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足三里对缺锌大鼠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梁军;朱江;李淳;张源根

    微量元素锌与碱性磷酸酶(ALP)之间有显著的恒量关系,可衡量体内锌水平.本实验通过测定血清中ALP含量观察针刺对于缺锌大鼠锌吸收和利用的作用.

  • 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及碱性磷酸酶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佳佳;章斌;邓胜明;吴翼伟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及碱性磷酸酶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全身骨显像、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结果,分析各项检查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其中22例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各项检查,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62例发生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8.71%,特异度为78.95%,准确度为85.00%;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72.58%,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80.00%.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5-3、CEA、ALP水平较未发生骨转移患者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增高,血清CA15-3、CEA及ALP含量升高,呈正相关(P值均<0.05,r值分别为0.65、0.40、0.63).治疗有效组骨转移患者血清CA15-3、CEA及AL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身骨显像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血清CA15-3、CEA及ALP检测可协助诊断骨转移并评价疗效.

  • AFP、ALP、CA125和HE4在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龚剑锋;李秋红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糖蛋白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F4)在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人我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60例(病例组),同期收取卵巢良性疾病患者80例(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在ALP、CA125和HE4水平上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的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LP、CA125和HE4在区分卵巢癌与卵巢良性疾病时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8.7%,76.1%、85.9%,92.1%和76.1%,88.7%;联合血清AFP、ALP、CA125和HE4等指标在区分卵巢癌与卵巢良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5%和91.0%.与低CA125组相比,高CA125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0.023);与低ALP组相比,高ALP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显著降低(P =0.005).结论 血清ALP、CA125和HE4在卵巢癌诊断以及血清ALP与CA125在评估卵巢癌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国家行业标准ALT、AST、ALP、GGT参考区间的验证试验

    作者:黄妍;王甜甜;杜小霞;简娟;朱爱花;康佳妮;陈丰娟

    目的 验证国产试剂ALT、AST、ALP、GGT的参考区间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参考区间.方法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WS/T 404.1-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1部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参考人群筛选标准,于2013年9月筛选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62岁健康体检者107名,其中男35名,女72名,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统计本研究人群的参考区间,与行标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金斯尔试剂ALT、AST、GGT、ALP得到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比较,基本一致.结论 临床医院使用金斯尔品牌试剂可以.直接使用新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

  • 绝经前保留卵巢切除子宫对性激素与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韩立敏;张昌秋;王凡

    子宫切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手段之一,也是妇科常用的手术。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保留双侧卵巢切除子宫后骨量丢失[1]。为了了解保留卵巢子宫切除对性激素水平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本文对62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26例单纯肌瘤剔除的患者及年龄匹配的34名健康妇女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于手术前和术后4年进行测定,并于手术后4年分别对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尿钙/肌酐(Ca/Cr)及腰椎BMD进行比较分析。

  • 对IMMULITE Ⅰ型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中检测原理及相关内容的初评

    作者:龙宪和

    美国德普(DPC)公司开发成功的IMMULITE Ⅰ型酶放大化学发光自动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各项检测试剂盒是在IMMULITE系统条件下发展完善的.它以聚苯乙烯塑料珠为固相载体, 碱性磷酸酶(APase)标记抗体(或抗原),并作用于发光底物AMPPD[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基-1,2二氧乙烷].该仪器可完成单项、联合多项, 甚至十几项的常规项目物质浓度测定.每项检测原理及其反应模式不同.根据待测抗原的性质, 分子量大小, 各项试剂盒性能要求, 具体为每项检测内容设计了更为合理完美,结果准确的检测原理及其反应模式.信号数据处理也由自动化分析仪上电脑预先编制的软件完成, 备有多种标准曲线拟合方程, 以供不同免疫反应模式选择, 满足每项检测项目.本文在实践中了解和观察到32项常规项目的检测原理及相关内容, 用表格形式分析与初评如下.

