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x-LDL 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和Oct-4表达

    作者:吕铁伟;孙慧超;张蕾;刘玲娟;吴晓云;刘晓燕;朱静;刘振国;田杰

    目的: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MSCs增殖、干细胞表面标志Oct‐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SCs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Ox‐LDL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10、20μg/mL)的ox‐LDL ;Ox‐LDL+NAC组,采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再加入ox‐LDL ;阴性对照组,在培养基中加入对应浓度的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 )。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收集细胞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特异表面标记Oct‐4表达水平;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检测氧化活性产物(ROS)产量。结果 ox‐LDL抑制MSCs的增殖,浓度越大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当浓度大于5μg/mL时细胞出现凋亡,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减弱;ox‐LDL干预后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弱,且与干预浓度呈正相关;ox‐LDL干预后ROS的产量明显升高,而nLDL对ROS生成没有影响。结论 ox‐LDL抑制MSCs的体外增殖和Oct‐4表达,可能与ROS增加有关。

  • 血红素氧合酶-1在姜黄素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钟毅;赖文岩;刘挺榕;郭志刚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姜黄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行免疫组化鉴定,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O-1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O-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x-LDL呈浓度依赖性(0~150 μg/mL)地诱导VSMC增殖,达到200 μg/mL具有细胞毒性;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40、80 μmol/L)地抑制Ox-LDL(100 μg/mL)所诱导的VSMC增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可明显减弱此抑制效应;姜黄素可诱导VSMC上调HO-1 mRNA和蛋白表达;姜黄素可减弱Ox-LDL诱导VSMCs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高表达,此效应可被HO-1抑制剂ZnPPⅨ抑制.结论 姜黄素通过降低HO-1介导的PCNA表达,进而抑制Ox-LDL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增殖.

  • 重庆某公交公司男司机年龄、体重指数、血脂与 高血压的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双江;陈曜;齐晓娅

    目的 分析重庆某公交公司公交车男司机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血压(BP)水平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10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某公交公司的男司机4014名,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结果 4014名男司机高血压患病率为20.40%(819/4014),且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53,P<0.05).4014名男司机超重率为41.01%(1646/4014),肥胖率为17.02%(683/4014).随着BMI升高,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比例升高,且体重过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男司机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953,P<0.05).年龄、BM I、LDL-C水平均与B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公交车男司机高血压患病率及超重、肥胖比例较高,且BMI、年龄、LDL-C升高均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

  • 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李秀英;叶云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SR-A、CD36、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Jun N端激酶抑制剂SP600125对水飞蓟宾减少巨噬细胞CD36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双尾t检验进行统计学意义评估.结果 12.5、25.0、50.0μg/mL水飞蓟宾对巨噬细胞活性无影响;50.0μg/mL水飞蓟宾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抑制率为(80.0±1.8)%],从而减少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12.5、25.0、50.0μg/mL的水飞蓟宾剂量依赖性降低巨噬细胞CD36蛋白表达,12.5、25.0、50.0μg/mL的水飞蓟宾组CD36蛋白量为对照组的(0.60±0.06)、(0.45±0.07)、(0.10±0.0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SR-A蛋白表达无影响;水飞蓟宾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核c-fos蛋白量,12.5、25.0、50.0μg/mL水飞蓟宾组细胞核c-fos蛋白量是对照组的(0.50±0.05)、(0.40±0.06)、(0.30±0.0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600125与水飞蓟宾共同孵育巨噬细胞后,CD36蛋白量降低为对照组的(0.20±0.06)倍,与水飞蓟宾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可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且与抑制c-fos/CD36通路相关.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金武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400例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352例,对比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等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1)男性患者中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2)女性患者中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3)不同性别间对比发现,男性组尿酸水平,吸烟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各有其特点,临床应把握男女性发病因素差异,制定差异性干预对策。

  • 不同程度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萍;张霞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该科超声诊断的脂肪肝患者25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该科的208例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α[Lp(α)]、葡萄糖(GLU)、尿酸(UA)与脂肪肝的关系。根据超声诊断特点,将脂肪肝患者按轻、中、重度分成A、B、C三组,分析三组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TC、血清TG、LDL-C、ApoA1、ApoB、Lp(a)、GLU、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与各因素间的比值比(OR)值从高到低依次为ApoA1(6.365)、TG(2.528)、糖尿病(2.085)、血糖(1.168)、年龄(1.068)、Lp(a)(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脂肪肝与年龄、糖尿病、血清TG、ApoA1有显著关系(P<0.05);中度脂肪肝与年龄、血清TG、ApoA1、Lp(a)、血糖有显著关系(P<0.05);重度脂肪肝与年龄、血清 TG、Lp(a)、血糖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年龄、血清TG、血糖、Lp(a)是脂肪肝的真正危险因素,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poA1与脂肪肝呈负相关。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早期诊断,及时针对不同程度的个体化治疗,即可使肝内脂肪消退,预后良好,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时采取积极治疗。

  • 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与高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亚卓;李转会;樊新红;李宁;薛丽;桑春妮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探讨基底节钙化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18日至11月6日收治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有基底节钙化组(47例)和无基底节钙化组(55例),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有基底节钙化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基底节钙化组,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无基底节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底节钙化可能预示着更高的脑血管病发病危险。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许霞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急性并发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热门研究的是识别无症状个体及明确冠心病病症,但仍然存在高风险人群,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1 - 2],炎性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破裂及血栓形成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3].

