失败,共10例,失败率8.8%.32例患者治疗前肿瘤高度(3.90±1.15)mm,治疗后肿瘤高度(2.41±1.30)mm.治疗后随访1~7年者(平均22.8个月)27例,有效率仍达81.5%(22/27).术后发生并发症者9只眼(7.9%),其中黄斑少量出血2只眼,黄斑皱褶3只眼,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只眼,视野检查有弧形暗点1只眼.结论 TTT是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治疗后的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钱江;薛康;高怡谨;袁一飞;单海东;毕颖文

    目的 总结、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29例(40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接受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以VEC方案化学缩瘤,辅以冷冻、TTT等局部巩固治疗.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38个月.结果 其中4例单眼发病,25例双眼发病.40只眼参照眼内型RB国际分期,A期14只眼(35%)、B期9只眼(22.5%)、c期4只眼(10%)、D期10只眼(25%)、E期3只眼(7.5%).17只眼存在玻璃体、视网膜下种植.总体眼球保存率为75%(30/40).瘤体呈现退缩模式并稳定的治愈率依分期不同呈现递减趋势,A期100%(14/14)、B期100%(9/9)、C期75%(3/4)、D期40%(4/10)、E期0%(0/3).4只眼肿瘤复发,从化疗结束至复发眼球摘除的平均时间为5.7个月.10只眼终行眼球摘除,其中C期1只眼、D期6只眼、E期3只眼.随访中无1例死亡或产生白血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可以有效保存部分RB患儿的眼球,乃至有用视功能.眼内型RB的国际分期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脉络膜骨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

    作者:张承芬;董方田;陈有信;李志清;杜虹;韩宝玲

    目的 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脉络膜骨瘤患者12例(18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8只右眼,10只左眼.患者均行常规眼部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眼前节和眼底检查.专项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B超、CT、视野和眼电生理检查.对患者进行如下治疗:(1)服用抗感染和维生素类药物,临床随诊观察.(2)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光凝治疗.(3)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次数一般为1~5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个月.全部患者均预约定期随诊,随诊期为1至26年,中位数为2.5年.结果 (1)服用药物并定期随访者共6例(8只眼).随访过程中,发现脉络膜骨瘤增大缓慢,生长边缘呈伪足状前移,瘤体增大.随诊时间长者1例,26年后复诊肿瘤已自行消退.(2)激光光凝治疗2例(4只眼),术后脉络膜骨瘤边缘出现光凝色素斑,其中2只眼在近视乳头和黄斑处仍有少许浆液性渗出和视网膜浅脱离,1只眼有黄斑出血,FFA检查显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2例患者经TTT补充治疗后病情好转.(3)单用TTT治疗4例(6只眼),其中1例(1只眼)有黄斑出血,FFA和ICGA检查显示有CNV渗漏,经TTT治疗后好转;1例(2只眼),经TTT治疗后肿瘤处浆液渗出减少,有青灰色素和薄的机化瘢痕增生.结论 脉络膜骨瘤在自然病程中缓慢生长,有伪足样边缘.激光光凝有一定效果.TTT可单独用于治疗或辅助激光光凝之不足,特别适用于合并有黄斑中心凹下CNV的患眼.(中华眼科杂志,2007,43:788-792)

  • 高温对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戈;杨晓;刘锴;李勃;李理;孙钢

    目的 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研究被动高温对注意网络中3个子系统(警觉、定向、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高温和对照条件下运用ANT测试16例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注意网络功能,记录反应时、正确率、核心体温和体重变化.结果 志愿者在被动高温环境下的核心体温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体重变化,总反应时和准确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执行控制功能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警觉和定向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被动高温可影响注意网络的执行控制功能,但不影响警觉和定向功能.

  • 高温、噪声对飞行员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秦世贞;俞启福;马贵喜;郝唯蔚;李鸣皋;赵红

    目的探讨高温、噪声环境中飞行对飞行员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轰六飞行员24名为实验组,普通地面人员21名为对照组.作多靶场轰炸飞行,舱内温度45~53℃,噪声97~122dB(A).飞行时间3h,于飞行前(6:00a.m.)、飞行后即刻(12:00a.m.)、8h(8:00p.m.)采血.对照组采血日行室内作业(27℃).用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日间(6:00a.m.,12:00a.m.,8:00p. m.)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并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清晨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飞行后即刻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飞行后8h,飞行后即刻及8h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结论长时间高温、噪声刺激可引起ATP的过度消耗,严重时造成红细胞内Ca2+超载,红细胞膜僵硬,甚至红细胞凋亡.

