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粪微生态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荣荣;孙刚;杨云生;彭丽华;张修礼;王淑芳;窦艳;张晓梅;王子恺

    目的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粪微生态移植(FMT)治疗,探讨FMT治疗UC的方法、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确诊的活动期UC患者行内镜下FMT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改变,用Mayo评分评估疾病缓解情况.供体为经过严格筛查的健康个体,当日采集新鲜粪便制备粪微生态移植物,经结肠镜、胃镜或两者联合于6h内灌入患者肠道内.结果 7例活动期UC患者病程0.5 ~24.0(9.1±8.5)年;1例行3次FMT,1例行2次FMT,5例行单次FMT;随访时间30 ~210(98.6 ±70.8)d.7例患者经FMT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好转,Mayo评分分别降低7、4、6、5、6、9、9分.部分患者FMT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发热、腹泻、腹胀等症状,可自行缓解;1例患者出现机会致病菌奇异变形菌和白念珠菌感染,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治愈;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MT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是治疗活动期UC一项有前景的技术;但其长期疗效、不良反应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注册研究

    作者:董蔚;陈韵岱;钱庚;郭金成;齐国先;杨明

    目的 明确国产替罗非班在国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了解其安全性并分析出血性事件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记录全国15家医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中高危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在30 d时进行随访.结果 (1)共入组患者927例,其中241例(26.0%)术前使用替罗非班,567例(61.2%)术中使用;737例(79.5%)使用规范剂量,人均维持时间(30.4±14.2)h,人均总剂量(339.3±182.9)rnl.(2)住院期间患者大出血4例(0.4%),37例(4.0%)发生MACE.(3)随访30 d大出血1例(0.1%),MACE 9例(1.0%).结论 在绝大多数患者都使用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的安全性较好,大出血发 生率处于同类研究的低水平.

  • 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Ⅲ期临床研究试验设计和中国大陆基线情况

    作者:潘长玉;李文慧;曾姣娥;李成江;杨金奎;姬秋和;陆菊明;吕肖峰;李雪锋

    目的 评价阿格列汀单药、联用二甲双胍、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中国大陆亚组基线情况.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对单用阿格列汀(ALO,25 mg,1次/d)或安慰剂(PLA)(A组)、ALO或PLA联用二甲双胍(B组)或联用吡格列酮加或不加二甲双胍(C组)使用情况下进行比较.入选对象年龄在18~75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1∶1的比例分别接受ALO或PLA治疗16周,每4周随访1次.结果 中国大陆区共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91例,其中A组181例(ALO 90例,PLA 91例),B组186例(ALO 92例,PLA 94例),C组124例(ALO 61例,PLA 63例).各治疗(A、B、C)组中无论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二甲双胍日稳定剂量,还是HbA1c、空腹血糖、体重ALO组与PLA组都均衡可比.结论 中国大陆区亚组的基线结果均衡可比,其终试验结果可望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格列汀治疗提供有益依据.

  • 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慧明;伍海锐;王子函;滕长胜;葛智成;苑著;高银光;高国璇;王劲夫;屈翔

    目的 探索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行腔镜保乳手术的55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7例行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28例行单纯腔镜保乳手术而未行射频消融术,并通过t检验及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明确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本临床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局部复发情况、脂肪液化的发病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未行射频消融术组(分别为0和7.69%).同时,在脂肪液化这一可能影响术后康复的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6).但是,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组较未行射频消融术组住院费用高[分别为(4.1±0.7)万元和(2.3±0.6)万元,P<0.05].结论 采用腔镜保乳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虽然因使用射频消融术相关设备和器械会导致住院费用增加,但此手术方式不仅具备清除乳腺残腔中微小癌残留的优点,而且在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同时不增加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病率.因此,此手术方式将会成为乳腺癌微创手术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术前减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晓燕;秦峰;沈世强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2例,按照术前是否行减黄治疗分为两组:减黄组24例,术前行减黄治疗;未减黄组28例,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肿瘤复发率,1、3、5年生存率等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后采用电话、门诊检查或住院复查等随访方式,随访时间8 ~ 60个月.结果 减黄组住院时间较未减黄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出血、发热、胸腔积液、腹腔感染、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减黄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8.0±51.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4.2 ±44.2) U/L、总胆红素为(177.5 ±64.1)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60.2 ±61.9) μmol/L;减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71.2±13.8)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0.0±12.1) U/L、总胆红素为(93.5±20.7)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76.3±18.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前后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随访患者21例,未减黄组随访患者25例,其他失访.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减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情况.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术前减黄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故不推荐常规术前减黄.

