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规范用药呵护健康--"规范应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媒体通报会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重要性的认识,规范使用阿司匹林,自2005年起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的组织下,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由高润霖、诸骏仁、胡大一、李小鹰、吕传真、王拥军等40余位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参与起草,并经编委会多次讨论修改,终形成<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分别于2006年3月和2006年1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两项<共识>的发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指导性原则.
-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及现代观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心衰)等致残致死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本文将结合国外资料对国内的情况予以分析.
-
心房颤动心肌单核细胞的浸润水平
目的:探讨炎症与房颤发展与维持的关系.方法:将40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按病史及心电图表明的心律情况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22例,慢性房颤组18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单核细胞分布.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是房颤时炎症参与的证据之一.
-
辛伐他汀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0例,均符合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2000)"[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3岁;对照组30例,男23别,女7例,平均年龄57.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心绞痛发作时间、性质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高血钾致极缓型窦室传导抢救成功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70岁,因"头晕6余年,伴反复黑朦、恶心、呕吐2天."入院.曾多次在我院住院,经各项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降压、控制血糖以及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出院.近2天因反复头晕、黑朦、间断性恶心、呕吐而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6.3℃,P 23次/分,R 21次/分,BP 80/50mmHg.
-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双部位起搏1例
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冠状静脉造影发现冠状静脉无较大侧静脉、前侧静侧后静脉、后静脉,遂将两根左室电极分别植入心中静脉及心大静脉.术后随访1年,症状改善明显.左室双部位起搏在无较好靶血管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
迎接介入"春天"的国际盛会——中国介入心脏学大会(CIT)2008隆重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主办,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TCT、EuroPCR、CCT及SOLACI联合主办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08"于2008年3月20-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高润霖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外4000多名心血管介入治疗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就介入心脏病学近年的新科研动态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
-
介入心脏病学的国际盛大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09隆重召开
2009年3月18日-2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TCT、欧洲EuroPCR、日本Complex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CCT)、拉丁美洲介入心脏病学会及韩国Angioplasty Summit联合主办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09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近4500名心血管病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就介入心脏学同际新科研动态进行了了学术交流,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
-
20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在京召开
2010年3月31日~4月3日,由中华医学会、CIT理事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美国TCT、欧洲EuroPCR、日本CCT、南美洲的SOLACI、CRT和AICT共同协办的第8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0)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作为中国国内乃至亚洲具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会,经历了8年辉煌历程,已成为与TCT等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比肩的心血管介入领域高端国际性学术会议.CIT2010大会,以"规范与创新"为主题,结合国际论坛,为广大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医生呈现出更多的亮点与看点,尤为吸引人的是14项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这将成为CIT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时刻,也将进一步提升CIT在国际心血管学术交流方面的影响力.
-
思维导图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系本科学生36名为研究对象.在心力衰竭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以"引导—探究—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授课结束后,现场发放反馈调查问卷,评价取得的教学效果.结果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学生对心血管病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心血管病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慢性病防控和免疫接种高层研讨会纪要
2015年7月12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共同主办的慢性病防控和免疫接种高层研讨会暨慢性病防控与免疫接种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监察专员常继乐,WHO扩大免疫规划组负责人Lance E. Rodewald博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贾伟平,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管慢性病、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政策与健康传播的领导及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心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家,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专家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房颤,可引发卒中的心律失常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房颤联盟,并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
-
房颤让中风风险大增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因此,今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房颤联盟,并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
-
丹参粉针加硝酸甘油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2003-2006年笔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加硝酸甘油针剂等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较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1)梗死样疼痛大于30 min;(2)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导联ST段压低≥0.1 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的T波倒置;或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变化,STT段演变超过24 h;(3)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CK-MB≥48 IU/L),肌钙蛋白I(cTnI)升高(cTnI≥1.0μg/L).两组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心衰、低血压、消化性溃疡病史.
-
去肾脏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去肾脏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其对肾功能、心脏彩超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2例入组患者行去肾脏交感神经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6、12、24个月的血压、肾功能、心脏彩超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例患者1个月后失访,另1例患者6个月后失访.20例患者第1、6、12及24个月的血压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第1、6、12及24个月的肾功能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24个月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肾脏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且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其中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 ACS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全国有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死率为66.62/10万,城市地区为51.45/10万[1]。目前,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为进一步缩短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规范并及时更新国内ACS的诊疗流程、使其简便易行、且与国际学术进展接轨,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参考《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和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等主要学术文件共同制定本快速诊疗指南。
-
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 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正式发布
2013年9月13日,《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媒体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该指南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支持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共分为9章11节,不仅包括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危害、治疗等疾病相关知识,还特别设置了“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和内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认识误区”3个章节。该指南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成为患者教育的“主战场”,大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对患者主要问题进行1分钟重点教育。
-
PBL 教学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我国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是以讲课为基础的 LBL 教学模式,随着我国医学教育及留学生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由于留学生文化、教育背景等差异,现有传统的 LBL 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学留学生教育,而 PBL 教学模式正逐步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应用。笔者主要就 PBL 教学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阿托伐他汀钙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治疗高脂血症,并与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做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血清胆固醇(TC)>5.20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2008年10月~2009年1月本院住院80例高脂血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