  • TPSA和AL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陈曦;宋卫华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且PCa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很高,一旦出现骨转移即已进入晚期.因此,PCa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肿瘤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以血清TPSA在0.2~50μg/L的PCa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检测TPSA的同时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并同期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旨在探讨血清TPSA和ALP水平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PCa患者骨转移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黑龙江省健康青少年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

    作者:程歆琦;程倩;邱玲;刘荔;刘茜;韩少梅;朱广瑾

    目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健康青少年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建立性别和年龄相关的参考范围。方法于2008年7月-2009年6月,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和牡丹江的市区、郊区随机抽取2101名9~18岁健康中小学生进行体检,测定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筛除离群数据个体后,共2091名受试者入选。考虑性别和年龄因素,建立相应的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 P2.5~P97.5)。结果描述了9~18岁青少年男性和女性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随年龄、性别的变化趋势。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且男性高于女性( P<0.001)。全部人群的血清钙、磷和女性的碱性磷酸酶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男性的13岁年龄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13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初步建立了黑龙江省健康青少年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对临床医生特别是儿科医生对上述指标的结果解释和临床干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肌糖蛋白TN-C促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曹玉净;吕秋霞

    目的 研究肌糖蛋白(Tenascin-c,TN-C)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为TN-C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第6~10代的细胞用于本研究.体外培养的hBMSCs用自行制备的不同浓度重组TN-C (rTN-C)蛋白处理(0、1、10、50和100 nmol/L),于处理后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的矿化;或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 mRNA水平的变化;同时利用ALP检测试剂盒和骨钙素放射性免疫试剂盒分别检测ALP活性和细胞培养基中OCN含量.结果 1)rTN-C处理hBMSCs 10 d后,rTN-C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P<0.05);2) rTN-C处理hBMSCs后,细胞ALP活性及培养基上清中OCN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结论 肌糖蛋白对人BMSC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黄疸、发热、肝大、巨脾

    作者:姚方;陈书长;刘晓红

    1 病例摘要患者,男,52岁,福建籍,干部,因"皮肤黄染,间断发热5月"于2001年8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出现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间断阵发性中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体温38℃~39℃,抗感染治疗后发热、腹痛缓解,但大便仍为陶土色.5月17日查血常规示三系低下,总胆红素14.2mg/dl,直接胆红素7.7mg/dl,谷丙转氨酶29U/L,γ-转肽酶82U/L,碱性磷酸酶159U/L,乙型肝炎病毒HbsAb、HBcAb、HBeAb阳性,腹部B超:"肝大,回声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脾大,门脉增宽".

  •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热休克处理对热休克蛋白和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夏民;卢爱灵;李效阳;赵绪永;李永辉;徐存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c70/Hsp68)、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检测这些大分子在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热休克处理下的动态变化. 方法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酶的原位复性电泳、体视学分析、比色分析等方法. 结果肝切除和热休克联合处理(PH-HS)后的0~144h恢复期间,ACP有3个高活性期(12、36和96h),AKP有2个高活性期(12和36h),Hsc70/Hsp68有2个高表达期(16和48h);PH-HS后ACP和AKP活性增强与140~180kD的酶活性增加有关.与只进行热休克(HS)(44℃,30min)处理或与只进行2/3肝切除(PH)后恢复期间Hsc70/Hsp68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表明,PH-HS对Hsc70/Hsp68含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可持续120h;PH-HS中的PH能略微降低ACP和AKP活性,减少HS诱导肝细胞合成Hsc70/Hsp68的量;PH-HS中的HS处理能抑制PH诱导的Hsc70/Hsp68表达和推迟ACP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 结论 ACP、AKP和Hsc70/Hsp68均在肝细胞的HS反应和肝再生中起作用,其中,ACP可能在启动肝再生中起重要作用,AKP和Hsc70/Hsp68可能在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

  •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李金亭;王俊丽;傅山岗;李晓英;马克学;徐存拴

    目的研究2/3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方法利用比色法对AK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技术分析再生肝中AKP的种类和活性变化;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酶定位. 结果在肝部分切除后的肝再生期间,AKP出现两个活性高峰(16h和19h),在每个活性高峰后,AKP均有显著下降;获得3种肝型AKP同工酶(140、160和180Kd),其中180kD的AKP只在肝再生过程中出现;随着肝再生的进展,AKP活性出现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结论 AKP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细胞代谢、物质转运、DNA合成和细胞分化.

