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不育者的弓形体感染临床观察
弓形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向全身,可致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孕妇感染弓形体后,虫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流产、畸胎或胎儿死亡.弓形体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的损害仅为一局部表现,因其感染导致的不育长期未受到重视.
-
弱势群体致腹泻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人以及其他在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创伤的人群.随着社会的进步,弱势群体的经济与卫生状况等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有关于弱势群体大肠埃希菌、HIV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精神状况和犯罪行为调查,尤其是对老人身体及精神状况调查的报道[1,2]日渐增多.弱势群体中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本次仅对养老院老人肠道寄生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我国弱势群体的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泰安地区7种疾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调查
弓形虫这一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经多途径感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而致复杂的临床表现,因许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常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较普遍,平均感染率为4%~9%[1].有关个别地区住院病人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已有报道[2].为了解本地区特殊病种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探讨其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协助临床诊治,于1998年12月~1999年2月收集了本地区7种疾病共261例患者的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如下.
-
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的影响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畜弓形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畜牧业生产[1].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常危及胚胎发育导致流产、早产、死产、畸胎[2~5];儿童先天性感染弓形虫后,主要危及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头痛头晕、癫痫抽搐等[6].为探讨社会因素对小学生感染弓形虫的影响,2000年在河南省济源市对在校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弓形虫抗体检测,初步了解了弓形虫感染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
寄生原虫中糖基磷脂酰肌醇的研究进展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作为翻译后修饰成分位于真核生物蛋白的C末端,将修饰后蛋白锚定在细胞膜的外侧小叶上.GPI结构复杂且GPI锚定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也相差甚远,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寄生原虫膜表面具有大量的GPI锚定蛋白以及GPI相关糖蛋白,能通过周期性的改变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尽管某些GPI蛋白的特征已明确,但GPI锚的生物功能并没有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解释.本文对GPI的结构、生物合成以及在原虫中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寄生原虫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综述 -
用PCR检测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Tyzzer于1907年首先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寄生原虫。该虫已被公认为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是引起三大肠道病病原体之一,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6%~7.3%与3%~13%。国内1986年陈义民等在兰州犊牛中首次发现隐孢子虫,次年韩范等在南京首次发现人体病例[1]。此后许多地区均报道有隐孢子虫感染。该病多发于免疫抑制的患者,而免疫功能正常虽无临床症状者但也能够排出卵囊,污染环境。更要注意的是隐孢子虫卵囊在自来水中存活率很高,在1993年正是隐孢子虫污染了饮用水,造成美国的Milnoukee暴发400 000人的大流行[2]。1995年报道小剂量(50%感染剂量ID50为132个卵囊)的卵囊足以引起血清呈阴性的健康自愿受试者感染[3]。由于隐孢子虫形体小,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无特异性染色,光镜下缺乏明显特征,少量卵囊足以使人感染,因而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的检测方法是当前隐孢子虫病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有快速、简便、准确、高度敏感与高度特异等优点。Laxer等[4]和Webster等[5]先后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隐孢子虫检测,为建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隐孢子虫检测方法开辟新途径。本文就当前在检测隐孢子虫中所使用的PCR方法综述如下。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病原体特征和检查方法
蠊缨滴虫[1]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属原牛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flypermastigida)、缨滴虫亚目(Lophomonadina)、缨滴虫科(Lophomonadae)、缨滴虫属(Lophomonas)、蠊缨滴虫(L.Blattarum),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
-
隐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寄生原虫,由其所致的隐孢子虫病被列为世界上常见的腹泻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
-
自拟消滴汤治疗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是指一年中发作4次或以上有症状的滴虫性阴道炎,是由厌氧寄生原虫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据估计,10%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滴虫性阴道炎.典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质稀薄、泡沫状、脓性有腥臭味,外阴部瘙痒及烧灼感,阴道、子宫颈黏膜及外阴黏膜皮肤充血,并有散在的红色斑点,通过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涂片染色或阴道毛滴虫培养可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
-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及疫苗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寄生原虫,一般呈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会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孕妇、肿瘤患者、艾滋病人.
-
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广泛感染人和动物,呈世界性分布.猫是其终宿主,受感染的猫从粪中排出卵囊,人误摄入后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虫血症,然后播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成年人感染后一般不能破坏弓形虫缓殖子,但产生的免疫可限制感染的发展.用常规方法不易检得病原体,故常被忽视.胎儿及免疫抑制者感染后可表现出严重症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显示弓形虫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且该原虫没有专一宿主和固定的寄生部位,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为此,对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
弓形虫(Toxoplasma)是一种机会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人类弓形虫感染分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孕妇感染后有30%~46%的机会从母亲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先天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性弓形虫病[1-2].本研究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定量检测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
-
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24例临床探讨与研究
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国内1993年报道第一例人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1].后又陆续报道10余例[2-9].国外无人体感染的报道.我院于2008年7月1日~2009年3月16日在137例久治不愈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痰直接涂片检出蠊缨滴虫感染24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蠊缨滴虫肺部感染4例分析
蠊缨滴虫(Lophomomas blattarum)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原虫,由其引起人体感染的案例之前偶有报道[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其流行规律、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不足半年时间内,发现4例蠊缨滴虫引起的肺部感染,现结合文献,对案例进行讨论.
-
上海市南汇区首次发现1例人芽囊原虫病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寄生在人类肠道内可致病的寄生原虫.呈全世界分布,在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尤为多见.据报道早在1899年,Perroncito就已详细描述了人芽囊原虫的形态特点,1912年Brump将其正式命名为人芽囊原虫,但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
-
157细胞内寄生原虫诱导的凋亡抑制
-
隐孢子虫病常用病原学诊断方法的探讨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危害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隐孢子虫所引起的,可造成哺乳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和人的严重腹泻[1].
-
上颌窦滴虫感染1例报告
滴虫为厌氧寄生原虫,在人体寄生的有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及尿道,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人体毛滴虫寄生于人肠道内,又称肠滴虫,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10岁以下儿童感染引起腹泻为多见;1997年Mueller.发现了口腔毛滴虫,寄生于龋洞或齿槽脓肿内.经查阅文献未见人体其它部位寄生滴虫的报道.现将笔者收治的1例上颌窦滴虫感染报告如下.
-
无锡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的全球性人畜共患疾病[1].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后,通常无症状;但先天性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获得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弓形虫先天性感染是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可随着妊娠的进展而增加[2].为了解无锡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于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无锡市1 081 名孕妇的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
人体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yzeer首先于1907年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单细胞寄生原虫.直到1976年Nime和Meisel分别各报告一例人体隐孢子虫病,才首次证实隐孢子虫也可感染人体.文献报道的隐孢子虫共有20多种[1],目前公认的只有6个虫种[2],它们分别是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小鼠隐孢子虫(C.munris)、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贝利隐孢子虫(C.baileyi)、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及鱼隐孢子虫(C.nasorum).其中感染人类的是微小隐孢子虫,它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目前隐孢子虫病被确定为世界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6年将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3],并将隐孢子虫作为艾滋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隐孢子虫及由该虫引起的人体隐孢子虫病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体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