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婴传播的疾病——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新出现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传染病.它肆虐人类的历史不长,却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患此病的人,不但自身遭受极大的痛苦,而且饱受人们的歧视.因为这种病能够在孕妇怀孕、生产期间垂直传染给下一代,所以有必要将这方面的知识向女性朋友们作一介绍.
-
北京佑安医院——新世纪展新姿
右安门外护城河畔的城南高速公路旁,矗立着一座11层病房手术大楼,楼顶上镶嵌有4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佑安医院.大楼旁芳草如毯、绿树成荫,这片方圆52500平方米被称为"传染病患者之家"的地方,就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传染病专科医院--佑安医院.
-
丙型肝炎DNA疫苗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传染病,目前尚无高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亟需寻求一种预防HCV感染的疫苗.HCV DNA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疫苗之一,与传统的HCV蛋白质疫苗相比,具有多种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构建HCV四个不同区段(核心区、包膜区、结构区及非结构区)的DNA疫苗,免疫动物后,部分已显示出保护性反应.本文主要介绍HCV DNA疫苗构建方面的进展及其保护性反应,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
汕头市2003年流感病毒感染的病原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所以它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全球共发生4次流感大流行,其中3次起源于中国.1998年广东省首次发现禽H9N2流感病毒能感染人,许多流感专家推测下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即将到来,其首发地仍很可能在中国.近年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发生了流感的局部暴发.汕头市是经济特区,人口流动频繁,禽畜养殖业较发达,非常有必要对人群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防患于未然.现将2003年汕头市人群受流感病毒感染的病原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浙江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损伤为主的世界性传染病,各国的甲肝抗体水平差异明显.1992年全国开展了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至今已十余年,为及时掌握甲肝抗体各地区、年龄组等分布情况,与1992年流调结果相比较,找出变化规律,提出甲肝预防策略,2001年我们对浙江省人群甲肝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淮安市2002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我市自1979年开始报告狂犬病疫情,80年代初(1980-1984)曾出现流行高峰,此后逐年下降,90年代呈散发.自1993年至2001年已连续9年无病例报告.
-
布鲁菌病性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较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在我国同时又是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感染、发病,偶尔也造成流行。但是能够引起脑膜炎的病例并不多见,临床报道罕见。近年来我们收治了大量的布鲁菌病患者,不乏引起脑膜炎的病情危重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
美洲和欧盟国家的饮水剩余消毒剂规定
饮水消毒,特别是氯化已有80年以上的历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预防水性传染病的基础.直到1974年,对氯化的唯一关注是如何普遍地应用和提高效果.人们发现天然水中某些有机物与氯反应产生氯仿及其他三卤甲烷后,开始担心消毒副产物,特别是癌症的潜在危险,有时甚至遮蔽了水性传染病的真正威胁[1].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测定及意义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e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已经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探讨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感染宿主后的发病机制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变化,本文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并与正常组作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泛素样蛋白-蛋白酶体系统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这一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灾难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在巨噬细胞中以一种潜伏的状态长期存在;并且其细胞壁厚,抗菌药物难以透过,加之其生长缓慢,抗结核治疗不当易使其产生耐药菌株.
-
努力加强基础研究能力 提高结核病临床诊治水平
当前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病是单一致死性传染病中仅次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第2位杀手.据WHO报告,2012年全球有结核病患者860万例,其中110万例为结核病与AIDS双重感染者;在2012年死于结核病的130万例患者中,有32万例是结核病与AIDS双重感染者;据WHO估算,2012年全球有45万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其中17万例死亡[1].
-
炭疽杆菌与炭疽病
需氧芽胞孢杆菌属(Bacillus)包括200多种芽孢菌,其中可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和蜡状杆菌(Bacillus waxy).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
输入性黑热病5病例报告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四川省黑热病流行于川西的汶川、南坪、茂县、理县、北川和黑水等6县(市),20世纪50年代通过杀灭家犬等措施,黑热病一度得到控制.但70年代以来,由于恢复养犬,又开始出现患者,而且逐年增多,加上近年来人口流动频繁,黑热病又有扩散的趋势.
-
低温季节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护理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传染病,发病年龄20~50岁,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于10~12月份,南方则为11月份到次年1月份,发病高峰季节或在5~7月份出高峰,EHF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过去在治疗EHF休克时,常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休克期治疗方法一致,没有注意液体温度和室温的问题.特别是乡村医院在换季期间室内一般只有16℃左右,温度与体温一般相差20℃以上,在EHF休克时要保持正常体温,不能在体表加温,体表加温可使皮肤管理扩张,破坏了机体的调节作用,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存放在室内的补液温度一般与室温基本相同,EHF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注不足,乏氧代谢和末稍循环衰竭,这就需要补充大量液体,一般需3500~5000ml以上的液体,而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会吸走大量的热量,才能使液体温度与机体温度基本相同,休克期若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可引起机体严重反应.
-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居家护理的重要性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全球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科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尤以<5岁的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高峰期主要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通常在1周内消退.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脑炎、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
农村乙肝五项检查调查报告(附500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了解其在人群中感染谱和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乙肝及研究预防提供依据.对近期随机门诊、住院及体检者500例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意义和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标本来源:门诊、住院、体检者.试剂: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方法:酶联免疫法.
-
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TI病毒是其中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份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发热,精神及食欲差,恶心、呕吐,手掌、足底出现斑疹和疱疹,周围红晕,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
-
艾滋病患者人性化管理经验探讨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后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或方法,是当前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艾滋病已成为全人类具毁灭性的疾病.虽然全国各地都积极地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但是针对进入抗病毒治疗阶段的AIDS患者,目前尚无统一的管理模式,造成各地抗病毒治疗患者随访不规范.由此造成患者服药不规范,随访不及时,服药依从性差,终导致耐药,同时也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浪费.
-
临产妇黑热病误诊为宫内感染1例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vovani)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1].临床常有误诊、误治.现将临产妇黑热病误诊为宫内感染1例,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