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孙红;刘丽;佟树文;王献华

    患者 女,22岁,因舌尖部无痛性肿块于2007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舌尖部有直径约2cm的肿物,表面隆起,呈粉红色,界限清楚,无压痛,触之实性,质地稍硬,活动.治疗:局麻下行舌肿物扩大切除术,伤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标本为2cm×2cm×1.5cm灰红色梭形组织,切面可见1.4cm×1.2cm的肿物,境界清晰,灰红色,质实.

  • 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吴志羡;张飞鹏;林伟华

    目的:评价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情况,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7月—2015年4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观察肿块内部信号﹑强化特点﹑囊变情况及肿块大小与囊变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5例肿块均单侧发生,10个呈囊实性,3个呈多房囊性,2个呈实性。10个囊液内合并出血。随着肿块增大肿块囊变程度越高。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建华;王菲;盖玉梅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首次由Abrikosoff在1926年报道.GCT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神经鞘雪旺细胞的肿瘤.尽管这种肿瘤的病因学和组织发生并不完全清楚,但是仍然具有特征性.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现对其作一综述.

  •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宏;刘岿然;冯子懿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典型临床表现如假性早熟、阴道出血、月经不调等症状外,还存在个体化的表现.加深个体化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助于卵巢JGCT的早期诊断,从而改善疾病预后.目前卵巢JGCT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激素治疗以及分子生物靶向治疗.卵巢JGCT的低发病率导致其治疗方案,尤其是复发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有待于大量本的数据分析.

  • 卵巢颗粒细胞瘤中AMH的表达及其组织学分级标准的分析评价

    作者:梁晓艳;姚汉武;马晓宇

    目的:检测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组织中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表达,并用它的表达水平及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对卵巢GCT的组织学分级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AMH在40例卵巢GC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MH在临床Ⅲ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临床Ⅰ期和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按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的结果中,AMH在高、中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1,P<0.05),而在Philip J 标准组织学分级的结果中,AMH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低分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与临床分期有正相关关系(r=0.632,P<0.01),而Philip J 组织学分级标准与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李瑛氏组织学分级标准可用于病理学对卵巢GCT的预后评估.

  •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马豫茜;李国华;樊淑梅;罗淑君;袁君

    目的 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 5例消化道GCT患者中,食管GCT4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癌),盲肠GCT 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或无消化道症状,均行术前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分别疑诊脂肪瘤、 类癌及异位胰腺.1例术前考虑消化道GCT,5例患者术前均未活检,4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例行单环套扎+圈套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S-100,确诊为消化道GCT,未见明显恶性特征,术后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消化道GCT可无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发病率低,内镜下亦无特异性表现,因此明确诊断仍依赖于病理结果,对于<2cm的黏膜下GCT,内镜下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随访,排除恶变可能.

  • 卵巢颗粒细胞瘤3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颖;王立媛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Ⅰ期5年生存率为95.7%,Ⅱ期为50%,Ⅲ期为0%。幼年型颗粒细胞瘤5年存活率为0%,成人型颗粒细胞瘤5年存活率为83.9%。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的治疗方法。

  •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作者:陶磊;卢光明

    目的:总结垂体细胞瘤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细胞瘤临床及MRI资料,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囊变程度、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和平扫、增强扫描图像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视力障碍.MRI表现为:垂体细胞瘤呈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多位于鞍区或鞍上,部分较大病灶内部可囊变;病灶境界较清晰,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组织结构,病灶较大时挤压邻近脑组织,继发脑积水症状;平扫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结论:垂体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研究新进展(综述)

    作者:赵振苓;杨景贵

    颗粒细胞瘤(granulose cell tumor GCT),属于性索间质肿瘤,呈低度恶行,预后良好,但是晚期容易复发.GCT病因不明,目前研究集中于基因甲基化、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等方面.以22号染色单体和14号染色三体的异常为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GCT有晚期复发的特点,因此,应特别强调足够的化疗疗程及各期患者的终身随访.

  • 空肠颗粒细胞瘤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王秀清;王立

    空肠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由于其发病率低、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很容易误诊误治.现就我院2008年3月发现的空肠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如下.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疗进展

    作者:奚滕滕;冯兰兰;刘雪影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相对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因发病初期多有内分泌相关症状,而使得该肿瘤容易被早期发现.各种分子生物学指标在该病的诊断及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及分子生物靶向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对这类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相对于其他的卵巢恶性肿瘤,可以达到较高的存活率.

  • 抗苗勒管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秀英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胚胎发育的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女性体内的AMH仅由颗粒细胞分泌,通过与靶器官上的抗苗勒管激素受体(AMHR)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血AMH水平能反映卵泡池的大小,可作为检测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并在辅助生殖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血AMH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其诊断及复发的监测,并且AMH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抑制作用,未来很有可能作为卵巢癌化疗的新药物.

