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月龄大鼠胰岛细胞衰老及胰岛素表达的研究

    作者:林晖榕;陈慎仁;傅玉才;耿义群;许铭炎;林超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胰岛细胞衰老的情况及胰岛素的表达.方法:40只大鼠分为4组:新生大鼠组、1个月大鼠组、6个月大鼠组、24个月大鼠组,取大鼠胰腺,行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并检测胰岛内p16的表达以反映胰岛细胞衰老,检测胰岛内胰岛素的表达.结果:随年龄增长,胰岛内p16表达增加,分别为:新生组O;1月组0.00267±0.01534;6月组0.05290±0.01787;24月组O.24526±O.0319l(P<0.01).β-Cal染色阳性(阳性率、着色面积、着色深浅程度)增加也与增龄相关,新生组大鼠胰岛β-Gal染色均为阴性,其它各组阳性率1月组为2%,6月组为15%,24月组为loo%(P<0.01).着色面积1月组为O.040,6月组为O.218,24月组为2.118.着色程度1月组为0.04,6月组为0.18,24月组为2.41.结论:随年龄增长,胰岛细胞衰老增加.胰岛索嘉达减少

  • 胰淀素对离体大鼠胰岛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作者:周琳;薛耀明

    目的:观察高浓度胰淀素对胰岛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胰岛单层细胞为模型,应用ROS特异性荧光染料2′,7′-二氯二氢荧光素双醋酸盐(H2DCF)进行标记,以粘附细胞仪570型,测定10 μmol/L胰淀素作用2 h后胰岛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变化.结果:10 μmol/L胰淀素作用2 h,胰岛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在16.7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迅速急骤升高进入平台期,升高速度为28×10-3/s,而正常细胞DCF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光镜下可见部分细胞胞体缩小,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少数细胞核固缩、裂解,胞膜突起.结论:10 μmol/L胰淀素作用后的胰岛细胞内ROS生成增多,细胞形态受损,这些活性氧基的生成可以反映胰淀素对胰岛细胞损害程度,推测活性氧可作为胰岛细胞毒性损伤指标之一.

    关键词: 胰岛 活性氧
  • 胰淀素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储钙释放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琳;薛耀明;金春华

    目的:研究胰淀素抑制大鼠胰岛素(Ins)分泌的细胞内储钙释放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胰岛单层细胞作模型,应用敏感特异的Ca2+荧光探针和ACAS 570粘附细胞仪,加入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后,观察胰淀素抑制Ins分泌时的细胞内游离Ca2+变化的机制.结果:10μmol/L胰淀素作用的胰岛β细胞,给予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300mg/L)处理后,在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Ca2+];荧光强度的升高在100s内达至基线的200%,升高速度为20×10-3/s,与亚甲蓝作用前相比,荧光强度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胰淀素作用后,β细胞对高糖刺激下[Ca2+]i浓度的降低,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敏感钙池释放钙离子受到抑制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胰岛 胰淀素 胰岛素
  • G蛋白偶联受体40/游离脂肪酸受体1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源;陈璐璐

    GPR4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40)是1种G蛋白偶联受体.近,有3个研究组几乎同时发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除了进入细胞内通过代谢反应和产生脂质衍生物分子调节胰岛素分泌和发挥其它生物效应外,也能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GPR40结合,通过胞外途径发挥相似的作用[1-3].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则发现GPR40更多的生物效应以及它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联系.

  • 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的改进

    作者:孙嘉;张桦;蔡德鸿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后进行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使用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经典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和cD34的表达和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能力.结果:胰岛培养4-5 d后,可见内皮细胞从贴壁的胰岛内爬出,通过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筛选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后24 h细胞开始贴壁.该细胞具有单层生长、接触抑制的特性.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WF和CD34,可摄取Dil-Ac-LDL.结论:本研究方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 成年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徐霞;卢瑾;刘美莲;谢平;谷亚鹏;宋惠萍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胰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溶液消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胰岛,显微镜下手挑法捡出全部胰岛.分离后胰岛置胶原中培养,利用RT-PCR检测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分离的胰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双硫腙染色呈猩红色,在胶原中培养能保持形态完整,表达胰岛细胞特异性基因PDX-1和insulin.结论:本胰岛分离技术已趋于完善,获得的胰岛纯度高,培养效果好.

    关键词: 胰岛 细胞培养 大鼠
  • 小鼠胰岛体外培养及格列吡嗪促胰岛素分泌实验

    作者:胡红梅;赵嘉咏;王一飞;崔蕴霞;李久香

    目的:探索小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在体外培养中的胰岛素分泌规律.方法:对小鼠胰岛分离方法在心脏灌注、消化酶选择、分级分次消化和低温处理4方面进行改进;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培养胰岛的基础相、葡萄糖刺激、格列吡嗪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结果:获得了一定数量、功能良好的体外培养胰岛.结论:探索了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规律,以及格列吡嗪促胰岛素分泌特性,为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 猫胰岛细胞二种培养方法的建立及比较研究

    作者:沈洁;薛耀明;黄巧冰

    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而病理改变却以胰岛淀粉样沉积和胰岛细胞的进行性减少为共同特征.近1O年胰淀素的发现和研究,逐步证明了胰淀素是胰岛淀粉样变性(islet amyloidosis,IA)的主要成分,确立了IA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成为联系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两大发病机制的纽带[2].

