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余宏建;阮继银;赵正平;陈俊辉;陈在中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VEGF、下肢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7、30 d疼痛缓解、冷感改善、麻木改善、行走距离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弹性程度(D1-D0)/D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运动潜伏期(LA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增加老年糖尿病足患者VEGF含量,改善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减低强度MAG动员/经典CBV预处理方案联合APBSCT治疗NHL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云;戴海滨;辛延;夏丽娟;王京华

    目的 评价减低强度米托蒽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G)动员/经典环磷酰胺、卡氮介、足叶已甙(CBV)预处理(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美罗华净化)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复发及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例难治、2例敏感复发和1例高度恶性NHL均采用减低强度MAG干细胞动员方案:阿糖 胞苷(Ara-C)1~1.4 g/m2,q12 h x2 d,米托蒽琨(MTZ) 10 mg/d×2 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00 μg/d.预处理:标准的CBV方案及B细胞NHL于移植-7天和+2天加用美罗华(375 mg/m2).结果 6例患者均一次动员成功,移植后造血迅速重建,未发生移植相关严重并发症,目前已无病存活5~89个月.结论 减毒的MAG动员/经典的CBV预处理方案联合APBSCT治疗难治、复发及高度恶性NHL简单、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的护理

    作者:周雪琴;丁小萍;郑红薇;顾丽虹;鲍慧芳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1986年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MM以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治疗MM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治疗护理3例MM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均符合中华血液学会MM诊断标准.

  • COAEP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及采集造血干细胞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徐黎;李晓;常春康;应韶旭;苏基滢;周立宇;张曦;吴凌云;宋陆茜;贺琪;刘宏

    目的:探讨COAEP化疗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对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BSO)动员的效果.方法:选择恶性血液病患者24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多发性骨髓瘤(MM)6例,霍奇金病(HD)3例.以COAEP方案动员[dl(第1天):环磷酰胺(CTX)400 mg/m2,长春地辛(VDS)2 mg/m2;d1~5应用阿糖胞苷(Ara-C)60 mg/m2,依托泊甙(VP-16)60 mg/m2,泼尼松(Pred)30 mg/m2].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取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抑制达低点开始稳定回升(第二次回升)时为节点,予G-CSF(惠尔血)300μg/d;而对照组以动员方案结束后白细胞跌至低谷首次回升时即使用G-CSF 300μg/d.2组患者开始使用G-CSF后每日查血常规,当白细胞计数>10.0×109/L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1.0×109时使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以自动单个核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结果:使用COAEP方案动员后,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平均获得的CD34+细胞数达每例17.25×106/kg.试验组患者平均使用G-CSF的时间为4.17 d,采集PBSC次数为1~2次,采集液CD34+细胞数为每例11.73×106/kg(几何均值):对照组患者平均使用G-CSF的时间为5.92 d,采集PBSC次数为1~2次,采集液CD34+细胞数为每例1.79×106/kg(几何均值),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8).结论:COAEP联合化疗可作为血液病患者自体PBSC动员的方案,并能获得良好的干细胞产率.患者白细胞开始稳定回升时使用G-CSF,可显著提高PBSC产率.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数决定PBSC采集时机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206例观察

    作者:张曦;陈幸华;高蕾;孔佩艳;刘红;彭贤贵;孙爱华;高力;王武;张诚;王庆余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6年12月对206例血液肿瘤患者施行A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95例,何杰金淋巴瘤(HD)26例,多发性骨髓瘤(MM)16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除1例ALL外,205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l)25例,其中无病存活17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LL-CR2)15例,其中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ML-CR1)17,其中无病存活10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ML-CR2)12例,其中无病存活5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NHL-CRl)57例,其中无病存活42例,带病存活6例,死亡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再次缓解(NHL-CR2)28例,其中无病存活18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未缓解(NHL-NR)10例,其中无病存活2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5例;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HD-CR1)8例,其中无病存活8例;何杰金淋巴瘤部分缓解(HD-PR)13例,其中无病存活11例,带病存活2例;RE 5例,其中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1例;MM 16例,其中无病存活5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7例.结论:APBSCT是一种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骨髓瘤肾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史浩;张文;李晓;沈平雁;胡炯;陈楠

