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总结免疫受损患者(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ICP)与非免疫受损患者(Non-ICP)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异同,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我院收治的ICP并发肺结核39例和同期Non-ICP并发肺结核76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ICP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与Non-ICP并发肺结核相比,高热(23.1%Vs13.2%)、咯痰(64.1%Vs35.5%)较多.粟粒型肺结核(30.8%Vs2.6%)和并发结核性胸膜炎(46.1%Vs32.9%)比率高.浸润性病灶多呈均匀一致性阴影(15.4%Vs3.9%).胸水(48.7%Vs25.0%)、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7.9%Vs3.9%)多.空洞(15.4%VS22.4%)和胸膜肥厚、粘连(15.4%Vs23.7%)少.非肺结核好发部位的肺结核多,易误诊为肺炎(23.1%Vs6.6%)和肿瘤性胸腔积液(7.7%Vs3.9%),PPD试验和胸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诊断价值低.结论 ICP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与Non-ICP并发肺结核有明显不同,易于误诊,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的高度重视.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作用
近20年来,免疫受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30%~70%患者死于曲霉感染,而40%的患者死于念珠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非常关键,常规的微生物检查,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存在相对不敏感、耗时和有创的缺点而不易被接受.
-
白血病患者伞枝犁头霉感染二例
接合菌(毛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称为接合菌病(毛霉病).接合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接合菌病常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也可见于免疫基本正常的宿主.接合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烧伤、器官移植、白血病化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去铁胺治疗、HIV感染以及外伤等~([1]).常见致病性接合菌包括根霉属、毛霉属和根毛霉属.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理过程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用的检查方法.对某些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泡蛋白沉积症、风湿性疾病伴肺纤维化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等)、肺部肿瘤以及免疫受损患者的肺部感染等,BAL已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手段.
-
烟曲霉毒力相关基因体内和体外表达的差异
近年来,由烟曲霉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IA)在免疫受损患者中发病率显著增高.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该病的病死率仍高于50%[1].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烟曲霉的毒力因子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已证实的毒力相关基因主要有pksP,fos-1, rhbA, pabA, lysF,cpcA 等[2],但这些基因在感染时表达情况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拟应用竞争性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ompetitive RT-PCR)检测这些基因体内和体外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毒力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免疫受损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探讨肾移植受者PC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HIV阴性免疫受损PCP患者,分为肾移植组和非肾移植组,每组各2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49.0 (27.0)岁,男19例,女23例.基础病肾移植占50.0%,其次为肾脏疾病(19.0%)、结缔组织病(14.3%).97.6%的患者发病前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均发热,其他常见症状为咳嗽(64.3%)和呼吸困难(59.5%).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83.3%)、斑片状高密度影和/或实变影(35.7%).42例PCP患者一线方案治疗后有14例因无效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调整为替代方案.药物方案以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单用(48.2%)和含SMZ/TMP联合治疗方案(35.7%)为主,其余为卡泊芬净单用或联合克林霉素(16.1%).42例患者临床治愈39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肾移植组患者以男性为主(61.9%比28.6%,P=0.030),年龄更轻[41.0(18.0)比52.0(27.0)岁,P=0.015],发热多为低热(低热患者分别占66.7%比14.3%,P=0.001),PaO2/FiO2 >300者占多数(71.4%比19.1%,P=0.003),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0.6(0.8)×109/L比1.0(2.1)×109/L,P=0.036],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160.0(105.5)比77.0(36.0) μmol/L,P=0.001],接受呼吸支持者显著减少(无创通气、机械通气分别为1例、0例比8例、2例,P=0.007),3例死亡患者均为非肾移植患者.结论 肾移植受者罹患PCP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淋巴细胞减少、肾功能不全者发病风险高.
-
免疫受损患者与感染
多年来已知兔疫受损患者因接触各种微生物引起感染而发病.近国际会议已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本文叙述兔疫受损患者临床处理和某些治疗特征.除引证了极少数文献外,本文反映了我们在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经验.
