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侯刚;夏钰弘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消化道腔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6例中4例发生于胃,2例发生于小肠.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影,类圆形,无坏死,CT值30~ 40 Hu.增强后动脉期均轻度强化,呈杂乱短星芒状,至门脉期、静脉期则明显强化.6例病理均以肌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结论: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对病变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9例多层螺旋 CT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汤茜;李凯;龙莉玲;黄仲奎

    目的:总结CT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IMT的CT表现。19例中肿瘤发生在肺部6例,腹腔5例,肝脏4例,颈部软组织、胃、气管和中颅窝各1例。结果 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1例为高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7例,囊实性包块2例且均发生于腹腔;1例肺、1例胃IMT中,瘤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5例病灶为轻度至中度强化或不强化,14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继续强化。1例肝脏IMT表现为“花环状”强化。结论认识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附1例报告)

    作者:黄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2011年5月8日因"发现中腹包块半月"入院.入院前于门诊查彩超提示:左中腹实性包块,腹膜后来源可能.腹部CT提示:左中腹实性占位,肿瘤可能性大,考虑来源于腹膜后,肿瘤轮廓欠清晰(图1).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腹软,左中腹可及一包块,质硬,可推动,表面较光滑,术前查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CA-50,CA-199,CA-125均处于正常范围;胃镜、肠镜、肾分泌造影及肠系膜造影未发现明显异常.

  •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告

    作者:韦康来;陈罡

    1 病例介绍例1,女性,38岁,体检时发现肿物10d入院.查体:未见特殊.B超与CT检查均示脾门处有一肿物.实验室检查:WBC16.6×109/L,白蛋白44μmol/L(正常值:25~35μmol/L),白/球比值0.8(正常值:1.0~2.5).手术所见:脾门处有一3cm×3cm×5cm的肿物,实性,边界欠清,脾门有淋巴结肿大.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明;王艳艳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 ofibroblastic tumor,IMT)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形成,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的一种肿瘤[1-2].该病以往命名为浆细胞肉芽肿、纤维黄色瘤、炎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等[3],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多需要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笔者曾遇到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肺及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各1例

    作者:宋洁;于璐;肖春华

    病例1:男62岁,因咳嗽、咳痰、胸痛伴发热20余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8.7 ℃,血常规:白细胞为13.2×109个/L,中性粒细胞0.76.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6.51 ng/ml, 甲胎蛋白、糖类抗原均为阴性.

  • 腹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胡卫玉

    患者男,54岁,发现左上腹部包块5 d,包块突起于腹壁表面,无红肿疼痛.体格检查:左上腹肋缘下方见5.6 cm×4.3 cm×2.6 cm大小包块,按之柔软,无触痛感,超声检查:左上腹腹壁软组织内见一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大小约5.5 cm×4.0 cm×2.6 cm,边界清晰(图1);其内可探及少许彩色血流信号,大流速:6.49 cm/s,小流速:0.65 cm/s,阻力指数:0.90(图2).

  • 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马巍;胡光;马静;程树杰;田春辉

    患者,女性,72岁,因"右上腹间断性疼痛10年,加重3 d"入院.10年前,患者出现右上腹间断性钝痛,以"胃炎"治疗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3 d前右上腹再次出现疼痛,以"胆囊炎"入院.体检无特殊发现.

  • 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及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王雯莹;王荞

    目的 探讨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2例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3种病理组织学分型镜下特点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2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组织学分型:黏液型11例、富含梭形细胞型9例及纤维型2例.超声图像表现分别为:黏液型呈偏低或低回声6例,强回声4例,无回声1例;富合梭形细胞型呈偏低回声5例,偏强回声、中等回声各2例;纤维型呈偏强回声、低回声各1例.结论 小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黏液型、富含梭形细胞型常见,多发生于腹膜及腹膜后,多单发.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边界可见、形态不规则,以偏低回声常见,亦可表现为欠均质偏强回声,血供较丰富,肿块体积较大者可见钙化和液化坏死.

