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梁玉华;姜建阁;霍晶;管雪峰;吴文设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8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38例,治疗前后检测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3例,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率76.3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5.616,P<0.01).两组治疗前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各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全血黏度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 紫癜型药疹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贺雪文;干皆诚

    目的了解紫癜型药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3例紫癜型药疹从临床、实验室及组织病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大疱性多形红斑和固定性药疹相鉴别.结果紫癜型药疹临床以紫癜和血疱为主,18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16例血浆凝血酶时间缩短,组织病理未见血管炎表现.结论紫癜型药疹可能是血管炎型药疹的前期表现.

    关键词: 紫癜 药疹 病理学
  •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活性的研究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活性,探讨红细胞天然免疫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利用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即红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并设健康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和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均<0.05),两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r=0.36,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存在低下和紊乱,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过程.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和白三烯B4的检测

    作者:秦月宁;肖君刚

    目的 测定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和白三烯B4(LTB4)的含量,探讨组胺和LTB4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血清及13例健康查体者(正常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组胺和LTB4含量.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分别为(44.09±2.469) pg/mL,(66.855±17.55) pg/mL,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1.811±0.427) pg/mL,(42.89±18.04) 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组胺和LTB4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病变过程.

  • 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2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菲;邢伟伟;杨欢

    目的 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8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28例)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及氯雷他定,对照1组(30例)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对照2组(29例)每晚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结束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白三烯B4(LTB4)和组胺含量.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用孟鲁司特钠组及氯雷他定组的有效率,治疗组的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分别单用孟鲁司特钠及和氯雷他定,可能与明显降低其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有关,且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麻风反应误诊2例报告

    作者:谭雪玲;梁晋宁;谭仲楷

    例1,女,57岁.因皮肤红斑、结节伴疼痛2年余,加重1个月就诊.1997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和水疱,自觉痒痛.按“湿疹”对症治疗约1.5年,疗效不佳.后因四肢浸润性斑块、小结节、紫癜和小溃疡等损害按“皮肤血管炎”予激素等治疗后好转,但间断治疗病情反复、加重而于1999年8月16日再次就诊.体检:T 37.5℃,WBC15.6×109/L,ESR50mm/1h.余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眉毛外1/3脱落,面部、躯干和四肢见黄豆至鸽蛋大小的半圆形结节,表现光滑,有灼痛和触痛.间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暗红斑.前臂和小腿伸侧有大片紫癜,有轻度温、触痛觉障碍,无溃疡(见图1).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

    作者:刘雯蓓;马小玲;季必华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过敏性紫癜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12例和静止期14例)血浆VEGF浓度进行检测,并以20例健康人血浆VEGF浓度作为对照.结果20例健康人血浆VEGF含量为(63.8±59.3)μg/L,急性期和静止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VEGF含量分别为(557.3±389.4)μg/L,(135.9±80.4)μg/L,两组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VEGF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伴胃肠道表现的一些皮肤病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许多疾病常同时波及胃肠道和皮肤,如能早期诊断皮肤病常可预防因胃肠道病变所致的严重后果,尤其应注意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或伴有口腔损害、紫癜或血管异常的潜在性胃肠道疾病;

  • 肝紫癜的影像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芳;魏一娟;高剑波;郭华

    肝紫癜(peliosis hepatis, PH)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血管源性良性病变,多见于成人.国内外报道大多为个案报告,临床及影像上误诊率高.现笔者分析1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PH,并对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15例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致手足肿胀1例

    作者:李红健;蒋玉凤;曹丽蒙;阿依代;罗新辉

    患女,7岁,体质量22.5 kg,以"发现全身出现瘀点5 d,双下肢出现瘀斑3 d、头晕、乏力1 d"为主诉入住我院儿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王莎;冯琦;孙秉中;朱华锋;白庆咸;乔庆大;袁跃传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4(女18,男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 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病程<6 mo 10例,>6 mo 8例,>12 mo 6例,长15 mo. 初治者10例,复治者1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巨核细胞数正常者5例(7~35个/片);巨核细胞数增多者19例(40~746个/片),不论巨核细胞数多少均显示一定程度的细胞成熟障碍. 24例中20例进行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检测,其中18例PAIgG明显增高,12例PAIgM同时增高,5例PAIgA同时增高. 外周血血小板数<10×109*L-1者11例,<30×109*L-1者8例,<50×109*L-1者5例.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Fas-FasL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作者:封蔚莹;钮易蓓;钟永根;罗洪强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按中医辨证分型将80例ITP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的表达率并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D4+及CD8+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率ITP瘀血阻络组、血热妄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加(P<0.05),血热妄行组治疗后显著下降,瘀血阻络组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CD4+及CD8+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率ITP阴虚火旺组、气虚不摄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所增加,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ITP患者较高的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值,提示好的预后.