  • 冠心病高危患者的强化降脂及调脂治疗

    作者:马艳萍

    目前,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死因.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CHD高危患者中占绝大多数.血脂异常作为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对其干预已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础防治措施.尤其是对于CHD的高危、极高危人群血脂的干预,目的在于大限度地降低其CHD风险.本文就当今CHD高危患者血脂干预的观点进行综述.

  • 某院1194例体检者心踝血管指数分析

    作者:陈嫚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压、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45岁以上体检者共1194例,根据CAVI值,将其分为健康组、CAVI高于同龄组与CAVI低于同龄组。使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脉搏波速度。结果 CAVI异常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CAVI高于同龄组的血压高于健康组和CAVI低于同龄组,CAVI低于同龄组男性低于女性;同健康组相比,CAVI高于同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CAVI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与男性吸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有关。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连续性正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共同促进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进展。CAVI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管早期病变的检测指标。

  • 脑梗死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鄢晓丽;李慧敏;龙梦云;张杰;罗仕兰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5例,无动脉粥样斑块1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斑块患者与无斑块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密切关联,防止血脂升高及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脑梗死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鄢晓丽;李慧敏;龙梦云;张杰;罗仕兰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5例,无动脉粥样斑块1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斑块患者与无斑块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密切关联,防止血脂升高及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军;万沁;钟海花;李华

    目的:了解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患病率,探讨P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并行踝肱指数(ABI)检查的648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BI≤0.9作为PVD的诊断标准。648例患者中,52例(8.0%)患者合并PVD(PVD组)和596例患者未合并PVD (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及生化指标上的差异,分析P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PVD患病率为8.3%(33/398),女性为7.6%(19/250)。70岁以上患者PVD的患病率为21.6%(11/51)。PVD组吸烟史比例、高血压比例、TG水平、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高血压、TG、HDL-C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PVD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医护人员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

  • 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Lp-PLA2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景岩;王英歌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8只。甲组不造模,乙、丙组采用球囊拉伤法制造AS模型,丙组给予普伐他汀干预,然后观察其病理改变及血清Lp-PLA2表达情况。结果与甲组比较,第5、10周乙、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0周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增高更为明显。与乙组比较,第5、10周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10周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10周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略高于实验前。普伐他汀干预后AS斑块的病理学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斑块结构更加趋于稳定。结论普伐他汀能降低AS动物的Lp-PLA2水平,促进斑块稳定。

  • 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媛彬;陈壮;刘利利;刘颖新;唐瑰琦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和油红O染色,观察oxLDL对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THP_1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xLDL对HUVECs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改变。结果 oxLDL增加单层内皮细胞对LDL的通透性和THP_1巨噬细胞脂质的蓄积;oxLDL降低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oxLDL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occludin染色减少或脱失,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反应和occludin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结论 oxLDL可能是通过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使内皮细胞构改变来介导内皮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下巨噬细胞内的脂质蓄积。

  • 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黎燕姗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近几年我国居民的血脂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增加.血脂实际上就是血清当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TG)以及类脂(如磷脂)等的统称.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升高为主的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VDs)的重要危险因素[1].CVDs位居全球死亡原因首位,在2015年估计全球约1770万人死于CVDs,占70岁以下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死亡人数的37%[2].降低血清LDL-C水平,可明显减少CVDs的发生及死亡风险[1].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冰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重要的内源性心血管保护标志物之一.HDL在寻找新的药物治疗和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群体来说,HDL的功能会变得十分复杂.在相关物质变化情况下,HDL的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和保护血管的能力会显著下降,甚至HDL会成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物质之一.比如,高浓度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这可能与SAA对HDL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关.

  • 靶向PCSK9降脂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莲美;孟繁伟;李星云

    心血管疾病(CVD)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偏高可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该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HMG-CoA),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但随着药物长期使用,很多患者出现耐药性.一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浆中LDL-C水平仍然无法降低到理想范围.部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口服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约12%的患者会终止治疗,其中62%的患者由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和肌肉痛等)而停止治疗[1-2].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靶向PCSK9降脂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莲美;孟繁伟;李星云

    心血管疾病(CVD)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偏高可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该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HMG-CoA),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但随着药物长期使用,很多患者出现耐药性.一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浆中LDL-C水平仍然无法降低到理想范围.部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口服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约12%的患者会终止治疗,其中62%的患者由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和肌肉痛等)而停止治疗[1-2].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研究

    作者:胡晓美;王菲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204例CHD患者为CHD组,其中中青年(36~<60岁)87例,老年(60~88岁)117例;同时选择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其中中青年(39~<60岁)52例,老年(60~83岁)70例。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cy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老年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且CHD组不同年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Hcy、TG、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po A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TC、HDL-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与年龄有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对CH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893 条记录 40/45 页 « 12...37383940414243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