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AMA-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建华;庞彦超;陈剑英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芯片中LAMA-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等因素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建立经确诊的100例胃癌患者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芯片中LAMA-3的表达.结果 LAMA-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癌旁黏膜组织[(63±18)%比(81±27)%,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组织中LAMA-3的表达高低与病理学分级无关,但其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5±28)%比(75±26)%,P<0.05].LAMA-3的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等连续变量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LAMA-3可能是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肝门部胆管癌ras p21、p16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古维立;李志花;陈汝福;邹声泉;孙宝华;陈积圣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蛋白)导致肝门部胆管癌发生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酶(PAP)法对36例肝门部胆管癌及其癌旁肝组织的HCV C蛋白和ras p21及p16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HCV C蛋白对上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HCV 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癌旁组织中HCV 核心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9%(14/36),两种组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CV C蛋白阳性组ras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9.1%(13/22)和81.8%(18/22),而HCV C蛋白阴性组ras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2/14)和35.7%(5/14)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与HCV感染有关;HCV C蛋白致癌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癌基因rasp21和激活和抑癌基因p16功能的受抑.

  •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高频杂合缺失的研究

    作者:张放;周崇治;凌云;柏邵春;刘万清;裘国强;贺林;彭志海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上抑癌基因相关的杂合缺失(LOH)情况,并探索新的抑癌基因位点.方法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DNA用14个不同荧光标记的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扩增相应的微卫星位点,平均距离为10 厘摩(centi-morgan,cM).用ABI PRISM 377 测序仪进行基因扫描,统计各位点杂合缺失率.结果在12个获得有效数据的微卫星位点中,平均杂合缺失率为36.78%,18p中高为D18S53(38.09%),18q中高为D18S474(55.74%).4位患者的18号染色体所有杂合位点都存在缺失,30位患者的杂合缺失位点不少于50%(平均6个/人);缺失位点少于50%的有53人(平均1个/人).结论结直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存在高频的LOH,并以整体缺失为特点.存在高频LOH的区域定位有转化生长因子(TGF)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Rb结合蛋白8(RbBP8),特别是TGF信号传导相关基因MADH2、4、转化生长因子-β1反应元件(TGF-β1)等的缺失可能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18 p也有存在未知抑癌基因的可能.

  • 抑癌基因DPC4/SMAD4与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东伟;杨维良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被认为是人类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自1986年首次分离Rb后,人类已发现10余个抑癌基因.DPC4是1996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期大学研究所Hah等[1]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

  • 散发性结直肠癌4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作者:郑海涛;唐华美;彭志海;李大鹏;周崇治;裘国强;贺林

    目的通过在4号染色体寻找杂合缺失区域,为定位、筛选高频杂合缺失区存在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依据.方法2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0.4里摩(cmol).产物进行电泳、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短臂(4p)、长臂(4q)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4.25%、28.56%,可见3个小的高频缺失区域(Region):R1:在D4S405和D4S3013(4p14-15.2)之间;R2:在D4S3000和D4S2915位点之间(4q12-21.1);R3:在D4S407和D4S2939位点之间(4q25-31.1).D4S1534位点与肝脏转移有关(P<0.05),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4号染色体的3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4p14-15.2、4q12-21.1、4q25-31.1存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p16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基因疗法治疗小鼠肾癌的研究

    作者:王林辉;孙颖浩;钱松溪;闵志廉;弭静;鞠佃文;曹雪涛

    目的 探讨瘤体内直接注射途径的p16抑癌基因疗法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疗法联合应用对小鼠肾癌(renca)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建立皮下荷瘤肾癌小鼠模型,于接种肿瘤细胞3 d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检测每组小鼠的免疫功能,观察每组小鼠的存活期,并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 Adp16+AdGM-CSF联合治疗组小鼠有2只长期存活(存活时间>90 d),其他4组荷瘤小鼠均在52 d内死亡.联合治疗组小鼠与其他4组相比,存活期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联合治疗组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率为33%,与其他4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16与GM-CSF联合基因疗法的应用可增强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

  • 肿瘤学中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技术

    作者:D.Niederacher;M.Kiechle;N.Arnold;冯玲;闻良珍

    随着致癌机制模型的建立,从正常上皮细胞演变为癌组织,随基因改变,终导致表型的改变.目前已知的两种基因改变形式: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基因的激活是原癌基因的改变或者功能失控而引起的基因扩增、过表达和突变的结果.

