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电图房颤与宽QRS波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时发生率明显增高;房颤是一种发生在心房的心律失常,看似与室性心律失常无直接关系,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可诱发或导致宽QRS波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发生机理不同,对诊断和治疗应加以区别.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18岁,因反复心悸2年,加重3小时入院.2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伴胸闷、心悸,当时诊断为"心肌炎",经治疗好转出院.入院前3小时门诊行食道调搏检查,予阿托品1mg静脉推注后,程序扫描s1=260ms时,诱发出宽QRS波的室性心动过速,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心室率186次/分,心房率83次/分,伴房室分离现象,经超速抑制未能终止,急诊入院.
-
嵌入式QT环境下的QRS波群实时检测与分析
目的 QRS波群的检测是心电图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在嵌入式QT环境下实现了一套QRS波群实时检测与分析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四点平均对ECG信号进行滤波,再对ECG信号的一二阶差分值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在较短时间窗内实现QRS波的实时精确定位.后采用MIT-BIH标准数据库对算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MIT-BIH标准数据库中的绝大部分心电数据,改进后的算法有96%以上的准确率,运行时间在1ms左右.结论 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满足远程终端对准确率和运行时间的要求.
-
心电信号QRS波的识别算法及程序设计
实现心电图QRS波检测的算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种算法,即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可以将QRS波从高P波、高T波、噪声、基线漂移和伪迹中分离出来.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5.0编程实现算法.使用该方法对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带有严重基线漂移和噪声的心电信号进行处理.对QRS波的识别率高达99.8%.文中给出程序设计要点和程序流程图.
-
基于数学形态学和信号包络提取的QRS波检测
QRS波检测是心电自动分析的关键环节,检出的位置精度关系到后续处理和信号提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于长时间记录的心电信号,要求一定的处理速度.而目前的国际标准ANSI/AAMI EC38中对QRS波的检出要求是在标注时刻的150ms范围内.本研究提出一种数学形态学结合信号包络提取的QRS波检测算法,在标注时刻范围减小时,对MIT-BIH数据库检测能够获得较好的检出精度和效率.
-
基于对数域连续小波变换电路的心电图QRS波检测
为满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之类的医疗设备低功耗、实时处理等应用要求的需要,提出了基于低电压、低功耗对数域连续小波变换电路的心电图QRS波检测方法.为便于用模拟VISI实现小波变换,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构造了类高斯一阶导数小波.以平衡式对数域积分器为积木块,设计了用于QRS波检测的连续小波变换电路,该电路由冲激响应为类高斯一阶导数小波函数的反褶及其伸缩的滤波器组构成.由该电路实现心电信号的小波变换,进行QRS波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急性心肌梗死 QRS 波及左室射血分数预测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价值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 QRS 波对心脏性猝死(SCD)事件的预测效能,并为这类疾病早期干预提供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追踪随访10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存活组和 SCD 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 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 QRS 波长及 QTc 间期数据。结果存活者为93例(87.7%),SCD 为13例(12.3%)。SCD 组患者院外除颤率高于存活组( P ﹤0.05),院内接受介入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吸烟及高血脂率高于存活组( P ﹤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 QRS 波宽度为(103.2±4.2)ms,小于 SCD 组(116.3±5.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 LVEF 值为(52.9±3.1)%,高于 SCD 组(34.8±2.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 QTc 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VEF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 SCD 的敏感度为39.2%,特异度为92.7%,真阳性率71.3%;QRS 波预测的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66.7%,真阳性率63.2%;LVEF 联合 QRS 诊断的敏感度89.3%,特异度91.5%,真阳性率87.5%。LVEF 降低(25.9%vs.3.2%,P ﹤0.05)和 QRS 波增宽(9.5% vs.2.4%,P ﹤0.05)的患者远期 SCD 发生率较高。院外除颤[RR =5.9,95% CI(1.6~23.4),P ﹤0.05]、LVEF 降低[RR =7.1,95% CI(1.9~24.3),P ﹤0.05]及 QRS 波增宽[RR =3.5,95%CI(1.1~12.6),P ﹤0.05]均可作为 SCD 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QRS 波及 LVEF 联合检测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 SCD 的诊断效能,患者及医生应重视上述两项指标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长期随访对比分析一例
患者男,42岁,十余年前自述平时无任何不适,偶然体检时做心电圉检查发现异常.心电圉(图1)示:Ⅰ、V3~V6导联均呈rS波,aVL呈Qr波,Ⅱ、Ⅲ、aVF呈Rs波,V1、V2导联呈高R波;QRS波时限0.08s;电轴右偏+120°;Rv1+Sv5=2.8 mV、RaVR>0.5 mV,R/SV5<1;V1VAT=0.04 s.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小脑出血成功治疗一例
患者男,48岁,因间断胸闷5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10年,血压高达180/110 mmHg.查体:血压115/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RS波为qR型,情绪激动胸痛发作时可见V4~V6导联ST段压低0.1 mV,含服硝酸甘油后ST段迅速恢复至等电位线.
