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作者:王新亮;覃健;邝炯祥;陈铭;杨运发;戈涛;侯之启

    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常伴小腿前方软组织严重损伤,采用外固定治疗,治疗周期长、疗效差.而经常规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往往会出现较多软组织并发症.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单一后外侧入路Ⅱ期切开内固定治疗32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傅兰清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骨折[1],由于骨折后骨折近端血供大部分受到破坏,保守或内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几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2],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措施[3],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长期疗效好而又成为主流.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在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破坏外旋肌群及后关节囊,造成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后假体脱位也屡见不鲜.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4].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对收入院的部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作者:何建华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前外侧入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和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手术参数、随访结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作者:王绍林;张进;张鹏;殷骏;俞蕾;杨定东;刘小彬

    对于肥胖、强直性脊柱炎和需要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的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的后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外侧入路难以实施时的另一选择[1].虽然此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误伤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等风险.超声技术已广泛用于引导神经阻滞,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否降低上述风险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 前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投弹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谭永超;高红;姜鹏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投弹骨折22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应用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10 ~ 18月,无桡神经损伤未恢复病例,所有病例骨折6月内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经前外侧入路探查桡神经是安全的,应用锁定接骨板固定实现生物学规定,实现了早期愈合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前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 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原小兵;马玉伟

    目的:对前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手术患者30例,其中前侧入路患者13例,前外侧入路患者17例,观察两者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不同手术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桡神经损伤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没有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前侧入路相较前外侧入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

  •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黄云英;尹东;唐四桂;黎柱芳

    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引入矫形外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小切口技术的应用为减少手术创伤、减小手术瘢痕、提高手术疗效[1]、让病人更快恢复、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院于2008年2月-2009年1月应用前外侧入路小切口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作者:吴玉玲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已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成熟方法,传统手术方式有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等,但都存在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髋部肌群损伤多及术后功能恢复慢等缺点[1],外侧小切口则优势明显.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88例病人采用外侧小切口技术进行THA,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

    作者:陈涛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常规入路术,研究组行前外侧入路术.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31.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患者疗效确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可减少手术用时,促使髋部功能及早康复,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内外侧切口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王伟;艾尔肯?玉麦尔;张青春;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以前外侧入路为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具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始尝试内侧切口入路,但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报道少见。
      目的:评价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物置入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骨科中心收治的6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3例和内侧入路组35例。通过Gross方程比较2组失血量,并对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肩肘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X射线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9±3.9)周,内侧入路组为(15.5±2.2)周;肩关节Neer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6±5)分,内侧入路组(84±4)分;肘关节Mayo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78±7)分,内侧入路组(81±8)分。内固定后前外侧入路组有3例、内侧入路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支配麻木,腕背伸乏力,3个月后自行恢复,无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内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 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作者:黄波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内固定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有研究报道膝关节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效果较好,具体此2种骨折修复效果的差异尚不确定。
      目的:观察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共收治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67例,其中SchatzkerⅤ型38例、SchatzkerⅥ型29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对两种分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伤口经过积极治疗均愈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SchatzkerⅤ型患者的内外翻评分、Rasmussen 放射学总评分、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屈、伸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SchatzkerⅥ型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塌陷、髁部变宽评分、行走能力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固定后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SchatzkerⅤ型患者关节面恢复良好,内固定稳定可靠。结果证实,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SchatzkerⅥ型骨折。

  • 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与内侧入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吴畏;汪海波

    背景:目前对肱骨中下段骨折主要采用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入路方式主要有3种:前外侧入路(包括改良上臂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内侧入路。目前临床对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修复入路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比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试验组行内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和肘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内固定后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内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相当,且前者术中失血量更少,可有效弥补传统修复方案的部分缺陷,可以考虑作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修复入路方式之一。

  •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肖奕增;杨德育;黄钿锋;苏在权;尤瑞金;郑文忠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年8月-2012年1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78例.结果 随访10个月~2年,所有病例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73例骨折完全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经二期髂骨植骨后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舒服,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保护伸膝装置的完整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龚伟;刘炜;蒋俊;孙自力;甘泉;朱东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2.11%,较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76.3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入路组、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和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较前外侧入路更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活动恢复优于前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提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但是在术中要注意外侧副韧带的修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的优越性

    作者:袁明祥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情况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8%和89.5%,乙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总失血量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创伤小,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临床比较

    作者:童伟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以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外侧组和前外侧组,每组44例,分别采用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外侧组优良率为93.18%,明显高于前外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 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李杨春

    目的:探讨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8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髋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 A 组和治疗 B 组进行治疗,治疗 A 组给予经关节囊前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治疗 B 组给予经关节囊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A 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治疗 B 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囊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患者比关节囊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路手术入路的手术指标及预后对比分析

    作者:高翔;黄道耕

    目的 对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路手术入路的手术指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8例,平均年龄(63.65±3.26)岁.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通过后外侧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通过前外侧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前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作者:武文潇;吴迎春

    目的 比较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用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观察组),38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记录并比较治疗一般资料.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3,6,12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手术一般资料方面,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资料方面,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实施不同入路术式外科疗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强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组。A组经前外侧入路,B组经双侧入路。对比两组在优良率、疼痛程度、感染率、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优良率较高,但同时感染率和术中出血量也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经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经双侧入路效果更好,但同时也具有出血量和感染率较高的缺点。

125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