  • 脂多糖诱发急性肺炎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观察

    作者:姜晓丹;小林俊博;宋文光;濑口春道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发急性肺炎时,大白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超微定位及其在炎症过程中的相关功能. 方法采用腹腔内(intraperitoneal,IP)注射及气管内(intratracheal,IT)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一种提自大肠杆菌的内毒素)的方式诱发大白鼠急性肺炎,使中性粒细胞在肺内不同部位集聚.用铈作为捕捉剂,以检测ALP活性.对照组为介质中除去底物或加入2mmol/L左旋咪唑.电镜下行酶活性定位观察. 结果 IP注射主要导致中性粒细胞在鼠肺肺泡隔毛细血管内集聚,而IT注射多致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肺泡腔中.在偶见的非炎区肺内中性粒细胞,ALP活性产物主要以小球状或管状的膜包颗粒存在于胞质中.LPS腹腔内注射组中,ALP活性除出现于胞质内,还呈现于中性粒细胞的质膜表面;在气管内给药组,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肺泡上皮细胞相接触的中性粒细胞质膜表面ALP活性有所增强,而肺泡腔的中性粒细胞质膜表面ALP活性减弱.在各组标本中,对照组均为ALP阴性. 结论大鼠肺中性粒细胞ALP活性可经LPS注射而增强,其活性可能和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细胞外环境以及与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 酶标荧光-97检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新方法

    作者:邸菁;张凌志;柏树令;赵海花

    目的 用一种新试剂酶标荧光-97(ELF-97)检测人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观察NAP阳性细胞数及阳性颗粒形态和分布.方法 用Ficoll为介质的等密度沉降分离法从全血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固定后以ELF-97为底物进行酶细胞化学反应,荧光/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摄片.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颗粒,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均匀,大小不一,51例健康成人血样NAP阳性率为(94.102±3.133)%.结论 ELF-97荧光检测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产物不容易扩散,重复性好,结果精确,可作为不同用途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手段.

  • 组织细胞固定保护液在AKP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田玉旺;丁华野;李琳;李丽;胡海

    传统的碱性磷酸酶(AKP)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前多采用10%福尔马林-钙液及丙酮等固定液在4℃冰箱内对组织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冷冻制片或低温石蜡包埋切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这些方法处理的组织,染色后酶活性明显降低且定位不佳.我们在酶染色前改用自行研制的组织细胞固定保护液(tissue cell fix protection solution,TCFPS)对组织进行前期处理,可收到理想染色效果.

  • AKP染色鉴别组织内死活血吸虫虫卵的条件探索与效果观察

    作者:王芳;曾庆仁;喻鑫玲;周军;薛伟世;张祖萍;李岳生;何永康;贺美;李闻文

    目的 探索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条件,观察其对宿主组织内死活血吸虫虫卵的鉴别效果.方法 采用偶氮偶联法和NBT/BCIP两种AKP酶染色方法 对血吸虫感染后第45 d鼠(未治疗组10只)和经吡喹酮治疗后3个月鼠(治疗组10只)的肝、肠组织内完整虫卵,冰冻切片虫卵和石蜡切片虫卵进行比较检测和分析;收集12份有近、远期变性虫卵的血吸虫病患者肠黏膜活检标本,进行虫卵染色,计数虫卵阳性数,评价两种AKP染色法对血吸虫死卵和活卵鉴定的效果.结果 两种AKP染色方法 对未治疗组小鼠组织内完整虫卵染色仅半数阳性,其阳性反应主要取决于完整虫卵是否裸露.未治疗组小鼠肠组织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偶氮偶联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97.72%和92.47%,NBT/BCIP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97.65%和98.49%;肝组织两种染色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17%、86.55%和74.36%、95.32%.在冰冻切片中,肝、肠组织偶氮偶联检测的敏感性均低于NBT/BCIP法;治疗组两法的阳性率均为0.12份临床标本,偶氮偶联法检出1例阳性,NBT/BCIP法检出3例阳性.结论 NBT/BCIP AKP染色法可用于鉴别组织切片中血吸虫虫卵的死活,但在实际应用时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活检肠黏膜组织的处理方法.

