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β1,4-GalT I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作者:陈伉丽;严美娟;张英

    目的:观察β1,4-GalT I mRNA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eal-time PCR 方法, 分析β1,4-GalT 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运用原位杂交检测β1,4-GalT I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定位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 显示,与正常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相比, β1,4-GalT I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β1,4-GalT I在正常脊髓中的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脊髓灰质中,而损伤后在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有大量的阳性信号.β1,4-GalT I在背根神经节中则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结论: 本实验发现β1,4-GalT I在正常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有表达, 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提示β1,4-GalT I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坐骨神经损伤对局部淋巴结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林琳;刘颖;张天一

    目的:通过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对局部淋巴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对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在术后1、2、4、8周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下肢腘窝淋巴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局部淋巴结组织IgG表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神经损伤后各组局部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窦内出现较多的浆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局部淋巴结IgG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其数量在第2、4周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后各组局部淋巴结的超微结构中出现较多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可见浆细胞成堆出现,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增生并呈囊样扩张,以术后1周明显.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以引发局部淋巴器官的形态学改变.

  • 壳寡糖促进小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茂荣;诸葛晓旻;丁斐

    目的 观察壳寡糖(COS)对小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 ICR小鼠50只,行坐骨神经夹伤术,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OS高、中、低剂量组(实验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组织形态学及电镜检查,观察COS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S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P<0.01).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COS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

  • 足迹分析法评定超短波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张蕾;芮永军;王骏

    目的:探讨超短波照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作用.方法: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右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足印分析.结果:超短波治疗组SFI指数在术后2周时即出现明显升高;对照组SFI指数则在术后4周时才开始升高;在2、4、8周各时间点上,治疗组SF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能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 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燕;于向民;李玲;潘晓亮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神经损伤.文中通过制备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影响. 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神经损伤组:大鼠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组:神经损伤后即刻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地塞米松0.5mg/(kg·d);等渗盐水组:在神经损伤后等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的变化. 结果:地塞米松明显提高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表达. 结论:地塞米松通过增强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bFGF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 髋臼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锋;张龙君;张建军;王晓;陆建明

    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是由于受高能量暴力打击所致,伤情较为严重且复杂.目前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增多.Baumgaertner[1]报告髋部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占髋部骨折脱位患者的3%~18%.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其临床诊断、治疗不恰当,将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本院自1998年7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8例,通过临床诊治,结合有关文献,对此类损伤进行总结分析、探讨.

  • 髋臼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锋;张龙君;张建军;王晓;陆建明

    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是由于受高能嚣暴力打击所致,伤情较为严重且复杂.目前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增多.Baumgaertner[1]报告髋部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占髋部骨折脱位患者的3%~18%.且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其临床诊断、治疗不恰当,将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本院自1998年7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8例,通过临床诊治,结合有关文献.对此类损伤进行总结分析、探讨.

  • 温经通痹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NR2B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文胜;石慧;周旭文;房军帆;方剑乔

    [目的]研究温经通痹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和温经通痹汤组(50只),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5、30d时,测定两组大鼠的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 PWTs)作为痛阈。造模后对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采用温经通痹汤灌胃2次/d、10mL·kg-1/次治疗,在造模后第1、3、7、15、30d等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0只,取腰段脊髓做脊髓背角NR2B受体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大鼠造模后第1d的PWTs明显低于造模前的PWTs值(P<0.01),显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6.28±0.49g、18.21±0.38g和20.05±0.59g,明显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97±0.4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8.64±0.98g、22.32±1.61g、19.94±0.40g,均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69±0.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造模后第7、15d时,温经通痹汤组大鼠PWTs值均高于模型组大鼠的PW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1d时比较,模型大鼠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在术后第3、7、1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只有在造模后第7、15、30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在3、7、15 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温经通痹汤治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NR2B亚基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温经通痹汤能有效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CCI模型)的痛阈,并在一定治疗时间内存在镇痛累积效应。温经通痹汤在早期较好地抑制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与改善痛阈的时点吻合,初步说明温经通痹汤提高痛阈与调节脊髓背角NR2B亚基的表达有关。

  • 实验性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杨晓顺;杨举伦;王非;翁龙江;刘大荣;蔡学敏;蔡琳;权彤彤;李涛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受损坐骨神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3、4、6周及对照组的坐骨神经轴突的等效直径、周长和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钳夹后1周损伤处远段神经发生华勒变性,钳夹后2周神经纤维开始再生.再生轴突在第3、4周时与正常轴突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第6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第6周,远段神经完全再生.

  •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益民;安美华;刘在贵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内固定和神经探查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33例患者行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固定髋臼骨折,同时行坐骨神经探查术,神经损伤者予以神经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结果髋臼骨折复位程度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4例,满意复位16例,不满意复位3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按MCRR标准评定: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髋关节功能按修订的dAubigen-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9%.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及坐骨神经探查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耿武军;刘珺;唐红丽;莫云长;王丹丹;王均炉

    目的:观察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TK)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效应.方法: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重量在180~220 g之间,分离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然后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自尾静脉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 mL;甲强龙组(SM组),自尾静脉每日注射甲强龙30 mg/kg(稀释至2 mL);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组(HTK组),自尾静脉每日注射HTK 17.5×10-3 PNAU/kg(稀释至2 mL)治疗.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9、11、13天各时间点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第14天取出坐骨神经干,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NCV).结果:三组大鼠SFI值在术后第1、3天均为-100左右.自第3天开始,HTK组和SM组SFI恢复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4天HTK组和激素组的NC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经尾静脉注射HTK,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功能恢复快.

