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伐他汀对亚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新廷;张勉;郭海方;刘灿;胡楠;刘李;刘晓东

    研究阿伐他汀对亚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用链脲佐菌素(35mg/kg)诱发亚糖尿病大鼠,并分别用阿伐他汀(20,100 mg/kg)治疗2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相应的胰岛素水平;测定肝微粒体中CYP3A1/2和CYP2C9的活性,并测定肝脏和胰腺中CYP3A1/2 mRNA表达.在细胞水平考察阿伐他汀对HepG2细胞糖利用、CYP3A酶以及ROS生成的影响,并考察阿伐他汀对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以及ROS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阿伐他汀可以损伤亚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CYP3A、CYP2C酶活性出现轻微增加,QT-PCR结果显示肝脏和胰腺中CYP3A1/2 mRNA表达也被低剂量阿伐他汀诱导.离体实验结果表明,阿伐他汀对HepG2细胞CYP3A酶活性呈现了低剂量诱导、高剂量抑制的现象.同时,阿伐他汀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epG2细胞的糖利用,并增加HepG2细胞ROS水平,这一作用可以被CYP3A抑制剂红霉素逆转;阿伐他汀在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的同时,也能增加INS-1细胞活性氧(ROS)含量,这种作用也可被红霉素逆转.上述结果显示,阿伐他汀加重亚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P450酶和ROS过度生成有关.

  •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作者:曹宏;刘超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近十几年开发的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有氟伐他汀(flu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美伐他汀(mevastatin)以及阿伐他汀(atorvastatin)等,目前已广泛用于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

  • 阿伐他汀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爱国;赵连友;郑强荪;王斌;于心亚;尚福军;田建伟;王士雯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内皮素-1(ET-1)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消化法,差速贴壁获取CFs.应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s培养液中ET-1水平及NOS-NO活性. 结果:①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Fs分泌ET-1, 10-6、10-5和10-4 mol/L 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 10-5和10-4 mol/L阿伐他汀组分别与10-7和10-6 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 ②阿伐他汀可升高CFs NO含量,10-5 和10-4 mol/L 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 10-4 mol/L阿伐他汀组与10-7 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阿伐他汀可增强CFs NOS活性,10-5 和10-4 mol/L组阿伐他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 10-4 mol/L与10-7 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阿伐他汀能抑制CFs分泌ET-1,提高CFs NOS-NO系统活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部分生物活性,发挥其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心钠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赵秀芳;司一民

    目的 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抽血检测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ET-1、ANP的检测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阿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A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伐他汀能够降低ET-1,ANP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 阿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王慧;王大风

    目的 研究阿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阿伐他汀(10mg·kg-1·d-1×5d),对照组注射无阿伐他汀的溶剂.骨折后1、2、4周取标本,通过X线片、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等评价两组骨折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痂横截面积在骨折后1周、2周分别增加24.3%(P<0.05)和33.2%(p<0.05);骨痂大载荷在骨折后2周、4周分别增加43.1%(p<0.05)和69.8%(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新生编织骨较对照组多且排列致密.结论 局部应用阿伐他汀可促进去势大鼠骨折愈合.

  • 阿伐他汀对内皮素-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王艾丽;陈玲玲;胡剑峰;程新耀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大鼠CFs,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T-1(10-6 mol/L)组,阿伐他汀(1.0×10-4 mol/L)组,ET-1+阿伐他汀(10-7~10-4 mol/L)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3H]-脯氨酸掺入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1(10-6 mol/L) 孵育细胞 48 h 后可显著增加MTT比色法测定的CFs吸光度A490值和[3H]-Pro掺入率,降低CFs生成NO的量(P<0.01);随着阿伐他汀浓度的增高,CFs的A490值和[3H]-Pro掺入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P<0.01),促进CFs NO的生成(P<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1能显著提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1),1.0×10-4 mol/L 阿伐他汀抑制ET-1诱导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P<0.01).结论: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T-1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合成,该作用可能与NO生成有关.

  •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成松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溶栓2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梗死再通率分别为97.8%和95.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与LDL-C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而HDL-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C、HDL-C与LDL-C值也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能提高梗死再通率,而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有改善血脂的价值.

  • 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作者:张金涛;邓芹艳;段亚军

    目的 探究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8例,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贝那普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生情况和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3个月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显著血压控制作用,疗效确切.

