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牵引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钱塘;陈友春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牵引对手术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86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1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3.1%,很好者占4.2%,好者占2.7%,10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结论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比骨牵引更理想;股骨距(即股骨颈内侧皮质)残留长度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 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薛文辉;陈天实;黄文江

    目的 分析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内侧入路普通钢板固定,观察组予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Mazur评分结果 、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Mazur评分结果优良率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可促进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DAMIS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高辉;黄世桥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人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 cm,对照组为(11.87±2.14) cm(t =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 mL,对照组为(475.66±121.73) mL(t =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 d(t =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 =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术近期疗效与学习曲线

    作者:张旭辉;黎丹东;李坛;夏磊;王世海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的学习曲线,比较其不同时期与前外侧入路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76例初次THA患者,分为DAA前期组25例、后期组26例以及前外侧入路(anterior lateral approach,ALA)组25例,比较3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12、24周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区别.[结果] DAA前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DAA后期组(P<0.05),术后6、12周Harris评分DAA前期组明显不及后期组(P<0.05),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DAA前期组大于后期组(P<0.05);两个DAA组较ALA组手术切口长度小、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6、12周Harris评分两个DAA组均优于ALA组(P<0.05),但术后24周Harri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DAA组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较ALA组偏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DDA学习曲线在25例左右,之后手术技术更趋于成熟与稳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与ALA手术相比提高患者早期疗效.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曾凡辉;涂淑强;帅永明

    [目的]探讨单一前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成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6例,根据AO分型,A2型7例,A3型19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其中,14例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双钢板固定(双钢板组),12例采取单一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固定(单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双钢板组手术时间[(102.29+ 16.96) mins vs (86.25±11.18) mins,P<0.05],切口长度[(12.21±1.20) cm vs (10.04±1.18) cm,P<0.05],术中失血量[(131.78±35.50) mlvs (105.42±23.98) ml,P<0.05]均大于单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随访8~21个月,平均(13.23±4.12)个月.双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单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0.89)月vs (5.50±1.62)月,P<0.05].此外,末次随访时双钢板组按Cassebaum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高于单钢板组((92.86% vs 75.00%),尽管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钢板组无1例晚期并发症,而单钢板组2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螺钉断裂.[结论]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两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对照

    作者:尹东;黄宇;莫冰峰;熊春翔;孙可;梁斌;丘德赞;韦建勋

    [目的]比较前外侧小切口(OCM)入路与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11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61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OCM和前外侧两种入路.对两组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术后起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X线片影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14年,平均(5.8±2.5)年.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口长度、术后起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CM入路明显优于前外侧入路(P<0.05);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中期疗效相当;OCM入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储诚兵;王继芳

    近几年,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受到了骨科界的关注.理论上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创THA的出现至今,这一手术不断发展,使之日臻完善,其手术方法可分为2大类型[1],第1类为小切口THA,是传统THA前侧、外侧、后侧、前外侧入路的改良,通过缩短切口长度、减少软组织损伤达到微创;第2类为二切口THA,在透视下使用特殊器械通过2个小切口完成微创THA.对于微创THA,目前骨科界尚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微创THA的器械、适应证、各种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前外侧入路截骨切除术

    作者:田慧中;马原;吕霞;胡永胜

    [目的]介绍前外侧入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截骨切除术(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手术方法.[方法]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和椎间盘的外侧面.自骨膜下沿椎弓根向前剥离暴露直达前纵韧带下,连同节段血管一起向前撬开显露椎体、椎间隙、椎体后缘和椎间孔,电烙止血.然后用直骨刀在距离椎体后缘1 cm处纵行截骨切除相当TOPLL的一段椎体后缘骨组织及椎间盘髓核组织.形成一纵形1 cm宽的骨槽,位于TOPLL的前方.然后再从TOPLL的后方与硬脊膜的前方用神经剥离器小心的分开,插入推倒刀,自后向前推倒切除TOPLL,一般可连续切除2~4节.[结果]15例TOPLL患者均作了前外侧入路截骨切除术.1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5年,平均3年.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用头低脚高俯卧位,局部压砂袋,3周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大为改善,1例患者两下肢不全瘫痪术后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随访1年步态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有植骨块移位或不愈合者,未见有内固定松动失效者.未见有术后疼痛症状加重者,一般患者均感术后症状减轻,解除了手术前的痛苦.特别是大小便功能明显恢复.3例病人术后拔除了导尿管,解决尿潴留的问题.本组中有1例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可能与该例患者病程较长(5年)脊髓神经已产生不可回逆性损害有关.[结论]肋骨横突切除入路行椎体后缘切除术治疗TOPLL的手术方法为优选的手术方法.这种方法是先作椎体后缘的纵形截骨刨槽,然后自TOPLL与硬脊膜之间分离开一个间隙,插入推倒刀(田氏骨刀内的一种器械),自后向前推倒TOPLL后,再用髓核钳将其切除之.这种方法不存在手术器械压迫硬膜管,造成脊髓损伤的危险.

