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2例--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惧、分离转换、人格解体等五年

    作者:申远;施慎逊;李春波;吴文源

    病历摘要患者 男,22岁,工人.未婚、汉族,文化程度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无宗教信仰.2002年6月因双侧睾丸及阴茎感觉异常,同时伴紧张、心悸、手麻,前往当地综合性医院就诊,泌尿科检查无异常,经中药"补肾壮阳丸"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有改善.

  • 偏头痛患者92例治疗前后听觉P300的检测

    作者:王立法;戴光明;郑健

    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是反映被试者认知功能比较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既往多用于各种器质性脑部病变、精神性疾病等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我们对偏头痛患者P300有无变化及与其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临床资料:偏头痛组92例,男37例,女55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4±3)年,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偏头痛程度评分依据偏头痛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经综合治疗1个月,头痛完全缓解者74例;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其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均与偏头痛组相匹配.P300检测采用丹麦DISA产Evomatic-4000型诱发电位仪由同一人指导注意事项及操作,脑电伪迹由记录仪自动排除,所有指标均采用t检验分析.

  • 不同文化程度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作者:董正全;金玫华;杨中荣

    目的 了解湖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利用湖州地区MSM交友QQ群在线收集相关的资料,对MSM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410份,调查对象以20~29岁为主,占79.3% (325/410);工厂职员占46.8% (192/410);大专及以上占64.1 %(263/410);未婚占72.7%(298/41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1%(275/410).大专及以上组的知晓率较其他文化程度组高,为89.4% (235/263);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各文化程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5.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组的调查对象的知晓率是初中及以下组的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2,95.0% CI:6.8~101.4).结论 湖州市的MSM中,受教育程度高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者,但是依然需要加强对MSM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 医学生性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安琳;王燕;李云泉

    我国大学生一般处于18~23岁这个年龄阶段,性生理与性心理逐渐趋向成熟,其性兴趣,性兴奋,性需求的程度随年龄而逐渐增加.学习掌握性相关知识是大学生身心发育的需要.大学生应具有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应的性知识水平.但是许多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仅在中学里接受过有关性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而在大学里,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都很少进行性健康教育.

  • 性病患者心理表现状况观察分析

    作者:李元柱;王志勇

    性病诊疗具有典型的病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特征.性病患者就诊时表现出的动作、表情、言词、神情、语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心理状态.我们姑且称之为"心理表现".男性病患者因其所患疾病的特殊性,往往表现着某些特殊的心理表现.我们在性病门诊中注意到,患者的心理表现与其身份、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对性病患者对患病后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性传播疾病对不同社会人群的心理影响,了解不同社会人群对性病的态度、评价、处置方法,对了解当前性病的传播特点、形式、规律及其社会影响,对于新时期性健康教育,性病的临床防治和性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有某种意义.为此,笔者依据本地区两家医疗单位1999-2000两年中343例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三种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好,对患病者心理压力不是太大的性病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进行了分析比较.

  • 性感训练治愈心理性勃起障碍1例报告

    作者:史延超;刘保花;杜淑英

    1 一般情况1.1 现病史患者张××,男,29岁,郑州郊区人,初中文化程度,职业为水果商贩,以"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婚后一年不育"的主诉到我部就诊.

  • 军队驾驶员心理承受力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理义;范惠民;过伟;赵娟;涂德华;陈春霞;姚高峰

    目的 探讨军队驾驶员的心理承受力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390名驾驶员官兵作为实验组,396名非驾驶员官兵作为对照组,以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测,分析心理承受力与特质应对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问题解决、意志力、自信心及总分较高(P<0.01或0.05);相关分析显示,心理承受力各因子均与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意志力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发现,积极应对(PC)、消极应对(NC)均进入以问题解决、意志力、人际交往、自信心及心理承受力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NC进入以家庭支持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文化程度进入以意志力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 军队驾驶员的心理承受力较高,特质应对方式是影响驾驶员心理承受力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可影响军队驾驶员的意志力.

  • 新兵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曾岚;李权超;何英强;蓝新友

    新兵入伍面临适应角色转变、部队严格管理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关系着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的形成.有些研究通过对新兵人格、文化程度、属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籍贯、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心理卫生教育思路[1~3].

  • 某部官兵人格特征与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叶芃;李秀珍;祝扬;宋端铱

    目的:探讨某部官兵人格特征与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官兵2165例,采用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进行测评,并与全国成人男性常模比较,分析其人格特征与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某部官兵的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分值非常显著高于全国成人男性常模(P<0.01);聪慧性、怀疑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分值非常显著低于全国成人男性常模(P<0.01);其他因素与全国成人男性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聪慧性、有恒性、恃强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与文化程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与文化程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官兵具有高乐群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幻想性和高忧虑性,低聪慧性、低怀疑性、低世故性、低实验性和低独立性,呈“5高5低”特征.

  • 不同文化程度军人适应不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理义;孔令明;梅贵森;任忠文;张志斌;邹华根;刘晓辉;陈继军;陈春霞

    目的: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军人适应不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陆海空军官兵10 883例的适应不良水平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值在不同文化程度军人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初中文化程度军人行为问题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中(职高或中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军人(P<0.05,P<0.01);高中(职高或中专)军人情绪障碍和环境适应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初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军人(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代与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因子呈显著或非常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不良、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文化程度与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因子呈显著或非常显著负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进入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回归方程;年代进入人际关系不良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回归方程.结论:文化程度高的军人适应能力较强;但高中文化程度军人适应障碍较多,年代变迁可影响军人的适应不良状况.

