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定位精度的检测
随着手术机器人产品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认识逐渐深化.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可应用于实现活检、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穿刺类手术,其定位精度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安全,是重要的指标参数.本研究从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的应用背景入手,在没有相关标准依据的情况下,依据其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定位精度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设计的检测工装对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检测,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手术机器人类别产品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
唇腭裂患儿家长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颅颌面先天畸形,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624∶1000,男女比例为1.5∶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及语音功能障碍[1].这部分患儿一出生就使得患儿的家长经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2].唇腭裂患儿家长的焦虑在早期可诱发先天畸形孩子的不安全感、生气,终会引起压抑,且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患儿的态度是决定患儿今后生理、社会行为等是否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应得到重视和研究.本文对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为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
三维测量在颅颌面硬组织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
客观、定量地测量分析颅颌骨形态是口腔正畸和正颌外科对牙颌颅面畸形进行科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前提.然而长期以来颅颌骨形态的测量分析大多局限于正、侧位二维平面[1,2],这对三维物体头颅来说无疑存在局限性.许多学者曾利用立体摄影、莫尔云图、激光扫描对颜面形态做三维分析[3,4],但这些方法获得的都是颜面部表面软组织信息,只能间接分析颅颌骨形态,又由于骨表面的软组织厚薄不均,硬组织有畸形时软组织会对其有补偿,所以这些方法在颅颌面分析中尚待进一步研究.现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对颅颌骨三维分析的方法,是利用正、侧位头颅定位片经计算机三维重建进行X线头影三维测量和CT三维重建成像测量.
-
弧线式牵张成骨器的研制与应用进展
颅颌面牵张成骨技术已有近40年历史.1972年Snyder 首次对犬下颌骨进行牵张成骨动物实验,1992年McCarthy 首次将颅颌面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临床.经过学者、医生们的不懈努力,该技术日益成熟,科研和临床应用不断拓展[1-3].牵张成骨术需要依靠牵张成骨器来完成,牵张成骨器的状况对于牵张成骨术的成败、效果至关重要.
-
多来源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 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重构出面部、颌骨和牙齿三部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同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得带有纹理信息的面部三维模型以及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利用三维图形学中的配准技术,将激光扫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转化到CT来源的重建的三维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所在坐标系.结果 获得一个带有颜色信息的面部软组织、高精度牙列和清晰骨骼的复合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结论 多来源的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是一种能够达到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
-
眶距增宽症的病因及治疗
目的 探讨眶距增宽症的病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临床诊断为眶距增宽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 眶距增宽症通过手术治疗即可得到外观改善,学龄前期为手术佳时机,效果稳定且不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发育.
-
纯钛种植体界面骨愈合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自瑞典的Branemark教授于1965年率先将钛制人工牙根用于无牙颌患者以来,以纯钛为代表的种植体除了在种植义齿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外,作为赝复体的骨内固定源,以其创伤小、形态佳、固定持久等优点在颅颌面严重毁损修复、关节假体固位、截肢后功能重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显微手术治疗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附51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51例,均行骨纤维异常增生切除,治疗性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35例,预防性视神经减压术14例,单纯骨纤维异常增生切除2例.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8年,平均5.2年,治疗性视神经减压有效率88%(31/35),预防性视神经减压术后视力均稳定在术前水平,无视力减退及明显副损伤.患者面容效果均改观明显.结论 对于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有视力下降急性病程的患者,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术前、术后眼动脉B超可有效评估预后;预防性视神经减压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气道与颅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上气道是由软硬组织组成的筋膜管,其形态与颅颌面形态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上气道评估方法有体格检查、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其中CBCT在上气道三维结构测量分析中具有明显优势。错畸形的发生与上气道形态异常密切相关。不同矢状骨面型与垂直骨面型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也存在个体差异。本文就气道与颅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口腔颅颌面X线影像学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研究
口腔颅颌面部X线片不仅是为口腔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基础的检测手段,同时为法医学同一认定提供较重要的认定资料,应用人体骨骼放射影像资料进行法医学同一认定,一直是国际法科学的研究前沿热点.在人类全身骨骼系统中,颅面部因集聚众多个体差异大、有特异形态特征的骨性解剖结构,且当人体受各类致死原因或死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后,面颅部骨骼往往是人体保存较完好的部分,因此成为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同一认定识别标志群.本文将对口腔颅颌面X线片应用于法医同一认定的研究进行综述.
