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桡静脉采血至桡神经损伤1例治疗与护理
因静脉采血是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认真、细致的选择静脉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患矛盾的有效方法.
-
留置针非穿刺性输液外渗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的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留置针非穿刺性输液外渗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的分析.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400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0例,A、B组患者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A组选用20号留置针,B组选用22号留置针,C、D组患者在前臂头静脉放置留置针,C组选用20号留置针,D组选用22号留置针,连续观察3d,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型号留置针及不同的输液时间与输液外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的概率明显增加,四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静脉放置留置针可增加发生输液外渗的概率,且留置针型号越大,输液外渗情况越严重,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避免选用桡静脉输液,在满足输液需要的前提下,选用小号留置针,可有效避免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
-
外伤首诊AIDS 1例
AIDS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潜伏期5~20年不等,以外伤首诊因急于处理外伤,医生忽视自己保护,现将2001年5月以外伤为首诊AIDS 1例患者报道如下:赵×,男,32岁,住院号,104243,因口角后用刀自割左手腕流血不止一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BP:80/40mmHg,P:112次/分,左腕掌侧有约6.0×2.0cm创口,掌侧屈指浅肌腱多处被割断、桡动脉及桡静脉断离,喷射性出血,入院后左上臂临时性上气囊止血带压迫止血.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左腕部断离肌腱吻合及桡动脉、静脉端端吻合术,术后桡动脉血供好,住院3天换药发现双上肢多处针眼,询问既往有吸毒史,检验抗-HV阳性,住院14日伤口拆线手指活动功能好出院.
-
彩超诊断右腕部桡动静脉瘘并瘤样扩张1例
患者:女,62岁.因右腕部包块10余年,自感麻木,肿胀,来院就诊.查体:右腕手背部触及搏动性包块.超声所见:右侧腕部内侧包块处探及27mm×9mm×12mm的透声暗区.CDFI同时可见一股红色和一股蓝色血流交替出现.延续扫查可见桡动静脉瘘的瘘口.暗区内多普勒检测:示正反方向动静脉频谱.(图1)血流分别为86cm/s、84cm/s,桡动脉内径4mm,桡静脉内径5mm,壁均欠光滑,显示瘤样扩张,呈串珠样.桡静脉内静脉血流18cm/s,超声诊断:右腕部桡动静脉瘘并瘤样扩张.
-
静脉留置针静脉帽脱落1例教训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留置针的静脉帽、延长管易与患者衣袖摩擦而致留置针脱落.2005-10我科收治1例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在腕关节上方行静脉(桡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常规固定.第2天中夜班交接班时发现床单上有血迹,经检查为静脉帽脱落所致,立即拔出静脉留置针并向患者做了细心的解释工作,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不良影响.
-
介绍一种专用手指止血器及其临床应用
我们研制并使用了一种自行设计的专用手指止血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器械结构 该器械分2部分。一部分是止血器,用弹性塑料加工而成,类似戒指环,环宽5 mm,开口向掌侧,两侧臂呈楔形,外侧面带齿,可套接压板。当压板下压时可夹紧两侧臂并同时加压。环的开口处有突起正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环的内面衬以有一定厚度及弹性的胶皮软垫。在相当于指背尺、桡静脉处软垫变薄,凹陷部分分别容纳2静脉。器械的另一部分是加压器,由止血钳改制而成。钳尖有齿,钳侧面有可滑动的叶片,当合拢止血钳的叶片下移推顶止血器加压板加压止血。
-
关于分娩过程中的静脉开放问题
分娩过程中,大部分产妇都需要输液治疗,以往都是采用普通静脉穿刺针手背静脉穿刺,在输液过程中,因为分娩这一特殊因素,频繁的宫缩痛使得产妇躁动,二产程屏气用力,需用手握产床上的把手,从而导致静脉回血后针头堵塞,针头穿破血管,针头固定困难等情况频繁出现,给产妇带来痛苦,工作人员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
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儿科[1,2],此操作不但可以减少患儿痛苦,而且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受到患儿家长及临床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可.儿科静脉血管选择一般为手背静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足背静脉、头皮静脉(颞浅静脉和额正中静脉等).
-
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原因及探讨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当中的关键环节,永久性透析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者生存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AVF)因其血量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经成为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透析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术式较多,但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为上肢的桡静脉与头静脉端端或端侧吻合形成内瘘.