  • 霉酚酸酯对难治性ITP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陈银霞;秦岚;张王刚;刘捷;马肖容;何爱丽;赵万红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MMF治疗前后难治性ITP患者血清血小板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MMF治疗对肝脏、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难治性ITP患者经MMF治疗后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45%,良效20%;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明显下降(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降低(P<0.01),IgM有所降低(P<0.05);CD3略有升高(P<0.05),CD4明显增高(P<0.01),CD8明显降低(P<0.01),CD4/CD8明显升高(P<0.01).MMF对肝脏、肾脏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MMF能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功能,毒副作用较少,是一种治疗难治性ITP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 中医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冬杰;王冬;张华艳;苏咏梅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的疗效.方法 将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中医中药辩证施治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近期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为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为29.2%.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优于西医激素治疗.

    关键词: 紫癜 过敏 中医中药
  • 小儿过敏性紫癜76例对比治疗分析

    作者:刘鹏;马静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小儿过敏性紫癜7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6例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结果: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时间和有效率(95.0%),与联合西咪替丁症状改善时间和有效率(94.4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低分子肝素、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均可收到良好疗效.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安生;庞菊萍;王华;王旭清;高文瑾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对HSP患儿组的151例儿童和76例对照组儿童分别应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中HP的细胞毒素(CagA)、尿素酶(UreC)和空泡毒素(VacA)等三种蛋白检测和应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酶联免疫法(HPSDA)进行粪便中HP抗原检测.同时对两组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合胞病毒(RSV),轮状病毒(hRV),腺病毒(ADV)和流感、副流感病毒等.结果:151例HSP组患儿血清中HP抗体阳性者97例,占HSP组的64.24%.粪便中HP抗原阳性者19例,占HSP组的12.58%.76例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HP抗体者53例,其中阳性者27例,占对照组检测者的50.94%.76例均检测粪便中HPSA,阳性者5例,占对照组的6.5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中有腹部症状的患儿HP血清抗体阳性率和粪便中HP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0.37%和17.2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5.169和4.224,P<0.05).在HSP患儿组中HP血清抗体阳性和粪便中HP抗原阳性的患儿按是否进行HP清除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组患儿在腹痛缓解、紫癜消失和尿常规恢复正常等平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7~1.334,P>0.05).两组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患儿组RSV感染阳性43例,阳性率为28.48%;hRV感染阳性21例;阳性率为13.91%;AD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12.58%;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14例;阳性率为9.27%;对照组RS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25%;hRV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1.84%;ADV感染阳性8例;阳性率为10.53%;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1.84%;两组感染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RSV:χ2=0.308,P>0.05;ADV:χ2=0.204,P>0.05);流感、副流感病毒(χ2=0.0.367,P>0.05).结论:HP感染率只在HSP患儿中有腹部症状者偏高.正规的HP清除治疗在HSP有HP感染患儿的疾病恢复中无特殊意义.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生清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HSP发生肾损害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HSP患儿按照是否伴有肾损害分为伴有肾损害的病例组58例和未伴有肾损害对照组122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SP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4.564,95% C.I:0.459~8.342);皮疹反复发作>3次(OR=4.323,95% C.I:0.534~8.165);皮疹持续时间>4周(OR=3.658,95% C.I:0.523~6.352);血小板升高(OR=4.452,95% C.I:0.435~5.154);血清IGM升高(OR=4.863,95% C.I:0.435~5.442)是HSP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发作>3次、皮疹持续时间>4周、血小板升高、血清IGM升高是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者应加强预防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 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PDCA循环式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翁宝红;丁寅君;张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对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各项知识得分情况、康复时间、疾病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对干预方式的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3~12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可提高过敏性紫瘢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复发.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宝荣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例中临床表现为典型紫癜样皮疹者31例,腹痛21例,关节肿痛10例,肾脏损害6例,有发热表现3例,咳嗽6例,睾丸肿痛1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各3例,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3例,MP-IgM(>1∶80)阳性31例.治疗选择阿奇霉素结合小剂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平均住院日23d,治愈28例,好转3例,随访3个月均治愈.结论:MP感染引起HSP的主要临床表现除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损害等典型症状外,还常伴有不规则发热、咳嗽、流涕等表现,病程迁延、反复.要求医者对伴有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或)病程迁延反复的HSP患儿,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作相关血清学检查;一旦确诊MP感染,应足量、足疗程正规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宝荣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例中临床表现为典型紫癜样皮疹者31例,腹痛21例,关节肿痛10例,肾脏损害6例,有发热表现3例,咳嗽6例,睾丸肿痛1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各3例,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3例,MP-IgM(>1∶80)阳性31例.治疗选择阿奇霉素结合小剂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平均住院日23d,治愈28例,好转3例,随访3个月均治愈.结论:MP感染引起HSP的主要临床表现除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损害等典型症状外,还常伴有不规则发热、咳嗽、流涕等表现,病程迁延、反复.要求医者对伴有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或)病程迁延反复的HSP患儿,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作相关血清学检查;一旦确诊MP感染,应足量、足疗程正规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2332 条记录 109/117 页 « 12...106107108109110111112...1161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