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晖辉;孙劭铭;祖雄兵;齐琳

    目的:提高前列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前列腺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排尿困难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前后行两次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故患者第1次来我院就诊,行TURP加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病检结果示:(膀胱)慢性炎症,区域性尿路上皮呈乳头增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前列腺IMT.术后6个月,患者症状再次复发,第2次来我院就诊.泌尿系CT发现其膀胱内有一巨大肿块. 结果:患者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膀胱术.病理学诊断为:复发性前列腺IMT并累及膀胱,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 结论:前列腺IMT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其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前列腺IMT有复发可能,并能累及膀胱.肿瘤体积大且多次复发者,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应加强随访.

  • 大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肺、肝转移1例

    作者:柳玉花

    1 病案摘要患者男性,51岁,汉族.10余年前发现左大腿外侧皮下一花生米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未诊治.2002年5月因肿物增大如鹅蛋大小,在外院手术切除,术后未行病理检查.2004年6月在左大腿外侧手术疤痕处肿物复发,缓慢生长,至2007年12月增大至成人拳头大小,到当地县医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不详.2008年1月再次发现手术疤痕处出现肿物,生长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修义;邵亚辉;汪延明;张爱民;郑金峰;田军;孙奔;葛伟

    目的 探讨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学、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1例确诊为肾脏IMT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肾脏IM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临床表现与转归有一定特征性:(1)CT平扫呈等密度,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均呈轻到中度强化,且强化不均,排泄期呈带状环形强化,肿块邻近脂肪囊密度增高,肾筋膜明显增厚,增厚的包膜较广泛;PET/CT检查示肿块FDG代谢增高,肾外其他部位未见明确肿瘤转移征象.(2)镜下见肿瘤内梭形细胞分布,并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弥漫(+)、结蛋白局灶(+).(3)临床上无血尿表现,随访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结论 肾脏IMT少见,容易误诊,熟悉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表现对IMT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肾脏IMT临床预后较好.

  • 胃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陈枫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是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的一种间叶性肿瘤.IMT常见于肺部,腹腔内罕见,而腹腔内IMT多见于肝脾,胃肠道的发生率更低,关于胃肠道IMT发病率的统计尚未有报道.2013年3月我院收治1例胃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现报道分析如下.

  •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任毅;钟青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n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吴江;朱虹;王中秋;孙传全

    患者男,60岁.体格检查发现脾占位.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及乏力、消瘦,触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CT增强检查示脾内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4.5 cm×4.2 cm,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主要呈略低密度改变(CT值为35.8 HU),中心见类圆形更低密度灶(CT值24.3 HU),大小约1.6 cm×1.3 cm,肿块与正常脾实质分界尚清;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可见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脾,而中心可见不强化的坏死区;

  • 耳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王胜国;周本忠;胡勇

    1病案摘要患者男,14岁.因右侧耳甲腔肿块1年余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发现右耳甲腔长一小包块,伴局部瘙痒,抓破后有黄色水样分泌物溢出,伤口不能愈合,遂在当地诊所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局部伤口愈合,但留一疤痕.此后上述症状时有发作,每次发作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伤口均能愈合,但局部疤痕却逐渐长大并形成肿块,且肿块逐渐增大.我科门诊拟"耳廓疤痕疙瘩(右)"收入院.专科检查:右侧耳甲腔内有肿块,约2cm×3cm大小,质硬,与软骨粘连,中央有约1.5cm×1.5cm大小皮肤疤痕,局部压痛(+).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耳廓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自耳廓软骨腹侧生长,肿块中央液化坏死,背侧软骨尚可.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示:梭形细胞肿瘤(低度恶性).即扩大手术范围,自肿块边缘5mm切除肿块,并切除耳廓软骨,缺损皮肤行左上臂中厚层皮片植皮术.术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术后肿块病理行免疫组化分类示:SMA(+),MSA(+),Vim(+),Des(-),S-100(-),MG(-),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随访1年未见复发.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程晔;倪型灏;董吉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由肿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和淋巴、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组成.作者自2001年8月至2005年6 月报道5例原发于肺的IMT,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观察、分析.

  • 胰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勇;李文美;杨小勇;张斌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的软组织和内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困难,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发生于胰腺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IMT报告如下.病例 患者,女,25岁,因左上腹包块伴隐痛半月余入院.患者近半月来感左上腹部隐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剧烈,无发热,无腰背部疼痛,伴体重下降,自行可触及左上腹有一包块.查体:一般情况好,中上腹触及一大小约13 cm×8 cm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轻压痛.患者于2011年11月23日查上腹部增强CT:胃、胰腺、脾间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与周围器官间隙不清,脾脏受累(脾栓塞?),脾门血管多表现为被推移、包绕肿块表面(图1).实验室检查结果:CA19-9 7.30 U/mL,CEA 0.29 μg/L,Hb 88 g/L,RBC 3.43×1012/L.2011年11月28日在全麻下行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见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一约13 cm×10 cm×8 cm大小肿块,质地较硬,呈分叶状,表面较光滑,肿瘤可以推动,外侧缘与脾脏致密粘连,下缘紧邻横结肠系膜.

  •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林斐颛;屠金夫;胡如英;杨继安;蒋飞照

    患者,女,34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20余天入院.体格检查:体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腹部CT示肿块呈低密度单发灶,边界清楚,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与增强的脾实质形成强烈对比,静脉期有较轻度不均匀增强.诊断:脾脏结节,提示肿瘤,不典型血管瘤待排,脾门区副脾(图1).择期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门区有一大小约3c m×2cm的副脾.脾脏上极见一包膜完整的肿物,类圆形,直径约3cm,质较硬,边界清晰.剖开肿物为实质性,剖面色白.

