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汉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及心理状况比较

    作者:夏叶玲;庄淑云;孙英;王俊英;陈晓梅;张俊霞;木拉提

    目的:考察维汉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用汉语版和维语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BM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汉族大学生962名和维族大学生1006名.结果:①维族大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明显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的父母较维族大学生父母有更多的过份干涉、拒绝否认.②维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EPQ上除内外向上有显著差异外,余无差异,③维族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质、其它等因子分上与汉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结论:①维汉大学生父母的养育方式的有明显的不同.②维汉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③维族大学生较汉族有更多的心理症状.

  • 中韩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自我效能及其相关性比较

    作者:马伟娜;秦艳

    目的:探讨中韩两国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自我效能及两者相关程度的差异.方法:以282名中韩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为评定工具.结果:①中韩大学生在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母亲偏爱、父亲拒绝与否认上存在显著差异.②中韩大学生自我效能没有显著差异.③在两国,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惩罚与严厉均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在中国,母亲偏爱、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偏爱、母亲惩罚与严厉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而在韩国则是父亲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④中韩两国父亲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韩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提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显著相关.

  • 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作者:张晓洁;张莉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为测试工具,对云南省楚雄高级技工学校的888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①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正相关,而与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极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②父母养育方式对不同性别,尤其是不同的家庭背景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趋于一致,但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发展有显著影响.

  • 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曹枫林;覃倩;余昆容;王中原;苏林雁

    目的:探讨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29名4~6年级小学生(男生175名,女生154名)进行调查.以SCARED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分)的学生为焦虑组,其余为非焦虑组.结果:在329名小学生中,SCARED筛查阳性的有59例,占总人数的17.9%,其中男23人,女36人;焦虑组双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焦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均与焦虑症状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三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儿童焦虑情绪的预测因素.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情绪存在较普遍,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其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胡军生;王登峰;李泉

    目的:考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989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敌意、偏执和抑郁;女生心理健康较男生差,高中生较初中生差,高一年级为严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父母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结论: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社会支持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 社交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作者:王丽颖;杨蕴萍;林涛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与轴Ⅱ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评估手册(PDA)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分别对5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共病率较高,社交焦虑障碍组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得分和PDA总分明显高于强迫症组和广泛性焦虑症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社交焦虑障碍与回避型人格障碍关系密切,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障碍的形成有关.

  • 海洛因依赖者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作者:姜美俊;郝伟;张现国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方法:使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选择海洛因依赖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中,海洛因依赖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幻想和退避两个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四个因子分中,海洛因依赖者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海洛因依赖者父亲因子Ⅰ得分低于对照,父亲因子Ⅴ得分高于对照,母亲因子Ⅰ得分低于对照,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应付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父母养育方式不利于其人格发展.

  •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作者:凌辉

    目的:探讨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34 名成绩不良儿童和47名成绩优良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学习成绩不良儿童较成绩优良儿童行为问题较多,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相关分析显示,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与父母的偏爱呈正相关;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成绩不良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否认、偏爱以及过度保护等与儿童自我意识的不同维度呈负相关.结论: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利影响.

  • 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研究

    作者:李玉欣;赛音朝格图;张艳敏;郭艳梅;白淑英

    国内外学者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显示: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当的教育方式易使子女罹患神经症或形成不良的性格[1-4].

  • 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医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作者:马伟娜;侯公林

    有关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对人格特质的影响国内外均有一些研究.国内钱铭怡等对中学生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父母的过度干涉与保护且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与保护可能是子女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1].黄悦勤等对中学生的研究认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2].

  • 学绩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概念的对照研究

    作者:凌辉

    学龄儿童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学校,其中心任务之一是在校接受知识教育.因此, 学校表现,特别是学业成绩的好坏备受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对于儿童本人也有着多方面重要影响.随着儿童精神卫生工作和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有关儿童学习困难问题已经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分别从儿童智力、个性、神经心理功能、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6].总结起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个侧面,即对学习困难之"因”的探讨,但对学习困难之"果”,即学习困难对儿童本人的人格、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可能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尝试,为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积累一些资料.

  • 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郑立新;陶广放

    目的:探讨儿童家庭环境、学业成绩、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量了368名10~16岁在校儿童。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儿童生长环境诸因素对其主观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呈现正性影响;拒绝否认养育方式则有明显的负性影响;而父母偏爱对儿童情感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母亲受教育程度、学业成绩、性别、独生子女和家庭结构等因素均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的生长环境特别是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

  • 家庭咨询对改善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

    作者:谭代林;李薇;吴银杰;李大林;刘丁洪;尹万森;刘国清

    众多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个性缺陷,导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1、2]。因此改善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家庭咨询对143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针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家长进行集体家庭咨询,对个别教养方式存在严重不良的父母进行个别家庭咨询。通过这种家庭咨询,以探讨改善中学生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的研究

    作者:欧婉杏;李文益;汪玲华;查彩慧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54名ADHD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输入心理测验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和保存.结果 在ADHD儿童家庭中,不仅是ADHD儿童,而且他们父母幼年时的家庭养育方式,都较正常家庭存在着较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的情况.ADHD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情绪不稳,惹麻烦,捣乱,并且不愿说真话.结论 治疗要以预防为主,家长教育孩子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

  • 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查彩慧;欧婉杏;汪玲华;杨思达;李志斌;麦坚凝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调查分析

    作者:贾小飞;王玲

    目的 探讨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基本资料问卷,随机整群抽样北海市某职业高中16~18岁学生3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心理问题检出率12.4%(38/306).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等项呈正相关;SCL-90总分数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负相关.结论 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是其心理问题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五因素的关系——子代性别的调节效应

    作者:王燕燕

    本研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五因素的关系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子代性别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外倾性人格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在其与尽责性维度上有部分调节效应.

  • 营口地区城乡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于素维;赵宏

    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等有关[1-3].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4-5],父母作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不仅为子女提供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还通过家庭教授儿童社会行为规范.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作者:潘芳芳;俞爱月

    目的 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比较成熟,概念明确,测量工具比较权威,对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大学生社会支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三者相关性研究开展的非常少.结论 可以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 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张轶杰;胡怡;雷杰鹏;杨丽;马润娟

    目的 研究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将6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情绪障碍患儿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同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PCRT)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病例组PCRT的拒绝、支配和服从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干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父母的否认、拒绝和惩罚严厉因子分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和情感温暖、理解与PCRT的支配量表分呈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保护量表分呈正相关,惩罚、严厉因子与保护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服从量表分呈正相关,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与服从量表分呈负相关.结论 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236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