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武汉市专业化除害队伍实施城区灭蚊工作探讨
城市灭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使有限的除害经费发挥大作用,探索以专业除害队伍为主的城市灭蚊新模式,武汉市于2002年6~9月(历时3个月整),针对7个城区,采取向社会招标方式,选定了3个专业除害单位,对每城区约1 km2的地区实施了灭蚊试点工作.现将具体实施灭蚊情况报告如下.
-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
武汉市2010年90例乙脑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流行性乙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病死率高,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流行无明显的周期性,随着乙脑疫苗的普及,发病率明显下降.
-
武汉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与评估
2006年卫生部确定了我国消除麻疹的目标,即在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的水平[1].2006-2009年武汉市麻疹报告发病率在5~10/10万之间,为降低武汉市麻疹发病率,于2009年10月14-21日对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邀请第三方对强化免疫活动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武汉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调查
男男性接触者(MSM),指与男性有(过)性关系的男性[1].随着社会开放度和包容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由孤独封闭状态转向半公开的积极状态,很多大中城市不断有同性恋者聚集的酒吧、浴池出现,因特网和"信息台"中的同性恋相当活跃[2].
-
武汉市2009年新确认晚期血吸虫病52例调查分析
2001年,武汉市开展了社会捐赠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活动,2002~2008年,市财政又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全市晚血免费救治项目"[1].8年来,共免费救治1634人次(在册805人),帮助这一弱势群体缓解了疾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武汉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为了解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视力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武汉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
出厂水在储运过程中由于管道老化、停留时间过长以及二次供水设施(水箱等)清洗不及时等因素,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常常导致用户直接使用的末梢水卫生状况较差.为掌握武汉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现状和与二次供水安全相关的危险因素,消除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控制水源性疾病的传播,于2009年对武汉市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武汉市市售酱腌菜中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酱腌菜是我国普遍、产量大的蔬菜加工品.它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不同腌渍工艺制作而成,包括各种酱菜、发酵与非发酵性腌菜、渍菜[1].近年来,酱腌菜类产品逐渐趋向低盐化,为了改善口味、色泽及延长保存期,甜味剂、色素及防腐剂在酱腌菜中被广泛使用.苯甲酸、山梨酸是常见的防腐剂,糖精钠是常见的甜味剂,柠檬黄和日落黄是常见的黄色色素.
-
武汉市2003~200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分析
近年来,"非典(SARS)"、"人禽流感(H5N1)"、"手足口病(EV71)"和"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相继发生,加之经济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增多,加快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是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2003~2008年武汉市卫生监督所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共立案查处694起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案件.
-
武汉市涉水产品现状调查
为规范涉水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1999年和2003年对武汉市辖区内涉水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进行了索证调查.
-
武汉市125例成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疗效观察
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是国家"四免一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限度抑制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避免病人免疫系统遭受病毒的进行性破坏,降低死亡率.武汉市自2004年1月开始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2009年12月共有12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1].本文通过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评估,旨在改进治疗工作质量.1材料与方法1.1 治疗对象户籍为武汉市或在武汉居住超过3个月的HIV/AIDS感染者和病人.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要求,由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对AIDS病人进行体检,并由市AIDS抗病毒治疗专家组确定治疗方案.1.2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
武汉市2004年间接血凝试验检查血吸虫病质量分析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血吸虫病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经过50多年的努力,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回升.间接血凝试验(IHA)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1],是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血清免疫学方法之一.但IHA试剂盒稳定性欠佳,人员参差不齐,各地血吸虫病查病质量难以控制.为了解用IHA检查血吸虫病的质量,2004年,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了IHA质控调查,结果如下.
-
武汉市2004-2008年托幼园所儿童低体重和常见病调查分析
为了解武汉市托幼园所儿童的低体重、贫血、龋病、视力异常和听力障碍等儿童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加强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改善托幼园所儿童的健康状况,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对武汉市中心城区2004-2008年幼儿园(所)的在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
武汉市实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效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均衡.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为0.1%~0.2%,东南亚、非洲和我国为10%或更高[1].而防治乙型肝炎的手段主要依靠乙肝疫苗免疫,因此在儿童中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
武汉市综合治理垸内钉螺孳生地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2004年春季至2006年春季,武汉市对全市垸内钉螺孳生地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了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基本消灭垸内钉螺,减少人畜感染,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1].
-
武汉市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与获取途径分析
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1].充足的艾滋病知识能够降低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2],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对于促进人群接受艾滋病自愿检测至关重要[3],一旦孕产妇人群掌握了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了解了医疗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4~6],而如果没有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加剧人们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7],从而对人们咨询检测艾滋病和寻求更多的医疗援助产生阻碍[8].
-
武汉市某中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大障碍[1] ,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据报道,我国AIDS 患者中15~29 岁约占60.00%,可见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者.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作了调查[2-4]. 近,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初中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为了解武汉市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现状, 探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于2007年4月对武汉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
-
武汉地区市售食品中铅和镉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
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卫生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食品卫生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安全管理,对各类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监测.通过对监测资料进行卫生学评价,可以得到食品受污染的状况及污染程度,但是各类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风险程度却无法通过监测数据直观的反映出来.
-
湖北省及武汉市石乔口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或死亡趋势回顾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20%[1,2].年龄调整发病率高的北美,其发病率每年高达86.3/10万[2].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往为乳腺癌低发地区,但近年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3,4].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3],天津市1981~1987年间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为19.1/10万,1993~1997年上升到25.5/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上海市发病率高于天津市,1972~1974年间为18.7/10万,1993~1997年上升到30.1/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为探讨湖北省及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的流行变化趋势,我们仅就湖北省乳腺癌的死亡登记历史资料以及武汉市石乔口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对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作一简要调查回顾,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