-
颅颌面三维头影中解剖标志点定位测量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颅颌面三维头影测量时解剖标志点定位方法的稳定性.方法 首先收集20例颌面部发育正常人群的CT数据,利用Mimics Research 19.0分别对软、硬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再将重建的三维数据以STL文件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然后利用软件的对象移动器功能重新建立坐标系并确定测量头位.其次,3名观察者根据给定的45个颌面部软、硬组织解剖标志点定义进行实验前的软件操作培训.2周后,按照0、1、2个月的时间间隔,分别对20例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标志点的标定和测量,得到20例头颅模型的45个标志点的9组坐标数据,然后用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对各标志点的坐标值进行分析.结果(1)ZvR、ZvL、OrL、PR、PL等5个标志点的观察者内ICC结果在0.75~0.9,表示可重复性较好;(2)ZvR、ZvL、OrL、ZpR、ZpL等5个标志点观察者间ICC结果在0.75~0.9,表示可重复性较好,其中ZpR、ZpL等2个标志点主要表现在Y轴的异常;(3)ANS、BcR、BcL等3个标志点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结果<0.75,表示可重复性差,且主要集中于X轴的不稳定;(4)PR、PL等2个标志点的观察者间ICC<0.75,表示可重复性差,主要为X轴的不稳定;(5)剩余的35个解剖标志点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值均≥0.9,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结论 颅颌面部解剖标志点的三维头影测量时,常规定点方法的稳定性有限,并不能保证全部解剖标志点有很高的可靠性,还需建立另一种定点方法予以补充,为得到更准确的诊断评价提供帮助.
-
正畸治疗的整体性概念
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近代错(牙合)畸形的概念已远不只是指牙齿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牙、(牙合)、颅颌面间关系不调所引起的各种错(牙合)畸形;因此,临床正畸治疗不但与其他口腔医学专业关系密切,同时与人类学、遗传学、生物力学、理工学科以及颜面美学等领域紧密相联.
-
牙列拥挤固定正畸治疗中的口腔护理
牙列拥挤是常见的一种牙列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口腔健康和功能,严重者影响颅颌面的发育,甚至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和精神障碍.本文对2006年4月至2010年5月来我科诊治的98例牙列拥挤正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口腔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颅颌面整形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系统
提出了一种颅颌面整形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系统,讨论了该系统所涉及的概念、研究现状、设计该系统的意义和系统的构成,阐述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使颅颌面畸形治疗质量更趋完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反求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颌面骨性病变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将反求与快速成型技术用于复杂颅颌面骨性病变诊疗过程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复杂颅颌面骨性病变患者43例,根据患者头面部CT图像,通过反求和快速成型设计、制作颅面骨骼实体模型、骨性缺损与畸形的个体化修复假体,并在实体模型上进行术前手术模拟和固定器材的预弯.结果 反求重建颅面骨骼三维模型,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把二维图像制造成实体模型.在骨缺损和畸形病例的整复手术中个体化修复假体精密就位,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外形与健侧对称,达到了术前设计的预期效果,开闭口功能正常无偏斜.术后种植义齿镶复,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通过反求设计和快速成型能获得直观、可触的颅颌面骨骼实体模型,可在其上进行手术模拟,以及为颅颌面骨性缺损与畸形设计制作个体化的修复假体,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质量,该技术将在复杂颅颌面骨性病变的整个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正常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及周围结构X线头影测量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OSA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上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的,随着对OSAS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识到上气道结构和颅面形态密切相关,因此,正常颅颌面人群上气道形态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正常人群上气道结构正常值可以为OSAS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正畸学角度出发,试图建立本地区无鼾症正常骨面型人群的上气道正常值.
-
罕见的双口腔双上颌复合体发育畸形1例
先天性颅颌面双重器官的发育畸形罕见,笔者近发现了1例具有双口腔及两个并列上颌骨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
-
颅颌面部生长的预测
颅颌面的生长预测是正畸临床治疗学的重要内容,而掌握颅颌面生长的规律则是进行颅颌面生长预测的基础.严格的生长预测应包括高度、深度和宽度三维方向的内容,但由于颅颌面组织的差异性生长,其宽度生长完成较早.因此,矫治期间的颅颌面生长改变主要是在侧面的二维方向上.从正畸临床的角度看,颅面生长的预测主要是对侧面二维方向上的变化进行预测.
-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牵引成骨新骨生成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在胚胎发育、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BMP调控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新骨的生成和骨缺损的重建.近年来,由于牵引成骨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其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关于其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BMP在牵引成骨新骨生成中的作用机理、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Moss功能基质假说的研究进展
颅颌面生长发育的控制理论是当代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正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颅颌面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牙齿、颌骨和面部的发育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