  • 阿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李琛琛

    探讨阿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有效性.选取我院87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阿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压水平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给予阿伐他汀、血脂康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调脂效果的观察

    作者:曾小权

    选取治疗的6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病人,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治疗组按照阿伐他汀40mg治疗,两组均治疗4w,观察出院时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4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茵陈蒿汤对NAFLD大鼠P38MAPK通路及网膜素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伟青;王修银;林佳;刘道利;江桂英;王卓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对高脂及网膜素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胞外信号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网膜素活性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诱导模型组,后者连续10周高脂喂饲;第6周末建立疾病模型后,病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伐他汀组(200mg/kg)、茵陈蒿汤高剂量组(200mg/kg)和低剂量组(100mg/kg),每组平均20只.用药4周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织胞外信号p38MAPK和Omentin活性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网膜素(Omentin)的活性单位、织胞外信号p38MAPK表达明显上调(P<0.01或P<0.05),阿伐他汀和茵陈蒿汤低、高剂量组均能改善此现象(P<0.01或P<0.05).结论 茵陈蒿汤能改善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代谢异常,改善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茵陈蒿汤下调肝脏组织p38MAPK和Omentin表达作用有关.

  • 阿伐他汀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郑龙志;陈有挺;石铮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倒置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学特征.结果 在阿伐他汀的作用下,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变的相对缓慢,凋亡的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等特征性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结论 阿伐他汀可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 阿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影响

    作者:王蕾;姚书霞;张玉东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周龄32只原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分为联合组、阿伐他汀组、谷胱甘肽组、模型组各8只,以8只同周龄Wistar-Kyoto (WKY)大鼠为对照组.阿伐他汀组、谷胱甘肽组分别采用阿伐他汀20 mg/mL、还原型谷胱甘肽200 mg/(kg·d)灌胃,联合组两药合用.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以10 mL/kg蒸馏水每日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阿伐他汀组及谷胱甘肽组SOD活性明显升高,联合组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阿伐他汀组及谷胱甘肽组MDA水平明显减少,联合组低(P均<0.05).联合组PPARγ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TGF-β1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外的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 阿伐他汀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治疗能有效抑制SHR大鼠高血压对其肾脏的损害作用,较单独用药效果显著,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mRNA表达、下调TGF-β1 mRNA表达来实现的.

  • 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王改峰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低分子肝素,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抗凝血酶原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抗凝血酶原Ⅲ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血脂、尿蛋白,增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肾功能.

  • 阿伐他汀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调节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苗;石清照;姜毅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BK/AKT/mTOR)信号途径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阿伐他汀干预水平分别为1、5、10 μmol/L),培养12、24、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和mTO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明显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10 μmol/L阿伐他汀对HL-60细胞干预48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到(39.77±3.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16,P<0.01),同时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强,凋亡率达到(43.29±3.9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仁3.625,P<0.05).此外,PI3K、AKT和mTOR在白血病细胞HL-60均有基础表达,10 μmol/L阿伐他汀对HL-60细胞干预48 h后,PI3K、AKT和mTO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37.05±4.11)%、(53.79±3.27)%、(40.63 ±2.4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扛4.805、3.799、4.312,P均<0.05),同时对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41.09±3.17)%、(45.67±2.92)%和(63.41±3.5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4.727、4.902,P均<0.05).结论 阿伐他汀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阿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万全

    高脂血症无症状性脑缺血可发展为脑梗死,严重者出现致残性或致死性脑梗死,为了解高脂血症患者无症状性脑缺血发生情况和阿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现将TCD检查及高脂血症组治疗8周后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 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经忠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2—2015-06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血清SOD水平、血清MDA水平、NIHSS评分状况。结果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分别为(90.73±11.64)U/mL、(98.89±13.10)U/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2.90±11.05)U/mL、(80.03±12.21)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分别为(5.24±0.87)nmol/mL、(3.46±0.68)nmol/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15±1.11)nmol/mL、(5.23±0.74)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03±1.41、7.13±1.05,均优于对照组的14.78±1.78、9.7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确切,且与常规对症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

  • 锥颅引流术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琪鸿;任新海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CSDH 4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锥颅引流术锥颅,观察组在锥颅引流术后口服阿伐他汀片(20 mg/d),疗程3个月.结果 术后1、3个月,观察组血肿残余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术后3月,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无血肿复发,对照组血肿复发3例,但两组血肿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阿伐他汀能够促进CSDH锥颅引流术后残余血肿的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 阿伐他汀通过PI3K/Akt/mTOR途径调节白血病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苗;夏利平;唐荣;姜毅

    目的:研究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的影响及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阿伐他汀组、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阿伐他汀+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共培养24 h后,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自噬血管基因Beclin-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阿伐他汀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体的形成(P<0.05),下调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P<0.05).与阿伐他汀组相比,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0.05);阿伐他汀+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阿伐他汀组相比,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Akt和p-mTO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阿伐他汀+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p-Akt和p-mTO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B超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

    作者:吴伟翔;路敬叶;郭民旺

    目的:通过B超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不论血脂高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药物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6个月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颈动脉斑块I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IMT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79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