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胎猪胰腺干细胞扩增及诱导

    作者:王赟;楚元奎;杨春荣;王华岩;窦忠英

    目的 寻找胰腺干细胞扩增方法,为研究糖尿病的细胞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无菌采集胎猪胰腺,经胰酶消化,以含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长满皿底85%时,用胰酶消化传代,传代5~6次后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大量死亡漂浮,留下少数贴壁的小圆细胞.将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提高到15%,贴壁的小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形成细胞克隆,4~6d便可融汇成单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获得的的细胞进行胰腺干细胞特征检测.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可以连续传代,目前已传至64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表达胰腺干细胞特征性标志物,胰肠同源域因子1(PDX-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巢蛋白、波形蛋白;经诱导后细胞表达胰腺内分泌细胞的标志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索、胰多肽.结论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大规模扩增的胰腺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诱导可分化形成胰腺内分泌部4种主要细胞.

  • 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靖芳;郑慧娥;张耕;王志勇;王浩宇;张小俊;任君旭

    目的 探讨二甲基亚枫(DMSO)对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作用.方法 用长骨骨髓腔冲洗的方法对Wistar大鼠MSC进行分离和培养,加入1%DMSO诱导3 d后,HDMEM培养7~10 d.通过形态学观察、双硫棕(DTZ)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葡萄糖刺激实验和RT-PCR,对诱导细胞进行体外结构和功能鉴定.结果 1%DMSO诱导后第3 d有胰岛样结构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第1 d MSC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诱导后第10 d细胞团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而未诱导组细胞不表达上述蛋白;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第10 d检测到胰岛素1(Ins1)、胰岛素2(Ins2)、胰高血糖素(glu)和生长抑素(SS)基因的表达.结论 体外经DMSO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 链脲佐菌素敏感的胰岛细胞表达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

    作者:刘晶晶;陈樱花;陈小伟;郭剑锋;陈星星;廖敏;张亦农;李和

    目的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AP1)在大鼠胰岛中的定位.方法应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的方法选择性破坏大鼠胰岛B细胞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胰岛内HAP1和胰岛素免疫反应性.结果在正常大鼠胰腺内,HAP1选择性表达于胰岛内,HA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短条索状或团状分布在每个胰岛内,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与胰岛B细胞的分布十分相似.注射链脲佐菌素的大鼠,胰岛中含HAP1的细胞数量在注射链脲佐菌素3d后已明显减少,并随着注射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进行性减少;在注射后4周的大鼠,胰岛中仅有少数散在分布的HAP1免疫反应弱阳性细胞.链脲佐菌素对胰岛中表达HAP1细胞的影响与对表达胰岛素细胞的影响一致.结论HAP1也存在于胰岛内,并主要定位于链脲佐菌素敏感的B细胞内.

  •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吴靖芳;周济远;郑慧娥;任君旭;张国权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gastrin,G)和生长抑素细胞(somatostatin,SS or D)的变化.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 结果大部分G细胞免疫反应深浅不一;溃疡术后4、10 d,胰岛G细胞面数密度增高,与正常或盐水组相比P<0.05.D细胞面数密度于4 d增加,P<0.05. 结论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呈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胰岛G细胞和D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调节的途径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过程.

  • 胰岛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振永;邹娜;沈颖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胰岛中也发现了这类受体,且胰岛中几乎含有这些受体的所有亚型.本文详细描述了胰岛中这些受体的各亚型,并着重讨论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研究它们在胰岛中的生理功能的新技术方法.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但为研究胰岛功能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也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理解神经科学问题.

  • 鲍尔·朗格汉斯——发现胰岛的人

    作者:张铭

    胰岛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参与糖代谢调节.胰岛又称"朗格汉斯岛(Islets of Langerhans)",是德国医生鲍尔*朗格汉斯(Paul Langerhans,1847~1888)在1869年发现的.朗格汉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在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今年是朗格汉斯逝世120周年,本文谨此纪念.

