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作用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高.40%~50%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出现周期性呼吸.有周期性呼吸的早产儿约半数发展为呼吸暂停.这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还可由于外界环境、缺氧、体温变化、低血糖、酸中毒等引起.其起病急,若反复发生,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的为痉挛性脑性瘫痪和(或)耳聋,甚至发生心跳、呼吸暂停,终出现生命危险.早期干预、早期发现可显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在NICU护理的积极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对95例早产儿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评估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视听障碍、吞咽困难、言语不利及智力落后等.在我国,CP的发病率为1‰-5‰,并逐年递增[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脑瘫4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痉挛型脑性瘫痪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具体流程为中药熏洗-康复训练-针灸按摩-蜡疗(康复训练和中药熏洗相结合).结果 本组428例,802个下肢,随访平均3.3年,优124例,良243例,差61例,优良率85.7%.结论 针对痉挛性脑瘫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康复训练和中药熏洗相结合”,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效果满意.
-
脑性瘫痪大鼠颈交感神经阻断后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脑性瘫痪大鼠痉挛肢体的关系.方法:将30只大白鼠分成3组,随机选择一组采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另一组采用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术,观察术后大鼠上肢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改变.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大鼠上肢痉挛症状改善,肌张力下降,以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组明显.结论:交感神经阻断,不同程度缓解其所支配肌肉的痉挛状态.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4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
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护理干预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至今医疗界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进行了BTX-A注射加护理干预综合治疗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
不同因素在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中的相关价值研究
新生儿约有0.2%-0.5%会发生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为脑瘫[1],是指出生前到婴儿期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脑损伤或者发育缺血所致的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发育异常症候群[2].痉挛性脑性瘫痪占所有的脑瘫的60%-70%,由此带来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损害为进行性的,肌张力和姿势异常发育导致的脑瘫患儿极易出现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发育,髋关节发育异常即是脑瘫患儿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畸形,严重脑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或者全脱位比例约在2.5%-59%之间[3],早期未进行干预及监测,疾病会不断的进展演变成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或者疼痛髋等,本文对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电刺激引导 A 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
目的:探讨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62例跖屈畸形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在电刺激引导下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3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测量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并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变化。结果62例患儿在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注射前改善(P<0.05);注射前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越轻,则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无一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电刺激引导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能在较短时间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改善异常姿势及其运功功能。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伤残综合征。是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病变,可引起神经、肌肉功能缺陷及其他一些脑功能障碍。其中痉挛性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采用的物理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外科治疗,由于没能稳定而有效地解除痉挛,长期以来临床疗效不理想。Fasano和Peacock分别创立和改进成型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1],是根据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原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术式。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33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17岁,平均10.5岁,均为痉挛性脑瘫,其中四肢瘫8例,三肢瘫10例,单纯双下肢瘫15例。肌张力增高均在4级以上(按照Ashworth肌张力5级分级标准[2]),脑电图检查有17例轻度异常,头颅CT检查有12例异常,其中脑萎缩8例,局限性脑软化4例。
-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配合Bobath训练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配合Bobath训练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配合Bobath训练,对照组仅行Bobath法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卧位和翻身、坐位、爬和跪、站立、走跑跳GMFM评分分别为96.55+ 12.23、84.63+ 17.87、88.20+21.02、45.22+4.06、47.34 +7.66,对照组分别为89.20+11.11、75.30±17.64、78.45±20.13、29.68±4.10、29.69±8.09.结论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术配合Bobath训练可快速有效缓解痉挛,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
目的:对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手术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介绍护理方法及重点.方法:包括术前健康指导,心理干预,器械准备,术中的各项配合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102例患儿全部达到手术的设计要求,手术时间平均每台40min,痉挛解除,45%的患儿出现智力,语言,流涎等伴随症状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患儿入手术室至返回病床,手术室护士从准备所需器械、设备,并与手术医生协调一致的工作,直到手术结束是保证手术安全、圆满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整体护理 手术配合 -
腰骶部功能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
现将作者完成的腰骶部,功能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性(functional posterior rhizotomy,F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骶部 功能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痉挛性脑性瘫痪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下肢肌群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已被广泛接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目前尚无儿童佳治疗剂量.本文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脊柱滑脱或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畸形、双下肢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改良 并发症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过SPR手术的58例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PR手术对解除肌痉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效果显著,但术后的下肢乏力和脊柱不稳不容忽视.结论: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但应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