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10年血培养分析及血中 719株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罗燕萍;赵丽萍;张有江;陈荣;王丽;沈定霞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血培养的送检、检出以及血中常见细菌的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对菌血症的治疗. 方法利用WHONET5.2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纸片扩散药敏数据. 结果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1月30日共送检血液培养标本15 262份,平均分离阳性率为8.1%,其中细菌1 130株占91.0%;真菌9.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CN和MRSA分别为71.7%和36.4%,目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但有8.7%、1.7%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处于中介;血中产ESBLs的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5%和24.8%,在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高75%;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0%、19.2%;9.8%、19.2%和11.8%、23.1%;有17.6%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目前没有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 结论目前我院菌血症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菌血症的种类不同耐药性差异较大,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有针对性地抗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6984份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范艳萍;李秀文;张毅华;王运铎;徐维家

    目的 研究医院6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及鉴定采用BacT/Alert 120、3D 240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6984份血培养中分离出病原菌866株,阳性率为12.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9.2%,革兰阳性菌占42.7%.真菌占8.1%;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等;碳青酶烯类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强,而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降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精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 引起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复杂,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 广州地区菌血症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叶惠芬;李红玉;赖福才;陈冬梅;苏丹虹;杨银梅;陈惠玲

    目的探讨菌血症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2所医院菌血症患者分离的565株病原菌,按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SA(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分别为37.4%和81.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是37.3%和37.9%,肠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新动态.

  • 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

    作者:陶黎黎;胡必杰;周春妹;周昭彦;高晓东;谢红梅;黄声雷;鲍客

    目的 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 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多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3株(18.9%),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0株(10.7%)、金黄色葡萄球菌252株(8.5%)、肺炎克雷伯菌154株(5.2%)、酿脓链球菌153株(5.1%);检出的真菌共284株(9.5%),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37.7%;共送检双份血培养9118瓶,检出阳性1080瓶,检出率为11.8%,双份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份血培养均阳性和双份血培养中单瓶阳性的病原菌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血培养中革兰阳性球菌是常见的细菌,真菌作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增多,需予以重视,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双份血培养送检工作.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血行感染的相关研究

    作者:徐雅萍;罗燕萍;周光;李连赞;付小红;唐玲

    目的分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所致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CNS菌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5月间血中分离到CNS 14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中79例为CNs菌血症的确诊病例(55.24%),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20.8 h,早于污染菌(31 h)(P<0.01);病原菌与污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多瓶血样本均在48 h内培养出CNS,全部为菌血症的确诊病例.结论CNS污染率较高,护士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减少污染;血中分离出CNS时应综合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做出正确判断后,再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真菌菌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商鸣宇;李京明;高元明;刘双

    目的 总结10年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2007年医院发生的75例真菌菌血症.结果 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3%,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组间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为98.1%,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达到86.4%.结论 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是真菌菌血症的常见的危险因素,氟康唑对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

    作者:单爱琴;王乾波;周参新;陈娜;潘翠萍;黄昊乐;周美央;施善芬;何永平;冯为盛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菌血症治疗对策.结果 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1.05‰,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为0.85‰;染菌次数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9.29%)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62%、表皮葡萄球菌占37.5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用于初始透析或急诊透析的临时导管主要以拔管重新换位置治疗为主,辅以抗菌药物治疗;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长期透析导管以抗菌药物封管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 531例次老年患者医院内菌血症资料分析

    作者:文细毛;任南;吴安华;徐秀华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内菌血症的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方法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老年患者医院内菌血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报告531例次老年患者医院内菌血症,占医院感染总例次数的1.15%;在发生菌血症的基础疾病中,以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高,占34.46%;分离病原菌4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株占48.20%,革兰阳性菌157株占37.65%,真菌59株占14.15%;MRSA、MRCNS的检出率为68.42%和83.78%. 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菌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的比例相对较高,值得重视;临床经验用药应高度考虑耐药的可能.

  • 肿瘤住院患者菌血症暴发流行的调查

    作者:叶志军;张小娟;王文秋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并发菌血症暴发流行的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肿瘤内科1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一个多月内先后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血培养结果均分离出病原微生物.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 医院内菌血症的调查与干预措施探讨

    作者:黄妮妮;韦淑珍;麦涟;黄爱莲

    目的探讨短期内医院内菌血症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6月发生的12例医院内菌血症病例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12例医院内菌血症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病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史,6例患者有深静脉插管史;环境、无菌物品、消毒剂监测均达标;洗手后手的合格率为80%;平时洗手的执行情况差;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增加,静脉置管技术广泛开展.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我们查找某医院感染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加强洗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内菌血症感染的发病率.