    目的:探讨骨髓瘤肾脏累及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肾病的男性患者4例,年龄35~53岁,进行常规血生化,血、尿免疫蛋白电泳和骨髓穿刺检查,3例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活检),常规化学治疗(化疗)后均行大剂量化疗(HDT)联合APBSCT.结果:4例患者中IgG型2例,IgD及无分泌型各1例;ⅡA期2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确诊时均有蛋白尿(1.51~5.70 g),急性肾损伤(AKI)2例,慢性肾脏病(CKD)Ⅱ期、CKDⅤ期各1例.肾穿刺3例中1例弥漫间质炎细胞浸润,1例为轻链沉淀肾病(LCDD),另1例为管型肾病;1例未肾活检,临床推测MM管型肾病可能.移植前常规化疗4~6疗程.3例轻、中度肾功能受累者APBSCT治疗后1例再次发生AKI,但短时间恢复,长期随访尿蛋白基本转阴性,肾功能稳定无进展;1例移植后1年转变为浆细胞白血病死亡,2例MM完全缓解(CR).1例严重肾功能受累(CKDⅤ期)者移植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HDT联合APBSCT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APBSCT治疗对轻、中度肾功能受累MM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疗效满意.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进行该治疗尚需进一步探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中不良反应研究

    作者:张谊;张伟令;黄东生;王一卓;杨怡平;李苹;朱霞;洪亮;周燕

    目的 探讨小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预处理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观察30例实体瘤患儿接受auto-PBSCT的急性相关不良反应.30例中男22例,女8例;其中神经母细胞瘤20例,横纹肌肉瘤3例,原发性神经外胚层瘤(PNET)2例,肝母细胞瘤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3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果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后+3~+14 d内不良反应表现为1级21例,Ⅱ级6例,Ⅲ级1例,Ⅳ级2例(死亡1例);经对症处理后于预处理+15~+22 d 25例无不良反应;2例1级,2例Ⅱ级.3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呕吐、腹泻及离子紊乱,有心肌损伤、心律不齐及心衰表现5例,出血性膀胱炎Ⅰ例,肝转氨酶升高改变15例,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经过规律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30例患儿中+22 d不良反应好转率为86.7%(26/30),+30~+40 d不良反应除2例因病情进展外均好转,移植后1年无病生存率为70.0%(21/30),移植2年后无病生存率为53.3%(16/30).29例患儿于+15~+40 d脏器损伤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auto-PBSCT预处理可引起各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多可在短期内恢复,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在治疗过程中防治上述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提高实体瘤缓解率.

  •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吴梦;王小沛;刘卫平;张晨;应志涛;平凌燕;郑文;林宁晶;涂梅峰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H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接受HDT/AHSCT治疗的PTC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50例患者均未发生HDT/AHSCT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1~136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9.0%,2年总生存率为6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非CR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2.8% vs 41.9%,P=0.003;2年总生存率:88.2% vs41.9%,P=0.002),一线治疗敏感患者接受HDT/AHSCT的预后优于二线治疗敏感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6.8% vs 30.8%,P=0.001;2年总生存率:81.1%时46.2%,P=0.015).此外,移植前的红细胞沉降率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04,P=0.018),移植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移植前达CR是2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风险=4.879(95%可信区间:1.583~15.034),P=0.006];未发现与2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一线治疗达CR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及晚期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HDT/AHSCT可有生存获益.结论:HDT/A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或挽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可以部分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今后有待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HDT/AHSCT在不同病理亚型及移植前状态下的应用价值.