  • 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0例CT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钦斌;何玲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8~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IMT患儿10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肿瘤的CT表现。结果10例患儿均为单发病例,发病部位肠系膜3例,小网膜1例,肝脏1例,腹膜后2例,腹腔2例,乙状结肠1例。CT平扫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无明显强化1例,其余9例患儿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10例患儿均呈明显强化,强化后CT值均大于95 Hu,且呈逐渐强化的趋势。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组成。结论小儿腹部IMT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筛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秀娟;贺广湘;陈玉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病因、病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报道l例筛窦IMT,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术后头痛及眶周胀痛立即消失,病理检查结果为IMT,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IMT是一种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查,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 结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短期复发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戴洪山;刘勇;徐艳;姚安龙;全竹富

    目的 总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对该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例来源于结肠术后4个月复发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 结肠来源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单纯手术切除存在复发可能.本例患者结合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残余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 结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后,需结合肿瘤的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式,并定期密切随访.

  •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郭峰;张志庸;崔玉尚;李单青;李力;任华;徐晓辉

    目的 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部病变患者因病理检查为部分生长活跃,有恶变,术后给予4个周期的化疗;其余患者术后未给予治疗.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信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定期行胸部CT、全身骨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诊断困难,应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宫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阴道残端复发1例

    作者:沈艳;蔡丽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肺部,肺外病变仅占5%[1].目前,关于原发于宫颈的IMT的报道,国内外均极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宫颈IMT并阴道残端复发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47岁,因阴道流血淋漓不净2月余,于2009年10月2日入院.患者自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淋漓不净,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近1周流血量增多,于2009年9月26日于外院B超检查示"宫颈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查体:T 36.5℃,P113/min,R 20/min,BP 140/70 mmHg,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较多暗红色血液流出,宫颈可见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接触易出血,子宫稍增大,双侧附件无异常.

  • 14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潘友民;徐沁孜;汤应雄;张良华;潘铁成

    背景与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足一种较为少见的好发于肺脏的真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肺IMT的外科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共收治14例肺IMT患者.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立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1~5年的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46岁.9例患者无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咳嗽、咳血及气短等症状.IMT的诊断均通过外科切除后病理检查确立.切除肿瘤大小从1~8 cm不等.病理组织学上IM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后无临床复发,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病理组织学上,IMT是以肌纤维母细胞混以各类炎性细胞为特征,其中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IMT的首选方法并且预后良好.

  • 左下颌骨恶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吕迪;陈宇;杨名仲;刘红

    本文报道1例左下颌骨恶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 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宋林勇;黄晓赤;简燚;曾冬梅

    目的 探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i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脏器IMT主要有三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了IMT的三种组织学亚型:(1)黏液一血管型;(2)梭形细胞密集型;(3)少细胞纤维瘢痕型.所有病例表达vim、SMA和MSA,部分病例表达PCK和ALK.结论 脏器IMT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鉴别诊断包括腹腔黏液囊肿和肿瘤,钙化性纤维性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淋巴组织浸润的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

  • 肺部炎性假瘤误诊为肺脓肿1例

    作者:李妍;张亚琳

    患者,男性,50岁;因咳嗽2月,发热月余,痰中带血5日入我院.查体:T 37.7℃,P 80次/min,BP120/75mmHg,右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胸片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伴感染,CT见右肺下叶后内基底段大小约7cm×4cm×3cm不均匀的高密度影,边缘毛糙.PPD阴性,血沉12mm/h,血常规正常,痰常规脓球8~12、红血球0~1、上皮0~2;纤支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大量黄绿色脓痰,给予局部冲洗、注药及吸引治疗,纤支镜术后拟诊为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肺脓肿.CT引导下穿刺病检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给抗炎及增强免疫机能等治疗,尔后随访观察.

  • 十二指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宋斌斌;程朋;周进军;刘明昌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逐渐加重,疼痛剧烈,患者无法忍受,无放射到肩背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及巩膜黄染.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腹部平坦,无明显肠型,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3.22*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1g/L、中性粒细胞比率77.5%.肝功:总蛋白59.80g/L、白蛋白37.30g/L、总胆红素82.49umol/L、直接胆红素26.25umol/L、间接胆红素56.24umol/L、谷草转氨酶113.10IU/L.CT示: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异常扩张伴管腔内异常密度影(图1-2).

  • 大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姚红霞;罗国林;王红静

    患者刘××,女,48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4个月于2002年8月21日入院.患者自行触及下腹部包块,无腹痛,感腹胀,食欲减退,低热.4年前于外院行子宫大部切除术及右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肌壁结核及子宫内膜结核.查体:贫血貌,腹部包块如孕5个月大小,界限不清,无压痛.妇科检查阴道宫颈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沉70 mm/h,HB 78 g/L,CA125为179.09 U/ml,B超见盆腔16 cm×11.9 cm×17 cm不均质弱回声团,边界清晰,不规则.

292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