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脑性瘫痪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刘国瑞;郑文斌;方文辉;刘启泽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儿童脑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脑瘫患儿的头颅MRI资料(0.15T),其中痉挛性脑瘫51例,锥体外系脑瘫21例,肌张力低下脑瘫12例,混合型脑瘫26例.结果:102例患儿(93%)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3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21例,皮层下条状白质异常信号病灶16例,皮层梗塞病灶12例,脑软化灶17例,基底节病灶3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26例,先天畸形12例,8例病人MRI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对儿童脑瘫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脑瘫 MRI 诊断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潘薇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添加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两组差异明显,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育商分数和运动力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功能的恢复以及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一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丹

    颈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共济失调型脑瘫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我科于2012年6月收治1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经过20天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患脑瘫的新生儿护理要点

    作者:石培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患脑瘫的新生儿的护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率,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病程,所以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 引导式教育对提升脑瘫儿童认知水平的实效性研究

    作者:蔡燕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作用。方法:对选取的8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时间为两年。其中4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另外4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引导式教育与传统方法想结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智力,记忆力以及表达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从智力水平,表达力水平等各方面均比较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61.9%相对于对照组的19.0%有明显的效果(P <0.05)。结论: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应该将传统治疗与引导式教育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作者:李再

    1.概述早产在产科颇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有1490万新生儿为早产,约占全世界儿童的11%[1]。大部分新生儿死亡源于早产及其并发症。同时,早产还可诱发一些终生的疾病,如脑瘫、视力障碍和成年后慢性疾病[2]。

  • 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40例报告

    作者:吴景文;贾丹兵;曲超法;赵博;吕作宏;李建;胡祥;章翔

    目的 分析和总结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方法 常规检查后,随机筛选适合进行干细胞移植的脑瘫患儿40例,每隔一周进行1次,共四次为一个疗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方法包括静脉输注(1次)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移植(3次);同时辅助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8.5个月.应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定)和SPSS对术前、术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个干细胞移植治疗疗程结束后,患儿自身对比的粗大运动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随访发现,患儿出院6个月后的各项运动指标也较出院时有明显改善.结论 干细胞移植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脊神经部分切断联合肌腱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

    作者:查炜光;李安民;邰军利;张继武;李首春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 痉挛及挛缩状态明显缓解,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经康复训练,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明显,有效率8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可有效的改善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畸形,降低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作者:张继武;赵明;梁树立;邰军利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 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 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水平斜视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萌;陈剑;钟晖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水平斜视度数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2008年间伴水平斜视脑瘫患儿41例,其中行康复治疗的20例,未行治疗的21例.于治疗前后检查患儿的斜视度数,回顾性分析两者之间水平斜视度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水平斜视.

  • FVEP在脑瘫患儿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林萍;徐莹;赖苏文;张利铃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脑瘫患儿视功能检查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7例脑瘫患儿及210例正常儿童分别行FVEP检查,比较两组FVEP 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结果:脑瘫患儿组FVEP 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迟,振幅明显降低.结论:FVEP对脑瘫患儿视功能检查的早期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 深部灰质损伤型脑瘫儿童MRI分级的临床应用

    作者:文丹;柳菊;谢能杜;刘军委;戴辉;李同欢

    目的 评价深部灰质损伤(DGMI)的脑瘫(CP)患儿MRI分级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26例DGMI的CP儿童,行常规头颅MRI平扫(T1 WI、T2 WI),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新欧洲小儿脑瘫监测组织(SCPE)发布的MRI分级标准,分别独立评价患儿头颅MRI图像2次;随后记录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采用Kappa检验计算MRI分级的组内、组间一致性,将MRI分级分别与GMFCS/MACS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按照MRI DGMI分级方法,高年资、低年资影像医生前后2次评估组内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5、0.831(P<0.001);第1次评估高年资影像医生与低年资影像医生的组间一致性Kappa值0.776(P<0.001),第2次评估高年资影像医生与低年资影像医生的组间一致性Kappa值0.707(P<0.001);MRI分级与GMFCS分级(r=0.617,P<0.001)、MACS分级均呈正相关(r=0.731,P<0.001).结论 DGMI的CP儿童MRI分级方法可靠,与临床运动量表相关性好,有助于CP儿童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其潜在的预后因子.

  • DTI对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儿童脑瘫的疗效评价

    作者:董双君;邓佳敏;王云玲;王红;奕新平;贾文霄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白质恢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0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常规 MRI、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双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运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运动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脑白质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白质纤维束DTI参量与GMFCS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 FA 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01),粗大运动功能获得改善.术后6个月患儿对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 FA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儿临床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01),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的相关性都 较 高(r=-0.800,P<0.001;r=-0.786,P<0.001).结论 DTI可用于定量评价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的恢复情况,其 FA值可作为脑瘫患儿手术疗效评估的敏感指标.