  •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21例

    作者:徐杰;张永进;单军标;蒋恒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约占髋臼骨折总数的10%~33%[1,2],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伤情极为复杂,处理不当易遗留严重并发症.

  • 显微外科技术在216例骨科创伤修复中应用体会

    作者:张毅;秦安;张诚毅;李平统;林益清;夏英慧;吴健峰

    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16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各类修复,术后外形、功能恢复令人满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6例,男性147例,女性69例;年龄小4岁,大46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刀砍伤65例,电锯伤56例,压砸伤52例,机器绞伤29例,电击伤8例,爆炸伤6例.伤情:单指离断38例,多指离断32例,其中1例为小儿五指离断;断腕13例,其中1例为4岁小儿断腕;手桡侧大半离断拇指毁损6例,指旋转撕脱离断3例,拇指毁损3例,手掌部毁损2例,全手皮肤撕脱伤4例,大面积皮肤缺损16例,手部皮肤及肌腱缺损3例,拇指离断1例,小腿离断1例,虎口挛缩2例,指尖离断23例,桡动脉断离4例,尺动脉断离5例,股动脉断离1例,指动脉断离22例,正中神经损伤8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指神经损伤13例,尺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损伤8例,腓总神经损伤3例.修复方法:断指(肢趾)原位再植88例,示中指移位再植6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3例,螯状手再造2例,指尖再植23例,血管神经修复72例.其中血管移植吻合8例,神经移植缝合13例,桡动脉逆行皮瓣2例,带蒂皮瓣3例,腹部任意皮瓣9例,吻合血管足背皮瓣3例,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皮瓣2例,带蒂前臂皮瓣3例.结果:断指(肢趾)再植成活74例,拇再造成活3例,螯状手再造成活2例,指尖再植成活16例,带蒂皮瓣全部成活,吻合血管皮瓣成活3例、失败2例,血管吻合均一次性通畅,神经缝合均在显微镜下行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本组随访190例,患者的外形、感觉、功能恢复满意,肤色正常,手指关节活动均在20~60℃之间,生活基本自理,大部分患者能参加生产劳动.

  • 夏天无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长晖;何才姑;黄玉梅;江澍

    夏天无为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索亚属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的块茎,既往研究表明以夏天无总生物碱为主要成分的夏天无注射液对神经损伤具有止痛和消除神经肿胀的作用[1].但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与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为夏天无注射液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分子机制.

  •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勇;蔡兰云;钟建民

    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经治小儿注射性性坐骨神经损伤15例,笔者对其临床特点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锋钢

    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常见,且其修复和再生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是神经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周围神经损伤将导致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其病因包括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后牵拉、压迫神经等引起)和开放性损伤(如锐器伤致神经断裂等引起).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能分泌和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这些神经营养因子都有促进轴突再生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神经,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OECs的移植能促进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及结构的部分恢复,但对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疼的研究国内外较少见.本文就OECs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一综述.

  • 坐骨神经损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鹏;刘强;张继波;李正伟;马洪顺

    建立坐骨神经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吻合口处应力和位移,为坐骨神经损伤移植提供生物力学实验基础。建立5、10、15、20 mm 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移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各受力模型施加10 N 拉伸载荷,以有限元软件(PROE5.0)计算吻合口周围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值。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5 mm 移植组大应力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10、15、20 mm移植组。在10 kf 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20 mm 移植模型组大位移大于以自体神经15、10、5 mm 移植组。以三维有限元法对坐骨经损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可行的。

  • 骨盆骨折41例并发症循证护理

    作者:叶萍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将循证护理(EBN)运用于41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1~72岁;按Tile分类[1],A1骨盆骨折型15例,A2型9例,B1型4例,B3型5例,C2型3例,C3型5例;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合并股骨粗隆骨折1例,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1例;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伤;行骨牵引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7例;19例合并创伤性休克,3例腹膜后血肿,3例尿道不完全断裂,3例应激性溃疡,1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会阴部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均因早期发现,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

  • 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分析

    作者:邓昌;李庆涛;田凌云;冯宝龄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986年1月~1997年6月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损伤发病率占同期收治髋关节后脱位的69.3%,明显高于以往的报道;且首诊漏诊率高达58.2%.其中15例病人疗效不满意.结论:特定环境下屈髋、屈膝位时,经股骨轴向的暴力打击是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检查,特别是CT扫描是早期确诊、提高疗效的关键.

  • 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MBP含量及其前角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杨恒文;陈恒胜;伍亚民;邵阳;曾琳

    目的:探讨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完全离断后腰髓前角神经元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分为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硅胶管内注入20ul生理盐水);Ⅱ组为NGF硅胶管给药,每只大鼠100ng(5ng/ul×20ul);Ⅲ组为NGF硅胶管内给药后+每日肌注NGF500ng/kg.切除单侧坐骨神经10mm,并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断端.术后1、2、3、4个月分别进行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CB-HRP)作为示踪剂,同时取标本测定脊髓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CB-HRP示踪Ⅱ和Ⅲ组优于对照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增多,突触连结成网;MBP含量Ⅱ组和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BP含量减少不明显.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应用NGF能减少其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及脱髓鞘改变.

323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