  • 非全身照射减毒性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恶性淋巴瘤2例报告

    作者:吴正东;欧英贤;李勤;曾文前;高广义;顾美菊;郭素萍;张立新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在诊断分类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治疗方法上取得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对于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已得到公认.虽然如此,部分首次诱导以常规方案治疗失败的难治、复发病例的治疗仍然十分棘手.本院采用非全身照射(TBI)减毒性预处理方案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2例难治、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了拯救性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文萃;黄湘华;张瑾;任贵生;龚德华;任强;刘志红;王庆文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 HSCT)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简称AL淀粉样变性)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接受AHSCT治疗的AL淀粉样变性患者共87例. 结果: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移植期间常见并发症为消化道症状,3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移植后12月、24月、36月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83.9%及78.9%;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1%、83.5%及83.5%;肾存活率分别为91.7%、82.6%、77.1%.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3.4%.多因素分析提示脑钠肽(BNP)、受累及未受累游离轻链的差值(dFLC) >58.07 mg/L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尿NAG酶是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AL淀粉样变性患者,AH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血液学及器官反应率高,术后总体生存率及肾存活率均较高.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作者:黄湘华;王庆文;史明君;陈文萃;蒋松;龚德华;曾彩虹;赵闵;刘志红

    目的:评价大剂量马法兰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简称AL淀粉样变性)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共有13例AL淀粉样变性患者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接受AHSCT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干细胞,采集成功后2-6周内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根据患者危险分层采用100 mg/m2、140 mg/m2和200 mg/m2三种剂量.受累器官及疗效判断采用第10届国际淀粉样变性研讨会制订的标准.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肾脏为首发表现就诊,经肾活检明确诊断,肾组织λ轻链沉积11例,κ轻链沉积2例.受累器官1~3个(仅评价肾脏、心脏、肝脏及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患者均有肾脏受累,10例(76.9%)心脏受累,2例(15.4%)肝脏受累,1例(7.7%)外周神经受累.4例患者诊断后直接行AHSCT治疗,其余患者移植前均接受过不同方案的化疗.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计数2.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所有患者造血均重建,粒缺期3~7d(中位时间4d),中性粒细胞植人时间9~13d(中位时间9d),血小板植入时间10~21d(中位时间13d).移植过程主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84.6%),黏膜炎(76.9%),粒缺期发热(53.8%),心律失常(53.8%),急性肾损伤(46.2%)及腹泻(30.8%)等,其他少见并发症有急性肝损伤、肝破裂出血、胸腔积液和败血症等.移植后100d内1例患者因肝破裂出血死亡,治疗相关死亡率为7.7%.移植后随访4~10月,有8例(61.5%)患者取得血液学反应,其中完全缓解5例(38.5%),部分缓解3例(23%)0 7例(53.8%)患者取得器官反应,其中3例为肾脏及心脏均起反应,4例为肾脏反应,其余患者器官无反应.结论:对严格选择的AL淀粉样变性患者,AH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致死性并发症少且有较高的血液学及器官反应率,然而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

    作者:魏红梅;刘希光;陈维刚;孙军山;赵洪国

    目的:研究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的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实体瘤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化疗或手术后取得病灶缩小或消失,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用血细胞分离仪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再用高剂量的预处理化疗方案,化疗后48小时干细胞回输,直到白细胞大于1.5×109/L转普通病房.3周后复查,对部分有残留病灶者再进行放疗.结果:近期有效率达100%(CR 44%,PR 56%),白细胞恢复至1.0×109/L的时间为10~12天;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时间为13~14天.主要毒性为Ⅳ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肺部呼吸道感染.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化疗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效、安全和可行.骨髓造血恢复的快慢和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量有关,而与年龄无关.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程控冷冻与液氮保存的初步研究

