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40岁,因发现腹壁肿物来我院检查.患者自述该肿物逐年增大,近年于月经期疼痛明显加重.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剖宫产切口处皮下可触及多个实性硬节,不活动,有压痛,结节表面皮肤颜色无异常.超声显示剖宫产切口下方皮下脂肪层与肌层间可见多处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肿块内回声不均,后方有轻度衰减.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腹直肌鞘前方与脂肪层间,可见多处紫蓝色、黑紫色结节,内有陈旧性积血,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早孕1例
1 临床资料孕妇,32岁,因停经49 d,B超发现切口部位妊娠于2007年9月3日入院.患者2年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此次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术,术前常规检查,彩超结果显示:①宫内早孕,孕囊约34 mm×25 mm,囊内见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②孕囊着床于子宫切口疤痕部位,距膀胱层约5 mm.提示:宫内早孕,切口部位妊娠.
-
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做好感染防控措施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操作.虽然目前手术技术、无菌操作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日益改进,但手术后切口感染仍是剖宫产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曾有报道剖宫产术后感染率高达27%[1],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认真分析和探究造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制定控制感染防范措施,为构建医院绿色医疗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
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前置胎盘的风险
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因剖宫产而引起的近远期并发症日益受到妇产科医师的重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胎盘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一旦发生极易发展成更为凶险的前置胎盘,尤其是胎盘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处并向下伸展形成的前置胎盘.随着妊娠月份的进展常危及母儿的生命.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9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此次妊娠孕卵、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CSP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本文报道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9例剖宫产切口妊娠病例并进行总结,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治水平.
-
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价值(附25例报告)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1],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其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早期确诊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5例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病例的声像图特点,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估计3%~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此病[1],但盆腔外少见,其中以剖宫产切口常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盆腔外 EMT 的一种类型,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该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AWE可引起腹部切口肿块伴周期性疼痛,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故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其诊治进展及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剖宫产切口妊娠误诊1例
患女,33岁。药物流产清宫术后阴道大量出血1 d入院。孕5产1剖1,末次月经2011年11月8日,自查尿 HCG阳性,停经43d外院超声提示:子宫下段前壁见1.6 cm ×1.4 cm胚囊回声,形态规则,内见胚芽回声及原始心管搏动回声。超声诊断:早孕。于2011年12月21日门诊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于2011年12月23日上午8∶00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1h后开始阴道大量流血,立即给予清宫,刮出物见少量绒毛组织,术中出血约100 ml ,术毕观察病人无不适后回家。回家后2h自觉阴道流血增多,伴头晕、心慌,急到医院求治,给予补液、助宫缩等治疗,再次给予清宫,术中见少许血凝块,出血约200 m l ,遂由当地医院,以“药流清宫术后”收住我院。查体:T 37℃,P98次/min ,BP110/70 mmHg。步入病房,心肺无异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妇检:外阴见血迹;阴道:畅,较多鲜红色血液;宫颈:光,无举痛;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双附件未扪及包块。血常规:RBC2.94×1012/L ,HCT 27.6,PLT 1.85×109/L , Hb105g/L ,WBC 11.8×109/L ,N0.685,血HCG 1020 u/L。复查超声提示:子宫前位,下段偏前壁见4.2cm×3.7cm中强回声团,边界可见。入院诊断:药物流产不全;宫颈妊娠?入院后给予抗炎,助宫缩、止血等治疗,患者阴道流血时多时少,第3天复查血 HCG 1040 u/L ,RBC 2.74×1012/L ,Hb90g/L , WBC9.0×109/L ,再次复查超声提示:子宫下段前壁异常回声。因血HCG下降不满意,宫颈妊娠诊断依据不充分,考虑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行甲氨喋呤介入治疗辅助以中药杀胚治疗。证实为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保守治疗成功后出院。
-
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18例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结果发现孕妇体重、手术时间长、羊水刺激、缝合方法不妥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拆除腹部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产切口脂肪液化。
-
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80例产妇,根据患者首次剖宫产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的是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再次妊娠剖宫产术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首次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情况和子宫疤痕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对再次妊娠产妇来说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产妇子宫疤痕的恢复,减少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痛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改良硬膜外麻醉在新式剖宫产中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主要选择椎管内麻醉,但因新式剖宫产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厘米处,切口呈直线型,而不是弧型,切口长约15厘米,腹直肌、皮下脂肪同时横形撕拉开,胎儿娩出后将子宫全部取出于腹腔外[1].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以往的麻醉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于手术需要.新式剖宫产术需要麻醉能充分阻滞骶丛,而且要使上界阻滞平面达胸6水平,才能充分满足于手术要求.采用以往麻醉时(腰2-3间隙穿刺,向上置管3厘米,用2%利多卡因),上界不够可造成腹直肌分离困难,病人痛疼,骶丛阻滞不全时,子宫取出腹腔外时发生牵拉痛.鉴于以上原因,我院1998年-1999年新式剖宫产时,麻醉采用一点穿刺,先向下注药,然后向上置管,麻醉起效快,首量维持时间长,对病人生理扰乱轻,无一例产妇手术有痛疼或不适,术中不用任何镇痛镇静药物.此方法可满足新式剖宫产的手术要求,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以此探讨.