  • 微囊杂种猪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铭;宁刚;李涛;张卫民;舒桂明;付立;宋继昌;孙绵方

    目的:建立成年杂种猪胰岛分离、纯化和包埋的方法,并对微囊胰岛的体外分泌功能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经胰管灌注胶原酶,葡聚糖间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纯化猪胰岛,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包埋猪胰岛.用双硫腙染色鉴别胰岛,用荧光染色计数胰岛存活率.对微囊胰岛进行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微囊胰岛考察其功能,并进行大鼠糖尿病模型移植.结果:每个猪胰腺可得到的胰岛数量平均为98,550±13,804个,纯化后胰岛纯度达80%以上,平均胰岛回收率43.9%.体外试验显示微囊胰岛对葡萄糖刺激发生应答,分泌胰岛素.微囊胰岛在16天的培养期间可持续分泌胰岛素,囊内胰岛细胞生长良好,微囊无溶解和破碎.培养2天的微囊胰岛对高糖刺激有明显反应,其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低糖的1.49倍(静态)和2.45倍(灌流),P<0.05.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微囊杂种猪胰岛5,000~6,000,可明显降低动物模型血糖,并持续7~11d.结论:APA微囊膜及微囊化杂种猪胰岛在体外功能良好.短期培养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确切,将此法制备的微囊胰岛用于治疗I型糖尿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胰岛母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赵茜;谢秀琴

    患婴女,28 d,第一胎,孕37周.因胎膜早破及疑有脐带绕颈于2001年10月28日人院行剖宫产术.其母否认糖尿病史.患婴出生后第3天出现频繁抽搐.

  • 胰高血糖素受体突变所致α细胞增生、高胰高血糖素血症和胰腺内分泌肿瘤

    作者:朱丽明;肖雨;陈原稼

    美国UCLA Cedars-Sinai医学中心于润(Run Yu)博士等在2008年首次报道了一例极为罕见的病例,该患者病例特点是以α细胞增生为主的弥漫性胰岛增生(nesidioblastosis)同时合并胰高血糖素微腺瘤和无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虽然患者有高胰高血糖素血症(hyperglucagonemia)却无相应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该病例为伊朗移民,女性,60岁.2003年因上腹痛,CT检查意外发现胰头占位及胆总管扩张.磁共振检查发现胰腺呈弥漫性增大,胰头占位约2.3 cm ×2.5 cm ×2.4 cm,肝脏有血管瘤.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高达59 284 ng/L(正常上限为150 ng/L),同时胰多肽也明显升高为735 ng/L(正常范围为10~311 ng/L),但是无皮肤红斑、体重下降、胃炎和高血糖等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空腹血浆嗜铬粒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钙调素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曾患有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溃疡、贫血、焦虑和抑郁等.

  • CCR5反义肽核酸联合低剂量雷帕霉素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存活的影响

    作者:杨蕾;刘永锋;李铁民;赵国华;程颖;李弘

    目的 研究CCR5反义肽核酸(PNA CCR5)及联合应用低剂量雷帕霉素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胰岛移植受体随机分4组:PNA 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0.2 mg/kg),PNA CCR5联合应用低剂量雷帕霉素组,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监测术后IL-2、IFN-γ、IL-10 mRNA水平和CCR5蛋白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同时,移植物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联合应用组与单独PNA 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相比,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单独PNA CCR5组和联合治疗组I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联合应用组IL-10 mRNA水平较PNA 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联合应用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同PNA CCR5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NA CCR5能够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同时降低雷帕霉素用量,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

  • Toll样受体4在脓毒症大鼠胰岛中的表达

    作者:葛勤敏;王晓;边帆;潘曙明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脓毒症大鼠胰岛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5 mg/kg,间隔3h注射第2次,制备脓毒症模型.大鼠被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5)、LPS组(n=5)、抗TLR4抗体组(n=5)和抗TLR4抗体+LPS组(n=5),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胰岛TLR4的表达.大鼠给药处理6h后行葡萄糖静脉试验(IVGTT)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正常组大鼠胰岛细胞有TIR4表达,LPS处理大鼠6h后胰岛组织中TLR4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抗TLR4抗体预处理后用LPS刺激,LPS诱导的TLR4蛋白及mRNA水平的升高均被抑制(P<0.01).LPS处理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IVGTT 10、30、60、120 min血糖明显升高,30、60、120 min胰岛素分泌降低(P<0.01).抗TLR4抗体干预后能降低30 ~ 120min血糖的升高,改善LPS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P<0.01).结论 脓毒症大鼠胰岛细胞TLR4表达升高,LPS-TLR4系统可能是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 1例胰高血糖素瘤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曹国兰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它发生在胰岛A细胞,因分泌过量的胰高血糖素而引起以皮肤游走性红斑、糖尿病、贫血、消瘦四联症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病率仅为0.5/千万[1].因而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我们也缺少经验.本人在任职床位护士期间,曾护理过这样一例患者,该患者术后一年仍生存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1例静滴门冬酰胺酶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作者:闻芳

    门冬酰胺酶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极为重要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分解血液中的左旋门冬酰胺,使需要门冬酰胺的肿瘤细胞呈缺乏营养状态,以发挥抗肿瘤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损伤患者的胰岛B细胞而引起糖尿病.本院使用至今,发现1例用药中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 超声诊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0例

    作者:陈越;胡于凤;唐新良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多无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报道10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超声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6月—2010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6岁,中位年龄48岁;8例因上腹部包块接受超声检查而发现肿瘤,2例因肝胆疾病接受检查而发现.