-
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均≥70%)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03-01至2017-07-05期间入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6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78例及心功能不全组(LVEF<50%)18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界值,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功能不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96例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8例(18.8%).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心率、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QTc)均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心率>70.5次/min(敏感度81.3%,特异度58.9%),QRS波时限>97.5 ms(敏感度82.4%,特异度67.5%),QTc>425 ms(敏感度93.8%,特异度41.1%),对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指标仅QRS波时限>97.5 ms (OR=7.577,95%CI:1.094~52.490, P=0.030)与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结论:在未发生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静息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提示这些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
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具优势.而且,心电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技术的广泛开展,QRS波时限的临床意义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我们主要从QRS波时限的影响因素及Q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两方面进行综述.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共识与争论
多中心和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降低宽QRS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心容量及瓣膜反流并降低再住院率.CRT与药物治疗相比,患者一旦给予CRT就对病情的改善长期有效;而药物治疗则需要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疗效随用药的方法、剂量及患者依从性的不同而异,故CRT的植入量近来逐年增多.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合并QRS波时限延长[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的标准治疗之一,CRT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明显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的相关指南[1]已经将窦性心律经充分治疗后NYHA分级仍为Ⅲ-Ⅳ级、QRS时限≥120 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列为CRT-D治疗的Ⅰ类适应证.但是,目前对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Ⅰ-Ⅱ级)置入CRT能否改善远期预后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回顾了近期公布的几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其荟萃分析结果,并结合新公布的相关指南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论述.
-
碎裂QRS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其预后的判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来研究表明,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且重要的预测因子[1],本研究评价了fQRS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中的价值.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特点,为确定起搏导线的植入位置提供帮助。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的165例患者。根据右心室导线起搏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室间隔起搏、游离壁起搏,右前斜30°将室间隔起搏部位分为高位、中位、低位。评价室间隔不同部位及游离壁、心尖部起搏12导联心电图QRS时限、QRS主波方向,R/S移形及 QRS振幅等。结果①QRS时限:心尖部 QRS时限大于游离壁[(0.16±0.02) s对(0.14±0.03) s,P<0.05]及室间隔[(0.16±0.02) s对(0.13±0.03) s,P<0.05]。低位间隔QRS时限长于高位间隔[(0.14±0.03) s对(0.13±0.03) s,P<0.05]和中位间隔[(0.14±0.03) s对(0.13±0.02) s,P<0.05];②胸前导联R/S移行:心尖部起搏胸前导联R/S移行在V4导联之后的比例大于室间隔和游离壁。低位间隔起搏胸前导联移行100%位于V4导联之后;③QRS波极向改变:心尖部起搏时心电轴左偏,且aVR导联多呈正向。室间隔部起搏Ⅰ导联呈负向的比例为26%,高位间隔起搏Ⅰ导联呈负向比例更高,aVR导联均为负向。游离壁起搏Ⅰ导联多呈正向,且Ⅲ、aVF导联存在低幅多相;④QRS振幅:下壁导联室间隔和游离壁起搏R波振幅明显大于心尖部。室间隔不同部位起搏,位置越高,在下壁导联及胸前导联上R波振幅越高。结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QRS波宽且多伴心电轴左偏;间隔部起搏QRS波窄伴Ⅰ导联负向。胸前导联R/S移行在V4导联之前提示除外低位间隔;aVR导联负向、下壁导联R波高振幅强烈提示高位间隔。游离壁起搏Ⅰ导联正向、下壁导联出现低幅多相。
-
碎裂QRS波和室性心律失常
碎裂QRS(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波的心电图概念由Das等[1]于2006年提出,是指体表心电图一个或多个导联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各种形式的QRS波三相或多相,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QRS波代表心窒除极,其时限反映了激动在心室内的传导时间,QRS波还反映心室除极的同步性,心室除极越同步,QRS波变窄,心室除极越不同步,QRS波增宽;QRS波振幅除取决于心肌细胞数量外,还取决于有无心肌细胞肥厚,心脏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和阻抗.电极位置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夹角等.fQRS波代表心室除极的异常,心窒除极异常可以是功能性的,如心肌冬眠,心肌顿抑,电解质紊乱等;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fQRS波存心电图上可以表现为QRS波异常和/或QRS波振幅异常.
-
电击伤心脏骤停40分钟的抢救及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患者于2007年6月4日上午lO时10分被6600伏电压击伤落地.当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现场工人做不正规的胸外按压.于10时30分送我院急诊科.查体:T:36℃,P:0次/min,BP:0/0kPa,R:5次/min,呈叹息样呼吸,昏迷,颜面口唇青紫,瞳孔散大8mm,光反射消失,颈软,心音及呼吸音均听不清.心电图呈直线或偶有宽大畸形的QRS波.诊断: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左手食指电灼残端.
-
预激综合征合并双分支阻滞
预激综合征可以合并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但附加旁道位于束支阻滞的同侧或对侧的心电图表现截然不同.当束支阻滞合并同侧旁道预激时,其束支阻滞可被掩盖,仅当预激间歇时才能显示出来;而柬支阻滞合并对侧旁道预激时,则QRS波增宽伴有预激波及终末传导延缓.我报道1例特少见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双分支阻滞.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对近中期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对右心大小及功能、左心功能的影响及肺动脉瓣返流与ECG QRS波宽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了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TOF根治术的49名患者,复查心脏超声、胸片及ECG,根据肺动脉瓣返流程度分为两组,A组(n=24)包括无肺动脉瓣返流及轻度返流患者,B组(n=25)包括肺动脉瓣中重度返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右室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CG QRS波宽度等.结果 术后近期及中期B组患者右室扩大指数(RV增I)要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ECG QRS波宽度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中期B组患者ECG QRS波宽度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中期B组患者LVEF要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右室舒张末径大小与LVEF呈较弱负相关关系(r=-0.341,P<0.05).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