  • 热疗联合柔红霉素对CD34+CD38-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国征;郭坤元;孙明;佘妙容;胡亮杉;李章球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柔红霉素(DNR)对CD34+ CD38-急性髓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KG1a细胞中的CD34+ CD38- 细胞,以DNR作用48h后抑制50%CD34+ CD38- 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IC50)作为后续实验的工作浓度.将CD34+CD38- 细胞分为对照组、热疗组(40℃、42℃)、化疗组和热化疗组(40℃、42℃).热疗、热化疗组在恒温水浴箱(40℃或42℃)hu加热60min,化疗组、热化疗组以IC50浓度的DNR处理48h.MTT法检测DNR对CD34+CD38- 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42℃条件下细胞内DNR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分析42℃条件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KG1a细胞中分离出的CD34+CD38- 细胞纯度达95%以上,DNR的IC50为0.40μg/ml.热疗组、化疗组、热化疗组CD34+CD38-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且抑制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P<0.05).热疗组、化疗组及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随温度升高凋亡率增加(P<0.05),热化疗组较化疗组及相同温度热疗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42℃热化疗组细胞内的DNR荧光强度(6.74±0.58)明显高于对照组(0.26±0.05)及化疗组(2.08±0.14,P<0.05).42℃热疗组、化疗组、42℃热化疗组细胞的集落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42℃热化疗组明显低于42℃热疗组和化疗组(P<0.05).结论 热疗能增强DNR抑制CD34+ CD38- KG1a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细胞凋亡增多.

  • 模拟舰船磁场与噪声、高温复合对机体作用的方差分析

    作者:柯文棋;乐秀鸿;李振杰;李政年;徐建华;黄建松;周宏元;唐志文;吉庚耀

    目的研究模拟舰船两种剂量水平磁场复合噪声、高温对机体联合作用的特点.方法采用有交互作用的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方差分析法,按正交表L8(27)的要求安排8种复合暴露剂量组合,分别将兔和大鼠分为8个复合暴露组和8个对照组.结果兔球结膜毛细血管管径、大鼠肝和脾脏HSP70的分析结果显示出磁场是对其影响的主因素(均为P<0.01),其次是高温(均为P<0.05);大鼠下丘脑AVP和大鼠脑组织HSP70的分析结果显示出磁场是对其影响的主因素(均为P<0.05).兔血浆内皮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出磁场与噪声交互作用所对应的F值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磁场与噪声、高温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所对应的F值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磁场是对上述指标影响的主因素,而高温也是重要因素;磁场与噪声有交互作用,磁场与噪声、高温三者之间也有交互作用;应该重视舰船环境因素对舰船人员的复合作用.

  • 晚期肿瘤患者体外热灌注全身热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友坦;黄绍农;陈志聪;钟飞焱;卢健芳;陈建颜;郑永辉

    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热灌注治疗(VV-PISH)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18例晚期肿瘤患者,年龄29~73岁,ASAⅠ~Ⅱ级,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无脑转移和大血管内癌栓形成.麻醉诱导后行桡动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通过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行心功能监测.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入股静脉插管,连接体外热疗机(TEMET SYSTEM 1000),经全身肝素化后行热灌注治疗.术中监测食管温度与直肠温度,分别记录加温前、食管温度39℃、40℃、41℃、42℃、42℃1h、42℃2h与降温期40℃、39℃、38℃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心率>130次/min者,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处理,并记录各时段的药物使用总量.结果:随着体温的升高,心率(HR)、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逐渐增加,HR,CI,MPAP,PCWP在41℃时与加温前比分别增加了55%,100%,18%和49%.当体温>41℃,CVP和平均主动脉压(MAP)也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此时HR常>130次/min,MAP降低常超过基础值的30%,需间断静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予以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在42℃1 h~42℃2 h时段明显大于42℃~42℃1 h时段.降温达38℃后HR,CI,CVP,MAP,MPAP基本恢复正常,但PCWP仍高于其正常值的上限.结论:VV-PISH期间随着体温的升高可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当食管温度>41℃时应使用药物加以调控.治疗平台期的后1h心血管系统对高温的耐受力显著下降.降温达38℃后PCWP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术前选择患者时应注重其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并加强术中、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测与调控.

  • 高温作训环境对战士外周血IL-17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作者:唐忠志;邬明;陈晓娟;刘洁;程青;朱果果

    目的:观测高温环境对执行训练任务战士外周血IL-17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训练战士16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分别于(32±1)℃(试验组)和(22±1)℃(对照组)环境中连续训练2 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IL-17浓度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结果在高温环境训练40、50、60 min战士的体温分别为(38.74±0.26)、(39.23±0.24)、(39.51±0.34)℃,较常温环境训练的战士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温环境训练40、50、60 min战士的自感劳累等级评分分别为17.62±0.66、18.03±0.56、18.47±0.84,较常温环境训练的战士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训练2 h后战士外周血中IL-17浓度为(7.12±4.03)pg/m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6.43±1.27)×109/L,淋巴细胞为(9.84±1.36)×109/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环境能明显增高训练战士体温、自感劳累等级评分、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