  • 两种微囊化大鼠胰岛异种移植于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琦;窦科峰;宋振顺;张福琴

    目的将大鼠胰岛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免疫隔离材料微囊化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对它们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尾静脉注射3%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4组:海藻酸钡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微囊化胰岛移植组、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只小鼠肾包膜下植入300个相应大鼠胰岛.结果4组糖尿病小鼠移植前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移植后1周分别为:海藻酸钡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26±1.56)mmol/L、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14±1.04)mmiol/L、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7.42±1.52)mmol/L、空白对照组(22.54±L 24)mmo1/L,前2组与后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生存期也明显长于后2组;海藻酸钡微囊化移植组维持正常血糖时间及生存期(分别为76 d和92 d)明显长于琼脂糖微囊化移植组(分别为41 d和56 d).结论用海藻酸钡和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制备的微囊化大鼠胰岛均可存活于糖尿病小鼠体内并发挥生物功能,海藻酸钡微囊优于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

  • 氧化应激与胰岛B细胞损伤的关系

    作者:岳建关;杜建玲;李昌臣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长期慢性高血糖不仅与DM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以及细胞凋亡,此即"葡萄糖毒性".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长期慢性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活性氧(ROS)发挥了重要作用,且高血糖代谢产生大量ROS及慢性氧化应激可能为葡萄糖毒性的中心作用机制.

  • 慢性胰腺炎疼痛与镇痛

    作者:聂发传

    慢性胰腺炎(CP)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胰腺腺泡、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不可逆病理过程,常伴有组织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损害.典型CP病例可出现五联征:上腹疼痛、胰腺钙化、胰腺假囊肿、糖尿病和脂肪泻,约4%病人在20年内并发胰腺癌.

  • 腺病毒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大鼠胰岛移植物的实验研究术

    作者:陈晓波;李永翔;董维平;焦洋;谭建明

    目的 探讨携带外源基因的腺病毒在体外有效感染大鼠胰岛及外源基因在胰岛中的表达.方法 用携带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hHO-1)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腺病毒在体外以不同MOI感染大鼠胰岛,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及Western检测hHO-1蛋白来确定转染结果,并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持续的时间.结果 腺病毒载体在体外能将外源基因有效转入到大鼠胰岛细胞,转染的基因能稳定表达.结论 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大鼠胰岛,为基因修饰胰岛移植物以提高胰岛移植效果奠定了实验基础.

  • 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和体内MR成像方法

    作者:周碧婧;何慧瑾;冯晓源;张善中;杨艳梅

    目的 探讨MRI对SPIO标记的大鼠胰岛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扫描参数及序列的选用.方法 联合应用SPIO和多聚左旋赖氨酸(PLL),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标记胰岛细胞.采用GE 3.0T Signa Excite磁共振扫描仪,配合3英寸小动物线圈作GRE序列T2 W成像,比较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与未标记的细胞,再分别采用两种具有不同分辨率的扫描方案进行扫描,比较图像的差异.而后将两种细胞分别移植人大鼠体内,比较在体内的差异.对标记后的大鼠分别用FSE T2W序列和GRE T2-W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的敏感性.结果 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只有SPIO标记后的胰岛细胞可以被MRI监测到,表现为较明显的低信号点.采用更高分辨率的参数扫描后所得到的胰岛图像更为清晰.GRET2 Wl较FSE T2WI序列对SPIO的监测更敏感.结论 MRI能对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进行成像,可用于活体,实时监测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及排异情况.

  • 生长激素释放肽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荣凤;张捷;胡晓舟;王小林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胰岛β细胞(NIT-1)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ghrelin在不同时间内对NIT-1细胞进行刺激,以噻唑蓝(MTT)法观察ghrelin对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hreli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 随着ghrelin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现其有促进NIT-1细胞增殖的作用.ghrelin作用于NIT-1细胞48 h后,改变细胞S期所占比例,ghrelin浓度为0、10-9、10-8、10-7 mol/L时,对应的S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34.5±6.5)%、(42.1±7.4)%、(50.6±5.8)%、(71.4±9.4)%.ghrelin处理NIT-1细胞后,ERK1/2出现磷酸化,且磷酸化水平与ghrelin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ghrelin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途径,影响细胞周期,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

813 条记录 2/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