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与内置物保留治疗

    作者:瞿晖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观察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行脊柱内固定术但未感染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及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年龄较大,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35例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金葡菌16例(45.7%),克雷伯菌10例(28.6%),大肠埃希菌9例(25.7%)。治疗后,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引起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常见原因。内置物保留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 内置物保留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细菌感染8例报告

    作者:耿晓鹏;王霞;杨震;李建军;房清敏;孙兆忠;窦永峰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细菌感染发生时在保留内固定物的情况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来自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458例脊柱疾患采用脊柱内固定治疗,8例(1.75%)确诊术后感染接受治疗.结果 在保留内固定物的情况下,所有确诊感染的患者接受外科彻底清创、抗感染及VSD辅助治疗,感染均得以根治,平均随访时间2.1年(1~2.5年).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的细菌感染通过积极的手术清创、应用抗生素并联合VSD辅助治疗均可得到控制.结果显示术后细菌感染在不取出内固定物的情况下,可以成功治愈.

  •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李永民;王旭;黄玉国;谷守山;曹恒聪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收治脊柱结核患者51例,其中胸椎10例、胸腰段16例、腰椎25例.胸椎.胸腰段结核采用Ⅰ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腰椎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切121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2个月切口破溃,换药2个月愈合.2例多发结核复发,分别行保守和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复发现象.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作者:王旭;刘寿坤;苏郁;温保军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其中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5例、腰椎8例.平均受累椎体数为2.6个.结果:经平均1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41.1°±15.6°,术后为13.5°±8.3°,平均17个月随访时为15.9°±6.7°.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平均为27.6°±9.2°,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4°±3.3°.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脊柱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志英;徐杰;杜英勋;吕晓强;张正良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中两组患者的内固定取出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内固定取出率为16.67%,而对照组患者内固定取出率为100.00%,试验组患者的内固定取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换药(2.34±1.41)次,对照组患者换药(7.56±3.61)次,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所用时间(19.87±5.57)d,对照组患者(40.02±1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患者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感染.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内置物保留治疗

    作者:袁海胜;胡泊;吴新萍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发生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以及保留内置物的治疗方法,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行脊柱内固定术后未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细菌感染发生的原因,采用保留内置物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感染进行有效清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9±5.8)岁、(264.2±20.8)min、(575.0±42.0)ml及71.4%,均高于对照组的(45.7±6.3)岁、(157.87±17.9)min、(240.0±37.0)ml及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以急性感染多见,其细菌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5.20%,迟发感染则以少数存在,其细菌培养类型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80.00%;通过内置物保留手术治疗后,所有急性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血沉系数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迟发感染患者治疗后复发,效果差。结论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患者年龄及有无并发症,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应给予重视;通过内置物保留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急性感染症状,可以推荐采取内置物保留治疗,但对迟发感染患者需慎重考虑治疗方案,防止复发。

  • 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

    作者:李少华

    目的 分析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在永煤集团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2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25例行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经治疗后,23例患者的伤口甲级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拆线后康复出院.2例患者在未取出内固定物且拔除冲洗引流管的1个月后发生疼痛以及出现局部硬块的现象,随后进行内固定物取出以及病灶清除治疗,1个月内患者伤口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康复出院.25例行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在出院后1~2年的随访时发现均无窦道的再形成,X线检查均正常,有2例患者腰部有轻微的疼痛,但无其他病理性症状.结论 及时发现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感染症状,并给予及时的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问题.

  • 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薛铭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内固定取出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为(2.65±1.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6±3.34)次(P<0.05);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取出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69±5.81)、(39.07±11.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 枸橼酸舒芬太尼与七氟醚用于成人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唤醒试验

    作者: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

    目的:评价N-{4-甲氧甲基-1-[2-(2-噻吩基)乙基1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枸橼酸舒芬太尼)与氟甲基-1,1,1,3,3,3-六氟异丙基醚(七氟醚)用于成人脊柱内固定术中唤醒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内同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枸橼酸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组20例;(B组)2,6-二异丙基苯酚(丙泊酚注射液)+N-1-(2-苯乙基)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枸橼酸盐(枸橼酸芬太尼)+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异氟醚)麻醉组20例.分别按预先设计的不同全麻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进行麻醉;术中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唤醒开始时(T1)、患者对唤醒有反应时(T2)、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时(T3)、手术结束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0)、呼吸频率(RR),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T3)、术后拔管时间(T6)、术后苏醒时间(T7)及唤醒躁动例数、术后对术中唤醒有无不良记忆并统计术中知晓例数.结果:术中维持相同的循环指标,A组唤醒时间要短于B组,A组唤醒质量要优于B组.术后无不良反应,对术中也无知晓.结论:枸橼酸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成人脊柱内同定术中的唤醒试验评价脊髓功能,安全可行.

  • 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

    作者:王岩;张雪松;肖嵩华;王征

    脊柱内固定术能够在矢状面和冠状面提供较好的矫正,确切的脊柱融合.目前脊柱手术中使用内固定器材的病例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治疗脊柱畸形和脊柱不稳病例的过程中.脊柱内固定手术部位的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脊柱手术后内植物周围深部感染会造成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巨大打击.内植物周围感染的处理十分棘手,早期诊断和处理术后深部感染对于提高感染控治率,缩短康复过程,减少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护理

    作者:钱维明;杜丽丽;方杜鹃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脊柱正常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后凸畸形和迟发瘫.