  • 磁共振DKI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应用

    作者:闵钰;王云玲;韩秉艳;贾文霄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2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与22例同龄正常儿童行颅脑常规 MRI及DKI,测量脑干平面皮质脊髓束、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的脑白质区;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头的深部灰质核团区各向异性分数(FA)及平均扩散(MK)值,并对研究组患儿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分,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Spearman相关分析DKI参数与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MK值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同脑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仅在脑白质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脑深部灰质核团区无统计学意义(P>0.05).GMFCS评分与 FA值呈负相关,而与 MK值呈正相关.结论 DKI可以精准地反映脑瘫患儿脑灰白质损伤情况,其参数值可以作为脑瘫患儿病情监测及评估指标.

    关键词: 脑瘫 扩散峰度成像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昊翔;宋旸;齐乃新;白芝兰;张增俊;李敏;张晓娜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FT)在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痉挛型CP合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患儿与26例同龄正常儿童行颅脑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脑桥及内囊后肢水平面皮质脊髓束、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平均扩散(mean diffusivity,MD)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FT三维重建.以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Spearman相关分析DTI与CP粗大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白质纤维束FA值显著降低(P<0.01);丘脑后辐射、胼胝体压部及胼胝体膝部MD值显著增高(P<0.01,P<0.01,P<0.05);FT显示病变区白质纤维束明显稀疏.此外,病例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MD值呈正相关(P<0.05).GMFCS与内囊后肢水平面皮质脊髓束FA值相关程度高(r=-0.80,P<0.01).结论 DTI可被用于评估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皮质脊髓束FA值可作为痉挛型CP患儿早期监测及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 新生儿脑白质点状损伤 MR 研究进展

    作者:张育苗;高洁(综述);杨健(审校)

    新生儿脑白质点状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injury,PWML)是高危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病因尚不清楚,预后差异大,可以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癫痫等后遗症[1-3]。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无辐射、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脑内微小病变较CT、超声更容易检出。MRI 对 PWML 的早发现有利于临床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康复训练及对预后的评估,因此,MRI 检查现已成为临床诊断 PWML 的可靠检查方法。

  • 脑瘫并发二期梅毒1例

    作者:田蓉;韩德奎;王兵科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2岁,因"双手、足斑疹6 mo"于2007-05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6 mo前双手掌、足底开始出现散在钱币大小斑诊,铜红色,界线清楚,互不融合,皮疹边缘有鳞屑,无自觉症状,未介意,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在外院按"湿疹"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

    关键词: 脑瘫 梅毒
  • 八点法穴位注射治疗脑瘫儿竖头不稳43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敏超;刘玉堂;倪创社

    目的 观察八点法穴位注射改善脑瘫儿竖头不稳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竖头不稳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推拿、Bobath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点法(双侧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新设穴)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67%,对照83.72%,P<0.05.结论 八点法穴位注射改善脑瘫儿竖头不稳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概况

    作者:雷春燕;朱雪萍;宋虎杰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从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等方面探讨中医在脑瘫早期干预中的作用及优势,说明综合疗法是目前脑瘫康复的佳途径,并阐述目前中医研究存在的不足.

  • 脑瘫儿童深部灰质损伤MRI分级系统的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刘衡;王苗苗;王小玗;赵慧芳;吴亮;蒋昊翔;刘聪聪;李贤军;金超;孙亲利;马敬伟;王辉;杨健

    目的 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 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 FCS)、手功能分级(M ACS).基于横断位、冠状位 T2WI,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三分级法和四分级法,分别独立评价CP患儿头颅 MRI图像.采用 Kappa检验,分别计算不同分级方法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将GM FCS/M ACS分级与两种M RI分级分别进行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组内和组间 Kappa值:三分级法组内一致性 Kappa值0.873(P<0.001),组间一致性 Kappa值0.873(P<0.001);四分级法组内一致性 Kappa值0.901(P<0.001),组间一致性 Kappa值0.611(P<0.001).三分级法与GM FCS分级(r=0.053,P>0.05)、MACS分级(r=0.128,P>0.05)均无相关.四分级法与GM FCS分级(r=0.605,P<0.05)、MACS分级(r=0.77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四分级法是一个可重复的评价CP儿童HIE型DGMI的方法,可用于初步判断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损伤程度.

1927 条记录 86/97 页 « 12...83848586878889...969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