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辅助应用

    作者:李春艳;舒畅;彭志林;陈建超

    目的 探讨耳内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1~2004年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17例手术中应用耳内镜.结果 术后一期干耳44例,余3例二期探查术后均获干耳;平均语言频率听力提高15 dB以上者40耳.结论 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明显提高中耳病灶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作者:朱立新;龚树生;白广平;汪吉宝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 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 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关键词: 中耳疾病 肉芽肿
  •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6例

    作者:鲍学礼;孔旭辉;黄永久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1991~2005年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6例,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患者均使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面瘫出现后10 d恢复者1例,20 d恢复者4例,50 d恢复者1例.均无后遗症状.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致瘫原因可能与面神经骨管裂、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刺激、病毒再活化等因素相关,治疗以保守为主,一般预后较好.

  • 中耳疾病应用高分辨CT扫描的技术评价

    作者:王晖;陈伟;韩再德;陈友良

    随着耳部显微外科的开展和普及,对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分辨CT(HRCT)扫描技术便应运而生.耳部HRCT可清楚地展示耳的细微结构和病理改变,对于耳部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本文搜集25例(共28耳)中耳疾病的HRCT资料,对其扫描技术、诊断价值和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性意义进行了探讨.

  • 硬管耳内窥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英凯;蔡去病;郑玉程

    目的 探讨耳内窥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直径2.7 mm、4.0 mm的0°、30°、70°不同角度的硬管耳内镜,在视频下对鼓膜、中耳进行检查及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75例中耳疾病患者80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2耳,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12耳,分泌性中耳炎32耳及外伤性鼓膜穿14耳.分别在耳内窥镜行中耳鼓膜颞肌筋膜修补或腹壁脂肪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中耳置管术等.结论 耳内窥镜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可提供不同角度视野、创伤小、费用便宜等特点,有利于中耳疾病的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同时也为中耳显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 内耳性传导聋-内耳第三窗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

    作者:柯朝阳

    内耳性传导聋(Inner ear conductive hearing loss)的概念早由Gloris和Davis于1961年提出,当时他们推测年龄和噪声引起的混合性聋中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成分与内耳基底膜的硬化有关.此后,许多学者在临床中观察到纯音测听有气-骨导差、但没有明显外耳道和中耳病变的传导聋患者,类似于耳硬化症或其它中耳疾病,常被误诊施行镫骨手术或鼓室探查、成型术,而术后听力无改善.Shea估计这种情况占耳硬化症的1/700,Schuknecht(1987年)将这种现象称为“Otologic mysteries”,并认为其发病率为传导聋手术的1/3000.这些不易解释的传导聋很可能就是内耳损害所致,即内耳性传导聋.

  • 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鲁宁;陈学明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20例行高分辨率CT扫描,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性研究.结果:表现病变腔内条素状、片状影,骨质破坏较轻2例.表现为病变腔内软组织密度影,窦腔扩大、腔周骨质改变17例,表现听骨不同程度缺损15例.CT显示结果与手术中发现基本一致.结论:颞骨主分辨率CT不仅能将病变准确定位,而且还能显示周围骨质破坏,听骨链缺失的程度,早期预测颅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 纳洛酮治疗突发性聋20例

    作者:周华;张广智

    突发性聋(突聋)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直到目前,其总体疗效仍不十分满意.我们从1998~2001年4月采用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突聋20例,现将疗效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突聋共30例(30耳),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依据[1].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9~63岁,病程1~21 d.对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22~64岁,病程2~23 d.两组病例均经常规耳科检查及有关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排除了外、中耳疾病和颅内肿瘤、出血、梗塞等疾病.治疗前纯音听阈(0.25~4 kHz)均值:治疗组<60 dB 3例,60~90 dB 10例,>90 dB 7例;对照组<60 dB 2例,60~90 dB 5例,>90 dB 3例.

  • 咽鼓管机能检查法

    作者:马秀芳;吴玉坤;陈静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早在1563年意大利解剖学家L.Eustachius就描述了它的重要性,被后人称为Eustachian Tube(ET).ET具有通气平衡鼓室内外气压、引流、防声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ET功能障碍与中耳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ET功能及其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简述如下:

  • 咽鼓管吹张致颈部皮下气肿4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覃东义;陈燕

    行咽鼓管吹张法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主要用途是治疗因咽鼓管机能不良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了解中耳生理机能和中耳疾病及听力增进手术适应证的重要依据.我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耳鼻咽喉多功能综合治疗仪治疗107例患者,4例发生颈部皮下气肿,经及时处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谭玉芳;罗志强

    在上世纪70年代耳声阻抗测试开始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诊断中耳病变非常有价值的工具.1970年Jerger[1]首次关于临床运用双频或多频探测音的报道.使声导抗测试有了显著的发展.多频扫描声导纳是在鼓膜两侧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测试膜平面的声纳和相位角来寻找共振频率的一种多频多成分声导纳测试方法,即根据所得中耳动态特征来判断中耳疾患类型.

  • 内镜下中耳及面神经手术135例护理

    作者:柏亚玲;高晓娟;谢娟;高军;娄皓

    1 临床资料我科2000-06/2001-04应用耳内镜技术共行中耳及面神经手术135例(147耳),男67例,女68例. 年龄5~56(中位30.5)岁. 外伤性面瘫1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58例(64耳)、骨疡型26例(28耳)、胆脂瘤型27例(30耳)、传导性耳聋8例(9耳),外耳中耳先天性畸形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伴面瘫1例,中耳骨瘤1例.

  • 宝宝护耳,请你听我说(7)

    作者:芮慧强

    治疗耳科疾病的方法很多,药物治疗是其中基本的治疗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对耳病的恢复 至关重要.如何正确使用滴耳剂?滴耳剂是治疗外耳道及中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使用滴耳药的正确方法是:1.滴药之前,应先用消毒的棉棒将耳道清理干净,或用3%双氧水清洗后再滴药液.2.滴药前,宝宝可侧卧在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患耳朝上.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可由妈妈抱在怀中,左手扶住头部,右手及臂部抱住宝宝的躯干及双手,两腿夹住宝宝双腿.

53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