  • 经肝后下腔静脉前右间隙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作者:卢强;覃谦

    目的 研究右肝巨大肿瘤患者经右侧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逆行解剖结扎肝短静脉和右肝静脉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右肝巨大肿瘤(>8 cm×8 cm)患者,依次采用切开第二肝门分离右肝静脉与中肝静脉间隙,于Glisson氏系统鞘内分离、结扎右半肝门静脉和肝动脉,随后逆行沿右侧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解剖结扎肝短静脉和右肝静脉,后于肝中线左侧置一阻断带再离断肝中线的右半肝切除术.结果 全组患者在分离右半肝动脉、门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和右肝静脉解剖的右半肝切除术中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 400 mL 7例,500~700 mL 11例,800~1 000 mL2例,l 100~1 400 mL13例;平均为640 mL.术后第3天肝功能变化情况:总胆红素20~40 μmol/L 16例,45 ~ 50 μmol/L 6例,60 μmol/L 1例.血清谷丙转氨酶150 ~200 U/L 14例,250 ~ 400 U/L 9例.血清谷草转氨酶160 ~ 200 U/L13例,230 ~400 U/L 9例,430 U/L 1例.r-谷氨酰转肽酶160 ~200 U/L 14例,220 ~310 U/L 8例,420 U/L1例.术后因并发深静脉细菌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 肿瘤没有直接侵犯膈肌、肝后下腔静脉或肿瘤非特别巨大可选择沿肝后下腔静脉右前间隙逆行解剖结扎肝短静脉和右肝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 骨囊肿的激素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文生;牛晓辉;邓志平;李远;鱼峰;王涛;杨发军

    目的研究总结甲泼尼龙病灶内注射治疗不同部位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7月,治疗有完整资料的骨囊肿病例33例,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2.3(5~28)岁,接受加强龙囊内注射治疗。随访3~53个月,平均31.3个月。病灶位于股骨近端10例,股骨干1例,腓骨远端1例,髂骨2例,肱骨近端19例。治疗前有病理骨折11例,制动1~2个月待骨折愈合后接受治疗。治疗前4例接受病灶刮除植骨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刮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治疗前均常规进行穿刺活检,证实为骨囊肿后,进行激素治疗。治疗前采用静脉全麻,在“C”型臂下病灶两端插入骨穿针2枚,搔刮病灶骨壁,破坏囊肿纤维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灶后注入造影剂,显示病灶充盈良好后冲去造影剂,根据囊腔的大小注入100~200mg甲泼尼龙溶液。按压穿刺针孔3min,防止激素渗出,加压包扎伤口。结果30例患者接受2~4次不等激素注射,平均2.5次,间隔1~3个月不等,术后每隔1个月拍片复查,根据NeerClassification评估标准,完全愈合及部分愈合27例(81.8%),治疗无效4例,其中2例接受刮除植骨术后囊肿愈合,1例接受刮除骨水泥填充DHS内固定,1例未继续治疗。囊肿愈合后复发3例,均改行手术治疗术后囊肿愈合。4例术后复发患者中,1例经过3次激素治疗后无效再次行刮除植骨术,囊肿愈合;2例经过2~3次注射治疗,病灶达到部分愈合;1例3次激素注射后,囊肿部分愈合后再次复发,终止治疗。治疗前11例合并病理骨折患者,待骨折愈合后再进行激素治疗后,2例经过2~3次注射治疗无效改行手术治疗,其他9例分别达到完全愈合及部分愈合。结论单纯性骨囊肿行激素注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约80%左右患者可以避免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相对其它治疗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可以作为治疗单纯骨囊肿的首选方法。

  • 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郜永斌;田光磊;殷耀斌

    目的:探讨钩骨体部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41例钩骨体部骨折病例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效果。根据骨折线的方位和对钩骨-掌骨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型:横行骨折(I型)和纵行骨折( II型),后者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II A型为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II B型骨折线为斜形,涉及钩骨关节面背侧较大部分;II C型为钩骨背侧撕脱骨折。本组I型骨折2例,II A型骨折9例, II B型骨折21例,II C型9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5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1.2±12.2)个月。至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握力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平均握力(40.41±6.18) kg,健侧平均握力(40.26±5.13) kg,P=0.613。没有出现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钩骨体部骨折预后较好,II A型和II B型骨折由于稳定性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II C型骨折则需评估合并损伤情况和腕掌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手术。

  • 髋关节镜结合外展支具承重法治疗Perthes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锐;陈光兴;杨柳;郭林;段小军;戴刚

    目的 随访采用髋关节镜手术结合外展支具限制负重治疗Legg-Calve-Perthes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微创髋关节镜结合外展承重法治疗perthes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例perthes病患者行HOS评分后行髋关节镜下关节腔情理术,术后佩戴外展支具早期限制性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开始逐步由限制性负重过渡为完全负重,在术后12个月对患者行HOS评分,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HO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患者行髋关节镜术后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自主活动范围增加,术后HOS评分中ADL和Sport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髋关节镜微创的方式有效清除既往病变导致的髋关节腔内病变滑膜、软骨碎屑、盂唇损伤、炎症因子,近期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康复速度迅速,结合外展支具固定下逐步限制性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的动力性负重治疗,能够取得近期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加松;扶世杰;汪国友;沈骅睿;曾胜强;郝琦