    作者:常伟荣;夏学鸣;吴德沛;岑建农

    14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用程控冷冻仪冷冻、液氮保存造血干细胞,在病人预处理方案结束后,经静脉回输复苏之造血干细胞.结果:细胞植活及造血功能恢复良好,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为11天,Plt>30×109/L,平均为21天.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 DC-CIK 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

    作者:朱宏;计雪强;缪美华;邵雪君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 PBSC T )联合树突状细胞(DC )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效果。方法24例接受APBSCT治疗的AL患者随机均分为APBSCT后接受DC‐CIK细胞治疗组(A组)和APBSCT后未接受DC‐CIK细胞治疗组(B组),检测A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变化,随访疗效,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CD3+、CD3+CD8+、CD3+ CD56+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IL‐2、IL‐12、T N 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A组患者仅2例出现低热,且可自行消褪。随访24个月,A组生存例数高于B组(P<0.05)。结论 APBSCT联合DC‐CIK细胞治疗能激活AL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杀伤肿瘤作用,延长生存时间。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和冷冻保存与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常伟荣;夏学鸣;吴德沛;岑建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护理

    作者:艾燕;周虹

    总结13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护理,经过严格的容量管理,精心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及预防感染、出血等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移植成功。

  • 氨磷汀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口腔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黄强;杨天新;王曼玲;王晓刚;王文松;金兴;孙酬经

    [目的]探讨氨磷汀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口腔黏膜保护作用.[方法]10例MM患者进行了大剂量马法兰(200mg/m2)和APSCT,其中4例在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前加用氨磷汀(740mg/m2),6例未用.[结果]加用氨磷汀的4例中出现3级口腔炎1例,未用氨磷汀的6例出现3级口腔炎3例,其中1例使用了吗啡控制疼痛.加用氨磷汀的4例患者中,CR 2例,PR 2例;未加用氨磷汀的6例患者中,CR3例,PR2例.[结论]初步提示氨磷汀对降低大剂量马法兰对口腔黏膜的毒性是可行有效的,同时不影响化疗的抗肿瘤作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作者:俞康;王光汉;张君丽;吴建波;周海岚;沈志坚;江松福;胡旭东;陈怡;钱红兰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移植后的植活证据及微小残余病灶检测等问题.方法:2例行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采用CsA+MTX预防GVHD;PGE1+潘生丁预防HVOD;以APOB、SM7和D1S80三个位点多态性分析作为植活证据;以bcr/abl、AML1-ETO融合基因或IgH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指标.结果:2例Allo-BMT均证实植活,并MRD检测标志性基因检测转阴或表达减弱.CsA+MTX 、PGE1+潘生丁分别是预防GVHD和HVOD的有效方法.结论:白血病Allo-BMT较APBSCT有效,APBSCT对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MRD的检测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高危及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俊杰;陆滢;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裴仁治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中高危及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治17例,复发7例;初诊时临床分期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4例;生发中心型11例,非生发中心型13例;15例患者伴有B症状;IPI评分高危6例,中危18例.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无严重不良反应.初治患者移植前3例PR患者移植后均达到CR,复发患者移植前3例PR患者移植后2例PR患者再次达到CR.移植前疾病达CR组复发率低于移植前疾病达PR组(P<0.05),且移植前疾病达CR组无病生存高于移植前疾病达PR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ASCT作为巩固治疗时,移植前处于CR的患者可获得了长期生存.

  • 大剂量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作者:徐薇;冯鸣;吴文淼;欧阳桂芳;顾雪薇;倪丽芬

    目的观察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 8例急性白血病,6例恶性淋巴瘤用APBCT治疗.均在初次完全缓解后经4~5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用MA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用AEC(阿糖胞苷、足叶乙甙、环磷酰胺)方案;ML用EAC(足叶乙甙、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结果 14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位随访27(6~48)个月,10例获得缓解,其中3例ANLL、2例ALL、5例ML,持续缓解大于24个月,长48个月.结论初步结果提示APBSCT能延长恶性血液病无病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但对ML的疗效似乎更好.

191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