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用药实例
得了糖尿病,怕血糖等代谢紊乱,控制不好会导致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治疗始终执行的治疗标准是血糖达标,即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糖尿病所有治疗均应基于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基础治疗.
-
068 糖耐量异常与微血管并发症及其干预研究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早期的血糖稳态改变,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向糖尿病的过渡阶段.糖耐量异常时患者有很高的微血管病变风险,对糖耐量异常干预治疗(合理膳食和运动)可以延缓甚至逆转其向糖尿病进展.本文概括了糖耐量异常与微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干预措施,并对其研究作出展望.
-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1998年美国统计资料表明,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首位病因[1],目前在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由于DN患者机体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ESRD,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治疗更加棘手.因此,探寻早期治疗DN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临床中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DN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中的价值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由于胰岛素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1]。它的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等[2],其中视网膜病变往往是早出现的症状,是临床上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3],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4],是影响T2DM 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T2DM 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报道其发生发展受遗传、代谢、免疫和凝血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有研究显示它与亚临床炎性状态有关,其形成的过程大致为:微循环功能障碍,内皮损伤,基膜增厚,血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后导致微血栓形成和(或)微血管闭塞[5]。本研究选择与血栓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抗心磷酯抗体(ACA )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β2‐GPⅠ抗体)作为观察指标,探讨它们在预测T 2D M 并发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探讨
近年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因子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及产生胰鸟素抵抗(IR)[1].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文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
-
肾功能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二者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理基础也很相似.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功能指标与DR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因患DR住院治疗及体检中心确诊的DR患者共115例作为病例组(DR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但未合并DR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NDR组).
-
健脾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病(DN)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要原因的肾小球和间质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科用健脾益肾活血方加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肾功能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二者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理基础也很相似.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功能指标与DR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因患DR住院治疗及体检中心确诊的DR患者共115例作为病例组(DR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但未合并DR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NDR组).
-
系统营养管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转归影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高血糖状态导致微血管病变、常引发肾病,尿中检出微量白蛋白常为其早期表现,逐渐发展至临床蛋白尿,后期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终末期肾病是老年人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人群呈不断增长趋势。目前治疗重点为控制血压及血糖波动,科学合理的膳食调理,病程加重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等[2]。我院营养科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糖尿病科和肾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营养管理干预,经临床转归分析显著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肾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120例效果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糖尿病主要的危害不是高血糖本身,而是由它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糖尿病指南确立概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微血管病变,而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但电生理检查往往呈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均有累及。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着病程症状不断加重:从感觉异常到感觉消失,累及神经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重。所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提高糖尿病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相关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检查患者80例,检查中对其进行分组检查40例有微血管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的40例无微血管糖尿病作为对照组,检查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的检查,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0.66±0.72)%,空腹血糖为(11.36±0.93)mmol/L;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66±0.52)%,空腹血糖为(7.46±0.63)mmol/L,则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的含量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检查和评估中,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微血管病变的情况,所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的含量水平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
目的:讨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42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并将其设定为实验组,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同时选取同期我院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评估,观察其在评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可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资料.
-
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调查死亡的相关因素,有效降低临床维持血液透析的DN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DN患者的资料,根据结局分为DN死亡组(n=29)和DN非死亡组(n=45),调查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年死亡率16.22% (12/74)、2年死亡率25.68% (19/74)、3年死亡率39.19%(29/74).并发症类型为心血管意外(31.55%)、感染(21.43%)和脑血管意外(13.10%)为主.年龄(OR=1.856,95%CI1.334-2.582)、DN病程(OR=2.354,95%CI1.526-3.631)、BMI(OR=1.659,95%CI1.325-2.077)和合并并发症数量(OR=3.851,95%CI2.310-6.420)是DN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血液透析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高龄、BMI、DN病程和并发症数量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在血液透析前全面评估病情,加强血液透析期间的并发症护理,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风险.
-
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所收治的16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是否有微血管的病变而分成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 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微血管病变组F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且无微血管病变组这两项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HbA1c升高,出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性显著增高,HbA1c的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收治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TC与T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发挥调节微血管状态的作用.
-
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占11.6%,达到1.14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研究发现,糖尿病伴发的负性情绪已越来越普遍,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增加.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
凯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8例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40%[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前列腺素E1能够减少尿蛋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现将我科应用凯时(LipoPGE1)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8例报告如下.
-
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1 餐后高血糖的严重性在于发生血管病变糖尿病的严重性在于慢性并发症尤其血管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前者产生眼视网膜病和肾小球硬化病,后者可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特异性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体现,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44例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被认为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可造成多系统血管功能损害.高血压是糖尿病多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为非糖尿病患高血压的1.5~2.0倍,糖尿病高血压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者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4倍[1].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多的高血压发病率,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44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制订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