  • 抗自身免疫血清对NOD小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栾丽娟;薛蓉;陆超;催安凤;全晶;向萌;王新红;孙宁;孟丹;陈思峰

    目的:I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抗自身抗体的抗血清,用以验证对I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和结果:我们用亲和层析方法提取纯化6~8周龄I型糖尿病( NOD)小鼠血清中的总IgG。以此总IgG作为抗原与免疫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抗总IgG的抗血清,我们将它命名为NIgG抗血清。将此抗血清一次性注入发病前的6~8周龄的NOD小鼠体内,观察至32周,发现此抗血清能有效地控制NOD小鼠血糖的增高,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延迟糖尿病的发生以及控制胰腺中胰岛体积的萎缩。 NIgG治疗的NOD小鼠,32周龄时胰岛体积、胰岛周围炎症浸润和血糖浓度与未经治疗的6~8周龄的NOD小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NIgG治疗阻止了NOD小鼠的病情进展。 NIgG抗血清治疗组和对照组脾脏中分泌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占总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组中下降。结论:NIgG抗血清一次性静脉注射治疗能有效防治NOD小鼠的糖尿病。

  • 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德华;单伟;韩静;赵宝东;秦书俭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培养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含10%FBS)以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尼克酰胺诱导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观察是否形成细胞团;用胰岛β细胞特异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是否含有高浓度游离锌离子;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鉴定诱导后细胞是否分泌胰岛素.结果:第2代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大约10天后,形成细胞团;呈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结论: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 胰腺部分切除或胰管结扎对胰岛再生的影响

    作者:蔡燕;段宇;刘超

    胰腺部分切除或胰管结扎可以诱导成年大鼠胰腺再生.然而,由于实验模型不同,用胰岛再生能力和方式不尽相同.β细胞再生主要来自β细胞增殖、肥大和新生.某些激素和营养素如葡萄糖、胰岛素、胰升糖素样肽-1(GLP-1)和一些生长因子可刺激β细胞再生.众所周知,β细胞数量和体积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至关重要,因此β细胞再生可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 胰岛微循环与胰岛功能

    作者:李新;袁莉

    胰岛微循环是维持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每个胰岛由1~5个动脉供应血液.动脉分支为毛细血管后在胰岛内形成血管球框架,胰岛细胞位于血管球内,从血管中摄取营养物质及氧气.胰岛微循环受局部合成的生物活性分子、神经系统及胰岛分泌激素等调节,与胰岛功能关系密切,参与糖尿病胰岛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是糖尿病防治研究的新视角.

  • 妊娠期母体胰岛的适应性变化

    作者:薛莹;刘超

    妊娠时随着胎儿对母体物质需求的增加,孕妇出现了糖代谢的改变以及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为了适应胰岛素需求的增加,妊娠期母体胰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包括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增强,以及伴随的葡萄糖刺激阈值的下降.此外,还出现母体胰岛素合成增多,胰岛细胞增殖以及胰岛容积的增加.这些变化与妊娠期激素特别是胎盘生乳素(HPL)、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等密切相关.不仅如此,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因子信号传递抑制体(SOCS)、胰岛血管内皮细胞等因素对妊娠期母体胰岛的适应性变化也会产生影响.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与胰岛细胞功能

    作者: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并起着各种不同作用的神经多肽.近年研究发现,PACAP在调节胰岛素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是一个潜在的抗糖尿病发生的因子.

  • 胰岛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梅;刘超

    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但面临组织来源缺乏和免疫排斥等难题.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研究发现,在胰腺导管细胞和胰岛中存在成体胰岛干细胞,而胚胎干细胞经适当的培养、诱导可以分化为具有胰岛特征并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些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201人胰腺胰岛于体外与抗CD38自身抗体接触时间延长可致功能受损和生存能力下降

    作者:

  • 202游离脂肪酸对人胰腺胰岛的脂毒性以及用二甲双胍的保护效果

    作者:

  • 胰腺内外分泌部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唐诗彬;张肇达

    目的 了解正常生理状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胰腺内外分泌部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异同.方法 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32只正常、AEP Wistar大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微血管内皮细胞VE-cadherin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 在胰腺外分泌部,正常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VE-cadherin位于内皮细胞连接处,AEP时微血管内皮细胞VE-cadherin的表达减少且分布异常,并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而在内分泌部,正常大、中胰岛毛细血管球血管内皮无VE-cadherin阳性染色,小胰岛内有弥漫性染色,其AEP时的表现与生理状态下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实验结果 显示了大、中胰岛及小胰岛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能与其相应内环境以及功能的特殊性相关.

  • 胰岛细胞移植面临的困难

    作者:王辉;曹杰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预期到2010年将超过3.5亿人,已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1].临床上众多的远期并发症,成为约5%~10%糖尿病的死因.

  • 猪胰岛异种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征兆;何甜;蔡志明;牟丽莎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胰岛移植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治疗1型糖尿病.由于人源胰腺供体不足,无法满足大批量胰岛细胞移植需求.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仅差1个氨基酸,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使用已有较长历史,而且猪可以进行基因修饰,减少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目前猪胰岛作为异种胰岛移植来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就猪-非人灵长类移植的发展史,猪胰岛异种移植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及猪胰岛异种移植前景和展望做一综述.

813 条记录 35/41 页 « 12...3233343536373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