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4h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作者:康永生;梅伟;王庆德;郭润栋

    目的 总结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30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6例,记录关节突关节复位所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定期随访,通过测量椎间隙高度及Lenke分级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手术前后ASI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根据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在24 h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8)min,术中出血量为(30±5)ml,切口均Ⅰ/甲愈合.于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CT,提示椎间隙高度维持稳定,植骨融合程度良好.ASIS分级除3例A级功能未改善外,其余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3个月JOA得分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 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能够尽早解除脊髓压迫,使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复位,恢复椎管容积,为脊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活血利咽汤治疗颈前路手术后咽痛症25例

    作者:刘志军;邵先舫;熊辉;刘兆丰;段建辉;刘惠军;常峥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已经成为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1-3].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时,局部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常会出现.笔者自1992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自拟中药活血利咽汤治疗25例颈椎病及颈外伤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手术后并发咽痛症的患者,并设对照组(23例)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报告)

    作者:韩文龙;李成学;张荆文

    1999年2月~2003年2月,我院收治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报告如下.

  •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

    作者:黄康康;邓宇骁;丁琛;王贝宇;陈华;戎鑫;马立泰;洪瑛;刘浩

    目的 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一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 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 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 cm和(0.43±0.35) cm、(0.2±0.12) 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徐峰;李涛;胡昊;徐彬;谭林英;张建;伍博宇;席金涛

    目的对比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CIWORA)颈椎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3例SCIWORA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颈前路手术组),19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15~60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入院时、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颈前路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A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SCIWORA采用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均有效,但颈前路手术对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满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射频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肖林;王娴默;黄亮;徐澄;张忠贵;陈爱萍;熊昌源

    目的 观察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0例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颈椎间盘手术治疗,B组20例行颈椎问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以VAS评分差值判断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2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对比术前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均与手术病人无明显差异.

  • 颈前路手术损伤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安瑞庆

    随着颈椎前路手术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损伤越来越受到众多临床医师的关注.导致颈前路手术损伤的原因很多,如患者病变导致的解剖改变、术者操作水平、器械配置适当等.一旦损伤发生将对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手术治疗失败.因此,总结损伤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损伤的发生.

  • 1例颈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护理

    作者:马丽萍;段旭玲;李林;刘翠芳

    为使颈前路手术患者术中清晰地暴露椎体前缘,必须将气管、食管拉向一侧,使气管周围组织相对松弛,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如果术前未进行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患者会因术中牵拉等因素带来心率、血压较大范围的波动,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烦躁,同时术野显露差,手术进展困难,耗时长,增加手术的风险和难度[1],甚至可能因为无法牵拉开气管而被迫终止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勉强手术则有可能引起气管或食管损伤,甚至术后发生喉头痉挛和颈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本科收治了1例需行颈前路手术的患者,经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手术顺利完成,现报告如下.

  •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展生;孙太存;朱勇;龙文荣;李康华;廖前德;张宏其;伍锋

    目的:研究和评价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38例颈椎疾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术后4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余37例随访4~16月,平均9.1月,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融合,6例钢板或螺钉位置不理想,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是目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稳定颈椎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其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为促进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 颈椎病手术的探讨

    作者:刘福涛;陈家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年加剧,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颈椎病患者的数量亦在逐年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颈前路手术以来,颈椎病手术治疗的范围、手术技巧、手术方式不断发展,手术的普及率也日趋广泛.与此同时,由手术治疗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巡证医学的发展,对颈椎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手术原则的完善以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问题,认识逐渐深入.

  • 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

    作者:王立邦;徐瑞生;王刊石;吴洁石;王雪松;丁涛;沈小松;包聚良

    目的评价 C2、 C3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8例创伤性枢椎前滑移患者行颈前路手术复位、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平均随访 1年,观察患者术后颈椎生理高度、曲度重建和颈椎稳定性、运动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的枢椎复位, C2、 C3椎体在术后 16周达到骨性融合,颈椎生理高度、曲度得以重建,旋转、屈伸功能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的有效方法.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致急性颈髓损伤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明友;陈德元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19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外伤前(T1)、外伤后(T2)、术后1周内(T3)、术后10个月后(T4)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评分(JOA)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5.2±6.7)个月.T1、T2、T3、T4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分别为(28.621±1.850)°、(29.326±2.416)°、(38.384±2.611)°、(37.316±2.521)°.T1、T2、T3、T4四个时期的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分别为(12.79±1.316)、(4.00±2.082)、(9.68±3.001)、(11.68±3.334).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有效减压效果、可重建颈椎曲度,能提供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颈髓损伤有效康复条件;术后积极康复治疗也是改善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

  • 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阮安培;吕乔;潘绍松;赵伟;董锡亮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术,随访6~24月后比较两组病例de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疗效突出、见效快且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颈前路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作者:黄凯;刘展亮;丘靖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作者:白永权;吕利条;施卉婷;姚志国;李世德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52例,其中颈椎病94例,颈椎骨折、脱位39例,颈椎肿瘤5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14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钛笼)植入+钉板内固定术,对各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9.9%,包括喉神经损伤5例,颈部血肿4例,脑脊液漏1例,食管瘘1例,脊髓损伤加重2例,内固定松动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未发生严重的后果.结论:扎实掌握解剖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注重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赵自力;闭海容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视各种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切口渗血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做好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1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 颈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莫忠贵;庄小强;白宇

    随着MRI的广泛使用,使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更加清楚.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颈椎骨折患者术中安全问题与护理对策

    作者:沈定明

    2006 年6 月至2008 年6 月,本院共收治颈椎骨折患者24 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及精心术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 例,男16 例,女8 例,年龄18-62 岁,平均36 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 例,交通事故9 例,砸伤4 例.其中颈前路手术10例,颈后路手术14 例.24 例患者均获满意效果,无1 例并发证的发生.

  • 二八定律在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凌红

    目的 探讨二八定律在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把术前训练、预防并发症作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20%,进行重点管理.结果 实施二八定律进行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后,患者术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二八定律能有效提高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

  •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陈举;张朝春

    目的 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 ~ 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90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