  • 妊娠合并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鱼庆;简文文;王敏;李洋洋;杨淑莉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JGCT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7岁,因停经39+3周,间断右下腹疼痛3 d入院.彩色超声提示右下腹部一8.5 cm×6.1 cm囊实混合回声.查糖类癌抗原125(CA125)32.3 U/mL,CA19-9为19.1 U/mL,诊断为先兆临产,盆腔包块(性质待排),行剖宫产术+剖腹探查术,探查见右侧卵巢一囊性肿物,已破溃,行右侧卵巢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JGCT.行二次手术,给予右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左侧卵巢活检术+盆腔淋巴结取样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予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3个疗程,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JG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妊娠期者更为罕见,确诊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卵巢颗粒细胞瘤研究新进展

    作者:袁海琳;曾华英;陈亚梅

    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tumor,GCT),属于性索间质肿瘤,呈低度恶性,预后良好,但是有晚期复发的特点.GCT病因不明,目前研究集中于基因甲基化、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等方面.22号染色单体和14号染色三体的异常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GCT有晚期复发的特点,因此,应特别强调足够的化疗疗程及各期患者应终身随访.

  • 消化系统颗粒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素丽;邢国璋

    消化系统颗粒细胞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是一种来源于黏膜下层、具有雪旺细胞分化特征的神经源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为孤立性结节,形态不规则,显微镜下瘤细胞呈巢状及索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神经特异性标记S-100蛋白表达阳性,恶性瘤细胞显著异型性.消化系统颗粒细胞瘤多无临床症状,常在内镜检查时发现,表现为灰白色或淡黄色黏膜下半球形结节,表面光滑,内镜下深挖或大块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超声内镜检查可显示肿瘤起源层次及扩散范围.通常认为有无转移、手术切除后是否复发是良恶性颗粒细胞瘤鉴别的主要标准.对直径<20mm的颗粒细胞瘤,首选内镜下局部微创切除治疗,对多发或来源于肌层的颗粒细胞瘤及恶性颗粒细胞瘤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放、化疗目前研究很少.消化系统颗粒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恶性颗粒细胞瘤术后局部复发率达32%~59%,并可发生远处转移,广泛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皮肤颗粒细胞瘤组织及超微病理1例

    作者:张培谊;邹赛英;黄海涛;唐新萍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原发于皮肤者少有报道.现将我院1例皮肤颗粒细胞瘤组织及超微病理观察报告如下.

  • 原发支气管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魏建国;袁晓露;孙爱静

    患者男性,60岁,因咯血1个月,发热胸闷7天于2011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轻度喘息貌,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湿啰音;叩诊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肺门半球形结节影,大小约70 mm×45 mm;于外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下叶背段开口处紧贴管壁可见2个白色小结节,大小约100 mm×75 mm,将左半支气管管腔堵塞,初步诊断为错构瘤。病理活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随后行左下叶背段新生物氩离子束及冷冻介入治疗并送病理检查。大体检查:送检破碎组织一堆,总体积约90 mm×65 mm,颜色灰白淡黄。HE形态学特征:肿瘤无包膜,位于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由巢状、片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小、卵圆形或胖梭形,居于细胞中央,可见核仁;胞质丰富,呈嗜伊红染细颗粒状;瘤细胞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结果:S-100、多肽抗原(CD68)、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原调节蛋白(MyoD1)、突触素(Syn)、糖原染色(PAS)均(+),其余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17、DOG-1、CD34、嗜铬素(CgA)均(-)。病理诊断:(左主支气管)颗粒细胞瘤。

  • 食管颗粒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子兰;顾学文;肖芹;王翠梅

    患者男性,66岁,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查胃镜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小隆起,现复查胃镜:距门齿36cm见0.5 cm×0.5 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行内镜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 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报告

    作者:李梅英;李飞浪;韦政清;毕新生;陈晓童

    卵巢颗粒细胞瘤为较少见的卵巢肿瘤,因具有晚期复发和转移的特点且难以根据其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预测其生物学行为,故近年来多主张将其视为低度恶性肿瘤.

  • 不典型外阴颗粒细胞瘤诊治及预后分析

    作者:袁光文;吴令英;宋艳;李晓光

    外阴颗粒细胞瘤较少见,而外阴不典型颗粒细胞瘤则更加罕见,确诊主要依据病理诊断.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考 虑辅助放疗,化疗的效果较差.外阴不典型颗粒细胞瘤预后较好.现介绍 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外阴不典 型颗粒细胞瘤病例,本例肿瘤在目前已报道的病例中体积较大,而患者较年轻,考虑到手术创面大,首次手术同时进行了外阴的 皮瓣移植整形,治疗 10个月后患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复发,再次接受了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后随诊 12个月未见异常.

273 条记录 4/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