-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
我院自2000年4月始对新式剖宫产进行了改良,根据剖宫产术局部解剖的特点及有关剖宫产的专著的论述,结合我科多年剖宫产的经验,对剖宫产切口的位置、缝合处理方法、胎盘的娩出、子宫切口的缝合等作了改良,至今已施行了91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可吸收薇乔线缝合剖宫产切口的临床运用
目的:分析、探讨可吸收薇乔线缝合剖宫产切口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行剖腹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羊肠线、丝线缝合术中切口,实验组给予可吸收薇乔线对术中切口进行缝合,比较两组产妇的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切口疼痛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的甲级愈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显著;实验组手术时间35~60min ,对照组为40~70min,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7~9d,实验组住院时间4~5d,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吸收薇乔线在剖宫产切口的临床缝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大程度满足患者、家属的实际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切口的疤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的疤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术对手术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年来再次行剖宫产术的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作子宫下段高位切口行剖宫产术,观察两组的手术和新生儿相关指标.结果 纵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AFS评分和VSS评分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评分高于横切口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纵切口和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的优势各有千秋,横切口对母体的损伤相对较小,但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不断改良手术方式和技巧.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的18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临床病理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两种方法诊断后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结果.结果 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还有一定的漏诊率,但是还是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性,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参考,可作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的首选方案.
-
剖宫产切口改良缝合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观察剖宫产切口改良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年期间收治的14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缝合切口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缝合腹壁切口.实验组采用改良缝合法缝合腹壁切口.对照比较两组产妇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分娩产妇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分娩产妇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改良缝法缝合剖宫产切口,用时少,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剖宫产术中新法缝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新法缝合切口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新法缝合皮肤即对腹直肌鞘的两切缘间断缝合数针中间连续缝合,皮下组织不缝合,行盐水冲洗皮下组织,直接用2号薇乔线行皮内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缝合皮肤即连续缝合腹直肌鞘、皮下组织,2号薇乔线行皮内缝合对比两组缝合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机率.结果:新式皮肤缝合法明显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床位周转率.结论:新式皮肤缝合方法简单,节省时间,术后无皮下硬结发生,术后恢复快,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的50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0例患者中,21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11例患者采用全身甲氨蝶呤肌注(即MTX)+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8例患者采用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孕囊局部MTX注射术+清宫术,5例患者采用B超下清宫手术方式,其中2例患者因术中流血多中转开腹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3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开腹直视下病灶清除术。所有病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早期宫动脉栓塞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流血量及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成功率。
-
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剖宫产切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剖宫产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实施剖宫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对于切口愈合存在障碍的产妇,给予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治疗措施.结果:在213 例剖宫产术中采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不缝合脂肪层的方法缝合切口中,甲级愈合209 例,占98.12%,乙级愈合4 例,占1.88%,无丙级愈合者.结论:实施剖宫产手术以后,通过皮下置入负压引流管,可以促进切口的快速生长和愈合,使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得到大大提高,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医生掌握的优点,已被多数产妇认可和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作用.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行经腹部彩超诊断,研究组43例行经阴道彩超诊断.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予以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显著优于经腹部彩超诊断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切口 瘢痕妊娠 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