  • 非低氧刺激对HIF-1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恩惠;朱玲玲;范明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诱导产生的主要调节分子,对维持细胞的氧平衡及在低氧状态下细胞的存活和代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许多非低氧形式的刺激也可影响HIF-1的表达和活性.本文就体外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氧、低温、辐射)和细胞因子等对HIF-1的调控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circRNA在热习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范利君;马强;王静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无5′端帽子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部的环状闭合结构.circ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内生、丰富、保守、稳定、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且亚细胞定位存在差异.热习服(HA)能有效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热应激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反应等过程.该文对HA生理效应与机制、circRNA功能与机制及其在HA和热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装甲车辆舱室热环境对人的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吴亚楠;贾海军;张伟;刘晓峰;王学友;柴渭莉;李毅;万红

    目的:增加乘载员在高温、高湿的装甲车辆舱室环境下的高强度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过大的热负荷、热应激对人体造成热伤害。方法通过人、机、环境系统分析,深入定量了解作业环境和乘载员状态参数,进行人-机-环境相互影响因素分析,并开展调查研究。结果与结论编制了热平衡、热舒适性计算程序,对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终为微环境热因素的评估和乘载员应变防护设计提供支撑。

  • 高温高湿和低温环境对存放全血质量的影响

    作者:马平;张艳宇;单桂秋;沈建军;周谋;邓江;肖军;周锡鹏;许金波;吕丽萍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及低温严寒等环境因素对存放全血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现场实验的方式,共采集9名献血者的新鲜全血,平均分成40份,每组20份分别在高温高湿区的3个模拟采血点放置0、3、6、12和24 h,低温严寒区的4个模拟采血点放置0、1、2和3 h后,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高温(27~37℃)高湿(60%~90%RH)环境下放置24 h 的新鲜全血,FHb、APTT、PT、TT和 FIB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低温(0 ~13℃组和-18~-20℃组)对全血的血液质量产生影响,在无加温装置的帐篷中,全血放置1 h后出现冰冻;在有加温装置的帐篷中,全血中FHb浓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放置2 h后其血浆中的FH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APTT、PT、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室温下放置24 h的全血质量未见明显改变;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在具有加温设施的帐篷中,室温下放置1h的全血质量未见明显改变.

  • 温热疗法与化疗对小鼠S180肿瘤治疗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诚;柳霞;黄鹤;邓京京;管晶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结合化疗对小鼠S180肿瘤协同治疗效果. 方法 45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3组:热疗+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单纯热疗组.每组15只.处理后10日处死动物,分离瘤块称湿重,并作病理检查. 结果各组肿瘤湿重各为(0.67±0.29)克、(0.78±0.37)克和(1.24±0.43)克,热疗+化疗组肿瘤湿重低于其余两组,其与单纯热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病理检查见热疗+化疗组及热疗组肿瘤存在明显坏死. 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热疗、化疗双因子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

  • 温热疗法对S180肿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

    作者:孙诚;柳霞;黄鹤;邓京京;管晶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对小鼠S180肿瘤模型的治疗效果. 方法 30只S180小鼠随机分2组:单纯热疗组,对照组,每组15只.处理后10 d处死动物,分离瘤块称湿重,并作病理检查. 结果两组肿瘤湿重各为(1.24±0.43) g和(2.31±0.22) g,热疗组肿瘤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病理检查见热疗组肿瘤存在明显坏死. 结论实验结果提示温热疗法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可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方法.

  • 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对某部士兵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杨贵荣;赵海滨;高敏;杨长春

    目的:观察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对某部士兵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部训练基地夏季参加10 km长跑训练士兵52例,采用校正合格的医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其训练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其中45例测定训练前后12导联心电图,比较分析训练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某部士兵训练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显著或非常显著快(高)于训练前(P<0.05,P<0.01).城市与农村籍士兵训练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大专及以上士兵训练后心率显著低于高中士兵训练后(P<0.05),收缩压值显著高于初中士兵训练后(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士兵训练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年限≥3年士兵训练后收缩压值显著低于训练年限1年士兵(P<0.05),其他不同训练年限士兵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差异不显著(P>0.05).某部士兵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后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和ST段压低.结论: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对某部士兵心血管系统有短暂影响,但可耐受.

  • 部队训练中暑82例救治体会

    作者:徐红波;郭霞信;王明章;宗慎良;刘瑛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军事训练的常见急症.2005年7月,我们共收治军事训练中暑8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82例均为男性,年龄18~26岁;1年兵58人,2年兵14人,3年以上兵10人;重症中暑12人,轻症中暑25人,先兆中暑45人,均在37℃的高温下,全副武装急行军15 km 以后出现症状.轻症病例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大量出汗、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病例出现体温41℃,伴有昏厥、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

    关键词: 中暑 高温 演习
  • 作者:

    关键词:
825 条记录 7/42 页 « 12...4567891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