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肉一定比红肉好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现在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得健康.专家推荐多吃白肉少吃红肉,那到底什么是红肉,什么是白肉?白肉好在哪儿?红肉就一无是处吗?什么是红肉和白肉?一般我们按照烹调前的颜色,把烹调前颜色鲜红的肉称为红肉,比如我们常吃的猪牛羊肉、狗肉、驴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而在烹调前颜色较浅的肉属于白肉,如我们常吃的鸡、鸭、鹅、鱼、虾、蟹、牡蛎、蛤蜊等非哺乳动物的肉.但也有例外,如三文鱼和兔肉,在烹调前颜色鲜红,但它们的营养特点更接近于白肉.
-
以"色"论食
观色肉食类以颜色的深浅分为三大类:一类色泽鲜红或暗红,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称为深色肉或红肉;另一类如鸡肉、鸭肉、鹅肉、兔肉及鱼肉等,肉色嫩白,称为浅色肉或白肉;还有一类水生贝壳类动物肉,如蛤肉、牡蛎与蟹肉等,几乎无色,称为无色肉.
-
“粉红肉渣”能不能食用?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麦当劳汉堡中加入的肉饼,是用牛内的边角料做成的,被一些人称之为“粉红肉渣”,这些边角料大多是用牛头、牛尾、牛蹄、牛筋等部位的碎料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做成肉饼后,无论从口感还是外观,与上等的牛肉加工的肉饼相比,差异非常小,大多数人食用后都难以区分这些肉饼品质的好与坏.在有的国家,这些下脚料是用来制作猫粮、狗粮的,不能拿来给人食用.而真正的汉堡中加入的肉饼,应该是上等的牛肉,不应该用那些价格低廉的下脚料来替代.
-
红肉致癌?你怎么看?
前段时间,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A级“一类致癌物”,而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被列入2A级“致癌可能性较高”名单.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了全球公众的特别关注,我们今后是否不能再吃牛排、红烧肉了?我们之前吃了那么多年香肠、火腿,是不是很危险了呢?更有专家要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撤回本次报告,一时之间纷争四起.
-
红肉白肉哪个好
通常把牛肉、羊肉和猪肉叫做红肉,而把鱼肉、禽肉叫做白肉.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红肉和白肉对人类慢性病的影响也不一样,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这些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
-
四川究竟有多少种火锅
2010年的考研大军里流行的一句话是:"我被火锅了",大概因为考研英语部分的大作文题目中画了一只热气腾腾的火锅,锅内盛满了诸如佛、功夫、老舍、京剧等文化词汇,题面是据此图写出一篇文章.在这道题中,火锅的意象成为了漩涡中的题眼,它仿佛笼着千丈光芒,能将肚内乾坤熔炼成一枚九转仙丹.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火锅由"鼎"发迹,纳红肉白肉蔬菜菌类为一锅,那滚烫的汤汁和蒸腾的热气似有无尽魔力,会引得围坐四周的众人以玩命的精神边吃边侃,乃至"家家扶得醉人归".
-
庖丁解“肉”:“红”与“白”的困惑
“红”与“白”
肉类食品不仅是人类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来源,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磷、硫、钾、钠、铜、硒等矿物质元素,尤其还是人体铁的良好来源。红肉和白肉是常见的两种肉,其各自营养价值不尽相同。中国白羽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向本刊记者解释了“红肉”和“白肉”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划分,“红肉”通常指各类哺乳动物的肌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由于该类肉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铁元素含量较高,一般呈现红色或深红色,故通常称之为“红肉”。与“红肉”相对应的“白肉”一般是指其它非哺乳动物的肉,这类肉品颜色通常呈白色或浅色,比如鸡、鸭等禽肉以及各类鱼肉及水产品等。谈到红肉,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徐贵法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肉具有的营养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它是我们人体获取所需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另外,红肉中氨基酸的构成非常好,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锌、铁等矿物质,也比较易于吸收。根据李景辉先生提供的数据,中国红肉年均消费量为每人约40公斤,虽然国际组织对于红肉没有限量规定,不过从之前来自行业的统计数据和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食用红肉需要适量。而白肉含有和红肉相似的营养成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交替食用。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健康的饮食应少吃红肉而多吃白肉,因为鸡、鸭、鱼这类白肉比猪牛羊这类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少。 -
加工类肉制品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本刊讯(记者王翠竹)10月2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食用经过加工的肉制品能导致肠癌,食用红肉也有一定的可能引发癌变。
据了解,加工类肉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常被看作致癌的元凶。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国标GB 2760中,对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使用种类,范围、剂量以及残留量有明确规定。 -
火腿培根算致癌物?世卫否认发布消息
火腿培根算致癌物?世卫否认发布消息如果如此"定级",不仅将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还冲击肉类加工和销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于26日发布报告,评估部分肉类食品的致癌风险.英国媒体提前披露,报告将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并把新鲜牛羊肉等红肉的致癌风险定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级".
