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中远期效果分析

    作者:王舒婷;虞希祥;乔彬彬;李成;柳玉芳;施振静;施昌盛;朱国庆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根据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制订统一影像学复查计划,术后0.5、1、2、3、5年随访分析中远期疗效。结果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100%。 Raymond分级评估显示32例患者为1级,2例为2级,2例3级。5例患者(13.89%)动脉瘤复发(随访0.5年1例,2年1例,3年1例,5年2例),复发后再次破裂1例(2.78%),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定期影像学随访复查可及时发现动脉瘤复发及再发,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止其继续加重和破裂。

  • 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的介入治疗成功案例报道

    作者:彭佳丽;赵蓉;李格飞;吴依兰;史妍慧;刘译升;赵颖;姚前;张绮婷

    乙状窦憩室是引起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可能导致严重的症状,需及时诊断和治疗.该例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持续性、搏动性耳鸣,呈吹风样,与心搏频率一致,按压左颈部静脉时耳鸣消失,是静脉搏动性耳鸣的典型症状,全脑血管造影术提示左侧乙状窦憩室大而复杂.采用经血管介入弹簧圈填塞术治疗,术后患者耳鸣症状明显改善.介入治疗为静脉窦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

  • 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建民;张荣伟;袁绍纪;刘元钦

    目的:评价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予开颅夹闭术, B组(17例)予血管内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早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前Hunt-Hess分级、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P>0.05)。住院时间、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月改良Rankin评分差异显著(P<0.05)。 A组无死亡病例;B组1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结论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优于血管内栓塞术,考虑原因为开颅夹闭术清除了动脉瘤周围的血肿,持续外引流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血性脑脊液。

  • 血管内栓塞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

    对于大于6 cm的脑动静脉畸形(cAVM)手术切除困难且易并发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γ刀治疗也无能为力.近年来我们运用神经介入方法对大型cAVM15例实施分次栓塞术,使畸形血管团缩小,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介入手术中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应彩羽

    临床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80%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病死率高达40%,其中50%在发病后<48h死亡,存活中1/3可发生再次出血[1].近几年来,血管内栓塞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围手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院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初步经验,现将介入术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如下.

  • 血管内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分析

    作者:李平;罗靖;赵亮;胡阳春;王晓健

    目的 探讨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动脉途径栓塞6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例,均应用Onyx胶予以栓塞.结果 7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栓塞完全,无死亡病例,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海绵窦DAVF患者术后第3大球结膜充血症状完全缓解,所有患者随访3~ 24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论 根据影像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DAVF选用不同的栓塞途径,血管内栓塞DAVF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 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对比

    作者:王绪扣;魏建军;张扬;晁迎九;高歌;牛朝诗;傅先明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 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侯延伟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该疾病发病率已经仅次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脑梗死。该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等特点,主要是由于患者颅内动脉先天性肌层发育薄弱,再加上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的颅内血管等出现膨出,导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1]。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头痛、意识障碍、偏瘫以及其他各种合并症等为主,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主要以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为主,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临床上不同学者对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获得的临床效果不尽相同[2]。本文对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哲

    对于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术[1]。与外科夹闭术相比,颅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起步较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2],有法国学者率先开创了颈外动脉造影以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随后在1973年[3],前苏联的医学家则首次成功应用可脱性乳胶球进行了载瘤动脉的血管闭塞术,但这种尝试仅仅只是在部分病例中进行的,适应范围并不广。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日本对于可脱性球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但由于改良后的治疗方法存在球囊的泄露以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的几率较大,使得他们改良的方法并未在之后的临床中广泛应用[4]。但医学家对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研究从未止步,并在1990年取得了里程碑性的跨越,电解脱铂金弹簧圈首次问世,其又被称为GDC,GDC的问世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其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质的飞跃[5]。现就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研究

    作者:黄淮;吴宝水;肖丽萍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79例(86枚),失败3例(3枚),术后3个月改良RS评分0分65例(79.27%),改良RS评分1~2分9例(10.98%),改良RS评分3~5分5例(6.10%),改良RS评分6分3例(3.66%).74例患者栓塞术后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14.67 ±5.24)个月,复发9例,复发率12.16%.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与血管内栓塞术不完全栓塞密切相关(x2 =22.604,P<0.01),与颅内动脉瘤颈宽颈密切相关(x2=6.767,P<0.01).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其术后复发与动脉瘤栓塞不致密有关,应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 Onyx-18胶或Onyx-34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

    作者:徐建梅;喻蓉艳;熊云飞

    目的 探讨Onyx-18胶或Onyx-34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全身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应用Onyx-18胶或Onyx-34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对其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1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30%~50%5例,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51%~80%6例,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81%~95%2例.6例术后头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遗留中度共济障碍,6例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Onyx-18胶或Onyx-34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做好术前护理及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尤其对血压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6例

    作者:于敦波;孙春妮;刘维维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颅内动脉瘤40个.28个窄颈动脉瘤微弹簧圈直接栓塞,12个宽颈动脉瘤选用Remodeling重塑技术栓塞.按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40个动脉瘤均一次性栓塞,其中28个100%栓塞,5个95%栓塞,7个90%栓塞.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2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随访存活的35例,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见复发出血者.1例轻残,34例恢复良好,良好率为97%.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 精细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何燕;钟惠玲;胡永超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0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护理干预可缓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1例的护理

    作者:崔玉荣;高洪梅

    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不理想,近年,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措施.此法不需开颅,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治愈率为85%~98%[1].2001年我院收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在X线介导下行血管内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血管内栓塞术在急性大出血抢救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戴真煜;姚立正;李文会;董从松;张崇国;朱军;朱海东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在急诊大出血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56例动脉性出血采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插入可疑出血的动脉内先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再超选择插入出血动脉内注入栓塞材料,栓塞出血动脉.17例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采用经皮穿肝至门静脉主干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再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静脉注入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治疗.结果:73例急性大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达到止血目的.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加栓塞是治疗急性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血管内栓塞治疗腹部急性大出血

    作者:孙向阳;张凯;谢富波;李彩霞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对腹部急性大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66例腹部急性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技术,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胃出血28例,肠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出血3例,肾出血2例,腹部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结果 66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5例,诊断阳性率98.5%.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6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4.5%.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动脉增粗及分支增多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一次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d后复发出血,经第2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腹部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继而达到迅速有效止血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 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茂林

    目的 对比颅内动脉瘤行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中2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4例行血管内栓塞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费用、完全闭塞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观察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GOS和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夹闭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显著低于栓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的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如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破入脑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夹闭术可以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术式,疗效显著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尼莫地平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忠臣;蔡翠英

    2005年7月~2006年10月,我们观察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尼莫地平与瑞芬太尼联合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顽固性鼻出血的DSA诊断和血管栓塞治疗

    作者:周长波;吕春雷;黄春林;亓晓茗;许屹立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顽固性鼻出血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因反复鼻出血、多次鼻后孔栓塞失败的1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DSA下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的有关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例栓塞2次,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传统的后鼻孔栓塞、烧灼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DSA下诊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滨;熊晖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AN)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常见原因,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AN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从创伤性手术发展到微创的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现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治疗方法的发展、优势和应用.

7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