  • 食管鳞状经胞癌染色体13q12-13杂合性丢失

    作者:李光;张海峰;王军梅;徐妙生;王全红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D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 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maspin的表达

    作者:李健;周琦;王立东;杨万才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55例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maspin的表达.结果表明,食管癌组织中maspin免疫阳性表达率为10%(3/30),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组织的细胞浆中;贲门癌组织中maspin免疫阳性表达率为24%(6/25),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组织的细胞核中.提示:肿瘤抑制基因maspin可能在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10号染色体长臂在肿瘤中的杂合缺失研究进展

    作者:郑海涛;彭志海

    0 引言染色体上特定位点遗传物质的丢失是肿瘤发生的通常特征,并且表明此区域有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TSG)的存在.如果某候选基因在已知类型的肿瘤中始终大量丢失或突变,则该基因可能是真正与该疾病有关的基因.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技术是研究肿瘤抑制基因的常用工具[1],通过等位基因的LOH寻找肿瘤抑制基因是目前肿瘤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发现10号染色体长臂(10q)存在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下面综述研究的进展情况.

  • ras超家族中的肿瘤抑制基因

    作者:罗彬;李后文;谢小薰

    0 引言ras超家族是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它们介导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外信号的信息通路,对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增殖等多种功能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尽管ras超家族各成员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 都是单体小G蛋白,拥有高度保守的GTP结合域(G1-G5),能与GTP和GDP结合;(2) 都有内源性 GTP酶活性,能水解GTP生成GDP; (3) 多数ras超家族成员通过翻译后的脂酰化修饰与膜结合[1].

  • RASSF1A甲基化与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翔;高文信

    Ras相关区域家族1A (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 gene, RASSF1A)是2000年从3号染色体短臂上克隆出来新型肿瘤抑制基因[1],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发现CpG岛启动子高度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有关RASSF1A抑癌机制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正取得重要的进展,在头颈部肿瘤中RASSF1A甲基化发生率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RASSF1A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ASSF1A的抑癌机制、失活机制及与头颈部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等进展作一综述.

  • DNA甲基化与卵巢癌研究进展

    作者:陈冬丽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其死亡率一直居妇科肿瘤之首.随着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不仅与基因突变等遗传学机制有关,也与表观遗传学异常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机制常见的形式.本文将对DNA异常甲基化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Glypican-3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序

    Glypican-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又称MXR7、OCI-5、GTXR2-2)是一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作为一种膜性间质蛋白,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GPC3与各种肿瘤关系密切,包括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其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甚至可能起完全相反的作用.GPC3的机能具有组织依赖性,在一些肿瘤中,它是肿瘤抑制基因,但在另外一些肿瘤中,它像一种癌胚蛋白,GPC3的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失去平衡,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各种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LGI1、PCNA、GFAP、EGFR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浩;廖达光;张天一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LGI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LGI1、PCNA、GFAP和EGFR的表达.结果PCNA、EGFR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而LGI1、GFAP的表达则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降低.LGI1和PCNA、GFAP、EGFR表达间均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LGI1与胶质瘤的分化程度、恶性程度、细胞增殖等密切相关;LGI1、PCNA、GFAP和EGFR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诊断及判断其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 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分子改变

    作者:杨静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多数的病例依据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可以分为两类:Ⅰ型为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EC),属于雌激素依赖型,占85%;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NEEC),以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为主,属于非雌激素依赖型.和其它的肿瘤如结肠癌相似,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内膜癌的转变过程涉及分子调控路径中多个改变的累积,本文综述了当前和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一些分子改变[1].

  • Caveolin-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杜丽芬;杨慧龄

    Caveolin-1是细胞膜微囊(caveolae)的重要组成结构,在大多数正常的细胞中表达丰富.通过其脚手架区域,在多种信号分子向胞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而近来研究表明caveolin-1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表达下降甚至缺如,过表达caveolin-1能抑制其恶性生长性状.近来的癌细胞转化及基因敲除等实验结果倾向于caveolin-1就是7q31位点的肿瘤抑制基因.但在少数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患者的细胞中检测到caveolin-1高表达.在纤维原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凋亡中起促进作用.Caveolin-1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以及凋亡关系密切,且可能是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的一个新靶点,以类似于介导胆固醇流出途径的方式将药物排出细胞导致细胞耐药性增强.

  • 肿瘤抑制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倩;文继舫

    肿瘤抑制基因与细胞黏附、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功能相关.诸多肿瘤抑制基因由于杂合性缺失、启动子超甲基化或外显子区突变等多种方式而失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Kai1/CD82表达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的关系探讨

    作者:顾涛;鹿洪亭;董蒨

    目的 探讨Kai1/CD82表达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各期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采用RT-PCR检测Kai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ai 1基因的蛋白产物CD82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监测显示: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Kai1mRNA的相对含量为0.0748±0.0063,而无转移者为0.4576±0.0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无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CD82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而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骨髓浸润者与无骨髓浸润者Kai1/CD82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神经母细胞瘤是否转移的一个潜在标志.

  •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脑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德渊;屈艺;母得志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脂质、蛋白质双重磷酸化酶功能的肿瘤抑制基因.

345 条记录 13/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