  • 脾原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霍砚淼;赵恩昊;孙勇伟

    患者,女,60岁.因"左上腹隐痛1月余"于2008年9月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隐痛不适,可自行缓解,不伴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史无.入院后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乙肝丙肝指标、HIV均提示阴性,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B超示"脂肪肝,肝多发囊肿,胆囊壁毛糙,胆囊胆同醇结晶,胆囊小息肉,脾内极低同声团块,胰腺目前未见明显异常",CT(见图1)、MRI(见图2)均示"肝、左肾囊肿,脾脏占位".术前诊断为"肝囊肿,脾占位",择期全麻下行脾切除术.

  •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作者:杨光华;张琪;王长友

    发生在胃肠道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且极为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异常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胃肠道IMT除了具有常见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表现,其影像学检查也与消化道肿瘤相似,因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一般预后良好,偶有复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经手术治疗的2例消化道IM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加强对该病的认知.

  • 成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淋巴结转移1例

    作者:马忠余;周星明;陈鹏程;吴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表现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近年WHO提出此命名,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同[1].肺IMT是由肌纤维母细胞和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肺内瘤样团块,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报道成人肺IMT伴淋巴结转移病例1例如下.通讯作者:马忠余

  •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毛晓曦;骆利康;张同义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化学的方法对5例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误诊.在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 本瘤属交界性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术中有必要做冰冻切片,有利于与其他肿瘤性病变鉴别,也有利于彻底完整切除肿瘤.

  • 复发性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观察

    作者:蒙伶俐;滕晓东

    目的 探讨复发性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乳腺IMT复发前后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对比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乳腺IMT主要由梭形或胖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增生,间质水肿、黏液变性,慢性炎细胞浸润.复发后仍可生长缓慢,但梭形肿瘤细胞较前丰富,核分裂像增多.Ki67增殖指数增加(复发前为3%,复发后为20%).结论 乳腺IMT是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肿瘤性病变,可复发,极少数情况发生转移,属低度恶性病变.

  • 子宫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袁军;尹晓娜;任鹏;傅亚军

    目的 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子宫IMT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结果 本组5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2~65岁,发生部位均为子宫肌层.镜下可见子宫IMT主要有两种形态学成分,即黏液型和束状型.黏液型表现为明显黏液变或水肿性基质中见胖梭形肿瘤细胞,类似于结节性筋膜炎表现;束状型表现为致密的梭形肿瘤细胞交错束状排列,细胞密度高,类似于平滑肌瘤.这两型背景中均可见到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混合性炎细胞浸润,瘤细胞异型性小(轻到中度),核分裂像多少不等(2~5个/50HPF),坏死不常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ALK,FISH检测证实肿瘤细胞均存在ALK基因易位.结论 子宫IMT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目前诊断存在明显不足,极有可能被误诊为平滑肌肿瘤,因此,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行ALK免疫组化染色的必要性有待加强.

  •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严富国;杨红江;王方平;金锦春;周晓峰;陈铿

    患者男,64岁。因“发现腹部肿块半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消瘦貌,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右侧腹部可及直径约14cm球形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腹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血CA125:37.7U/ml;腹部B超检查:右侧腹部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2cm ×11cm ×11cm,内血供流速12.9cm/s。胸腹部CT检查(图1、2、3):(1)胸部、上腹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2)中下腹混杂密度肿块,腹膜后脂肪肉瘤?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腹腔肿块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术中见腹腔内有1个约40cm×30cm×15cm大小囊实性不规则肿块,大部分表面光滑、边界清,根部较宽、位于右侧腹膜后,根部上端侵犯空肠及其系膜。手术顺利,术后予以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病理检查所见:镜下见肿瘤组织中有大量梭形细胞浸润(图4),诊断为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图4)。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Actin(+)、CD68(+)、SMA (+)、NSE (+/-)、AE1/AE3(-)、BcL-2(-)、CD34(-)、CD99(-)、CK8/18(-)、Desmin(-)、EMA(-)、HMB45(-)、Ki67(-)、LCA (淋巴细胞+)、MyoD1(-)、S-100(-);淋巴细胞增生区域:Bcl-2(+)、CD3(+)、CD5(+)、CD20(+)、CD45RO(+)、CD68(+)、CD79α(+)、Kappa(滤泡+)、Ki67(滤泡中心+)、Lambda (+)、LCA(+)、MUM1(+)、CD34(-)、AE1/AE3(-)、Vimentin(-)、CD99(-)、Cyclin D1(-)。术后3、6个月CT复查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术后1年复查,腹部CT增强扫描:T3~4椎体水平腹腔内团块影,考虑肿瘤残留或复发可能。

  • 3例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施世军;朱晓慧

    目的:分析总结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3例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等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边界清.其中2例其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灶.1例MRI表现为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不完整包膜.结论: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何春燕;朴颖实;田澄;董格红;刘红刚

    目的 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方仁年;螘国铮;金永海;谢本俊;韩有武

    目的 探讨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3例膀胱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45、46、5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血尿和排尿困难,无外伤史,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组织学检查:病变主要由松散排列的梭形细胞区,可见节细胞样细胞和致密条束状梭形细胞区,黏液样间质内弥漫分布急慢性炎细胞.分裂象3~5/10 HPF,无不典型核分裂.病变主要发生在膀胱壁浅层,病变累及固有肌,出血明显.免疫表型:3例梭形细胞Vim和SMA弥漫阳性,MSA2/3例+>70%、Des+50%、CK+>70%、EMA+30%、ALK-1蛋白+70%、Ki-67+5%~20%、CD68、S-100蛋白、CD34均-.结论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复发率4.5%,要避免误诊为恶性.

292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