-
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加工肉制品并非不可吃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
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加工肉制品并非不可吃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
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加工肉制品并非不可吃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
防肠癌,45岁后每5年~10年做1次检查
蔡三军教授忠告:少食含高胆固醇的红肉,多吃水果多运动,生活方式的改良是预防大肠癌的不二法门.蔡三军教授建议:一般人群45岁后平均每5年~10年进行1次筛查;有肠腺瘤的高危人群,40岁后平均每3年~5年接受1次筛查.上海的大肠癌发病率在上世纪70年代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上世纪80年代上升至第四位,目前已位居第三位.
-
预防肿瘤,5字当头
肿瘤的防治知识庞杂琐碎,一般很难短时掌握.可贵的是,肿瘤专家发现了一个幸运数字——5,由它串起了很多有用的信息.5次与50g.1/3的肿瘤与日常饮食及营养有关,尤其是消化道肿瘤.通过合理营养、调整饮食习惯可以预防30%~40%的肿瘤.研究发现,红肉可以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病率.但是,动物肉类与人体蛋白质组成接近,属于优质蛋白,远远优于植物蛋白,我们不可能不吃肉.所以,可以建议改吃白肉,推荐每周白肉2~4次,不超过5次;每次50~100g,不超过100g.
-
影响产妇哺乳早期乳汁唾液酸含量的饮食习惯
目的:分析哺乳早期健康产妇饮食习惯与其乳汁唾液酸(SA)含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 SA 的饮食因素。方法选取111例健康产妇,于其产后第30~40天采集乳汁10~15 ml,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汁中 SA 浓度,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询问产妇个人饮食习惯,分析产妇不同饮食习惯对 SA 含量的影响。结果影响健康产妇血清 SA 的饮食习惯有食用红肉、鸡蛋、海产品、乳制品及豆类的频率,红肉及纯牛乳的进食频率摄入较高组的产妇 SA 含量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红肉的进食频率对产妇血清 SA 的影响大,其次为牛乳的摄入。结论红肉、牛乳的摄入有助于 SA 含量的增加。
-
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体重指数、体重及超重危险性影响的多水平纵向研究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及超重危险的影响.方法 利用开放式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在1991-2009年间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18 006名成年人(其中男性占47.5%),应用三水平(社区-个人-调查时间)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变化和超重(BMI≥24 kg/m2)危险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方法评价成年人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结果 中国成年人高红肉摄入量一般是年轻、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高、体力活动水平低、总能量摄入高及有吸烟和饮酒习惯者.三水平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显示成年人红肉摄入量与BMI、体重的变化呈正相关.在调整其他因素(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城市化程度和总能量摄入水平)后,与不进食红肉男女性相比,红肉摄入水平高组的男女性BMI值分别增加了0.17 kg/m2(95%CI:0.08~ 0.26,P<0.0001)和0.12 kg/m2(95%CI:0.02~ 0.22,P<0.05),体重分别增加了596 g(95%CI:329~ 864,P<0.0001)和400 g(95%CI:164~636,P<0.0001).进一步调整基线BMI值后,三水平logistic模型显示,与不进食红肉的成年人相比,高红肉摄入水平的男女性发生超重的相对危险分别是1.21(95%CI:1.01 ~ 1.46,P<0.05)和1.18(95%CI:1.01~ 1.37,P<0.05).结论 较高的红肉摄入量可增加BMI和体重,并增加发生超重的危险.
-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入情况分析
目的 掌握中国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入水平和超标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利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膳食调查法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中48 511名18 ~ 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红肉摄入情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和超标率.结果 (1)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5.9(95%CI:116.5~ 132.5)g,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41.6(95%CI:131.3~148.9)g和104.7(95%CI:95.8~ 11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红肉摄入量随年龄、文化程度、BMI的变化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5).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标化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1.0(95%CI:113.4~ 128.7)g.(2)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6.2% (95%CI:33.0%~39.3%),男性远高于女性,分别为42.4% (95% CI:38.9%~45.8%)和27.8% (95% CI: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人群均为30~ 39岁组超标率高,分别为43.5%(95%CI:39.7%~ 47.4%)和30.1%(95%CI:26.5%~ 33.9%).标化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4.6%(95%CI:31.9% ~ 38.0%).结论 中国就业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超过世界癌症基金会推荐的标准,摄入量和摄入超标率均高于当地常住人口.
-
调好饮食远离前列腺癌
前列腺疾病一直困扰这世界各地的男性朋友,尤其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这两种疾病,其可怕之处在于难以治愈还容易复发.有调查显示,欧美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比中国、日本高很多,是因为人种不同.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东西方饮食结构的不同才是关键原因,少吃红肉,多吃豆类和蔬菜是远离前列腺癌的秘诀.
-
对抗痛风怎么吃
1.减少红肉的摄取.红肉指做熟前是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和羊肉等.临床发现,很多痛风患者有吃大量红肉的习惯.此外,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应吃肉类,缓解期或高尿酸血症状态时,每天平均红肉类摄取量好控制在50克以内,动物内脏好不吃.
-
如何靠营养和运动防癌
每周摄入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量要少于500克,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包括熏肉、咸肉、火腿等).这里的500克指的是摄入的熟肉的重量,即500克煮熟的红肉相当于700~750克生肉.证据显示,红肉,尤其是加工肉类,是结肠、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专家也强调,由于肉类是蛋白质、锌和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所以不建议选择全素食膳食.如果摄入量适当,许多动物源性食物也是有营养和有益健康的.