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疹病毒E1包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风疹病毒(RV)是致人类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E1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及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结构与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RV产生免疫的机理,以研制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新型疫苗.本文对RVE1糖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工程酵母细胞高压破碎、蛋白低温保藏和去糖基化处理对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LXYL-P1-2活性的影响
紫杉醇主要来源于红豆杉,作为一种“重磅炸弹”式的抗肿瘤药物,自1992年12月被美国 FDA批准上市以来,一直是销售额大的植物抗肿瘤药。但由于紫杉醇的天然含量极低,约占含量高的树皮部位的万分之二,加之红豆杉生长缓慢,早期从野生红豆杉中获取紫杉醇曾给红豆杉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半合成或苗圃栽培手段制取。苗圃栽培虽然对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具有积极意义,但栽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低微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红豆杉中存在着大量的紫杉醇结构类似物,其中包括含量数十倍于紫杉醇的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而后者在脱除木糖基之后形成的10-去乙酰紫杉醇仅需在 C10位乙酰化即可产生紫杉醇[1]。如能将这类副产物转变成紫杉醇,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大大提高红豆杉资源的利用率。脱除木糖基可用化学法或生物酶法来完成,其中后者的专一性强、环境友好。但由于天然细胞中β-木糖苷酶的酶量普遍偏低,用筛选得到的微生物直接进行转化效率不高[2-3],本实验室已尝试用基因工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从具有转化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为10-去乙酰紫杉醇能力的真菌香菇中克隆得到了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LXYL-P1-2,该酶隶属于糖基水解酶的第3家族,是一种全新的和双功能的β-木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能高效且专一性地水解包括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在内的7-木糖紫杉烷的木糖基,生成相应的7-羟基紫杉烷。已对该酶及其重组菌开展了酶的表征、高密度发酵与生物催化等研究[4-6]。本文报告工程酵母细胞高压破碎条件、蛋白低温保藏和去糖基化处理对 LXYL-P1-2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纯化的重组酶进行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的研究提供保障。
-
灵长类尿酸酶假基因化机制及其与灵长类进化关系研究进展
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中的一种氧化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物种体内,主要介导尿酸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1-3]。自然界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功能型尿酸酶,而部分灵长类(大型猿类、人类)尿酸酶基因由于进化中突变事件而成为假基因不能表达功能型尿酸酶,因此后者血清内尿酸水平比前者高3~10倍[4-5],这也是人类是唯一容易罹患痛风的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痛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的治疗药物比较匮乏[6]。尿酸酶类药物可以快速降解人血清中尿酸从而有效地治疗痛风,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均是外源性尿酸酶,强烈的免疫原性限制了其使用[7]。研究灵长类尿酸酶基因失活的机制从而恢复其活性对于低免疫原性抗痛风药物的开发无疑是一条新思路。目前,灵长类尿酸酶失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灵长类尿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化失活与自然选择及其失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血小板因子4及其相关肽段研究进展
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是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一种细胞因子,由于它有中和肝素、调节保护造血系统,抑制血管形成及炎症趋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1]而日益受到重视,其作用机制仍处于研究当中[2].在对于PF4的功能和结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一系列的肽段,其位于PF4分子内部对PF4活性发挥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并且具有区别于PF4的独特的生物学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将就目前关于PF4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相关肽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职校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胚胎学的教学模式浅析
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胚胎学同属于医学基础学科中的形态、机能科学,相同点都是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不同点前者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的顺序来研究肉眼能见的大体结构,后者则按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三部分研究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两者关系可谓:"同出一母,个性各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
流式细胞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科学.
-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基因变异型的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缺陷症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上海地区8个PK缺陷症家系红细胞PK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在8例PK缺陷症家系中发现3个泳动变位片段,DNA直接测序证实3例均为错义点突变(cDNA 1330G→T、1339C→A、809G→C).结论:3个突变点分别位于PKLR基因第7和第10外显子,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置换(443Ala→Ser、446Leu→Ile、270Arg→Pro),造成酶活力下降,红细胞糖酵解途径受阻,临床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结构与功能关系 -
天然食品来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血压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抑制肽的研究在食品医药界倍受关注,ACE抑制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换以及阻止ACE使激肽失活而起到降压作用.利用某些蛋白酶对食品蛋白质进行定向水解或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产生具有降压作用的活性短肽,现在人们已从许多蛋白质源中分离到了各种ACE抑制肽.此文对近年来天然食品蛋白质来源的ACE抑制肽的研究进展做一简介.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结构与功能关系 -
论医学认识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学术界专家们认为,20世纪是生物医学的分析世纪,21世纪的主流将从进一步的分析走向新的综合.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分析及更为复杂的与基因组相应的蛋白质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以阐明全部基因编码的以百万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免疫神经、内分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新发现,导致了一个崭新的综合性学科,即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形成.
-
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由于创伤、先天性疾病、癌症、感染、炎症等原因[1]所造成的组织与器官的缺损日渐增多.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器官进行移植修复,但仍因供源不足、造成供体受损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而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近十几年来,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的兴起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在正确认知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之上,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2].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体内,用以修复或替代病损组织及器官;随着种子细胞不断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终形成与相应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相一致的组织或器官,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本文就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和组织构建作一综述[3-7].
-
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
1概念和原理1.1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它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及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组织工程"的概念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7年正式确立,定义为: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