  • 老年菌血症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丹;张宇;熊亮

    目的:分析老年菌血症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普爱医院和武汉市梨园医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81例老年菌血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采集249份血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占54.1%,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9株占38.1%,真菌14株占7.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4%、4.9%、17.1%、17.1%和18.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0.0%、20.0%,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耐药率分别为16.7%、13.3%、13.0%、1.3%。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老年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的选用要基于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 菌血症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权;李丹;吴琼

    目的:探讨菌血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菌血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8月菌血症患者174例,对其性别、基础疾病、科室、细菌种类、其他部位感染、是否进行中心静脉插管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例菌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为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和淋巴瘤,分别占48.85%、20.69%和9.77%;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移植科、血液科、消化道肿瘤区、淋巴头颈部肿瘤区、IC U ,分别占35.63%、16.09%、10.34%、8.62%、6.90%;89例患者同时存在其他部位的感染,78例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16例同时进行了导管培养,送检率为20.51%,导管培养阳性12例,阳性率为75.00%;12例明确诊断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标本及导管检出病原菌202株,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1.78%,所有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06株,血标本与所有标本分离细菌排序基本一致。结论恶性基础疾病、其他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为菌血症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相关患者菌血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合并分枝杆菌菌血症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刘淑梅;于艳华;赵秀英;陈铭;郭彩萍;吴昊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MYC)菌血症的播散性,为临床确诊HIV感染或AIDS患者合并MYC菌血症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 用BACTEC Myco/F Lytic(MFL)培养基配合BACTEC 9120血培养仪对278例可疑合并MYC感染的HIV或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培养,DNA微阵列芯片法对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78例患者血培养分析显示,MFL血培养的总阳性率为5.40%,其中13例占86.67%,阳标本经菌种鉴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MTU)生长,2例阳性标本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中的鸟分枝杆菌生长,占13.33%.结论 MFL血培养法诊断MYC菌血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多次培养增加阳性率,能协助临床诊断MYC菌血症,同时要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

  •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晓强;曾素华;黄松音;林嘉音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53例血培养证实为SAU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皮肤科、ICU及血液科为主,73.6%的患者有高热的表现;53例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23例,占43.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30例,占56.6%;MRSA组和MSSA组在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组未愈和死亡病例12例,占52.2%,MSSA组为3例,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利福平耐药率为5.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MSSA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6.6%,对其他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SAU菌血症预后差,病死率高,一旦怀疑血液感染应尽早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 内源性感染的现状

    作者:孟宪意;刘爽;孟庆华

    近年来,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外源性感染(EI)减少, 而内源性感染(EnI)增多,致病菌有易位细菌(TB)和原位细菌(IB),前者有细菌移位(BD)和细菌移生(BC),移位方向有横向移位(HD)和纵向移位(LD),后者由细菌复能(BR)所致.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菌群失调等有关[1,13,14].

  •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建飞;韦建辉;李丹妮;周咏红;王芳芳;温黎青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探索更好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维持性透析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菌血症进行统计.结果 224例患者发生菌血症78例,发生率为34.82%;血管通路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主要原因占54.69%,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主要感染部位占57.14%,两者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占39.06%,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常见占35.71%;腹膜透析患者每年总体菌血症发生率为5.36%,血液透析患者为7.62%;腹膜透析患者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见占21.27%,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53%;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常见感染部位为血管通路;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菌血症的常见感染;年老、透析初期、血液透析相对腹膜透析、使用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始透析之前建立永久通路(内瘘或腹膜透析置管)、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减少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发生.

  • 菌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分析

    作者:许健波;朱以军;单小云

    目的 探讨分析菌血症患者菌种的分布和阳性报警时间( TTP)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血培养阳性的46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TTP的比较分析.结果 菌血症的菌种分布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两者之和>80.0%;各菌种TTP以肠杆菌科细菌较短、肠球菌属次之,假丝酵母菌属长;除假丝酵母菌属和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外,所有细菌的TTP均<72 h.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是菌血症的重要病原菌;TTP对于判断菌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非苛养菌的血培养报告时间建议缩短至72h.

  •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马杰;刘晓艳;李宁;王冲;余庆峰;谢新生;甘思林;孙慧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4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血液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血培养检查后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其中11例患者初始治疗应用替考拉宁,34例患者血培养革兰阳性菌感染加用替考拉宁治疗,评价替考拉宁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均表现为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期间4例患者死亡,均因呼吸衰竭,1例治疗过程中复查血培养替换为大肠埃希菌,2例分别合并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10例患者加用抗真菌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菌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应重视病程中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 菌血症患者与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相关性分析

    作者:翟红岩;宋世平;郭闻涛;冯其梅;左大鹏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与菌血症的关系,针对不同细菌来源采取的不同感染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162例血培养阳性的菌血症患者和3例血培养阴性但导管培养阳性患者,是否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培养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7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仅20例进行了导管培养,占25.97%,有17例导管培养呈阳性,分离细菌21株,17例导管培养阳性的病例中,4例诊断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 临床诊疗活动中,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视不足,缺乏对中心静脉置管发热患者及时进行导管培养、血培养的意识,未执行导管插管和培养规范化流程操作.

  •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 P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亚峰;吴洪敏;伍彬;孙艳;姚静;马旻轩;邢虎

    目的 以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诊断菌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诊断为菌血症患者48例,设为菌血症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水平,制定ROC曲线.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 、性别均衡可比,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高于健康体检人群(Z=-5.442、-3.329,P<0.05).血清PCT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13,血清CRP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692,血清PCT、CRP联合试验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25.血清PCT检测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30),联合试验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02),而与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试验灵敏度为77.08%,特异度为81.13%,血清PCT诊断佳临界值为0.17 ng/ml,灵敏度为70.83%,特异度为81.13%,血清CRP诊断佳临界值为40.3mg/L,灵敏度为56.25%,特异度为75.47%.结论 血清PCT在菌血症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RP,且与联合试验诊断效能差别不大.

650 条记录 5/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