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说说丁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但在科普报刊中,对其他四型的介绍较多,惟独对丁型肝炎(HD)较少涉及,因此绝大多数人对HD都很陌生.
-
泸州市城区健康人群乙、丙、丁型肝炎隐性感染血清学调查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历年在我市传染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病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其隐性感染和慢性病毒携带状况较为普遍.
-
病毒性肝炎及其预防
1 五种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病毒性肝炎散播于全世界,近20年来,由于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疫苗预防研究的巨大发展。迄今公认的,主要引起肝炎的病毒按照次序排列为: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A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丁型肝炎(丁肝)病毒(HDV)和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表1、2)。
-
54例肝性胃溃疡临床观察
本文观察肝性胃溃疡患者的54例临床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3年3月我科及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425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02例,慢性丙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21例,乙型肝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14例,肝炎后肝硬化132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均行胃镜检查.其中肝性胃溃疡54例,男3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例.对照组:同期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岁.
-
丁型肝炎肝组织Bcl-2/Bax、Bak表达与细胞凋亡表达
目的:探讨Bcl-2,Bax,Bak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染色,检测77例丁肝患者肝组织中HDAg,Bcl-2,Bax和Bak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表达.同时以HDV阴性的67例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结果:Bcl-2,Bax和Bak均以肝细胞质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Bax和Bak与肝细胞凋亡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t=27.89,P<0.0l,P<0.05 t=19.16,P<0.05 t=18.22),四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P<0.05).结论:HDAg,Bax,Bak和肝细胞凋亡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和Bak,增强肝细胞凋亡.
-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治病毒性肝炎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甲型和戊型肝炎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对乙型和丁型肝炎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为主;丙型肝炎则以控制肠道外(如经血)传播途径为主。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和早处理疫点,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发病。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 管理传染源 (一)报告和登记 各级医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传染病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应做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只登记1次,1年复发跨两个年度者不再重复登记。
-
联苯双酯引起戊型肝炎加重
患者男,55岁.8个月前因乏力、纳差、尿黄,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不详,但患者自述重度黄疸.检测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诊断为戊型肝炎.
-
青霉素V钾片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男,34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于2003年10月8日入院治疗.患者于8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青霉素V钾片,每次500mg,共用3次.因效果不明显而停药,其后逐渐出现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四肢无力症状,自觉有低热,未测体温.继而发现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灰白.3 d后乏力加重,检查发现肝功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院.查体:T 37℃,P 82次/min,BP 112/67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ALT 800 U/L,AST 588 U/L,T-Bil 147.4μmo/L,D-Bil 15.5 μmol/L;血常规WBC 11.7×109/L,RBC 1.88×1012/L,HGB 54 g/L,PLT 357×109/L,网织红细胞3%;病原学检查: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当日复查血常规,HGB由54g/L降至37 g/L.确诊为溶血性贫血.
-
痔血胶囊致肝功能损害1例
病例:患者,男,68岁.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在家自服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500mg,每日2次,约7天)及痔血胶囊(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0.84g,每日2次,约40天)治疗,同时使用复方角莱酸酯栓(规格:3.4g,每日2粒,约7天)外用.用药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遂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肝炎病史,检验结果示:乙肝HBsAb、HBeAb、HBcAb抗体阳性,HBVDNA阴性,甲、丙、丁型肝炎抗体阴性,不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
重视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和戊五个型别,依其传播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甲型和戊型肝炎,二是以血液及其他体液传播为主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已基本明确的病原体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及输血传播病毒等7类.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病情呈急性自限性,故不考虑抗病毒治疗.庚型及输血传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而慢性肝炎又易发生肝硬化,甚至演变肝癌.其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长期持续存在于体内,导致肝细胞和肝组织的损伤.所以抗病毒治疗是阻止肝细胞炎症,抑制其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
对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与研究工作的建议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率为80.9%,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为57.6%,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约1.2亿人).丙型肝炎病毒(HC V)感染率为3.2%,丁型和戊型肝炎也有流行.病毒性肝炎在急性阶段,除丙型肝炎外,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甲型和戊型肝炎可以自愈.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 经过10~20年的病程,约有20%左右将发展为肝硬化,1%~5%会变成肝癌.目前约有 3 000万慢性肝炎病人在社会上流动.由于HBV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影响下一代,故危害极大.另外,重型肝炎是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极高的一型肝炎.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
第79例--腹水、黄疸及少尿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水肿、腹胀3个月,加重1个月伴黄疸9 d于1998年9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出现劳累后双踝部可凹性水肿,腹胀,无发热、腹痛,大小便正常.当地医院查尿常规正常,血转肽酶(GGT) 162 nmol*S-1*L-1(正常值<32 nmol*S-1*L-1),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B超示肝大,轻度脂肪肝,脾脏增厚.
-
2008年辽源市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未分型等.本病传染性强,分布广,感染率及发病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几型肝炎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主要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疲乏、尿呈褐色,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未感染过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均是易感者.现将2008年辽源市肝炎疫情分析如下:
-
北京军区新兵人群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丁型肝炎病毒(HDV)IgM和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北京军区近5年来自12个省市的444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HDV IgM和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发现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HDV IgM、IgG均未检出;对2006、2007年入伍的9169新兵中筛奁出的20名HBsAg阳性标本进行HDV IgM、IgG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该军区入伍新兵人群中HDV感染概率低,危害小.新兵入伍期间,采取加强检疫、乙肝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IgG抗体 IgM抗体 流行病学调查 -
琐谈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损伤的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共分五种类型,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五型肝炎中以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大,这是因为乙肝感染后可以转为慢性乙肝或慢性活动性乙肝,也可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无明显不适,但在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却随时可引发乙肝的急性发作。乙型肝炎以20~40岁患者居多,无明显季节性。乙肝病毒的生存力很强,经120℃的高温20分钟才能将其灭活,衣物或用具需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浸泡30分钟才能将病毒杀灭。
-
把握生命的关键时刻 肝衰竭
肝衰竭是各种肝脏疾病患者的终结局.临床上,肝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可从无症状感染发展至暴发性肝衰竭,也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硬化和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罹患急性丁型肝炎感染(见于静脉药物滥用者)时,常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病死率高.有人报道,6%~10%的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10~20年后出现肝衰竭.70%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慢性肝脏损害,终导致肝硬化或肝衰竭.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钟祥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标本600份,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实验并基于鉴定结果分析标本来源,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600份标本中,源自痰液362份(60.33%)、创口分泌物159份(26.50%)、其他79份(13.17%).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性为100.00%,对多粘菌素E敏感性为100.00%,此外,对其他抗生素均存在30%~70%的耐药性.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尤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与氨苄西林,因此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免导致多耐药菌株产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丁型肝炎41例疗效观察
作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丁型肝炎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符合治疗对象4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岁。乙型肝炎41例,其中慢性重叠丁型肝炎6例。HBV-DNA……
-
浅谈高校学生病毒性肝炎的危害与防治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流行面广为其特点.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肝炎病毒至少有八种,根据病源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甲型和戊型肝炎;二类是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在高等学校中病毒性肝为是一个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健康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