    目的:探讨采用桡骨小头置换治疗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例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予以桡骨小头置换,采用Broberg和 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早期疗效。结果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6个月,优5例、良3例、中1例,本组病例随访时均未发现肘关节感染、强直或脱位,慢性肘关节炎及肘、前臂和腕部长期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桡骨小头置换治疗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早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 新研发抗HBV药物的品种、特性及临床研究

    作者:马亦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应用的抗HBV治疗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两大类,这些药物仅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清除病毒.因此,近年来医学研究者与多家医药企业积极研发抗HBV新药,已有多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围绕HBV的生命周期与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位,对抗HBV治疗药物的特性、安全性及临床试验等研究近况作一阐述.

  • 中低位直肠癌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402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世拥;梁振家;苑树俊;陈纲;白雪;左富义;于波;陈光;魏晓军;徐一石;杜峻峰;崔伟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4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02例中男241例,女161例.年龄21~99岁,平均55.7岁.肿瘤下缘距肛缘6~12 cm.TNM分期:Ⅰ期123例,Ⅱ期244例,Ⅲ期31例,Ⅳ期4例.结果 402例术后随访率为85.8%(345/402),中位随访时间为6.1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4.2%),吻合口狭窄11例(2.7%),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3%(22/345),肝转移率为13.6%(47/345).肺转移率为2.6%(9/345).术后5年生存率为68.7%.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能保留良好的排便功能,未增加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热点与未来发展

    作者:姚宏伟;张忠涛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基于近几年来发表的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似乎已经证据确凿且疗效明确;但尚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全系膜切除不彻底的发生率更高,将成为研究的热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仍然可以用于临床实践,对于环周切缘存在阳性风险的患者,仍建议优先选择开腹手术.此外,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其是否会成为未来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发展方向,仍然值得期待,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 87例腹股沟斜疝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手术治疗临床研究及术后护理

    作者:袁琛;王小英

    目的 对比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手术治疗与单一行手术治疗后诱导排尿中两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71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87例并发症患者同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用药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将87例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A,B两组,A组药物诱导排尿,B组采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分析87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同期进行治疗的87例患者手术较为成功,术后随访6 ~ 12个月,无疝气复发、切口无感染、无术区牵拉不适、无排尿困难、尿失禁等并发症出现;另一组84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后用药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尿护理不当容易感染,排尿困难时,物理诱导较药物诱导易被患者接受,且反应良好.结论 同期行手术治疗较单一手术治疗加药物抑制术相比,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明显优势.术后应用膀胱热敷、自我按摩等物理方法促进排尿,相比肛门给药更易被患者接受,疗效更佳.

  • 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边臻;郭源;田伟

    目的 研究闭合复位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复位后影响结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7至2005年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60例患者(共77髋)进行平均4.5年的随访,总结临床记录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影响结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应用Sevefin影像学分级,77髋中56髋(73%)结果满意,Severin分级为Ⅰ~Ⅱ级;21髋结果为Severin Ⅲ~Ⅵ级,其中17髋行二次复位或矫形手术.29髋(38%)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缺血坏死.统计影响结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发现:复位时年龄是影响结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P<0.05),复位时年龄越小后结果的满意度越高;股骨头缺血坏死也和结果满意度相关(P<0.05).结论 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应早期治疗,以提高结果优良率.

  • 骨小梁金属臼杯在金属-骨界面间隙再填充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李为;周一新;吴坚;徐辉;顾翔;及松洁

    目的 根据影像学对骨小梁金属臼杯(TM)在金属与骨界面间隙的再填充能力进行评估.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35例患者(40髋)采用TM组合式臼杯(TM)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6例(20髋),女性19例(20髋),双侧5例;年龄41~71岁,平均53岁.股骨头坏死18髋,骨性关节炎(包括髋臼发育不良或合并髋关节脱位)16髋,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4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40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所有假体尺寸标号与后髋臼锉尺寸相同,这样在髋臼入口平面假体有2 mm的压配.以上病例均无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即刻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并在术后2、6、12、24周及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术前Harris评分50.5分(32.0~85.0分).影像学评估采用标准骨盆X线片,为了准确评估及描述假体与骨之间的关系及反应,将髋臼在骨盆X线片上分为5个区域(A、B、C、D、E).结果 术后32例患者(3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个月(7.0~12.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0分(72.0~100.0分),其中优29髋,良6髋,中2髋,优良率94.6%.4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1~2 cm),3例发生中等程度大腿痛,经保守治疗缓解.无一例发生术侧髋关节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21例患者(23髋)在X线片上测量出TM臼杯与骨之间的间隙为1~5 mm大小不等.大部分间隙发生在B区,其次为C和D区.间隙在BC区交界处多于CD区交界处.术后24周拍摄X线片,发现以上所有间隙均消失,TM臼杯未发生任何移位.所有X线片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骨溶解或骨吸收等表现.结论 骨小梁金属臼杯具有很强的骨传导特性和骨诱导作用.