  • 脊柱结核稳定性前路重建15例分析

    作者:杨永林;胡泽元;金霖峰;葛慧珠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脊柱稳定性前路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经过15个月的随访,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后行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并发症少且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 中老年患者脊柱内固定术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赵正据;罗菊英;向一鸣

    内固定治疗技术已从四肢骨折标准治疗技术发展成脊柱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其具有恢复生理曲度、保持力线等优点[1].深部切口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并发症,它可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致死率增加等问题[2].故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WBC)是临床上诊断外科感染常用指标,但其敏感度较低,相对来说不可靠.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为比WBC更敏感的诊断早期感染的指标[3].本文对CRP、ESR在中老年患者脊柱固定术前后的变化做了检测,并探讨其在诊断早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 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龙雳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关节突等脊柱结构退变老化而导致的椎管狭窄[1~5],它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中老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3].其典型症状是神经性间歇跛行[7],即在行走时下肢后侧或后外侧出现麻木、疼痛,休息片刻后症状会得到缓解[8],如果再走又会疼[9].所以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间歇性的腿脚疼要提高警惕.很多老人会误认为是"老人病",容易延误治疗的佳时机,终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本文拟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术方案.

  • 胸部创伤786例诊治体会

    作者:喻兴斌;张玉辉;李俊国;刘晓会;曹瑞云;管桂兰

    几年来世界范围的创伤病例日益增加,90年代以来创伤已成我国住院病因的首位。在创伤死亡中,胸伤是仅次于颅脑伤的重要死因[1]。我们总结了近十年,即从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胸部外伤786例,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786例,男646例、女140例,男女比为4.61∶1。年龄7岁~90岁,平均36.5岁。 交通事故伤250例,高处坠落伤28例,钝器伤225例,锐器伤261例,其他22例。786例中单纯性胸壁软组织挫裂伤147例;肋骨骨折122例,其中连枷胸62例;胸骨骨折6例;气胸115例;血胸或血气胸294例,其中迟发性血胸72例;肺挫伤42例;肺裂伤30例;支气管断裂4例;心脏刀刺伤27例;膈肌损伤23例;合并颅脑损伤13例;腹腔脏器损伤86例;骨盆、脊柱、四肢骨折27例。1.2 结果:本组786例,除234例单纯性胸壁软组织挫裂伤及单纯性肋骨骨折及少量血气胸,未经特别处置外,行胸腔穿刺术9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89例,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术拔管后再行胸腔穿刺56例。剖胸探查166例,包括肺修补术、肺部分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断裂修补术、肋间动脉结扎术、膈修补术、心脏大血管损伤修补术。合并剖腹手术86例,包括肝修补术、脾切除术、胃肠修补术、肠系膜修补术、肠部分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膀胱修补术及尿道会师术。合并开颅手术13例,包括硬膜外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合并脊柱四肢手术27例,包括上下肢骨内外固定术、脊柱内固定术及脊髓探查术。入院时休克394例,治愈757例(96.31%),死亡29例(3.68%)。

  • 胸腰段脊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护理

    作者:徐春萍;郭冬梅

    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致残.对于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损伤常伴有韧带损伤和附件骨折复位后容易移位,故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脊柱GSS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院2006年7月~2010年8月应用钉棒系统GSS脊柱内固定后路侧方治疗109例,疗效满意.同时在围手术期采取整体化护理,平安渡过了手术期,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腰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孙欣;闫庆萍;周筱萍

    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手术疗效与术前术后合理的护理是密切相关的,回顾总结我们近几年的手术经验和护理模式,对行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的60例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黄莉;葛方英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辅助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9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技术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00~500 ml;手术时间1~3 h.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伤口感染,经积极清创引流,伤口换药后伤口愈合出院.结论 优质的护理配合有助于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

  • 塞来考昔在脊柱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丁悦;黄东生;马若凡;李春海;刘尚礼

    目的:研究塞来考昔在脊柱内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内固定手术后的病人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均于术后自觉疼痛开始给药.塞来考昔组予塞来考昔200 mg,po,q12 h;美洛昔康组予美洛昔康7.5 mg,po,qd;均治疗7 d.按视觉类比量表(VAS)评价病人用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并观察血压变化、监测不良反应.结果:2组病人术后,在用药后30 min,VAS评分开始下降,用药2 h后VAS评分下降明显(P<0.01),且镇痛作用均平稳维持12 h以上.用药前后2组病人的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塞来考昔组和美洛昔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13%,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与美洛昔康相比塞来考昔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轻微,但无显著差异,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塞来考昔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脊柱内固定术后病人的疼痛.

  • 脊柱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

    作者:裴莹丽

    脊柱骨折通常伴有椎管内脊髓的不同程度受损,因此术中对患者的受损脊髓进行固定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多采用脊柱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2].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采用脊柱内固定术方式对6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施以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患者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