  • 改良人原生殖细胞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生殖类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曾铁兵;曾庆仁;刘伟;龚燕飞;张祖萍;蔡力汀;张顺科;蔡春;徐锡萍

    目的 探讨改良人原生殖细胞(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HPGC)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生殖类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用HPGC培养基和改良HPGC培养基,分别对日本血吸虫36d成虫全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比较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对2种培养基培养4~6周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和AKP染色鉴定,对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HPGC培养基培养2周后出现形态和大小较均匀的细胞,6周时多数细胞死亡或崩解;培养4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异常形态,APK染色呈阳性反应.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呈半悬浮集落状态,4周内生长较快,形态差异悬殊,随着培养期延长,细胞呈相似的圆形,核和核仁清晰;培养6周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核逐渐消失,至第10周左右死亡;培养8周内均可见细胞分裂相.BrdU掺入法检测培养4周细胞可见细胞核酸合成;培养5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正常形态,具生殖类细胞特征(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细胞染色体核型表现血吸虫单倍体和双倍体特征;培养6周的细胞AK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用HPGC改良培养基能使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某些类别的细胞增殖,该类细胞具有生殖类细胞的部分特征.

  • 红景天苷调节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成骨分化及相关信号的研究

    作者:占跃晨;张立鹏;毛根祥;贺晓波;司书毅;王真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 MG63诱导成骨分化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 MG63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PNPP 法检测经红景天苷处理后成骨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细胞内 bmp2 mRNA 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 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前后细胞内 BMP2、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红景天苷能显著促进 MG63细胞的增殖并上调其ALP 活性,其对ALP 活性的上调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在5μmol/L、48 h 条件下表现出佳效果,证明红景天苷具有促成骨分化作用。此外,红景天苷能显著上调细胞内 bm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时间依赖性激活 IκBα,抑制 NF-κB 活性。结论红景天苷能促进人成骨肉瘤细胞成骨分化,具有潜在的骨代谢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活性并激活 BMP2信号通路有关。

  • 野黄芩苷体外促成骨分化作用研究

    作者:赵晓丽;陈金晶;司书毅;陈琳峰;王真

    目的:研究野黄芩苷的体外促成骨分化作用。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野黄芩苷对稳定转染bmp2启动子的 MC3T3-bmp2-Luc细胞中bmp2转录活性的影响;体外培养小鼠颅骨来源的前体成骨细胞系 MC3T3-E1和小鼠多能间充质干细胞样成纤维细胞 C3H10T1/2,采用 MTT的方法检测野黄芩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NPP 法检测野黄芩苷对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通过茜素红染色的方法考察野黄芩苷对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Real-time PCR进一步验证野黄芩苷长时间诱导后对成骨细胞bmp2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野黄芩苷可以在20μmol/L显著上调bmp2转录活性(P <0.001);在1~20μmol/L的剂量浓度范围内,野黄芩苷作用72 h后对 MC3T3-E1细胞增殖不明显但也无杀伤作用。野黄芩苷在两种实验用细胞中均能剂量依赖地上调 ALP的活性,其中10μmol/L和20μmol/L为显著(P <0.05),并且在 C3H10T1/2细胞中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同时也观察到24 d诱导后,野黄芩苷(5~10μmol/L)可以增加成骨细胞钙化结节的数目,且诱导12 d后,在5~20μmol/L浓度下上调bmp2 mRNA的水平。结论野黄芩苷具有体外促成骨分化的活性,有潜力成为抗骨质疏松候选化合物。

  • 十二指肠及胰腺原发腺肉瘤一例

    作者:常晓燕;周炜洵;陈杰;刘彤华

    患者男,57岁.上腹不适半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余,近半月体重下降2~3 kg.否认家族史中有肿瘤疾病史.体检:右肋弓下及一可疑包块,活动度尚可,按压时患者有饱胀感.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酮体:1.5 mmol/L, 尿胆原:16 μmol/L (正常范围0~4 μmol/L);肝肾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高出正常值;血淀粉酶:176.4 U/L (正常范围0~125 U/L);血脂肪酶:744.7 U/L (正常范围0~190 U/L).腹部B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扩张;胰头下方实性占位可能性大.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扩张,腔内可见软组织影,低位胆道梗阻,胰管扩张,考虑壶腹癌可能性大,胰头与腔静脉分界不清.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质待定.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肿胀,考虑壶腹癌.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肿瘤可能性大.

2110 条记录 5/106 页 « 12345678...10510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