  • 掌侧人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作者:唐涛;冯建璞;刘四海;崔志刚;王飞;韩小强;韩新祚;刘克敏;王安庆

    目的 应用掌侧入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评估蘑建桡腕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固定骨折的可靠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经掌侧入路治疗63例(65侧)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男20例(21侧),女43例(44侧);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2.4岁,以老年居多.按照Frykman分类法,Ⅲ型骨折6侧,Ⅳ型骨折8侧,Ⅴ型骨折5侧,Ⅵ型骨折4侧,Ⅶ型骨折13侧,Ⅷ型骨折29侧.术中除采用桡腕关节造影术和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外,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面的关系.结果 53例(54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7个月,平均16.4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32侧(59.3%),良14侧(25.9%),可7侧(13.O%),差1侧(1.8%),优良率85.2%.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42侧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的26侧正位和31侧侧位的远端螺钉进入关节.结论 掌侧入路的方法对于大多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捆绑式胰管对黏膜吻合术

    作者:彭淑牖;李江涛;曹利平;朱玲华;洪德飞;李宁;刘颖斌;王一帆;于源泉

    目的 研究一种与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互补的术式--捆绑式胰管对黏膜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1)动物实验:对6只成年新西兰兔行胃肠造瘘术,两个造瘘口分别用导尿管、硅胶管、输液器管作为支撑管连接,导管两端分别置入胃腔与肠腔内,造瘘口荷包缝合,胃壁与肠壁浆膜层拉拢缝合周定.观察胃肠造瘘口处渗漏及愈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与空肠黏膜愈合情况.(2)临床实践:对7例患者施行捆绑式胰管对黏膜吻合术.手术方法包括:胰端的准备、肠侧的准备、胰断端与空肠对合固定的准备、吻合的实施、后施行胰断端与空肠的对合固定.术后定期检测腹腔内引流管和血淀粉酶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情况.胰漏按来源不同分为胰腺实质漏(胰创面漏)和吻合口漏两种.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愈合良好.临床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但有2例腹腔内引流液淀粉酶出现一过性增高,引流量均未超过50 ml/d,未影响患者康复,属于胰腺实质漏(胰腺创面漏).结论 捆绑式胰管对黏膜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吻合方法,给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以便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能够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方法研究

    作者:马继光;蔡景龙;宗宪磊;吴军成;刘振中;刘肃;孙玉生;张志华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方法,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总结2004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0例瘢痕疙瘩患者的资料,填写患者信息表,照片记录瘢痕疙瘩的形态,分析其治疗方法,提出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方法.结果 根据瘢痕疙瘩发生的部位、数量,将瘢痕疙瘩患者分为单部位单发、多部位单发、单部位多发及多部位多发4大类;根据面积和厚度,将瘢痕疙瘩单发病变分为小面积薄型、小面积厚型、大面积薄型及大面积厚型4个亚类;根据病变数量,将瘢痕疙瘩多发病变分为孤立多发和弥散多发2个亚类.不同的类型适合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瘢痕疙瘩的这一临床分类方法,可以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思路,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77例神经精神狼疮患儿临床分析

    作者:吴晓燕;宋红梅;曾小峰;何艳燕;王薇;李凡;郭异珍;魏珉

    目的 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NPSLE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指标与NPSLE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NPSLE患病率为17.3%,75%患儿发病后2年以内出现NPSLE.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是头痛(31.8%),其次足癫痫样发作(29.1%).活动期92.2%患儿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5分,表现为重症狼疮.常伴有发热(88.3%)、皮疹(84.4%),易同时受累的系统包括肾脏(76.6%)、血液系统(67.5%).与其他实验窜指标相比,NPSLE急性期抗核抗体(ANA)阳性率高(98.7%),其次是血沉增快(86.3%)和补体降低(72.7%).90.1%腰椎穿刺结果异常,60.7%头颅CT异常,54.8%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73.9%脑电图异常.常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79.2%联合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1.9%疾病急性期进行了甲氨蝶呤+地塞米松联合鞘内注射治疗;26.0%急性期应用了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2例患儿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住院死亡率9.0%,NPSLE复发率22.0%,75.0%患儿24个月内复发.SLEDAI评分对预测NPSLE复发有显著意义(X2=3.987,P=0.0459,OR=1.172,95%CI 1.003~1.370).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儿童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了可能导致NPSLE复发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及合理治疗儿童NPSLE奠定了基础.

418 条记录 2/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