-
桡静脉穿刺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与体会
一般情况下,密闭式静脉输液均采用手背部静脉作为穿刺点,此处的血管较平直、充盈,并利于固定.但如遇休克病人急救、癌症病人连续化疗及天气寒冷病人末梢循环不佳等特殊情况时,由于病情危重,全身情况欠佳,末梢循环不良,往往导致穿刺失败.此时为了完成静脉穿刺任务,笔者选用桡静脉作为穿刺静脉,妥善应用,静脉通路均可顺利建立.
-
浅静脉及深浅静脉回流对183例前臂皮瓣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用浅静脉回流与深、浅静脉回流对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1-01-2011-11完成的,183例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RFF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皮瓣回流静脉分为2组:深浅静脉回流组(组Ⅰ,85例)、浅静脉回流组(组Ⅱ,98例).分析肿瘤的部位和类型、皮瓣回流静脉的选择、皮瓣成活情况及度瓣危象发生情况.结果:组Ⅰ中皮瓣危象的发生率(8/85)与组Ⅱ中皮瓣危象发生率(6/98)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检验,P=0.40).组Ⅱ中,吻合2条浅静脉和吻合1条浅静脉的病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7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67).单静脉吻合与双静脉吻合的病例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0/11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41).术后组Ⅰ皮瓣存活率96.47%(82/85),组Ⅱ皮瓣存活率为100% (98/98),2组在存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Fisher检验,P=0.0983)术后皮瓣的总成活率为98.36%(180/183).结论:浅静脉回流在解剖上及技术上都是可靠的,单纯吻合一条浅静脉不影响皮瓣存活率.
-
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影响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分别建立前臂皮瓣桡静脉与受区3类不同管径静脉的4种吻合方式(Ⅰ型:匹配吻合;Ⅱ型:水平残端吻合;Ⅲ型:成角吻合;Ⅳ型:端-侧吻合)的整体三维几何模型.将上述几何模型导入SC/Tetm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与计算.皮瓣设定Porous压损模型,桡动脉入口速度20mm/s,受区静脉出口压力0 Pa.通过获取各血管截面的压力、速度分布信息,研究4种静脉吻合方式皮瓣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重点分析皮瓣回流静脉,尤其是吻合口处血液流场的变化规律.采用SAS 8.0软件包的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型皮瓣循环各截面的平均压力显著高于其他3型(F=40.99,P<0.001);Ⅱ型吻合口出现血液漩涡现象:Ⅲ型、Ⅳ型吻合口血液流线平稳,Ⅳ型桡静脉回流有"支流吸附"现象发生;皮瓣循环的压力损失在血管蒂部桡静脉内为显著(F=97.00,P<0.001).结论:Ⅲ、Ⅳ型是较理想的吻合方式.理论上,合理缩短血管蒂长度及选择较粗大伴行桡静脉进行吻合,可有效减少皮瓣的循环阻力.
-
前臂桡侧皮瓣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有效性.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建立前臂皮瓣三维几何模型.椭圆形皮瓣的长短轴分别为80mmx50mm,厚度为10mm,血管蒂(桡动脉内径1.9mm.桡静脉内径0.84mm)长50mm,以半嵌入方式平行长轴贯穿皮瓣.将几何模型整体导入SC/Tetra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根据实测桡动脉流量,设定进口血液流速为20mm/s,参照皮瓣血管蒂实测压力差53mmHg,初步获得压力损失模型(porous model)的有关系数值,然后将压力损失模型代入皮瓣,模拟毛细血管网对血流的阻力,计算出皮瓣及血管蒂部的血液流动,比较分析血管蒂郜桡、动静脉中心轴向压力分布和不同截面径向血液流速分布.结果:前臂皮瓣模型的整体网格数为10355473,节点数为2104014.皮瓣代人压力损失模型后,桡、动静脉出入口压力差值为7050Pa(52.8mmHg),接近临床实测值.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显示,在压力损失模型巾桡动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分布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血液流入及流出皮瓣时,会出现速度减缓和增加,而桡静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值在血液流出皮瓣的瞬间急剧下降,结果特征符合皮瓣血液正常生理循环特点.结论:压力损失模型能够较合理有效地模拟前臂桡侧皮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本研究提出了皮瓣血流机制研究的新方法,为进一步血管吻合口流场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采用上下肢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情况的比较分析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便、能减少患者痛苦、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1].对于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一般选择在上肢的桡静脉和下肢的内踝静脉.而在甲状腺手术中为了方便麻醉给药及手术中部位选择等问题,一般常规选取下肢内踝静脉穿刺;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下肢内踝静脉穿刺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且不方便术后患者活动.故笔者对2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选择上肢桡静脉和下肢内踝静脉留置输液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
患男,58岁,车祸致硬膜下血肿,神志不清,术后于左桡静脉建立通道输甘露醇250mL,2次/天.第二天输入甘露醇时药液外渗,7小时后穿刺部位出现2 cm×3 cm的皮肤组织坏死.