  • 不同手术入路切开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朱思田

    目的 探讨分析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切开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7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前、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37%较B组患者的73.68%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TPA、内侧PA、外侧PA改善程度优于B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和伸直度均优于B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纠正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有效保护后外侧的骨折块,且简单、方便、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入路的应用现状

    作者:卢钰;解京明;张颖;赵智;李全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逐渐出现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外侧入路、双切口入路等,其优点为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但上述入路存在术后假体位置不佳、感染、神经损伤、股骨近端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临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以手术安全为第一目的,严格把握微创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能盲目追求切口小化,在手术操作困难时应立即改行传统手术.

  • 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不伴桡神经损伤的切口探讨

    作者:华永均;王人彦

    肱骨干骨折好发于中下部,对于不伴桡神经损伤而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手术治疗固定方法首选钢板已无争议[1],但采用何种入路尚无定论.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先后收治肱骨中下段骨折78例,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后方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作者:彭东升;张德喜

    从1999年1月~2002年6月,作者采用肱骨后方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13例,克服了传统前外侧入路的一些不足,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韩鹏;郭淑华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运用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跃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AOFAS评分评估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可提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Pilon 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爱庄

    目的:比较 Topliss 分型下前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住院时间、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及坏死率、骨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等。结果两组均行6~24个月随访,X 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达愈合标准,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6.5±0.5)个月,对照组为(7.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疗效满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梁凡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Ⅵ)多系高能量损伤所致,为不稳定性骨折,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1],但由于骨折的同时常伴周围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较大[2,3]。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标准术式为前外侧入路或联合后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4],以便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的关节力学轴线。然而,该方法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等并发症的风险高[4,5]。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评价(附52例)

    作者:胡伟国;易汉文

    目的 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自2009年1月~2011年10月52例病人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行THR,对本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术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8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影像学评价51病例假体位置可,1例髋臼前倾角偏大,术后2天脱位后行翻修术.术后1、3、6月Harris评分平均85.1、87.2、90.8分.结论 前外侧微创入路具有单一切口能完成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创伤少,真正肌间隙入路,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有一定的适应症,需要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和较长的学习曲线.

  • 前外侧入路侧前方减压在胸腰段爆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官锋;侯庆先;杨文玖;刘成;王志杰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前外侧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2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率(%).根据临床表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脊髓损伤水平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结果 22例均获得(18.0±7.2)个月随访,Cobb角:术前(20.532±4.045)°、术后(5.936±1.081)°、末次随访(6.564±0.9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2,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16.13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4,P=0.081);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术前(51.182±7.670)%、术后(91.773±2.308)%、末次随访(90.545±4.2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9,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0,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141);椎管占位率:术前(34.818±5.142)%、术后(3.155±0.578)%、末次随访(3.300±0.47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6,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134).ASIS评分比较上2例完全性损伤患者无提高,12例患者获得1级提高,8例患者获得2级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上术后优良患者14例,末次随访优良患者19例,末次随访优良率(86.363%)与术后优良率(63.645%)比较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前外侧入路进行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并维持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减压充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生活质量提高,可作为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症状的有效手术方式.

  • 经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治疗外翻型Pilon骨折

    作者:张德祥;李跃辉;钟晓;徐杨博

    胫骨Pilon骨折占胫骨骨折的5%~7%,是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这种骨折术后并发症多,效果不满意,特别是在一些高能量Pilon骨折时,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其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裂开、钢板外露二期需皮瓣转移、部分患者甚至需截肢等.传统经前内侧人路加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过多的暴露踝关节面及破坏骨折局部血供,易导致术后感染以及骨折不愈合.Pilon骨折切开的并发症有时候可以通过分次手术来解决[1],常规的前内侧加后外侧切口不能满足外翻型Pilon骨折.作者医院2013-04/2015-04月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治疗外翻型Pilon骨折15例,该方法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外侧柱,通过切开前方关节囊,直视胫距关节的平整情况,同时不用考虑两皮瓣间宽7 cm的要求[2],充分保护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血供,短期随访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椎钩突形态特点及其在前外侧入路减压术中的意义

    作者:初国良;彭映基;冯正巩;徐朝任

    目的:确定钩突的大小,为钩突切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0套颈椎C3~C7,共250块颈椎,测量钩突高度、宽度、前后径和钩间距及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结果:钩突高从C3~C7逐渐减小,C3为(6.0±1.1) mm,C7为(4.9±1.3) mm;钩突宽在C3~C6小于C7,C3为(4.8±1.0) mm,C6为(4.8±1.0) mm,C7为 (5.1±0.9) mm;钩突前后径从C4~C7逐渐减少,C4为(11.6±1.7) mm,C7为(9.6±1.7) mm;钩突间距、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从C3~C7逐渐增大,分别为(19.1±2.0)~(25.6±1.9) mm、(19.3±2.4)~(26.9±2.2) mm、(14.4±1.4)~(16.1±1.9) mm。结论:钩突形态学资料有助于经前外侧入路钩突切除术、钩突椎间孔切开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5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