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外侧入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RP,IL-6,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军;赵广跃;孙强;祝勇刚;薛宝宝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经由我院诊治的102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征求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通过常规的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和D-二聚体水平,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及D-二聚体在手术后12h时升高,在7d和14d时,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12h、7d和1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入路方式更显著,且可有效降低血清CRP、IL-6和D-二聚体水平,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庆华;冯宗权;熊廷亮;马俭凡

    目的: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90例108髋随机分为两组,前外侧组(ASA组)56髋,行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52髋,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 VAS)、并发症发生率、翻修率,死亡率等。结果改良AS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在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翻修率、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后假体脱位方面,ASA组为0,而PSA组有3例。结论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关节脱位,综合疗效优于PSA半髋关节置换术。

  • 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Holstein-Lewis骨折

    作者:童文卿;王明海;吴俊国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Holstein-Lewis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5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45例Holstein-Lewis骨折患者.男32例,女13例,年龄21~52岁,平均36.8岁,均合并桡神经损伤.经臂部前外侧入路探查桡神经后,复位骨折端,植入3.5 mm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干前及外侧联合固定.桡神经根据损伤程度予以修补或松解.记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肩、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8~36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9个月.41例桡神经嵌压水肿及不完全断裂患者于术后3~6个月恢复,平均4.8个月;4例桡神经完全断裂患者于2年后伸腕、伸指功能完全恢复.本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155°~165°,平均160°.肘关节活动范围125°~135°,平均128.5°.根据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标准,肩关节功能优45例.根据Mayo评分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结论: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Holstein-Lewis骨折,具有内固定可靠,肌群损伤小,桡神经探查修补便利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C3骨折伴颈髓前方压迫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龙文荣;李康华;邓展生;廖前德;周江南

    目的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本组21例,年龄13~58岁,外伤性C3骨折9例和C3,4骨折3例,病理性C3骨折8例和C3,4骨折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显露C2至C4或C5,行骨折椎体的次全切除或病灶清除、相应椎间盘的摘除、椎管减压、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均获满意的术中显露,并完成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9例术前脊髓损伤者术后均有恢复.除1例术后72 h内吞咽困难,1例术后当晚发生睡眠性窒息外,其余病例无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吞咽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3~44个月),20例植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9个月),后一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内固定和植骨块无松动和移位.结论经上颈段外侧入路对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病例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效果满意,且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少.

  • 经内踝截骨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距骨体部粉碎性骨折

    作者:朱文峰;刘国华;施凤超;桂建超

    距骨骨折的治疗较为复杂,其手术人路取决于软组织的情况及骨折类型.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距骨体部粉碎性骨折11例,采用经内踝截骨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作者:陈明;胡继坤;郑威伟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入路探讨

    作者:石高才;章银灿;周建明;楼才俊;方伟松;卢焕兴

    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方法繁多,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方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因肱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固定不牢固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见;后侧入路因桡神经与肱骨后方的解剖关系"复杂"而较少应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上述二种入路作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翁东;金聪;谢明华;钱宇

    目的 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手术参数及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6.0%)与对照组(82.0%)相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及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上述膝关节指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玉成;李云华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9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全髋关节置换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前外侧入路48例(观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48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对两种手术入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但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P<0.05);观察组术后3月、6月及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减少创伤、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经三角肌和肱骨前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报告

    作者:兰俊;王济纬;周崇斌;张凯跃

    高能量外伤所致的肱骨多段骨折较少见,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大多移位明显且极不稳定,治疗困难[1]。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多段骨折,周期长,针眼容易感染,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采用交锁钉手术难度较大,复位或是穿钉时容易损伤桡神经,且进针点可能造成肩袖的损伤[2,3]。近年来丽水市人民医院采用联合经三角肌劈开和前外侧入路断端有限切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多段骨折2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分析

    作者:谢清波;范顺武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传统的THA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髋关节骨性结构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本次研究施行小切口前外侧入路THA 60例71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谢纪宝;张韶民;郑永茂;郭永杰

    目的 探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16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ROM)、关节面塌陷程度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0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后侧骨块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模糊,术后12个月骨折线均消失.末次随访时,膝ROM伸-3°~5°、屈100°~145°;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0~4(2.0±0.5)mm;HSS膝关节功能评分90~96(92.5±1.5)分,均达优.结论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 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关晓龙;袁景;甄平

    目的 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行THA患者按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外侧入路(25例),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38例).观察两组患者暴露时间、切口长度、假体安装位置;记录患者术后2周、12个月HHS 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暴露时间及切口长度A组均大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及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双下肢长度A 组均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THA中,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暴露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暴露少;但前外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能够获得较快的术后康复和较好的髋关节稳定性.

  • 前外侧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置换手术效果比较

    作者:余敏;王万春;李雨佳

    目的 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初次THA患者各8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前外侧入路组平均(93±17)min、后外侧入路组平均(88±12)min]、术中出血量[前外侧入路组平均(350±25)ml,后外侧入路组平均(320±20)ml]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前外侧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THA的手术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 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 OTA ⅡB型骨折

    作者:刘伟;严志强;肖艳;刘强;李晓菲;杨康胜;区广鹏;余斌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OTA ⅡB型骨折患者。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与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优23例,良2例,差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 ⅡB型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 L-解剖锁定板治疗 B3、C 型 Pilon骨折

    作者:薛文;管晓鹂;康忠仁;王增平;刘林;钱耀文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11例,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3个月。术后2例出现医源性腓浅神经麻痹,1例闭合骨折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6.1%。 SMFA 问卷得分0~39(24.7±8.2)分。结论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解剖复位、L-解剖锁定板坚强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

    作者:王建兵;顾三军;李海峰;刘宇;孙振中;芮永军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治疗25例肱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25例骨折于术后5~7个月愈合。根据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效果满意。

  • 膝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

    作者:陈小芳;舒荣兵;刘加钱;邹樹;吴刚

    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科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例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

    作者:王华禹;陈家富;杨成华

    目的 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 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宁仁德;姚涛;孔令超;吕飞飞;周业金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用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桡神经损伤情况、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方面对两种入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3.15±10.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3.68±22.41)mL,术中发生3例桡神经损伤(3/19),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00±1.21)周,术后1年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屈曲(129.74±8.11)°,伸直(4.21±1.23)°,术后1年肘关节MEPS功能平均评分(84.37±6.53),改良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1±9.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3.75±17.46)mL,术中发生1例桡神经损伤(1/16),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84±1.07)周,术后1年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屈曲(133.75±6.31)°,伸直(4.63±1.09)°,术后1年肘关节MEPS功能平均评分(86.44±8.02),改良外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桡神经损伤方面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而改良外侧入路组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与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方面与前外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更加简单而安全,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入路。

125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