-
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后两种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喜疗妥联合人工手法推拿+冰袋和冰袋+硫酸镁湿敷两种护理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局部外渗的效果。方法将84例行冠状动脉 CTA 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喜疗妥外涂联合手法推拿+冰袋,常规组采用冰袋+硫酸镁湿敷,各组再根据肿胀面积分为轻、重两组,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治疗48h 后,实验组痊愈率95.2%(40/42),其余2例治疗72h 后痊愈。常规组痊愈率73.8%(31/42),其余11例治疗96h 后痊愈,两组疗效比较轻度亚组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重度亚组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喜疗妥联合人工手法推拿+冰袋可有效治疗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疼痛,尤其在重度外渗情况下其痊愈时间、皮肤损伤、手及腕部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冰袋+硫酸镁湿敷。
-
术前桡静脉压测定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胸大肌肌瓣转移术的理论价值
目的 研究术前上肢桡静脉压的测定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测能力.方法 第一阶段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75例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双上肢桡静脉压的测定和上臂围的测量.第二阶段再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15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双侧上肢桡静脉压检测和双侧上臂围的测量,记录两臂桡静脉压差值及上臂围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结果 经过随访和统计分析,在第一阶段75例淋巴水肿患者中,术后上臂围差值与桡静脉压差明显正相关,P =0.000.第二阶段中患者术前桡静脉压差值与术后淋巴结阳性数目存在正相关,P=0.000;且术前桡静脉压差值较大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上臂围差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而术前桡静脉压差值较小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上臂围差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术前桡静脉压差值越高,术后淋巴水肿的程度越重,两者呈正相关,P =0.000. 结论 术前桡静脉压的检测可以提前筛选出术后淋巴水肿发生风险较高的乳腺癌患者,从而在手术时可以通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胸大肌肌瓣转移术,来降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避免盲目加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桡动脉和头静脉异常1例
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桡动脉和头静脉异常,现报道如下:该例右侧肱动脉在背阔肌下缘续于腋动脉,沿肱二头肌的内侧下行2.14 cm后分出肱深动脉,肱深动脉横径3.4 mm,在肱深动脉发出处下方0.84 cm处肱动脉高位发出桡动脉(图1),桡动脉起始处横径3.1 mm,其与1条静脉共同伴正中神经的前外侧行向前下越过肱二头肌腱膜的浅面进入前臂,其在臂部未发出分支,在前臂桡动脉行程正常,周围伴行有2条桡静脉,2条桡静脉在桡骨茎突平面合成1条静脉伴行于桡动脉的臂部部分注入肱静脉,其注入处横径5.1 mm.肱动脉本干伴正中神经后内侧在肱二头肌内侧继续下行,在平桡骨颈高度延为尺动脉.
-
颈内静脉穿刺在急症抽血中的应用
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例如:车祸所致的脑外伤、骨折、内脏损伤,上消化道大出血,脑血管疾病等.护士接诊后一般采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浅静脉处进行穿刺.但由于病人大多血液循环比较差,脑外伤病人往往躁动不安,抽血效果不理想,为了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患者的痛苦,我院急诊于 2000年 7月至 2001年 12月,运用颈内静脉穿刺术进行抽血,提高了一针见血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
婴儿桡静脉采血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桡静脉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从0~8个月的婴儿中各取100例作股静脉采血和桡静脉采血,两组由同组护士执行穿刺采血.以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解剖特点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仅出现血肿,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桡静脉采血血肿发生率低.结论桡静脉采血具有操作容易,不易被污染,容易观察,可以防受凉,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