-
新的全身用抗真菌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编者按:多年来,免疫受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处于上升状态,特别是接受诱导或巩固化疗及骨髓移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本文介绍棘白菌素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侵袭性酵母菌和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总结免疫受损患者(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ICP)与非免疫受损患者(Non-ICP)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异同,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间我院收治的39例ICP并发肺结核和同期76例Non-ICP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征.结果与Non-ICP并发肺结核相比,ICP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高热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咳痰与肺部湿哕音较多(P<0.01);粟粒型肺结核发生率高(P<0.001);浸润性病灶缺乏常见的多形性片状特征(P<0.01);胸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P<0.05);发生空洞和胸膜肥厚、粘连较少;非肺结核好发部位的肺结核多,易误诊为肺炎;结核菌素试验和胸水腺苷脱氨酶的诊断价值低.结论ICP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且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的高度重视.
-
器官移植受体发生 EBV阳性的皮肤黏膜溃疡:一种局限性惰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pstein-Barr 病毒( EBV )阳性的皮肤黏膜溃疡( EBV MCU)是在老人或医源性免疫受损患者中发生的一种B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尚未见发生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报道。作者在70例EBV阳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PTLD)患者中发现7例EBV阳性MCU。包括5例肾脏、1例心脏和1例肺脏移植,其中男性5例。患者中位年龄61岁,4例发生于口腔黏膜,3例发生于胃肠道。溃疡病变发生前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0.6~13年。溃疡由炎症细胞和多形性或单形性大细胞增生,破坏皮肤黏膜而形成。5例中可见Reed-Sternberg样细胞。所有病例CD20、CD30阳性,原位杂交EBER结果阳性。3例近期患者被诊断为EBV阳性MCU,4例患者前期被诊断为单形性大细胞PTLD(n=3)和多形性 PTLD ( n =1)。所有患者血液 EBV DNA 均阴性(<1000拷贝数/ml),而在诊断或随访的44例移植患者中有35例发生系统性 PTLD ( P <0.001)。所有 EBV 阳性MCU患者通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7/7),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2/7),和联用利妥昔单抗(3/7)等使皮损得到治愈。目前5例存活:其中4例身体健康,1例在等待肾移植手术;另2例分别在EBV阳性MCU治愈后的3年和5年死亡。未发现EBV阳性MCU复发或其他PTLD。
-
肺孢子菌肺炎早期诊疗中的难点问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卢洪洲)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是免疫受损患者,尤其是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发病原因和死亡原因,肿瘤化疗和器官移植患者中PCP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对PCP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PCP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常滞后于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有相当的难度[1].本文对PCP早期诊疗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包括早期临床表现线索、病原学诊断方法的合理认识、胸部影像学特点和早期预防用药指征等进行解析.
-
肺隐球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 PC )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深部真菌病,是免疫受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近年免疫正常的病例报道不断增多。由于PC 的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因此易漏诊、误诊。现报道我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呼吸内科各1例肺隐球菌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例临床分析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主要见于免疫受损患者[1-2].目前IPA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均存在较大的困难,病死率仍较高[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5例较为典型的IPA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试管法测定6种抗真菌药物对烟曲霉MIC的比较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病情十分严重,已成为血液病、骨髓移植、重症免疫受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 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80%~90%,因此我们对抗深部真菌药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力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特比萘芬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为临床正确选择高效敏感的抗烟曲霉的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提高临床治愈率.
-
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
随着肿瘤化放疗技术的进步及患者生存期延长、器官移植的发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出现,近年来免疫受损(ICH)患者明显增加.肺是免疫受损患者为常见的感染靶器官.因此,ICH并发肺部感染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难题,探讨其诊断思路显得尤为必要.
-
荧光定量PCR在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 NTM通常属于机会致病菌,目前已发现的NTM有154种[1]。在一些国家和地区,NT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甚至可能超过结核病[2]。 NTM 引起人类疾病通常为继发性的,在 AIDS 和免疫受损患者中,NTM 病常表现为播散性[3]。NTM主要引起肺部的病变,当前研究[4]显示手部NTM的感染率正在逐年递增,其感染菌主要为:海、鸟、堪萨斯、偶发、龟、脓肿分枝杆菌等共18种[5]。手部 NTM感染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引起手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且不同种类NTM引起的感染其治疗方案不同[6],所以明确NTM感染及区分病原菌种类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