  • 不同文化程度军人心身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理义;梅贵森;任忠文;张志斌;邹华根;刘晓辉;陈继军;孔令明;陈春霞;姚高峰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军人心身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陆海空官兵11362例进行心身健康水平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大专及以上组眼和耳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中(职高、中专)组和初中组(P<0.05,P<0.01),焦虑、抑郁分值非常显著低于高中(职高、中专)组和初中组(P<0.01);高中(职高、中专)组和大专及以上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家族史等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初中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年代与军人心身健康各因子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代均进人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和躯体健康因子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军人心身健康水平优于初中和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军人.

  • 作者:

    关键词:
  • 胃管置入困难的分析与护理

    作者:潘贵琴

    我科对36例插管困难患者,于再次插管前做好原因分析及相应护理对策再次插管均获一次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0年8月~2001年10月在我科收治的36例胃管插管术的插管困难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大者82岁,小者6岁,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文盲8例,初中文化17例,高中文化11例.其中肠梗阻8例,食管癌12例,胃癌9例,胆石症及其它急腹症者7例,首次置管者25例,有插管经历者11例.

  • 乳腺疾病宣传卡的应用

    作者:孔悦

    乳腺癌手术创伤大,疤痕多,术后功能锻炼尤为重要.以往由于受护理班人员的不连续性及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不一,接受能力有别等原因,常使术后功能锻炼间断而引起护理人员及患者烦恼,过去只能每班进行宣教.为了让患者功能锻炼有一个连续性,我们自制了乳腺疾病功能锻炼卡(以下简称锻炼卡),经临床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重视文化程度对戒烟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新鹏;褚杰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戒烟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戒烟率,减少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于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同意配合戒烟行动的209人选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平均(55.2±5.2)岁,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文化以下(低)、中学和中专文化(中)、大专以上(高)三组,每组人员都采用尼古丁贴片加心理行为干预加戒烟日志综合方法戒烟,并进行严格的跟踪和督导,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低者成功戒烟23例,中等文化程度者成功戒烟30例,文化程度高者成功戒烟33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1).结论 文化程度高的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好,如果重视文化程度,并根据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戒烟指导,可提高戒烟成功率.

  • 打造现代化新型药店

    作者:雷枧德

    近几年,我国药店业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少城市、乡镇的药店还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1.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如某市药店还没有一个执业药师(有相当数量的县市药店内的执业药师还是个空白);70%以上的营业员不是药学专业技校毕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营业员也只占10%.

  • 司机做经理,他如何上位?

    作者:冯枫

    唐人医药的韩军近“火”了.2011年入职的他,工作四年经历了四个岗位,公司2015年才刚刚开展电商业务,韩军竟然从司机队长摇身变成了电商事业部物流经理!面对如此跨度,韩军的领导和同事却对其“升迁”并不惊讶.是何种动能大到足以让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入职时间不长,甚至连电脑操作都不熟练的司机得到公司及同事的认可呢?笔者就带大家走近韩军,这位“破格上位”的电商事业部物流经理!

  • 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分析

    作者:张存贵;叶正善;魏炳愿

    为了了解苯二氮(艹卓)(BZD)类药物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作者对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采用一日法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2004年1月16日为准,调查当日我院全部住院患者共281例.1.2方法采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内容包括:姓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天数、诊断以及用药情况(药名、剂量、用法、用药时间),逐项填写调查项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 80例男性强制戒毒人员人格障碍研究

    作者:王振宏;吴明霞

    目的:了解男性强戒吸毒人员的人格障碍状况。方法:对重庆市某强戒所吸毒人员进行人格障碍测量。结果: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在12种人格障碍类型及其总分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不同亲密关系状态的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在分裂样、分裂型、自恋型、强迫型和人格障碍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分裂样得分上,单身和已婚的强戒吸毒人员显著高于离异,同时已婚显著高于同居;在分裂型得分上,已婚显著高于其他亲密关系状态;在自恋型得分上,已婚显著高于单身和离异;在强迫型得分上,已婚显著高于单身和恋爱;在人格障碍总分上,已婚显著高于单身、恋爱和离异;不同文化程度的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在人格障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男性强戒吸毒人员具有严重程度的人格障碍。

  • 26例戒毒病人并发癔症的特性

    作者:吴卫文

    1一般资料我所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戒毒病人5141例(男3843例,女1298例),其中发生过癔症者26例,男17例,占65.4%,女9例,占34.6%;年龄小的23岁,大的53岁,平均年龄30.3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5例,高中3例,中专1例.此26例癔症发作在入所体检时6例,占23.1%,在戒毒病房内接受治疗期间19例,占73.1%,接见家属时1例,占3.8%.主要表现有:倒地抽搐、强直性肌痊挛、晕厥的12例,占46.2%;运动瘫痪的5例,占19.2%;大吵大闹、打人骂人的9例,占34.6%.通过心理交流,究其心态:害怕打击处理的17例,占65.4%;畏惧毒瘾发作的6例,占23.1%;害怕遭到老学员打骂的3例,占11.5%.

1122 条记录 9/57 页 « 12...6789101112...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