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 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纳呆"等病范畴.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调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同,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迚展综迩如下:
-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探讨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指由糖尿病诱发出现的以男子痿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为“阴萎”“阴器不用”“阳痿”等,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则为“消渴”兼“阳痿”。在治疗上要注重整体观,不能一味壮阳;同时对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要考虑其病因病机的特殊性,强调脾胃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
从《老老恒言》探讨老年养生之精要
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共分5卷,详细记载了老年人晨昏动定之宜、居处备用之要及以粥调疾之需,涉及到老年养生的各个方面,注重日常琐屑,浅近易行,认为"衣食二端,养生切要事"(卷二<省心>).其核心的老年养生思想尤以养静、调脾胃为主,认为"养静为摄生要务"(卷二<燕居>),并从睡眠、昼卧、夜坐等方面来说明养静的理论与方法;注重调养脾胃,尤其在"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卷一<饮食>).因此,深入归纳、探讨曹庭栋著作<老老恒言>中的养生思想,对指导老年人在生活中防病、延年具有重要意义.
-
小儿治未病应从调理脾胃入手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万全的《育婴家秘》体现了预防为先,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其提出"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病,实质上加强了小儿先天、后天之本.
-
论调脾以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
调脾胃治小儿顽固性荨麻疹
患儿张某,男,8岁.2003年秋,因患荨麻疹在当地治疗不效故至某中医院诊治.以疏风、活血,止痒,服4剂未效,建议去皮肤科就诊.
-
阴阳并举调理脾胃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我们根据李东垣 "善治病者,唯在调脾胃" 之说,在临床工作中无论脾胃自病还是它脏致病,皆时时处处注意保护胃气,照顾胃气,明显改善了预后,提高了疗效.对脾胃自病者,单纯的脾气虚或胃阴虚治之较易,而阴阳俱虚者,治之较难,我们采用阴阳并举调理脾胃法治疗,疗效卓著,现选临床病案3例加以讨论.
-
补真气调脾胃治疗"痛风"的机理及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水平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终常累及肾脏,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并且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有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痛风的临床表现和演变过程,中医学归属于"痹症"、"白虎历节","痛风"、"酒风"、"脾瘅"范畴,当发生变证又可按"石淋"、"腰痛"、"水肿"、"虚痨"、"关格"等治之.
-
秋调脾胃宜食粥
进入秋季,人们容易夜卧贪凉,从而造成腹胀腹泻、胃脘不舒、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等诸多不适.立秋过后,调补脾胃是养生保健的主题,经历了一个夏天的"煎熬",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更不能贪凉,平日饮食应注意多食用一些富含营养、补益脾胃的食物,少吃寒凉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隆顺榕建议您可以选用一些补益脾胃的食物,如蛋白粉、薏米、莲子、山药、芡实等.
-
清肝利肺黛蛤散
李东垣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其所著《医说》载:宋代政和年间,深得宋徽宗宠爱的贵妃得了咳嗽病,咳得彻夜难眠.
-
真假蜂蜜的识别
蜂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平,味甘,具有润肺补中、润燥滑肠、清热解毒的功效.《纲目》载:蜂蜜“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其是老少皆宜的药食同用的营养保健佳品.
-
李杲助阴奇方治尿闭
著名医学家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师从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与张子和的"攻邪学说"针锋相对,创立了中医的"脾胃学说",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法象》和《兰室秘藏》等.李杲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联系实际研读经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与他人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将垂危的病人.
-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肾病注重调脾胃的学术思想
张琪教授重视调脾胃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内经》云:“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张琪教授临证中,非常注重对脾胃的调护。
-
补中益气汤加味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经典方之一,其功在补,主升阳,调脾胃;主治由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诸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疗效甚好,报告如下.
-
中医养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医养生是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保健措施.中医养生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出发,根据脏腑盛衰及阴阳气血的变化情况,探索防病抗衰的方法.<内经>记载的养生方法是:顺四时、适寒温;节饮食、调脾胃;和喜怒、养心神;慎起居、勤锻炼.我们自2006年创建中医药示范区以来,结合中医养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使得中医养生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
侯江红教授治未病思想在儿科临床应用探析
导师侯江红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小儿疾病,主要体现在:未病之时重调理,欲病之时重防患,已病之时重先控,病后之时重防复.在治疗小儿鼻窒、积滞、风温、感冒夹惊等疾病方面提出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护结合的思想观念,自始至终不忘"调脾胃""慎养护",在治疗中通过"培土生金、实土固表、扶土抑木、养土助长"而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目的.
-
万全《幼科发挥》重视脾胃思想述略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万全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峰起".故提出"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的观点.万全强调:调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并取中和之道.
-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较多,有内服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外治疗法,有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有药物治疗与针灸、推拿疗法的配合使用,但总的治法仍以调理脾胃为主.中医对小儿厌食症有其独特的理论认识与临床治疗方法,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中医药疗法 内治法 外治外 调脾胃 -
调脾胃结合行气血治疗慢性咳嗽40例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06-01 ~ 2012-12门诊、住院患者,其均以长期咳嗽或伴有明显咳嗽为主,均为连续咳嗽3周以上或反复咳嗽3个月以上者.经过临床体检如听诊、叩诊及影像学包括X线、CT等检查明确排除肺部疾患,且伴有舌胖、边有齿印、或间夹瘀斑,苔厚、脉细滑或细涩等体征,无出血性疾病者.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均在30岁以上.
-
中医养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医养生是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保健措施.中医养生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出发,根据脏腑盛衰及阴阳气血的变化情况,探索防病抗衰的方法.据<内经>记载的养生方法是:顺四时、适寒温;节饮食、调脾胃;和喜怒、养心神;慎起居、勤锻炼.我们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来,健康教育成为实施整体护理的主要内容.在实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病人,与病人家属交流,根据患者的特点,结合中医养生探求合理生活方式和促进病人康复、防病延衰的方法,订出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内容,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对自我保健知识的需求,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